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有多少家711

印度有多少家711

发布时间:2022-07-16 10:51:29

⑴ 711是24小时营业吗

711是24小时营业。

7-11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便利店,它的一大特色就是24小时营业。

截至2018年底,7-11在中国大陆拥有门店2816家,特许加盟店占了多数,达到2318家。

7-11的名字由来:

南大陆制冰公司不仅销售冰块,也开始销售牛奶鸡蛋等商品,开创了新的经营领域和利益增长点,被誉为美国便利店的萌芽。最初店铺被称为“图腾店”,放在店铺旁边的图腾柱成为便利店的标志。

由于店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1946年南大陆公司正式将图腾店改名为7-Eleven,从而真正的揭开了便利店时代的序幕。7-Eleven店铺遍及全世界18个国家地区。

⑵ 711 便利店为什么叫做711

711的来历:
7-Eleven(正确表记:7-ELEVEn),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中文名称为七 '十一,香港俗称七仔、Seven,台湾则昵称统一超商、Seven、七一一或小七,是全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商店集团。7-Eleven已成为便利商店的国际共通语言,商店遍布美国、日本、中国大陆、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瑞典、墨西哥、巴拿马、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关岛等国家。截至2006年,全球店面数目逾三万家。 香港的7-Eleven: 香港的7-Eleven起源于1981年,由香港牛奶公司取得授权。第一间7-Eleven于香港岛跑马地开幕,其后以特许经营的形式迅速扩展分店网路。2004年9月,牛奶公司成功1.05亿港元从SCMP集团收购香港第三大便利商店地利店全线87间分店,使其分店总数一下子由510间大幅提升至597间,为其唯一主要竞争对手、香港第二大便利商店OK便利店的百多间分店的接近4倍数量,进一步巩固其香港便利商店市场的领导位置。 特色: 香港是7-Eleven土地密度最高的地区,在2006年7月中平均每1.553平方公里便有一间分店,以人口平均分店密度计测仅次于台湾排名第二。 部份繁忙地区的7-Eleven密度很高,分店的距离可能只相差一个路口,甚至同一个地铁站的车站大堂也有2间分店。 香港的7-Eleven分店总数大大抛离其竞争对手。2006年7月中,7-Eleven在香港拥有711间分店,其唯一主要竞争对手OK便利店只得约200间分店,而香港其他连锁便利商店集团更只是小规模经营,一般不会超过10间分店。 7-Eleven在香港被昵称为“7仔”,由于其市场主导地位,更成为不少香港人对便利商店的统称。 香港的7-Eleven是首间接受八达通缴费的非交通机构。 香港第711家7-Eleven分店,位于铜锣湾东角道怡东商场地下,于2006年7月11日开幕 7-Eleven历史: 美国南方公司于1927年在美国德州达拉斯成立了贩售冰品、牛奶、鸡蛋为主的图腾商店(Tote'm stores),到了1946年,由于营业时间延长为上午7时至下午11时,所以改名为7-Eleven,但一直到1952年,南方公司才成立第100家7-Eleven。 南方公司于1971年至墨西哥开拓7-Eleven市场,1974年授权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成立7-Eleven,台湾的7-Eleven则于1979年由统一企业取得,香港牛奶公司则分别在1981年、1992年及1996年取得香港、深圳及广州的授权。 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于1991年取得南方公司过半股权,美国南方公司因此成为日本企业,随后于1999年公司名称改为7-Eleven INC。2000年7月7日,美国7-Eleven从纳斯达克(NASDAQ)交易市场晋升到纽约证券交易所。2005年9月1日,伊藤洋华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统一管理伊藤洋华堂、7-Eleven INC.及日本7-Eleven,并于2005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购7-Eleven INC.的全部股权[1],正式的将这家美国公司完全的子公司化,同时也正式自证券市场下市。 全球店数分布: 至2006年9月底的统计,7-Eleven的全球分店总数为31,245家,其经营市场分别由下列地区所组成 7-Eleven INC(全球7-Eleven总部,7&I控股子公司)所属: 美国5340家 加拿大489家 其他美洲区域授权经营420家 日本7-Eleven(7&I控股子公司)所属: 日本11522家(2006年12月)[3] 夏威夷53家 港澳地区7-Eleven(牛奶公司)经营: 香港711家(2006年7月11日) 澳门22家 中国大陆地区7-Eleven: 中国大陆广东地区241家(牛奶公司)经营 中国大陆北京地区130家(7&I控股子公司)所属 新加坡7-Eleven(牛奶公司)经营: 新加坡315家 台湾7-Eleven(统一超商)经营: 台湾4414家(2007年01月18日) 菲律宾7-Eleven(统一超商)经营: 菲律宾286家(2006年11月) 南韩7-Eleven(乐天集团)经营: 南韩1,238家 泰国7-Eleven(卜蜂集团)经营: 泰国3,311家 马来西亚7-Eleven(成功集团)经营: 马来西亚700家 土耳其79家 波多黎各14家 丹麦55家 瑞典71家 挪威95家 夏威夷53家 墨西哥595家 澳洲359家 关岛8家 经营特色: 7-11 Day 每年的7月11日

