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硅谷被印度裔“占领”文盲率过亿,印度如何制造高级人才
1. 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软、谷歌、IBM等,其CEO职位被印度裔占据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微软的CEO是印度裔的纳德拉,谷歌的CEO是印度裔的桑达尔-皮猜,而IBM的CEO现在也由印度裔的阿尔克温·克里希纳担任。
2. 除了上述三家科技巨头,百事可乐、诺基亚、摩托罗拉、哈曼国际等公司的CEO也是印度裔。这种现象令人惊讶,因为印度的文盲人口也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了近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盲过亿的国家。
3. 尽管印度的文盲人口众多,但印度同时也拥有大量高级人才。这主要归功于印度的贫富差距很大,富裕家庭的孩子普遍接受高等教育。例如,印度的富人们文盲率为0,几乎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4. 印度的初等教育并没有真正普及,因为印度在教育管理上长期采取放任政策,导致各邦的推行情况参差不齐。例如,阿萨姆邦和比哈尔邦的辍学率甚至高达70%。
5. 印度的精英教育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印度的高校体系成为了世界上断层最大的高等教育体,其中印度理工学院等18所重点学院每年拿着教育支出的绝对大头,而剩下的绝大多数普本基本上每天都在倒闭的边缘反复徘徊。
6. 印度的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等热门专业教育水平较高,因此印度也根据这些专业教育水平划分出了两套系统:国家重点学院系统和普通高等教育系统。
7. 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难度极高,被誉为世界第一难考。这个考试的初试是一场三个小时的笔试,由90道客观题组成,涵盖物理、化学、数学三科,平均四分钟就得解出一道题。
8. 印度的补习教育非常发达,超过95%的学生都要提前两三年学习课外辅导,超纲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的内容。在印度北部有个城市叫科塔,是全国最有名的“补习之都”,这里的学生每天接受15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学习。
9. 印度的高考形势非常严峻,考上印度理工对于印度人来说,代表的可不仅仅是高薪和面子,那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改变命运”。然而,印度的人才流失率高达80%,尤其是印度优势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10. 印度政府对人才外流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认为这种人才外流是正在积攒利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银行”。然而,印度的人才并没有大规模回国,反而近十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递增。
Ⅱ 印度教育水平怎么样
1. 印度的教育水平存在显着的不平等现象。
2. 尽管印度拥有较高的文盲率和半文盲率,但它在高等教育领域却非常发达。
3. 印度社会普遍推崇精英教育模式,学生在此背景下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4. 印度学生普遍认识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因此他们从小就设定人生目标并规划学习路径。
5.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印度学生选择在国内顶尖大学完成本科教育,之后前往海外深造并在当地就业生活。
6. 另一部分学生接受精英教育,目标是像苏纳克一样移民到海外,并在英美等国家接受顶尖的精英教育。
Ⅲ 中国和印度高等教育孰强孰弱
印度作为我国的邻国,与我国同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当然其中就会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在很多人的眼中,印度是一个脏乱差的国家,其实往往是由于很多人看印度比较片面。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在很多方面的研究甚者超过了很多的发达国家,就拿大学来说吧,据一位北大教授指出:有这几点就比我们强。
其五,国际性出类拔萃的人才。因为印度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说实话比我国的水平要高,他们可以与美国的企业实现很好的对接,就是因为这一个优点,可以使他们在国际化的跨国公司里如履平地,如鱼得水。
举个例子:大家还记得前几批去美国的人才吗?我国过去美国硅谷的很多人才干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坐着又苦又累的技术工作,而印度的精英呢?大部分都成为了硅谷科技公司的管理人员。
综上比较:对于历来看不起印度的中国来说,值得反思。我们是不是对印度的形象有所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