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经中宣讲了供灯的哪些功德
供灯的功德不可思议,全部是佛的境界
佛陀在经典中说:“供灯的功德不可思议,全部是佛的境界,唯有佛陀才能了知,不要说凡夫难以思惟,就是任何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智者都没有办法知道。若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没有受过戒的人所供的灯,即使如闪电般迅速灭了,灭的原因或是灯芯不行,或是灯油不足,或是风太大了,但这种功德,任何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智者都无法了知,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了知。”
《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惟卫佛涅盘以后,有个盗贼到寺院里准备偷三宝物。当时他看不清要偷什么,发现佛前的灯就要灭了,他就用箭去把灯芯挑正,使佛前的灯恢复光明。当灯光亮起来,当他忽然抬头看到灯光照亮的佛像的容颜是如此的庄严、恬静与慈悲,刹那间,他的心中也明光一闪,顿时心中生起一念的忏悔:“别人都拿财物来这里供养,而我却来偷!”他当即发愿今后不再偷盗,革心向善。以此一念清净,他九十劫的罪障逐渐消除,福德不断增大,到释迦佛应化在世时,他当时发的愿力成熟了,证得了圣果。他就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智慧的光明能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数很高的眼镜,一层一层的,这说明以前没有供过灯,这辈子应该好好供。开玩笑!但确实有这个功德。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邪见者的家庭中。
十、速证涅槃。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此经所介绍的十种功德,大家应该要记住,如果以信心来供灯,功德决定会得到的。佛堂上供奉着佛像、经书和佛塔,大家有能力的话,应该尽量不间断地供水、供灯。在供灯的过程中,发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中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佛陀在舍卫国时,国中有个女人叫难陀,她生活贫穷,依靠流浪乞讨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贵戚在佛面前供养,她就想:"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以致今生贫穷卑贱,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于是她四处乞讨,终于化到一枚钱。拿着这枚钱去买油做灯时,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于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默默发誓:"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誓之后,她便顶礼而去。第二天,所有供灯全部熄灭,唯独她这盏灯依然明亮,灯油、灯芯毫无减损,如同新点的一样。目犍连去收拾灯具时,想把它灭掉,等晚上佛讲经时再供,但以各种神通也没办法熄灭。(大家都知道,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的神通并不是像现在的魔术师或能力大一点的人,他用小指来撼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么大的神通都无法熄灭这盏灯。)佛陀告诉他:"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灭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灯。"并授记贫女未来成佛。这盏灯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做灯供佛,历时七天七夜。以此因缘,佛陀宣讲了自己前世当牟尼王女的整个经历。所以,供灯时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供灯的功德如此殊胜,那么怎样如理如法地来供灯呢?买的话,供酥油灯的功德大。假如你实在很懒惰,也应该供一些莲花灯。
最重要的灯是智慧明灯。在供灯时,发心非常重要,并精诚地观想所供的灯火遣除了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纵然你仅仅供一盏灯,你要观想无量无数盏灯,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灯,百千万佛刹中每尊佛前有一亿个灯盏,每盏灯又高又大又亮。可念点灯偈:“燃起佛前灯,灭除心头火,愿此大智慧,照破众无明。”
光明和温暖皆是佛陀的恩赐,从今天起,开始在佛前供灯。我愿是佛前的一盏灯,我愿是您心里的亮。
以清净心摄持的供灯功德非常大。你们方便的时候,应该多看一下《佛说施灯功德经》,这里面讲了很多功德,供一盏灯的功德都难以描述,不要说供十盏灯或者百千万盏灯了。所以希望你们应该发心,尽量在自己的佛堂上供灯。假如实在很懒惰,也应该供一些莲花灯等,这样也会有功德。但不如供酥油灯的功德大。
供灯的注意事项:
1、供灯的话应该长明,即使无人看守也是一样,我们是佛子,所以给三宝供灯,是一件大好事,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可是如果有此因果的话,不要说个人家没人看守,即使是在寺庙中,也会引发火灾,这是因果显现,循环定律,是无法逃避的,但若无此因果,则什么问题都不会有,安全得很,不必担心,请师兄细想是否如此。
2、油灯一旦燃尽,一定要马上撤下来,并且擦拭干净,重新添油供于佛前或者是将其放起来,切不可以空灯供于佛前,不要说灯,任何器物都不能空置佛前,这对我们自身的福报大为不利。
3、一般尽量不要掐断灯的燃烧,可是如果实在不方便的话,也可以这么做,
但最好不要用嘴吹,以镊子掐灭或者是扣灭。但无论怎么说,这么做不是很如法。
愿佛法的慧灯遣除世间的一切黑暗,每个众生都能获得智慧的明灯!
——若本文对您的内心有所触动,恳请随喜转发,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可能很多人会因为您而改变!
