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媒眼中的中国和印度到底有什么区别
外媒眼中的中国和印度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的奇迹已经在世界见证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个外国媒体是怎么看待如今的中国和印度的。
西方媒体的一位记者亲自加入了当地的建筑队,却不曾想看到的很多都是来自中国的工人!这是因为中国建筑工人的速度与效率是出了名的。
他的看法是: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我是站在一个美国人的立场来看的,而我们正在停滞不前,所以说并不是我们在进步,中国在进步或者说中国发展的比较快。而我要说的是美国现在的经济很无力,内部斗争极其严重,在基础建设和教育方面停滞不前,而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的。
‘贰’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泰国是一个充满人妖的国度,白罗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罗斯人打架很厉害,美国的家庭主妇都养的膀大腰圆,而德国人则比较严谨冷漠。
这些都是我们对这些外国的印象,那么老外们又是怎么看我们中国的呢?以下分别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人给你答案。
土耳其,学生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终止了。我们国家充满了谎言和空洞的承诺,我对此很无奈。
哥伦比亚某公司主管,曾经留学中国
中国给我的印象就是:爱心、和睦、想象力丰富、民族、有执行力,我非常喜欢中国。可以这么说,中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如果我可以保持哥伦比亚国籍的话,我也想有一个中国国籍。
马来西亚农场工人
中国人好像小强,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厅老板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爱中国,我有许多中国朋友,他们对我好得很。我曾经和中国朋友相处的很好,我们都互称“巴铁”,代我向中国人民表示我的爱意!
瓦努阿图的司机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给了我们国家很多帮助,在瓦努阿图有很多的援助项目,还帮我们建设公路,我认为中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国。
墨西哥工程师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着最厉害的制造业。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也许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关于中国,我有三点最大的野心:第一,见到成龙;学中国功夫;第二,试一下中国的针灸;第三,我爱中国!
日本大学生
16岁的时候,我和一个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后来他回国了,我们就没有再联系过。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厅打工,攒了4年的钱,最后用这笔钱去了中国上海。我们又开始恋爱了,他把我带到他的家里,我对他父母说: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还跟我说:不喜欢日本人,没有办法,我们又分开了。我认为,我们中日年轻人要好好改善两国的关系。
‘叁’ 西方国家为什么敌视中国,而不是敌视印度
因为印度还没开化(少数高种姓的本就是西方种),他们一手抓吃的一手抓屎,随地大小便,懒惰散漫,强奸女人,被打了只会四散而逃,但在食物的引诱下也还敢抢狮子的肉像一条非洲野狗,没有人会仇视一条狗。印度人的祖先根本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思想辉煌的文化和做人的准则(我根本不相信古印度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人的行为凭的是动物的本能。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虽然中国愿意尊美国为老大愿意尊守老大制定的规则 ,但是老美总是不放心。。。老美喜欢带条狗打猎而不喜欢带个聪明的萌友,我也不知道美国是什么逻辑。。
‘肆’ 欧美国家对印度总是网开一面,印度对它们究竟有何作用
首先,在亚太地区,美国与印度在很多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美国认为印度对美国维护霸权还可以利用,美国便给印度以小利,让印度更好地为维护美国霸权利益服务,西方国家也了应对“中国威胁”,大力支持印度发展对抗势力。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推行以来,印度也以其与美国相近的价值观、卡控印度洋的战略位置、巨大的市场、可观的潜力,两国越来越走近,美国武器也逐渐装备印度军队。
‘伍’ 西方人眼中的印度和中国 谁更具发展潜力