⑶ 玄奘的资料

玄奘(600~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Mahāyānadeva,即“大乘之神”唐言: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有名的翻译家,旅行家等
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着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着作,只要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除玄奘大师外中国的三藏法师有很多,例如比较熟的就有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对精通此三藏者的尊称,而当今佛教界为了尊重古德先贤,故即使今天也有法师通达三藏也不用这个名号,21世纪的现在没有三藏法师之名以尊重古德,但不乏有三藏法师之实者之高僧大德存在,大多云集在台湾,及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等地。
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古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亲自督造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遍学了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但也看到其间所隐含的相异之处,特别是在同一个瑜伽行派的体系里,在中国佛教中又形成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的重大差别,而在地论学派里,又分化出南北二道。隋唐诸宗,立宗的趋势是侧重一点而融合各家,玄奘也想解决这些分歧,他选择的也是西行求法的道路,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统一国内诸家异说的经典。玄奘带回并译出大量经典。组织法相唯识理论,而有法相宗的创立。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
与鸠摩罗什( 344 ~ 413 )、真谛(499—569)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师。
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着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玄奘圆寂于长安大雁塔,葬于白鹿原。
编辑本段西行求法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0岁随哥哥进入佛门,13岁剃度出家,21岁受具足戒。前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余万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并结为兄弟。后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着《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着《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编辑本段回国译经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九月完成。
贞观二十年正月,玄奘译出无着《显扬圣教论》20卷;并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同年尚译出《解深密经》、《因明入正理论》,推进了因明在中国的发展,嗣又奉敕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于印度。二十二年五月译出《瑜伽师地论》100卷,并请太宗作经序。十月,译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并悉心从事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示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年),功业始毕”。
显庆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为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宫(现在陕西铜川焦坪煤矿),致力译经。显庆五年,始译《大般若经》。此经梵本计二十万颂,卷帙浩繁,门徒每请删节,玄奘颇为谨严,不删一字。至龙朔三年(663)终于译完这部多达600卷的巨着。此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编辑本段卓越贡献
创立学说
①五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
②唯识论。玄奘及其学派主张,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的自我)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胃“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界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研究唯识论的重要着作,除《成唯识论》外,有“唯识三大部”,即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学系中就十分发达。世亲之后,经过陈那和护法的发展,因明和唯识学说就紧密地结合。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着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翻译佛经,传播学说
另外,从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他于明科译出《理门》和《入正理论》,树立了在论议基础上的佛家逻辑轨范。于对法科,声闻乘方面以《俱舍》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论,以及其后发展的《顺正理》、《显宗》等论,他都原原本本地传译了出来;大乘对法译出了《集论》和他的注书《杂集论》,显示对法经不同于瑜伽论的特点,并指示大小对法相通的途径。于戒律科,译传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萨戒》,并辑出《受戒羯磨》以为实行的规范。于中观科,特别译出护法的《广百论释》,以见瑜伽系贯通中观的成就。于瑜伽科,则“一本(《瑜伽》)十支(《显扬》、《庄严》等)”,差不多全部译出,如上所举,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译传于中土了。
大唐西域记
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玄奘门徒
玄奘之学,博大精深。一时硕彦,俱集门下。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
窥基
窥基俗姓尉迟,十七岁得玄奘指导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岁参加译场,勤于着述,有“百部疏主”之称。他对玄奘所传的唯识学说尤有领会,糅印度解释唯识十家之说而辑译为《成唯识》一论,即是出于他的建议,他所撰《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治此学者所奉的圭臬。他释《瑜伽》有《略纂》,解《杂集》有《述记》,弘五姓说有《法华玄赞》,详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经论都有《疏》、《记》,发扬师说,建立了“慈恩”一宗。