B. 藏村供灯有什么意义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对供灯比较重视,但有些供灯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纠正过来;还有一部分人有供灯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不知道供灯的功德,这方面做得不太圆满。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供灯的功德。
藏传佛教供灯,汉传佛教供香,南传佛教供花,这都是一种习惯。所有的供养都离不开五官的享受,眼睛喜欢看美的东西、耳朵喜欢听美的声音、鼻子喜欢闻香的味道、嘴里喜欢吃香味、身上也爱穿戴好看的衣服首饰??所有的供养其实都和五触有关。
印度有水供,印度人一回到家里,坐下就洗脚,因为他们不穿鞋子,脚很脏,所以要洗脚,然后洗脸洗手,天气热时,还会在身上洒一些香水;佛教的供养都是这样来的,是从习惯来的。
灯是光明的象征,如果没有灯,便一片漆黑,佛教的传承叫传灯。佛法代表智慧,而灯代表光明智慧,供灯时我们发愿让佛的智慧充满大地,所以把光明都供给佛,灯仅仅是一个象征,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观想来进行供养。
那么供灯有什么用呢?
那是供我们的眼睛享受用的,没有光眼睛就看不见东西,所以灯是供给眼睛视觉的。以实际的情况来考虑,因为西藏是牧区,生产酥油,所以就顺理来点灯,只是这样而已。功德不在灯的多少,而是一片心,心中存有光明就是功德,如果心中只有黑暗就没有功德。心中有光明不在乎灯的大小和多寡,因为它只是象征的意义,点灯要心中发愿希望光明充满人间。并不是说供养了就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供灯的功德有哪些呢?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智慧的光明能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数很高的眼镜,一层一层的,这说明以前没有供过灯,这辈子应该好好供。开玩笑!但确实有这个功德。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邪见者的家庭中。
十、速证涅??。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若能长期供灯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行,也应该在每月的初八、十号、十五、二十五、二十九、三十,或者诸佛菩萨的圣诞佳节供灯。
供灯的数目不一定要固定,但七盏灯是比较传统的。供七盏灯和七杯水的缘起,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地上走了七步。但如果想修一些法,想获得一些悉地,那应该供一百盏灯,还有供一万盏灯的说法,《菩萨藏经》云:"燃十千灯,若酥若油。"十千就是一万,也可以点一万盏酥油灯或其他油做的灯供佛。
供灯期间要忌杀生,能吃素更好。多念佛、多放生、多助人、多积德。另外,供灯的同时,每天晚上能够做礼佛大忏悔,消除自己的业障。
有需要供灯的师兄可以下载藏村APP 领取供灯券
C. 古印度在托盘里点燃一盏酥油灯是什么意思
1.向佛祖虔诚祈祷,赐于自己智慧,灯火便象征着智慧,遍照世间。佛经中认为,点燃灯火可以将火的慧光凝聚为世间的火把,使人们看得更清亮,获得智慧之心。佛灯如指引之光照亮世间,点灯之人将获得大功德,享大福报;能使世人看见自身的缺处,在浑噩中获得明悟,感悟佛性,修持己身。所以在佛前点酥油灯将获得十种福德,佛、自身、众生三者相互影响,保持灯火长明不灭,就能获得最好的福祉。
2.酥油灯是佛教最具特色的供奉之物,佛前供灯,是因为灯代表了光明和智慧。人们相信佛前的灯火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给予指引,这盏灯不是人为佛而点,而是佛为人而点。酥油灯是佛教徒们的精神之灯,生命的终结,如果没有酥油灯的陪伴,灵魂将在黑暗中迷惑,如此绝望。。。
3.《业报差别经》说:以恭敬心布施灯具,可得十种福德:
宛如明灯一般地照亮世间。
眼睛没有疾病。
容易证得天眼通。
分辨善恶的智慧。
不会发生胡涂昏暗的事情。
不易受到外在事物所迷惑。
不会出生在幽暗昏庸的地方。
有大福报。
命终生天,尤其是往生忉利天。
速证涅盘。
D. 印度举行排灯节活动,教徒趴地让200多头牛踩,当事人为何这么做
事件回顾: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1月15日,印度乌贾因等地区排灯节第二天的活动上 ,数十名印度教教徒自愿面朝地趴在大街上,等待被一群牛踩着路过,他们相信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圣牛踩踏”是传承数百年的古老仪式,当地人会用鲜花、孔雀毛、铃铛等装饰物将牛盛装打扮一番。教徒们会提前躺在街道上,双臂紧紧抱在胸前,等待被奔牛踩过。他们相信如果牛蹄踩到某个人,那么他今后遇到的困难将会减少,其运气也会随着身体康复而增加。
