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锡克族在印度算什么种姓
锡克族其实是信仰锡克教的人的统称,锡克教徒尚武,着名的勤劳善战,不接受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地位确实比较高,但是以前可想而知是受排斥打击的一群。
2. 锡克族的历史沿革
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后期,由鼻祖那纳克在印度旁遮普创建。其教义提倡人人平等、友爱,强调现实,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同时也反对妇女戴面纱和幽居深闺等。锡克教的经典是《阿迪·格兰特》。
锡克教徒十分敬重该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即“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
锡克教徒的着装和服饰一直以来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头裹长巾、胡子很长,一副英伟的男子气概的锡克教徒打扮成了人们心中典型的“印度人”扮相。
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仍然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
锡克教徒中很少有乞丐,因为锡克教徒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其寺庙就是该教的慈善中心。
3. 锡克族的介绍
锡克族是是南亚印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区,尤其是旁遮普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身材高大,包头、蓄须,魁梧的身材,是锡克族男子的典型标志。锡克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2%,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有尚武传统,作战骁勇,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4. 印度处于热带,头上绑头巾是因为习俗吗他们不热吗
印度处于热带,头上绑头巾是因为宗教的原因习俗,当然他们也怕热啦。
2、防暑降温
锡克族主要分布的印度地区的西北部,也就是这里风沙横行。锡克族人为了防暑,也为了抵御风沙,所以头巾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它也可以吸汗降温,防暑,抵御风沙。
5. 锡克族的民族简介
锡克人在印度10亿人口中只占20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当年锡克教只是印度教改革派的一个分支,后来在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锡克男教徒的名字中一般都有“辛格”一词,意为“雄狮”,而即使在大都市中也保持着包头蓄发传统的锡克男子。锡克人包头的风俗和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当时,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却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有意思的是,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头,而锡克人却执着如故。
锡克族人有些很独特的优点,心气很高,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很多信念和重视忠义的东方人比较接近,由于终生不剪头发,而又要行动方便,成年锡克男子一般都将头发用布层层围起,绕成一个像“大磨盘”的头包。据称他们用的头布一般都有将近13米,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当然晚上休息时,锡克人也要将包头布打开,并隔三差五地清洗长发。记者曾看见过一个打开头布的锡克老人,当时的感觉真是“白发三千丈”。
包什么颜色的头布,锡克人一般没有强求,因人喜好而异。不少讲究的锡克人很会通盘考虑,往往将包头布与身上的服饰有机搭配起来:穿牛仔裤休闲装时用一种颜色,穿西服时换另外一种。由于印度政府充分尊重锡克教徒包头的习惯,因此锡克男人骑摩托车可以不戴头盔,参军也不用戴制式军帽,只要在包头布上别上军徽就行。锡克族人是南亚印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部分人分布在北方邦、拉贾斯坦邦、查谟和克什米尔(印占区)、马哈拉斯特拉邦、中央邦、比哈尔邦和西孟加拉邦。另有部分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伊朗、阿富汗斯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斐济。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但混有蒙古人种的特征。使用旁遮普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其文字用锡克师尊创制的古鲁喀字母、阿拉伯字母或梵文天城体字母。原信印度教。自15世纪末叶旁遮普高僧那纳克师尊创立锡克教以后,才出现锡克人之称。因强烈的宗教意识和较活跃的政治组织,锡克人正在形成一个单独民族。现代锡克人男人都蓄发、挽髻、插梳、戴臂镯、佩匕首、穿围裤、留大胡子、缠头布。青年人尤爱将头巾缠成船形。大多数人以农业为主,少数人从事放牧。
6. 印度人为什么在头上缠布条,有什么宗教由来
印度有些地区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头巾的习俗的,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
当年锡克教只是印度教改革派的一个分支,后来在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锡克男教徒的名字中一般都有“辛格”一词,意为“雄狮”,而即使在大都市中也保持着包头蓄发传统的锡克男子。
锡克人包头的风俗和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当时,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却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有意思的是,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头,而锡克人却执着如故。
(6)印度锡克族属于哪个邦扩展阅读:
