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音乐来自哪里

印度音乐来自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18 20:41:39

A. 印度音乐的起源是什么

《娑摩吠陀》则是上古时期的歌曲集,专供祭司在祭祀时吟唱。“娑摩”的意思就是曲调。因此可以说,同戏剧一样,印度音乐也很可能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

B. 古印度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印度音乐史上所谓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之间。上述四部吠陀中,《梨俱吠陀》收诗共1028首,有的为神话传说,有的则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沙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耶柔吠陀》则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曲来进行祭司。演唱时,由被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低、中3种音调唱颂。上述两部印度不朽的史诗,对印度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印度音乐舞蹈的永恒主题之一。在其中记载了印度最古老的萨音阶和玛音阶、歌唱时所使用的3种音调和7种调式,以及印度音乐美学中所论及的七种“拉斯”(即韵味或情趣)。曾以各种形式流传于东亚一带。

大约在公元2世纪,出现了以梵文诗歌体写作的婆罗多(约公元100年~约公元200年)的音乐、戏剧、舞蹈理论着作《乐舞论》。全书共39章,其中的第28~33章专门论述音乐,从而形成了印度音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28章论述了印度音阶由22个“什鲁蒂”(即微音程)构成,具有7个基本音,由这7个音分别组成了两种基本音阶:萨音阶和玛音阶。第29章和30章分别介绍了弦乐器和管乐器,第31章论述节奏,第32章论述有关的演唱方法,第33章介绍了鼓的用法。

C. 印度音乐是怎样起源的

印度音乐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前后问世的《梨俱吠陀》中的颂歌,可以被看作最早的歌词。《娑摩吠陀》则是上古时期的歌曲集,专供祭司在祭祀时吟唱。“娑摩”的意思就是曲调。因此可以说,同戏剧一样,印度音乐也很可能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

印度人将音乐视为一种能够使人的灵魂超脱俗世并升华到佛祖投胎图中再现了酷爱音乐哥舞的吉印度人(加尔各答博物馆藏)哈拉巴出土的舞蹈人像精神世界的崇高艺术形式。而印度文明历来就有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音乐自然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和心目中占有神圣地位。

古代印度盛行宗教,音乐是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婆罗门经典《娑摩吠陀》就是一部歌曲集,是为祭司咏歌而编定的,诗歌主要起类似乐谱音符的作用。印度的宗教祭祀活动很多,有的规模相当大。如马祭,参加者有国王、王族成员、官吏、士兵、祭司等。祭司有劝请者、咏歌者、行祭者和祈祷者。他们各有三名助手。咏歌者在祭祀时,专司演唱娑摩歌之责。此外,还有大批歌舞演员和鼓乐手参加,气氛十分热烈。

佛教音乐也是相当有名的。古代印度佛教寺院林立,寺院中佛音萦绕,钟声不绝,呈现出“梵唱屠音,连檐接响”的情景。佛教的乐曲,不仅有为宣扬佛教教义的,还有只是供人们欣赏之用的。后者如《沙石疆》、《天曲》。这两首名曲,4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前凉小王朝所在地凉州,后在中国内地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印度人大多能歌善舞,因而民间音乐也十分发达。古典音乐主要满足审美需要,而民间音乐却具有各种社会功能。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都需要音乐。在丰收季节、娶妻生子之时,人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所以,在印度的山野林间、河流海洋之上,都可以经常听到旋律优美的歌声。西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等邦的民歌都富于地方特色因而十分着名。印度民间音乐的音域十分宽广,许多民间歌曲可以达到三个八度。

为了使唱颂更富激情,印度人使用了各种乐器。印度乐器品种繁多,主要分为弦鸣乐器、革鸣乐器、体鸣乐器和气鸣乐器四类。其中七弦乐器维那琴、西塔尔琴、双面手鼓等都很有特色,也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印度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国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的创造物,舞蹈者的惟一目的是为了取悦于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约起源于古代祭祀典礼时人们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诚,一方面向神表达祈求,例如求雨、求丰收、求平安等等,它也是人们欢乐情绪的一种动态的流露。

舞蹈在印度既是娱乐又是劝善的艺术形式。有关舞蹈的产生,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在两个时代更换交替之际,凡人染上了种种恶习。于是人们祈求梵天赐给人间一种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听,这样便可把凡人的兴趣从恶习中吸引开。梵天答应了,他闭目静思,最后决定给凡人第五部吠陀,那就是“戏剧吠陀”。这部吠陀中包含了人世所有道德的精华。另一个大神湿婆在这一戏剧中使用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因此他被尊为“舞蹈之王”。