由上面分析可知,当事人是因为文化信仰,所以才趴地让200多头牛踩。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尊重他们的信仰。
E. 供灯一般供几盏的含义是什么
供灯一般供5盏,含义是五福灯。
五盏为一组。起点五福灯:祝愿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供灯由古代流传到今天,也是传统文化之一。善信香客都会到地寺庙礼佛供香、供花果、供灯。
佛教起源: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
他在青少年时即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
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
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F. 为什么供佛要供七色莲花座酥油灯,他的含义是什么
念阿弥陀佛的就是佛七;参禅的就是禅七。禅七又是怎样来的呢?当 时佛在菩提树下证道。经过三七思惟(做工夫用功思惟,思惟叫做禅), 对一班上根利智的菩萨说了一部华严经,乃菩萨之法,过后,才陆续讲了阿 含经及其他的经典。因此,考察起来,佛三七思惟二十一天讲了华严经, 可以说是最早的禅七。禅宗在印度并没有甚 禅七,传到了中国,唐朝以前还 没兴丛林,也没有甚 禅七,佛七的。佛法传到了中国,早晚用甚 功呢?在印度 佛陀的制度,初夜七点、八点、九点、十点坐禅;中夜十一点、十二点、一点 、二点则睡眠;后夜三点、四点、五点、六点则诵经。诵经即是作工夫,所诵 的有四十二章经、法句经、遗教三经。在中国,一早则诵四十二章经、八大人 觉经等。后来,马祖兴丛林,百丈禅师把丛林的清规建立起来,就规定早晚做课诵的工夫。早晚课诵,有显教密教,显密双修。其中楞严咒、大悲咒、十小 咒、及其他的咒都是密教的;阿弥陀经、心经及其他的都是显教的经。后来, 慢慢的才有参禅、坐禅的禅七。在七天内修禅定,希望能够做到“明心见性” 。可见'“七”在佛教是有多大意义,供灯也不例外
G. 西藏燃灯节俗家怎么点灯
西藏燃灯节,俗家点灯一般都是在窗台上点放酥油灯。
在藏传佛教中,灯供和火供具有与施舍一样的功德。点燃一盏酥油灯,也就点燃了自己内心的智慧。佛教密宗有“五供”: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火供仪轨”的精神意义,可以用一句藏族的古话来理解,“如果不能完全舍弃自我,就超越不了无尽的苦难。同样,不点燃熊熊烈火,就无法中断一切煎熬”。
据说,“元宵灯会”也与“点灯供佛得果报”的佛教教义有关。东汉明帝(公元58至75年)听说西方有神,其名为“佛”,就在公元64年,派蔡愔等人西去寻访佛法。
3年后,蔡愔回到洛阳时,正值元宵节将近,他就告诉汉明帝,摩揭陀国(中印度之古国,位于今南比哈尔地方)每逢正月十五,僧众都集中起来瞻仰佛祖舍利、参拜佛祖、点灯敬佛。于是明帝下令,在宫中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士族庶民也争相仿效,逐渐演变成了“元宵灯会”这一习俗。
世界各地各民族,几乎都有“灯节”。比如,印度有古老的“排灯节”,时间在每年印度旧历的最后一天(一般在公历10月或11月),相当于中国的除夕夜。泰国在每年雨季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要欢度“水灯节”,在河面或湖面上放水灯,祈求幸福,寄托心愿。
12月1日(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燃灯节”。是夜,八廓街人山人海,转经人川流不息。
燃灯节—纪念宗喀巴大师
燃灯节,藏语音译“噶登阿曲”,意为“五供”。据说,1419年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佛的日子,为纪念大师,这一天被定为燃灯节。
这一天,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信众们举行诵经、磕头,灯供仪式等祭祀活动,祭祀宗喀巴大师并祈愿大师赐与善良的人们以聪慧、平安、吉祥、幸福。
燃灯节在纪念宗喀巴大师之外,也被加入了许多超度亡灵、祈福纳祥的内容。传说,宗喀巴大师圆寂时,他的两大弟子之一的克珠杰·格勒巴桑(后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正在后藏的日喀则。听说这一消息后,克珠杰就在牛蹄壳中加入一些不带腥味的牲畜脂肪油,点上祭灯供奉。
藏历10月的时候,藏地牧区正在秋宰,克珠杰的做法不仅为了祭祀宗喀巴大师,也是为了让被宰杀的牲畜亡灵得到超度升天,或者免于投生为“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所以后来燃灯节的晚上,僧人们除了在寺院屋顶点上数百盏供灯,还要念经祈祷众生来世投生为“三善趣”(天神、阿修罗、人)。
H. 古印度迎接客人为什么在托盘是点一盏油灯在客人面前绕圈. 这是什么礼节
这个就是婆罗门崇火拜火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