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巴基斯坦是如何被印度吞并的

巴基斯坦是如何被印度吞并的

发布时间:2022-07-18 04:26:17

A. 历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样分裂,最后成为死敌的

据外媒2月27日报道,巴基斯坦军方证实,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击落了“侵犯巴方领空”的2架印度军机。巴基斯坦外交部表示,对印度军机实施空中打击的目的是表明“自卫的态度和决心”。另据路透社报道,巴基斯坦军方表示,逮捕了一名飞行员。实际上,在历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本同属一个国家。那么,为何最后他们分裂成两个国家,并且成为死敌,不死不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历史,探究那段鲜为人知的的历史。


后来大多数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尔归属未定。由于克什米尔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争夺的重点,并且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在1947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双方经过了激烈的战斗,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随后,印巴双方后续又发生了两次印巴战争,各种小的冲突不断。至此,双方成为死敌,不死不休。反过来想想反击战,印度的獠牙已经显露,如果没有巴铁的牵制,印度对于我们可就真的是一个大麻烦了。

B.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巴基斯坦与印度原来是一家人,印度原来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

1857年莫卧儿帝国(包括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国颁布了《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4日宣布独立,成为巴基斯坦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英联邦成员国,1971年东部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 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C.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及历史恩怨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就是印度。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和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形成的。印度独立的时候,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派不愿意接受多数派印度教的统治,提出分治。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占多数的地方另外建立巴基斯坦国,就是清真国。于是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原来印度信仰伊斯兰教的占多数的地方分居西北和东南部。于是新生的巴基斯坦国的领土也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中间隔着印度。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东巴基斯坦)。
象这样根据宗教原则划分两个国家是史无前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许多是同一个民族,就是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互相仇视。而且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信仰印度教的留在了巴基斯坦,信仰***教的留在了印度。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遗留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的统治者信仰印度教,而许多群众信仰***教。根据统治者的意志克什米尔加入了印度,但是当地许多人要求加入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刚刚独立的时候就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战争。以后又进行了两次,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1971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国土分成东西两部分的历史正式结束。

记得采纳哦

D. 1971年印度入侵巴基斯坦的目的是什么是吞并整个巴基斯坦吗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使巴基斯坦的东巴基斯坦省(即后来的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宣布独立),从而削弱巴基斯坦的整体实力。

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决议。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宣布独立,并引发巴国内混乱。同年8月9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与印度外交部长辛格各自代表苏、印双方在新德里签订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实际上带有军事同盟性质(支持印度)。之后不久,1971年11月,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悍然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个战场展开。12月17日,双方全线停火。1972年7月,双方签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

E. 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印度曾试图扼杀“襁褓”中的巴基斯坦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分治后,原印度两大政党间的矛盾,演化为两个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冲突,尤其是对英属印度帝国遗产继承问题上。对印度而言,巴基斯坦的“存在”,是对印度大国理想的重挫。因为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一直想继承整个英属印度帝国遗产,从而实现印度的“大国梦”。1947年3月尼赫鲁勉强接受“巴基斯坦”建国,是基于英国人撤离后“巴基斯坦”不会长久的预判。如他所说:“新生儿巴基斯坦不会长期存在,穆斯林联盟将因巴基斯坦的出现而受到惩罚,巴基斯坦肯定在短期内垮台。”显然,扼杀“襁褓中”的巴基斯坦,符合印度战略利益。故此,印巴分治前后,在英属印度政府财产和军事武器分割过程中,国大党竭力让巴方少分一些,并拖延执行分割协议,以至于巴基斯坦建国基础尤为薄弱,不得不全部倚重英国扶持。也正因为此,自建国之日起,巴政府不得不积极向外求助,以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