在印度演出舞蹈时,台前往往要放一尊有四只手的“舞蹈之王”湿婆的神像。至今,这个习俗还在流传。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如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他的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上手持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有的人说它象征谬误的毁灭舞神湿婆踩着无知的侏儒阿修罗,他上面的一双手拿着小鼓,拍打出创造宇宙的节奏,而下面的一双手则赐福给他的信徒。这个男性躯干呈典型的跳舞仪式。后人据此画了舞者素描。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抬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羁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名叫莫亚拉卡,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神周围的圆周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尊舞王之像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印度舞蹈有四大流派,它们是: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利舞和卡塔克舞。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是婆罗多舞。这种舞蹈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跳的。那时每个大庙里都有一些“戴舞达西”,意为“神的女仆人”。这些人从小就被送进庙里,一辈子不结婚,惟一的“神圣使命”是给神献舞,使神高兴。后来这些舞蹈逐渐流传到庙外。

古代印度舞蹈题材广泛,有宗教、神话传说、宫廷佚事、以及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题材。宗教题材多取自《吠陀》。举行宗教仪式时,经常伴以舞蹈。寺庙里专门传授舞蹈技艺的女演员叫“提婆达西”。印度人家喻户晓的两大史诗,更是常常用来作舞蹈表演的题材。舞蹈家用其优美的动作,颂扬英雄人物,表明正义、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思想。

戏剧在印度也存在了很长时间,非常古老。祭礼与节庆的盛典、宗教性的游行、古老的舞蹈、史诗的诵唱,这些综合因素造就了印度戏剧,并且赋予它一种宗教的特性。

不过,在阿育王之前古印度还没有戏剧的确切实据,但在孔雀王朝之后的贵霜王朝,戏剧已有重大成就。当时国王迦腻色迦的朋友、佛教宗师和诗人马鸣就是有名的剧作家。目前流传至今的古戏中就有他三个剧本保留下来,其中的九幕剧《舍利佛传》说的是释迦牟尼的两个大弟子舍利佛和目键连改信佛教的故事。文学史家们认为,该剧本说明古代印度戏剧此时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大约在公元2至3世纪,相传是首陀罗迦的作品《小泥车》,则是代表古印度戏剧成熟的不朽之作,此剧以通俗剧与幽默的完美结合,夹杂着极具诗意的热情。

丰富的戏剧实践使印度出现了戏剧理论。公元2世纪婆罗多牟尼着的《舞论》,不仅全面论述了戏剧,也兼及舞蹈和音乐。它最早的戏剧面具,距今有5000多年。对剧本、导演、表演、台词、角色、服饰、化妆、音乐、舞蹈、剧场等问题都有精湛恰当的论述。它把文学作品中的情调列为艳情、恐怖等8种,认为情调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灵魂。这是印度第一部重要的戏剧理论着作。

古代印度人对音乐、歌舞的痴迷、表现于他们不仅将其当作生活的必需,而且加以神化,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印度的音乐、舞蹈之神——湿婆。

D. 印度古典音乐的起源及其具体的内容分别是怎样的

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印度音乐史上所谓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之间。《梨俱吠陀》收诗共1028首,有的为神话传说,有的则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沙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耶柔吠陀》则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曲来进行祭司。演唱时,由被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低、中3种音调唱颂。

E. 古印度音乐与那些地方有联系

在 20世纪初出土的一块公元前800年左右的楔形文字泥板书上,刻有一首赞歌,字旁缀有若干符号,据研究认定是一种用音节记录器乐伴奏的乐谱。古印度音乐作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其历史地理位置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其北之喜马拉雅山、西北的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将其与欧亚大陆孑然隔开,但其东北为中 国,北面为中亚,西北为西亚,又与古代各文明均有联系。从现在所发现的腊玛古猿遗骨 (古猿转化为人的重要标志),可证明印度次大陆是人类起源的故乡之一。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其土着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巴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50年)遗址(还发现有文字,但尚未释读成功),才将印度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至印度文献对其只字不提,至今仍是个谜。

F. 印度音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民族文化一度衰退。自19世纪末。以R·泰戈尔为代表的一批民族音乐家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和发展,颇有成效。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时期,产生了大量爱国歌曲,鼓舞人民的斗志。特亚加拉贾、V·D·巴卢斯卡(1872-1931)和V·N·帕德肯岱是近代着名的音乐家。1947年印度独立后,民族音乐受到重视和保护,许多濒于失传的乐曲和乐器、舞蹈等经过挖掘、整理和加工重新出现。古典音乐和舞蹈在印度文化艺术中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全国设立了多种音乐机构,在首都和地方各邦开办了各种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从过去的私塾转为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并以教授民族音乐为主。印度音乐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听众和爱好者,而且受到世界乐坛的重视。

