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徐悲鸿《愚公移山》的画中人物特别奇怪是印度人
《愚公移山》作品画面中有一个像鲁智深的人物造型,这个人物的原型竟然是一位印度厨师。据介绍,《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印度的大吉岭创作完成的,所以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多是由印度人来做模特的。徐悲鸿也说过,“那个像鲁智深的模特,型体伟壮,且性格豪爽,工作严肃热情,吾
2. 古代印度,古代两河流域,古代罗马等地区的人们用什么书写材料
古代印度以干燥的树叶或陶土、石头作为文字的载体,以纤细的木棍蘸取颜料进行书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将黏土制作成泥板,然后以芦苇或木棍在上面进行书写。古代罗马的书写载体多种多样,但以羊皮纸为主。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
(2)怎么画印度古代人扩展阅读
古印度所使用的文字是十分有特色的的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可能还处在象形文字阶段,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以也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
刻有文字的印章究竟什么意思至今无法读解。据推测,这些铭文可能就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头衔,印章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印章多用皂石,粘土,象牙和铜等制成,大多雕有不超过20个铭文,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其题材主要是当时常见的动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猎,航行,娱乐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话内容。
3. 古代印度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古代印度绘画艺术如同欧洲有阿尔塔米拉与拉斯科,也是从史前岩画开始。人们曾在印度中部邦毗摩贝德卡等地发现有世界最大的岩画群。这些岩画虽然其具体年代尚未确定,但是从题材、技法和风格来看,应该属于世界原始绘画体系。
4. 印度古代绘画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古代印度对世界影响较大的美术成就是佛教美术。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阿育王时期,它成为印度的国教。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印度古代绘画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石窟艺术的壁画上。
5. 印度古代人计算乘法的工具名字叫什么,或者画图印度
闪电式的乘法、乘法的网格计算法。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
6. 印度人怎么画!急需图片
主要突出眼睛以及所穿的纱丽
7. 古代印度绘画艺术是怎样的
古代印度绘画艺术如同欧洲有阿尔塔米拉与拉斯科,也是从史前岩画开始。人们曾在印度中部邦毗摩贝德卡等地发现有世界最大的岩画群。这些岩画虽然其具体年代尚未确定,但是从题材、技法和风格来看,应该属于世界原始绘画体系。
阿丹陀石窟壁画古代印度对世界影响较大的美术成就是佛教美术。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阿育王时期,它成为印度的国教。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印度古代绘画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石窟艺术的壁画上。
石窟壁画是印度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阿育王时代开创的这种石窟寺院,到了笈多时代,特别发达。阿丹陀石窟的壁画显示着笈多绘画的绚烂色彩,可称为印度绘画史上的顶峰。
阿丹陀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至公元7世纪建成。唐玄奘游学印度时,曾见过这个石窟,后沦没于丛莽之中,1917年才被重新发现,它共有30个石窟环布在100多米高的山腰间。其中只有一部分留存着壁画或装饰。早期的石窟壁画剥落,褪色十分严重;后期石窟(公元5世纪—公元6世纪)的壁面虽然有不少剥落、残破,然而窟内侧壁、藻井、柱壁等都还有不少豪华艳丽的壁画。
阿丹陀石窟壁画内容有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佛与菩尊像、供养人行列、散花飞天等。此外更有描绘后宫生活、祝福舞蹈、异邦人饮酒等世俗场面,对人物、动植物、几何纹样等的构成和色彩装饰手法都充满了天才的想象力。
8. 古代四大天王简笔画
四大天王
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个住一山个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佛教把世界分位依次上升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又有六重,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为四天王及他们的随从的住所)。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首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部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也特设别院供养。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