何亮亮:印度和中国,亚洲的两个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但是长期以来,印度人、中国人互相瞧不起对方,实际上也互相不了解对方。所以第三者,就是印度、中国以外的第三者如何看这两个国家,以及这两个国家对未来世界的影响,我觉得会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开卷八分钟》,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一本《印度中国如何改变世界》。上面两个字,一个龙,一个象,一般就认为龙是中国的象征,象就是印度的象征。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德国的亚洲问题学者。其实这一类的书我已经看过好几本了,这本算是比较新的。但是所谓新,原着是在2005年出版的,中文版是去年在北京出版的,不算太新了,就是说资料不够新。特别是我们知道去年从秋季,金融海啸席卷了全世界之后,它对中国和印度也是有冲击的,但是这个冲击实际上对于以后印度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实有更大的影响。我们先就说这本书本身,因为我很有兴趣的就是,一个是中国人怎么看印度人,一个是印度人怎么看中国人,然后就是这样的,西方人如何看中国和印度。总的来说我有一个这样的感觉,在我已经看过的几本,包括英国人、美国人,也包括法国人、瑞士人写的有关中印对比的书,总的感觉西方人他们还是偏爱印度的,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印度英语是全国通用的,印度被很多西方人看成是一个神奇的东方。印度人的那种信仰,印度人的那种精神世界,是很多西方人。因为西方人普遍的好像有一种精神的困惑,他们把印度看成是一种精神的故乡,所以他们喜欢印度。而在他们看中国,看到更多只是物资的那一面,看到的是高楼大厦、超级市场、高速公路,还有就是全世界无处不在的中国产品。这本书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允的,比较公正的。他不特别讲印度怎么好,也不特别讲中国,中国、印度你各有什么优缺点,他都来给你讲。这本书分了几章,第一章是讲印度的,叫做“印度—世界的呼叫中心”。因为印度所谓外判、服务,呼叫在近几年已经是印度的一个特色了。他从这一点切入,印度在全球化过程当中的地位。第二章“中国—世界的工厂”,你凭这一节的章目你就知道,他主要是讲中国的哪些方面。然后我想比较重要的就是第三章,就是“多极世界中的中国和印度的觉醒”。因为多极世界,中国就是一极,印度也可以说是一极。其中分别从历史与文化、经济、外交与安全、政策几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和印度的相关的这些内容。最后一章就是“邻国伙伴和竞争者”。分别讲到了印度和中国都有自己的邻国,互为邻国,也有自己的伙伴,特别像东南亚、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亚这几大块,他们跟中国的关系,他们跟印度的关系。这本书本身没有什么图片,我想也不需要图片。因为它基本上它也不是一本学术性的着作,它是一本普及性的,是给一般的读者看。但是其中我觉得最有趣还是在这个地方。中印之间,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不同,而这两点,其实对中印两国的影响都非常大。因为比方说为什么西方人偏爱印度呢?
‘陆’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民的眼里,我们和印度是不是差不多
不太有人关注这个,但一般来讲印象都是大大高于印度的。
但实际印象比咱们中国人看自己要低些,因为新闻媒体总报道中国又取得了xxxx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媒体上也大多都是大城市一片繁荣,连刷个抖音都是北上广这些大城市。。。
外国人自然不会这样看待中国,他们知道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大城市,但他们不会认为整个中国都是这样,类似于马来西亚这种国家,甚至还靠后点。
但是综合国力是靠前的,就像俄罗斯虽然经济已经一塌糊涂,但是在世界眼里依旧是大国。
‘柒’ 印度人如何看待西方媒体对中国和印度的偏见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仍然对中国和印度存在偏见,经常报道一些带有主观性的文章。
第四位印度留学生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稳定的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是强大的,这两个都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国家。在全球,除了中国和印度外,没有人能够挑战它们,南美洲不行,非洲也不行。西方害怕中国人和印度人改变世界秩序,想把我们死死地摁在第三世界,不让我们站起来。
最后一位印度留学生表示,任何人都得吃饭,西方媒体的从业者也一样。他们出售自己的文章,不是试图改变人们的看法,而是因为这样的文章更容易挣钱。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西方媒体不仅对中国和印度是这样,对几乎所有的亚洲都有同样的偏见。
‘捌’ 外国人看中国:中国好还是印度好
我们在印度工作期间,结识了三个近两三年来在中国留学后归国的印度大学生。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不仅反映出两国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差异,也让我们这些中国人看到了许多平时自己没看到的地方。 “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 据我们的经验,没有去过中国的印度人对中国的概念和印象一般停留在20年前。他们认为,中国可能和印度差不多,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印度;但到过中国的人大都会对中国的现状大吃一惊,赞叹不已。 可是当我们问印度大学生留学中国前后对中国的印象有什么不同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和他们接触交谈得多了,我们感到这种回答确实也有道理。第一,因为他们都是学中文的,出国前看过不少有关介绍中国的材料和图片。这些资料展现的大都是精彩的一面。他们对中国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也就容易失望。第二,他们不像旅游者和短期访问团那样走马观花,而是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一年,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些方面。 三个印度大学生都先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过中文。中外学生在生活条件上的差别让他们感到不可理解。外国留学生宿舍里有彩电和卫生间,没有熄灯时间的规定。中国学生却好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没有电视,更没有卫生间。