G. 印度音乐起源于哪里

印度音乐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前后问世的《梨俱吠陀》中的颂歌,可以被看作最早的歌词。《娑摩吠陀》则是上古时期的歌曲集,专供祭司在祭祀时吟唱。“娑摩”的意思就是曲调。因此可以说,同戏剧一样,印度音乐也很可能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

H. 印度音乐的介绍

印度音乐的起源是隐藏在音乐创作者美丽的神话之中。印度人认为印度音乐 是由湿婆神“Shiva”所创造的。在印度,对于古代音乐之权威者中,最伟大的人物,即使在今日的印度仍然 受到音乐家们尊敬崇拜的,应该是13世纪初的莎兰咖提瓦(Sharangadeva)这位圣者。

I. 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什么世纪

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印度音乐史上所谓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之间。上述四部吠陀中,《梨俱吠陀》收诗共1028首,有的为神话传说,有的则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沙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耶柔吠陀》则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曲来进行祭司。演唱时,由被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中、低三种音调唱颂。

J. 印度音乐的由来

印度音乐一般相信是源自吠陀(Veda)。由湿婆神所创,传授音乐给印度人的圣者称李习(Rishi)。李习拿拉达(Rishi Narada)、善弹维纳琴,唱圣歌。相传李习的音乐技巧和印度音乐的建立,是受到全智神维希奴(Vishnu) 所感召的。. 山吉他(Sangita):
印度梵语,涵盖声乐(Geet)、器乐(Vadya)、舞蹈(Natya)和戏剧等元素。
印度古典音乐;区分为北和南2大支,南印度称之卡那提克(Carnatic),是泛指南部大省卡纳塔克(Karnataka)和其他南部各省的南印度音乐;北印度又称之为兴都斯坦音乐(Hinstani)是指北部兴地语(Hindi)地区和西北边境及东部西孟加拉等均统称北印度音乐。 印度音阶组成称为斯瓦拉(Swara西方的Note),其组成的音符称谓沙/利/加/马/帕达/你 SA/RE/Ga/Ma/Pa/Dha/Ni这和西方的音符Do/Re/Me/Fa/So/Ra/Te很近似,但并不等同。西方的钢琴可细分到12微分音程,因为印度的音阶则可分成22个微分音程,称之为书如替(Suruti)。
.印度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二种元素拉格(Raga)和搭拉(Tala)。
.拉格(Raga)是印度古典音乐的基本调(Tune),也可说是旋律的种子,拉格在兴都语源自(Sanskrit),其意为色彩(Color)或热情(Passion),因此,拉格企图借特定的音符组合的旋律,来引领聆听者的情绪和感情,由5个到7个音符,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变化。
拉沙(Rasa):是拉格的情境或情绪,可归纳成九种;
1) 喜感的=游戏
2) 惊喜的=惊奇
3) 悲伤的=悲情
4) 愤怒的=愤恨
5) 恐怖的=害怕
6) 排坼的=厌恶
7) 情欲的=性爱
8) 英雄的=征服
9) 宁静的=和平
在传统习惯上,不论是唱或演奏要点选的拉格是完全依据时间、季节、情绪来决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悲伤/喜悦/春夏秋冬或敬神....等,拉格是不容混淆的。
拉格和表演者的关系和要求:拉格不只是固定之旋律型,由于加上时间、加上拉萨(Rasa)等抽象的情境情绪的诉求及即兴的技巧、演奏长短自主的*控,因比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具有作曲家的能力,才算得上是胜任称职的印度表演者。 传统拉格不外乎和宗教敬神,和每天不同时序、季节更替、
七情六欲有关,数量有限,但主拉格(主旋律/印度人称国王或先生拉格)和伴随主拉格的副拉格(副旋律/印度人称皇后或妻拉格) 结合演奏家的创造力又可产生新的拉格。
但乐师,必需恪守拉格的规范(如时间、理念、情绪、音调速度)、原创精神或转承启合的流畅动听等要素,才不致于画虎不成反类犬。 印度称之为山吉儿坦(Sankirtan),如果把拉格比做西方的交响乐亦可分出几个乐章;第一乐章是阿拉谱(Alap)是即兴自由发挥(Free-Farm)的慢板乐章、此乐章主要的功能是要引领听众进入主拉格的情绪中。