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坦克开往达卡及其进攻图

(三)大打“难民牌”。自巴政府进行军事镇压后,大批东巴难民逃往印度。5月份雨季开始,难民问题显得尤为突显。英·甘地政府看到机会,于是,决定大打“难民牌”,为军事介入做准备。主要表现这几点:(1)“善待”难民,树立印度良好国际形象。大批难民主要居住在东巴与印度交界的西孟加拉帮。那里人口原本稠密,突然涌入这么多难民,显得格外拥挤。借此,印度花费巨资建立难民营、向难民提供单独衣食和医疗,并让媒体详尽报道。5月末,印度称难民数已达七百多万(巴方称印方故意夸大其词)。此外,印度还邀请国际媒体去难民营参观,以展示难民给印度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由此,国际舆论纷纷开始指责巴政府,美国甚至批评其盟友的军事镇压做法不可宽容,并准备停止对巴经济援助。借此,随着国际舆论天平倒向印度,巴基斯坦日渐孤立。(2)派人出访,大力宣扬难民问题,同时摸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1971年11月份以前,英·甘地多次派人(包括她自己)赴欧美等地出访。所到之处,印度代表团都不厌其烦地解释难民问题,并传递这个信息:“要想南亚恢复和平与稳定,巴政府必须出台人民同盟可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此外,印度邀请联合国观察员、美英等国议员、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媒体记者,前来印度参观难民营,并向他们讲述难民的悲惨处境和印度所面临的困境,以赢得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同情与支持。借此,印度扛着人道主义大旗,为下一步军事介入奠定国际舆论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多次高层出访,英·甘地获悉:欧美国家不会出兵,唯有中国可能出兵帮助巴基斯坦,而中国正面临棘手的国内问题。(3)利用难民问题阻挠政治解决。针对印度“难民牌”外交,巴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如出台权力移交计划书、主动邀请联合国参与难民事务以及呼吁难民尽快回国等。6月10日,巴政府宣布大赦,东巴紧张局势得到缓解,有望政治解决。然而,这时印度却坚持:东巴危机政治解决必须优先保证难民人身、财产安全和赋予东巴自决,否则,免谈恢复巴基斯坦经济与社会秩序的谎言。当时联合国解决办法是:政治解决东巴危机前,先恢复巴基斯坦社会和经济秩序。碍于印度提出的前提条件,联合国不得不在印巴之间协商难民问题。而这个协商过程,无疑,为印方备战赢得时间。

(四)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众所周知,建国后印度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故被外界认为“印度与谁都不结盟”。而事实上,印度有过“结盟”经历,即1971年8月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虽然和约条款没明确写“结盟”二字,而实际上,该条约富有同盟实质,只是措辞巧妙而已。例如,第九条款明确规定:“缔约国保证不向与缔约国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援助。在缔约国遭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便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适当有效措施来保证两国和平与安全……”印度选择这时与苏联“结盟”,明显与其准备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动机有关。试想在中巴友好、美巴结盟的国际背景下,若印度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并取得成功,它必须获得苏联的坚定支持(当时美苏冷战、中苏关系陷入低谷)。如印方评估所说:“发生一场苏联不赞成的战争,可能使苏联的供应中断,并且会鼓励中国进行干预”,“如果印度军事介入东巴危机而引发印巴战争,中国可能出面帮助巴基斯坦,美国则不会给予印度任何支持”。故此,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约,为期20年。条约签订后,苏联坚定支持印度,给印度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同时,安理会上,“苏联否决每一个可能导致巴基斯坦政治解决而印度坚决反对的解决方案,如对东巴人民自治方案予以否决”。有了这一盟约作保证,印度出兵干涉并获胜的信心增强。就这一点,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吉凡·拉姆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能够解放孟加拉国及其人民,部分是由于签订印苏条约后产生的信心。”

(五)速战速决,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做好上述外交工作的同时,当然,印度也在做军事方面的准备。如英﹒甘地挑选马内克肖将军负责军事介入的安排,并拟定“速战速决”作战计划等。至1971年11月,印方备战基本完成,只差合理开战借口。随之,印巴局势骤然紧张,边境冲突不断。内外皆困的巴基斯坦,1971年12月3日下令空袭印度,于是,第三次大规模印巴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印度两面夹击巴基斯坦。对于西巴,印度选择主要空袭。而对于东巴,在海、空掩护下(阻止西巴救援),印军联合东巴“自由军”深入东巴,开展“多路向心突击”行动。毋庸置疑,巴军在这场战争打得十分艰难。西巴隔着印度与东巴相距几千公里,印度从海、空两方面封锁后,东巴、西巴连接中断。这种情况下,巴方最需要外援。然而,受制于印苏“盟约”,外界大国都未敢冒与苏联直接对抗的风险。外界大国无法给巴基斯坦提供有效援助、巴基斯坦内外皆困,而印度军事实力又优于巴基斯坦,故巴基斯坦无法逃避被印度肢解的命运。12月15日,印军联合东巴“自由军”向达卡(今孟加拉国首都)发起总进攻。海、空双重封锁情况下,巴军不敌印军和“自由军”的强势攻击,大批部队被俘。12月16日,巴驻东巴部队被迫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遂告结束。就西巴战场,双方展开空战,难分胜负。同日,联合国呼吁印巴尽快停火。印方见势就收,按照其“速战速决”作战计划,17日主动西线“单方面停火”。于是,为期两周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12月16日,孟加拉流亡政府从加尔各答回到达卡,印度公开承认孟加拉国成立。随后,三方进入战后协调之中。1972年1月19日,穆吉布·拉赫曼获释出任孟加拉第一任总统。巴基斯坦被一分为二。

