1. 印度人是黄种人吗
印度人不是黄种人。印度人是混血人种。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在尼格利陀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原始澳大利亚人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
以蒙古利亚人为主体的亚洲大陆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来种族迁入印度的第三波。印度的蒙古利亚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蒙古人和与藏族关系密切的汉藏语系民族。
达罗毗荼人的直系祖先主要来自地中海地区,被称为地中海人。他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肤色浅黑的古地中海人、肤色黄褐的所谓正宗地中海人以及东地中海人或称闪米特地中海人。地中海人进入印度后与当地的原始澳大利亚人通婚融合,形成了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最初是居住在俄罗斯南部与南乌克兰草原地区的一支古民族,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穿越西北部的山口来到印度。他们身材高大,头型窄长,眼眶深陷,鼻梁高而窄,毛发浓密。雅利安人最初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曾在许多世纪中不断迁徙扩张,先后到达伊朗、叙利亚等地,也有的分支散布到安纳托利亚、希腊以及东欧各处。
(1)印度黄皮肤什么等级扩展阅读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与南亚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体系。印度古代的种姓制度把人们分为四个种姓:最高一级是婆罗门。婆罗门本为祭司,根据《摩奴法典》规定,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这三样工作,但在8世纪以后祭司逐渐不受重视,洁净便取代前者,成为婆罗门最主要的特征。第二级为刹帝利,《梵书》称其具有与婆罗门共享“管辖一切生命”的权利。
刹帝利是战士和统治者,掌握实际的政治与军事权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过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权力。第三等级为吠舍,即一般的平民,任务是生产食物,并提供各种祭品。
《瞿昙》规定吠舍可从事农耕、商业、畜牧与放贷的工作。最低一等级为首陀罗,首陀罗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负责提供各种服务。
在四个种姓外,还有达利特,即贱民,多由罪犯、战俘或是跨种姓婚姻者及其后裔组成。他们的身份世代相传,不能受教育、不可穿鞋、也几乎没有社会地位,只被允许从事非常卑贱的工作,例如清洁秽物或丧葬。
在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中,把种姓制度的出现用神话来解释,说原始巨人普鲁沙死后,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罗门,用双手制成了刹帝利,用双腿制成了吠舍,用双脚制成了首陀罗。而达利特是人类违反吠陀的产物,本不该存在。
1947年独立后,印度在法律上已经废止种姓制度,但社会心理影响远未消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数众多的低种姓在选举政治中的影响扩大,历届政府为拉选票,不断推出照顾低种姓的“名额保留政策”,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多方面予以特惠
1997年,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成功当选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出身达利特阶层的总统。2017年7月22日,印度选举委员会20日宣布计票结果,全国民主联盟总统候选人拉姆·纳特·考文德当选新一任总统,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二位出身达利特阶层的总统。
2. 印度也有很多黄种人面孔,他们在印度属于什么民族
从印度人的肤色看,不怎么白,反而表现为黝黑,疑似黑种人。但是区分人种除了根据肤色,发型,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骨骼,比如依据头颅骨骼形状来区分。头颅骨周边呈椭圆形的是白种人,呈三角形的是黄种人,呈方形的是黑种人,而印度人的头颅骨骼周边呈椭圆形,因此断定其为白种人。
在此之外还有从事最肮脏职业的贱民,被称为不可接触者,他们连影子都不能碰到高种姓者的影子,否则很有但如果是贱民,你就惨了,不仅享受不到任何贵族的待遇,你将会被印度社会归为贱民,同时你的孩子,世世代代都是受人唾弃的不可接触者——贱民。可能会被暴打,这在印度并不少见。
因为即便你是一个富人,即便你在印度社会里有很多的财富,在印度婆罗门一般都是苦行吃素的,这种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甘地给大家的印象都是瘦瘦小小的和善形象,其实他之所以瘦小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他吃素,常年吃素。但你是一个贱民,那么你就不能够在很多规定地方吃饭睡觉,如果没有你睡觉的地方,甚至有时候你必须睡在大街上,否则会被人暴打一顿。
3. 印度肤色决定地位,中国人到印度是什么地位
印度是看肤色决定地位的,中国人到了印度,那就是排在第二的位置,第一无疑是欧洲人,因为他们的皮肤比较白净,所以地位也是最高的,那么黑人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就是最低等的。
我们都知道欧洲人的皮肤是偏白的,那么他们在印度人的眼中就是一等一的位置,而中国人的皮肤是偏黄的,所以在印度人的眼中是属于第二的位置。非洲的黑人自然也就落入了最低等级的位置,不同等级的人在印度那里所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他们无时无刻都不把第一等级的人放在第一位。
4. 印度人是黑人好是黄种人,生在亚洲但是看起来有点黑,而且五官和东方人不太一样
印度三四等种姓的父系血统为皮肤不是很白的暗白人种人种,就像阿拉伯人的那样,但是母系为亚洲矮黑人,相比暗白人种脸较短,颧骨较高,但也是高眉骨深眼窝,皮肤自然是比较黑的。
印度一等种姓像北欧人,但是头发比较黑,二等种姓像是常见的欧洲人或阿拉伯人,他们的皮肤都比较白,也有略黑的。
现代黄种人是亚洲棕种人和黄种人的混血,最初的黄种人有点像北欧人,就像暗白人种的柔化版,面部有立体感,但是棱角感较轻,现在已经找不到纯种群体。亚洲棕种人就像蒙古人,眼窝浅,眉骨不突出,颧骨突出,脸比较宽。很多现代黄种人的皮肤都比暗白人种要白
现代印度除了有很多三四等人,还有1/4的贱民,是跨种姓的混血儿,最低等的人群。
5. 中国人在印度算贵族吗
中国人在印度不算贵族。印度种姓制度在肤色上体型的淋漓尽致,如白人到印度就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黑人到印度就属于达利特,而中国人是黄皮肤,不黑不白,被默认为刹帝利或吠舍,大部分相当于普通居民,不受歧视也不被优待。
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5)印度黄皮肤什么等级扩展阅读:
第一等级婆罗门
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
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
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