第二乐章是就耳(Jor)鼓手的节奏适时的加入在拉格的主旋律,数不清的主旋律和亦步亦趋的鼓声由慢板逐渐增强。
第三乐章是最后一个乐章,是通常是快板的乐章,但演奏者无论是主奏乐器或声乐或鼓手,可适时的做快慢交替,从2拍到16拍、慢、中板、快扳,称之为加特(Gat),但加特北印度较自由开放,南印度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加特北印度是在低八度到中八度音之间,南印度则在中八度到高八度之间。 搭拉(Tala)源自梵语,搭(Ta)坦达瓦(Taandava)湿婆(Siva)的宇宙之舞、象征宇宙生生不息的节奏。拉(La)是指湿婆神妃帕巴底(Parbati)的分身的舞蹈拉亚(Lashia),合称搭拉(Tala),塔拉近似西方的节拍,搭拉在印度是在节拍周期中固定的拍子(Rhythmic Cycle Containing a Fixed number of beats)印度的节拍非常复杂,从3-108拍(常用的5-23);常用的节拍型有 3+2 /3+3/4+4+4+4/4+3/3+3+3+3 等组合。
搭拉提供了精准旋律拉格的架构之基础;因此搭拉(Tala)和拉格(Raga)是印度音乐中不可缺的两大支柱。
最能发挥搭拉(Tala)的乐器,在北印度是塔不拉(Tabla)鼓,南印度则是魔力单根鼓(Mridangam)。
. 搭尔特(Thaat)北印度音乐学者巴特甘地的整理分类,从传统的72种拉格,重新整理出这十种不同的搭尔特,这十种塔尔通常和其他的拉格放在一起演出。这十种的塔尔的名称如下:
1) 毕拉瓦(Bilawal)朝/喜悦
2)马瓦(Marwa)午后/爱和热情
3) 白拉卫衣(Bhairavi ) 朝/悲伤
4) 白拉威(Bhairav)晨曦/虔敬
5)陶笛(Todi)朝/崇敬
6)阿沙瓦力(Asawari )黄昏/温柔
7)亚曼(Yaman)/(Kalyan)黄昏/阳气和热闹
8) 卡哈马吉(Khamaj)永恒之爱
9)卡飞(Kafi)朝热情
10)普尔卫(Poorvi)黄昏神秘。 是印度音乐节拍的起始音,但也是乐师(声乐/器乐) 的终止音。
由于印度音乐即兴是重要的元素,有了萨姆(Sam)可让各乐器、声乐,适时找到共同的起始点或终止点。 主要的鼓谱主要有北印度的塔不拉鼓谱,最常见的是Tintal 16拍 4x4x4x4=16拍,但回到Sam第一小节的头一个Dha的起点为结束点。
Ex. Dha Dhi Dhi Dha/ Dha Dhi Dhi Dha/ Dha Tin Tin Na /Na Dhin Dhin Dha/Dha
南印度Tala的鼓谱:主要的鼓谱主要有南印度的魔力单根(Mridangan)鼓谱
Adi Tala 4+2+2 =8拍 Ta Ti Nam Tom
. 史瓦拉(Swara)印度的基本音阶,也是印度知识之神萨拉斯瓦蒂(Sarasvati)从浩瀚无涯的宇宙,创造了印度基本音阶史瓦拉(Swara),这七个基本音阶有不同于西方的唱名,Sa/Re/Ga/Ma/Pa/Dha/NI是印度音乐的源头,没有女神创造的史瓦拉,就没有印度音乐。这七种唱名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神祇。
从史瓦拉这七音阶的自由变化,即可组合成动人的天籁!
萨拉斯瓦蒂女神身穿白衣,双手演奏维纳琴,一手持书,一手持佛珠,坐莲花,优雅美丽,女神萨拉斯瓦蒂女神,在一般寺庙不多见,在一年一度的萨拉斯瓦蒂女神的特殊纪念日,学校师生、工匠或商家所膜拜,为印度人祈求学问、智慧或艺术音乐家所膜拜之女神。

阅读全文

与印度音乐来自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国家哪个城市最大 浏览:209
伊朗什么时候能恢复石油 浏览:354
60万印尼盾等多少人民币 浏览:991
经典中国梦蓝色梦多少钱一瓶 浏览:736
意大利有哪些值得购买的东西 浏览:674
非洲于印度在哪些方面大体相当 浏览:260
英国黑白电视怎么看 浏览:100
哪些国家疫情求助中国 浏览:308
跟团英国游多少钱多少天 浏览:175
美国飞中国要多久快递 浏览:78
中国人外籍配偶可以在中国住多久 浏览:659
英国皇室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浏览:393
越南8月14号是什么节日 浏览:25
伊朗跟阿曼有什么关系 浏览:576
印尼98排华烤活女记者叫什么 浏览:101
伊朗语新年快乐怎么说 浏览:312
中国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有哪些 浏览:143
英国签证如何注销 浏览:671
如何改变中国力量 浏览:510
亚洲杯伊朗在哪个小组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