锡克族是是南亚印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身材高大,包头、蓄须,魁梧的身材,是锡克族男子的典型标志。锡克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2%,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有尚武传统,作战骁勇,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的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7. 锡克族有哪些礼节、禁忌、爱好、特点
锡克族是是南亚印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身材高大,长相美丽,高高的鼻梁和白皙的皮肤让很多锡克族少女在选美比赛中脱颖而出,而包头、蓄须,魁梧的身材,是锡克族男子的典型标志。锡克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2%,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有尚武传统,作战骁勇,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特点
勤劳
锡克人曾长期受到歧视,但他们凭借个人的勤奋努力和朋友的帮助,总能找到适合的职业,用自己的行为维护了尊严。80%多的锡克人住在印度旁遮普邦,那里是印度最繁荣的邦之一,农民的人均收入接近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一倍以上。上世纪60年代末,印度政府在全国多个地区推行“绿色革命”,结果只有旁遮普邦最成功,这可以说与勤劳的锡克人不无关系。
鄙视乞丐
在印度生活,人们时刻要和乞丐打交道。在印度的乞丐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要饭是神赋予穷人的权利,同其它工作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锡克人里没有乞丐。锡克人从心底里鄙视乞丐,认为那不符合本教教义。他们不仅自己不从事“乞丐行业”,也从不向乞丐施舍,认为乞丐是依附在社会躯体上的毒瘤,应该铲除。所以,乞丐们都害怕锡克人,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
团结互助
锡克人不允许看见教友落魄而不闻不问。倘若一家锡克人遭遇天灾人祸倾家荡产,周围的锡克人都会伸手相助,绝不会眼看着他们沦为乞丐。锡克人非常团结,维护教徒的利益,如果一条街有10家商店,其中一家是锡克人开的,尽管这家店小、货品不全,但附近的锡克人还是只去这家店买东西,不去其它店购物。他们宁愿被人指为保守、狭隘,也不愿“肥水流入外人田”。
保护弱小
锡克教主张宗教宽容,反对种姓制度和烦琐的教规,反对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提倡平等友爱和尊重劳动,从而受到下层百姓的欢迎。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教规执行起来已经不那么严格,但尊重劳动和保护弱小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每一个锡克人的行为方式。
肤色白皙
锡克人被公认为印度人中最高大漂亮的族群,每年印度的选美冠军经常被锡克男女包揽。大部分聚居在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接壤的PUNJAB邦。
骁勇善战
这是锡克人的传统,酷爱参军,非常勇敢
正直
锡克人非常正直,对偏门左道,偷骗撒谎等绝对看不过眼,如果在印度有游客被人纠缠,站出来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通常都是锡克人,其他印度人都不敢和锡克人对峙。
积极教规
锡克教反对偶像崇拜,和烦琐的祭祀仪式。寺庙里不供奉任何神,只供奉圣典。锡克教反对种姓制度,呼吁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之分,不是主张人们逃避社会,而是要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社会劳动。锡克教有4项严格教规:禁止吸烟;婚姻神圣,一夫一妻;不拜偶像;终身遵守5K。
8. 只占印度人口2%的锡克族,影响力为什么在印度国内如此巨大
在印度国内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其实跟他们的性格和成员扎根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根据资料记载这一个民族他们是把武力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枪杆底下出政权,所以他们遇到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专打各种不服,用武力手段去处理,自然会有较大的影响力。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国家,法治体系比较健全,但是在印度这个地方法治体系并不是十分健全,有时候还容易出现一些暴力武装,所以他们用这个武力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印度有的部门感到非常的头疼。
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他们影响力的提升,这个民族他们的地理位置其实在旁遮普邦,不要小瞧这个位置,他们可是着名的粮仓。拥有粮食其次,就有很大的话语权,毕竟之前的苏联解体,其实跟粮食缺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如果这个民族不将粮食卖出去,那么很有可能外面的人就要面临这个粮食短缺的问题,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9. 印度有多少个民族锡克族地位很高吗
印度是一个有一百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具体数字印度也没有统计,锡克族如今在印度地位比较高
印度的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卢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比哈尔族、拉贾斯坦族、古吉拉特族、马拉雅兰族、旁遮普族、坎纳达族、马拉雅兰族、奥里雅族和阿萨姆族。此外,还有五百多个表列部落。它们属于印度的少数民族。
锡克族其实是信仰锡克教的人的统称,锡克教徒尚武,着名的勤劳善战,不接受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地位确实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