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旱季和雨季分别是哪个月份风向来源有什么影响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印度半岛上,受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大致是每年6月份到9月份,这一段时间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控制,降水丰富。旱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东北季风来自陆地,水汽比较少,降水量少。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不利,需要大力建设水利工程。
2. 印度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分别是属于哪个方向的季风(东北还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分别是属于哪个方向的季风(东北还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分别是属于哪个方向的季风(东北还是西南)冬季风是东北季风,是由于大陆冷高压底部的东北风形成的;夏季风是西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西南风和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叠加形成的
印度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哪个对印度南部影响大夏季风对印度南部影响比较大,因为冬季从北部来的冬季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大大削弱了冬季风的强度,而且印度南部靠近海洋,从海洋吹来富含水分的空气,遇到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地形雨,造就了世界雨极-乞拉朋其。年降雨量是世界第一。
夏季风冬季风分别源于哪里?夏季来源于赤道两侧,冬季来源于地球两极
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分别来自?亚洲南部没有真正的冬季,不能用冬季风和夏季风来说明。
10月到第二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来自亚洲内陆,6到9月盛行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
什么是冬季风和夏季风?冬季风与夏季风是由于大陆和海洋在冬夏两季的气压差所造成的
夏季:海水温度低海面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风由海面吹响陆地为夏季风
冬季:海水温度高海面气压高陆地温度低气压高风由陆地吹响海面为冬季风
冬季风是指季风地区冬季由大陆冷高压吹出的风。东亚的冬季风现象最为典型,风力较夏季风强。在北半球的冬季由于西伯利亚高压与阿留申低压的相互作用影响而盛行西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风是指季风地区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盛行风。由于夏季亚洲大陆上为一巨大的热低压控制,海洋上是高气压,气流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南海夏季风是东亚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标志着冬季环流向夏季环流的转变,也预示着东亚夏季风的来临和中国雨季的开始。[1]它的活动不仅会对亚洲季风系统,而且会对北半球的环流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成为每年全国/华南“汛期气候趋势会商”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而且随着经济、农业的发展,南海夏季风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分别来自哪里亚洲南部的冬季风来自亚欧大陆内部。(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吹来自内陆的东北季风,特点是高温少雨。)
亚洲南部的夏季风是来自印度洋。(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特点是高温多雨。)
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夏季风来自印度洋
海南属于什么亚的?东亚?季风是夏季风强还是冬季风强?是夏季风,因为太平洋的水汽会由夏季风带到中国,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海南离太平洋最近降水时间最长.
夏季风&冬季风中国的冬季风\夏季风中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特别是热力作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是冷空气的源地,形成冷高压,冷空气从大陆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加热迅速,形成热低压,暖湿空气从四周海洋吹向低压中心。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的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这一变化就形成了中国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大陆上的冷高压于9月形成,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风随季节变化而逐月加强,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亦可降温8℃以上。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强盛时可吹到澳大利亚北部,亦即冬季风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气经常混合于此辐合带或热带辐合带,这时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与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吹来的凉湿气流相遇后形成一条南北向的辐合线,在这些辐合带上降水量较丰沛。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000米以下),中国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夏季风4、5月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其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而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西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中国的夏季风来自3个源地: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它们深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北部及内蒙古的北部,亦即为中国夏季风的北界,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了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即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月中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达中国最北和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很快从北向南抵达华南或沿海地区。中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另一着名季风区的印度季风进退速度恰好相反,印度夏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需1个月,而它的退却需4~5个月的时间。
季风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的形成与演变受大气环流(包括季风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其基本特点如下:
①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过渡季节即为这两种控制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热、晴、雨多变。
②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③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季风雨的多少及来临迟早均对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水旱灾害。
④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中国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⑤冬季中国东部地区北同纬度世界各地气温低,如:北京1月平均温度比同纬度美国的纽约和希腊的布尔萨气温各低4~10℃;汉口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10℃左右。夏季的气温比较高,但不如冬季的差距大。
3. 印度主要受来自什么洋的什么季风和这个积分的强弱容易造成什么什么灾害
印度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当该季风风力太强或太弱,往往会造成水旱灾害。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西南季风变化的特征周期以41ka和23 ka周期为主;
(2)西南季风水汽输送以纬向为主;
(3)主要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有着明显的雨季干季相互交错的特征;
(4)西南季风属于热带季风,西南季风的主体区域地处0。~30。N之间,具有全年温度较高的特点,是一支夏季风势力强大的季风系统,与中高纬环流及其相关联的冷空气活动关系较小。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着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至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西南季风(southwest monsoon),盛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夏季风,以印度夏季风最为典型。来源于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转向西南方向,路经热带海洋,携带大量水汽,为印度半岛和东南亚一带降水的主要来源。经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向东,可影响到中国华南一带;当西南季风发展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
4. 印度两种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印度两种季风的成因:一个就是海陆热力差异;另一个是全球风带中的信风带影响。
东北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相对太平洋散热快,气候冷,在亚洲北部形成亚洲(冷)高压.以此为中心,按地转偏向力原理而成.
西南风是由东南信风按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而成的。
5. 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
季风形成的原因都是海陆温差的影响,旱季,大陆热而海洋冷,风由大陆吹向海洋,风干燥而无雨。雨季,大陆变冷而海洋相对较暖和,风由海洋吹向大陆,风潮湿而多雨。
在三大洋中,唯独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在冬、夏季风作用下会形成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
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信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信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信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6. 印度洋北部季风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在印度洋北部,由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较为特殊的季风环流。
冬季(1月),在印度洋北部吹的是东北季风,受地球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北部孟加拉湾的海水自东向西流,但由于受到阿拉伯半岛的阻碍,进而转向西南流,这支洋流称为索马里季风洋流。这支洋流穿越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6°间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当这支洋流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时,部分海水转向北流,进而补偿了孟加拉湾西流的海水,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夏季(7月),在印度洋南部吹的是东南信风,进而使南赤道暖流向西流至科摩罗群岛附近分为两股。这两股洋流,一股南流称莫桑比克暖流,另一股北上,在西南季风的吹送上向西北转向东北流,西南季风将索马里沿岸表层水吹走,深层冷水上泛,水温降至27℃,这支洋流称为索马里寒流,它使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西岸干燥少雨。索马里寒流流经阿拉伯海进入孟加拉湾,后经苏门答腊岛附近南流,补偿南赤道暖流西流的海水,成为北部印度洋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7. 印度7月盛行什么风,简述其形成原因:
印度夏季季风为西南季风的典型代表
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在季风的影响下,南亚也是冬干夏湿,但是它和东亚季风有一个明显差别,即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因为冬季亚洲南部远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西藏高原的阻挡,再加上印度半岛面积较小,纬度较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弱,因此冬季风不强。相反,夏季印度半岛气温特别高,是热低压中心所在,它与南半球副高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因此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8. 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谢啦
主要是因为东南信风季节性移动导致,海陆分布对东南信风转向后形成的西南季风起到加强作用。
每年4、5月份,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转向成西南风。10月左右,东南信风向南移动,夏季风退出亚洲大陆。大陆上由于气压带,对西南季风起到加强作用。
9. 印度的东北季风从哪里吹向哪里它的特点是什么东北季风给气候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印度的东北季风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它的性质特点是低温干燥,所以东北季风给气候带来的影响是旱季少雨。
10. 印度西南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7月份,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