通过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从此以后,巴政府集中精力管理西巴,并不惜一切努力发展核武器,以更好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因为这次战争让巴基斯坦清楚认识到:关键时刻,只有巴基斯坦才能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须掌握致命武器才能避免被印度“吃掉”的风险。再者,失去东巴的巴基斯坦,有更多精力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故持更加强硬的立场,从此,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再无和平解决的希望,直至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自巴基斯坦遭到印度肢解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成为印度安全防御的软肋,每当合适时机出现,印巴克什米尔边境肯定发生冲突。正是如此,印度国防部评估说:“周边邻国中,唯有巴基斯坦会抓住每个时机袭击印度。”

F. 印度是怎样一步步分裂巴基斯坦,让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的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国家的历史发展以及政治文化及宗教的分流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很早之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本就是一体的。直到7世纪起,阿拉伯人的进入带来了伊斯兰教,之后将伊斯兰教立为国教。最后伊斯兰教成印度以及孟加拉国这两块地方当地的主要宗教。不过作为印度本地的传统宗教,印度教也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这也是后来印巴分治的一个原因。

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建立了孟加拉国并成立了临时政府,印度则以战争手段支持孟加拉国的独立,同年11月,印巴第三次战争爆发,印度军队大举进攻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同年12月,达卡(孟加拉国首都)被攻陷,巴基斯坦在东巴基斯坦的驻军投降。

1972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对于孟加拉国的独立,印度可谓“劳苦功高”,这是发生在原英属印度的第二次分家,因为这层关系,在孟加拉国刚独立的一段时间里,两国的关系那是相当的甜蜜。

G. 1947年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印度与巴基斯坦是如何瓜分英属印度领土的

1947年6月,蒙巴顿提出那个将他的名字永远与“印巴分治”联系在一起的着名方案,把印度按居民信仰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日期定在1947年8月15日。然而印巴分治的内容其实远远不仅仅是领土的分配,地域的分配问题,还有人口,相应的财政以及军队等等,基本上原先曾为一体的,到了最后都要进行分割。

此外,对于英国当时对印度殖民的债务,也产生了分配的争议,巴基斯坦要求按人口比例分得25%,但印度只答应给5%。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巴基斯坦分得17.5%。最令人痛苦的分割莫过于英国人曾引以为豪的120万英印军队。印巴军队的分割比例是2:1,整个南亚次大陆上的军队连同它所有的一切都要做出分割。

1947年8月14日,数千面英国国旗在印度各地永远降下了。三个世纪以来,他们象征着英国在世界上这个地区的统治。

H.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样分治的

现在的印巴基斯坦是依据《蒙巴顿方案》进行分治独立的.在二战前,同属印度.但该地区政治、宗教势力复杂,主体是以印度教一方,和伊斯兰教一方。二战后,反殖独立运动高涨,原属于英殖民地的印度独立在所难免.

I.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1757年后,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分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加剧。

二战结束后,印度再次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省的“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个自治领,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9)巴基斯坦是如何被印度吞并的扩展阅读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

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

阅读全文

与巴基斯坦是如何被印度吞并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想嫁给中国人的是哪个国家 浏览:830
印度说马拉地语是哪个地区民族 浏览:505
古印度为什么不能入侵蜀国 浏览:27
英国买冰箱多少钱 浏览:639
伊朗没被经济制裁是怎么样的国家 浏览:813
美国和中国哪个国家防疫好 浏览:677
印尼坤甸菜是什么菜 浏览:213
印度扣押援助物资怎么处理 浏览:144
伊朗2047a什么价格 浏览:544
印度菜市场在哪里 浏览:614
今天的中国和日本足球赛在哪里看 浏览:141
俄罗斯有什么先进武器卖给伊朗 浏览:170
意大利新型冠状病毒从哪里来的 浏览:731
印尼官员英语怎么读 浏览:985
印度牛粪为什么会香 浏览:486
中国银行etc如何绑定 浏览:376
英国生娃儿什么福利 浏览:948
坦桑尼亚汇款到中国多久到账 浏览:718
意大利空间是什么品牌 浏览:572
伊朗为什么用绞刑处死 浏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