中国学生在定时开放的公共浴室洗澡,那里经常人满为患。晚上10时半熄灯时间一到,中国学生宿舍楼的电闸就被拉了,许多学生有时候只好点着蜡烛看书。据这些印度大学生说,在印度的大学里,校方对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在生活条件上绝对是一视同仁的。我们向他们解释,中国人优待外国留学生是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好客的传统;对本国学生要求严格,是要培养他们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尽管我们列出了一条条理由,他们还是对此难以接受。 在交谈中,他们承认中国比印度的经济发展快,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但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中国却越来越少了。说到这里,留学生巫莎讲述了她在北京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她挤公共汽车,脚被车门夹住了,非常疼。她大叫“停车!开门!”却没有人理睬。我们说:“人家可能听不懂你的话。”她说:“我说的是中文呀。”最后,车门终于松开了,她才拔出脚。她说:“我疼得在一边哭,车上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来安慰我。”我们向她解释说,北京的公共汽车上,白天一般多为外地人,再加上你又是个外国姑娘,别人不好表示什么。她却说:“这事要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决不会是这样的。” “我是印度人,当然说印度好” 三个印度学生很喜欢中国,都给自己起了个好听的中国名字,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外国人。他们在中国被问得最多,也最令他们尴尬和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是:“你认为中国好还是印度好?” 何叶捷是个心直口快的小伙子,有一次,他在北京坐出租车,当司机知道他是印度人后,张口就问:“你说印度好还是中国好?” 他想了想,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是印度人,当然说印度好。” “那你干吗还来中国?”对方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我来中国就是想看看你。”小何情急之下,只好以幽默的方式作答。 说起“好客”,小何的感受特别深。他说,中国人,特别是偏远乡村农民的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有一次,一个来自河北农村的同学请他到家里过春节。他同大家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同学的母亲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他吃。他在同学家里住了好几天,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十分开心。 传统的东西不可丢 印度和中国一样,具有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呆得久了,印度学生们发现中国在“现代”的同时丢掉了不少传统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印度比中国做的要好。就拿服饰来说,印度妇女穿的沙丽、库鲁达等,这些漂亮的传统服装一直到现在都非常流行。而中国妇女传统的服装,一般只能在舞台上或隆重庆典上才能看到。他们说,去年的APEC上海会议后,中式服装开始悄悄地流行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李文云 李建国)
‘玖’ 美国对待中国和印度为何态度不一样
中国和印度发现他们的立场一致,这可不寻常。虽然它们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是两个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但在对美关系上,它们立场不一致。同时,印度人以忌妒的目光看待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中国人则想复制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
最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失败了,而亚洲这两个巨人却发现它们处境相同。7月29日,世贸组织关于贸易自由化的多哈回合谈判在各方就农业补贴的争吵中不体面地中止了。美国怪罪说这是印度和中国毫不妥协的态度所致,其他国家也批评新德里和北京,说它们“过于注重自己的利益”。
尽管这些批评很刺耳,但这两个亚洲巨人不可能屈服于外部压力。
中国近年一直在努力减轻农村的“疼痛”。当谈到与美国公司化农业的竞争时,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一名副教授说:“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印度的压力更大。
由于专注于自己的农村问题,中国和印度不会同情对农民进行补贴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美国、欧洲和日本要求较虚弱国家抛弃贸易保护措施,而它们自己却不这么做”,北京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时殷弘说,“这是双重标准”。
双方都存在误解。中国和印度的人民夸大了外国政府要求它们的农民做出的牺牲。“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不完全理解发达国家的困境”,时说,“他们认为富国有做出让步的更大余地”。
时说,双方都不愿冒险做出任何大胆举动。这意味着印度和中国在贸易争端中不太可能让步。(作者布鲁斯�6�1爱因霍恩,陈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