普光
普光,于《俱舍》造诣最深,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
神昉和嘉尚,事迹不详。神昉撰有《十论经抄》三卷,《成唯识论文义记》十卷,《种姓差别集》三卷等。嘉尚参加译事,玄奘临寂之前,特命他具录译经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殁后,曾撰《杂集论疏》。
圆测
圆测 系新罗人,为奘门新罗学人的领袖。他曾在译场充证义,着有《仁王》、《深密》、《成唯识》等《疏》,多用真谛等所传的旧说。
法宝
法宝撰《俱舍论疏》十五卷,与普光《记》并称,见解时有出入。他又着《一乘佛性究竟论》,不同意五姓各别之说。故在奘师门下,被视为别系。
此外还有: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编辑本段身后之事
玄奘死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旧唐书》本传作显庆六年,661),圆寂于长安玉华宫,葬于白鹿原。后迁至樊川。墓地毁于黄巢起义,顶骨迁至终南山紫阁寺,公元988年被僧人可政带回南京天禧寺供奉。1942年11月被发现,后被南京玄奘寺、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寺、日本琦玉县慈恩寺、奈良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等9处寺院分藏供奉。
生平事迹见慧立、彦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及《续高僧传·玄奘传》。由于他的取经活动受人钦佩,使他后来逐渐变为神话中的人物。唐中叶就有关于他的传说,宋代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代吴承恩又有《西游记》,使唐僧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编辑本段玄奘故事
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一、 大智大勇降逆徒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 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马走向五峰。
二、 大度义服外道
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到达印度后,拜在着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 扯下经义,不屑一看,遂讲解经义。外道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不久,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研究小城经典,百思不得其解,听说那外道会讲解,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外道惊异地说:“我是仆人,怎敢给主人讲经?”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 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玄奘感激他,将他放走。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三,龟兹辨经
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在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
编辑本段取经背景
玄奘
玄奘取经是历史上的一个壮举,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伟大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取经的事情呢?玄奘取经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贡献又是什么?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已经遇到了很大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文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所以翻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
于是南北朝就已经有人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行动。因为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到隋唐时期就难以阅读了,更别说梵文的佛经了。这就使隋唐时期一些从事佛经翻译的人很困惑。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也还是如此,一部《金刚经》不过260多个字,但是大家能讲得很清楚吗?都讲不太清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对佛经的翻译、理解的历史。因为不懂,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生了派别,所以到隋唐时期佛教里产生了很多派别。
宗教,宗是宗,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为对经典理解上的歧义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歧义这么多,怎么办?一些有大志的僧侣就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况,看看佛经还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没有的经书又是怎么讲的。唐初的玄奘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要到印度去取经完全是因为想探索佛教、佛教经典里的本原的情况。取经的原因就是为了把佛经里讲的问题搞清楚,看更多的经书。
刚才说了,去西天求法的人从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到西域求法的是三国时代的一位高僧。三国以后,两晋南北朝,也就是从3世纪到8世纪这段时间里,有很多人到西方去求经。这里边最着名的是东晋中叶的一个僧人叫法显,他的佛学修养非常深,而且梵文的基础也很好。法显西行求法,经过大漠雪山,到了北天竺,然后到中天竺。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法显在印度三年,看了很多的经书,之后带了很多经书回国。去的时候走的陆路,回国走的是水路。从印度到了狮子国,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然后坐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浪,经过辗转漂流,到了苏门答腊,再坐船漂到了现在的中国广州,之后又在海上漂流了很久,才靠岸,上岸一看,已经到了现在的山东青岛了。他一算时间,从斯里兰卡开始,在海上走了三年。不管他带回来的东西多少,他的这种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从此,到西天取经成为了对佛教无限忠诚的一个具有象征性的行为。
据学者统计,从公元3世纪到4世纪,一共有7个和尚从陆路去取经,到了5世纪,有61个人到西天取经,6世纪有14个人,7世纪有56个人,8世纪有32个人。从3世纪到8世纪不断的有高僧离开中土,不顾个人安危长途跋涉到西域去求经。史书上记载的这170个人,其中平安返回的只有43人,大多数人都牺牲了。佛教徒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坚定的,显示了佛教的感召力,僧侣的追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唐代初年,出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壮举。玄奘取经是了不起的事情,虽然他并不是第一位去天竺取经的僧人,但他的成就特别大,影响特别大,具有的文化意义特别深远。玄奘取经,一是为了解决佛经中的疑惑,再一个是当时东土的经文太少,他要看更多的经文。所以,玄奘取经也是对公元3世纪以来不断往西天求法这个传统的继承。他决定去西天取经,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这也是真理的追求。宗教不管是否能称得上真理,但是对于教徒信徒来说,他们所追求的就是真理。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从3世纪西天取经的事情中就能看出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唐代时佛经更加难读,玄奘的一个徒弟慧立在一本书里说,众人对于佛经是“先贤之所不觉,今者之所共疑”,也就是说,南北朝时的先贤没有解决的问题,到现在更成了今天学者共有的广泛的疑难,佛教的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玄奘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历程,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他深入学习各宗的经论,学得越深,了解越广,怀疑和困惑就越多。到长安后,他就决心到天竺求法。恰好此时长安有个从天竺来的僧人,向他介绍了印度佛教的情况,特别提到了那烂陀寺,这是个了不起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是个寺庙,但实际上是佛学最高学府。经过这个印度僧侣的介绍,玄奘更下定决心要去印度,要去那烂陀寺。玄奘求经显示了他的意志,他完全是有目的有追求的。

⑷ 711是什么

不知楼主问的是不是7-11 Seven-Eleven

这是伊藤洋华堂旗下的“7-11日本株式会社”,一家24小时便利店.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企业.

7-Eleven的红绿招牌,明亮的店面,全年无休的默默拄立在都市各个角落中,对它的熟悉就像是烙印在记忆中街景的一部份。

1977年,成立正满10周年的统一企业从欧美市场发展经验感受到“未来掌握通路必为掌握市场的关键”,因此成立连锁店筹备小组,进行新事业的规划。 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于是把合作对象锁定在美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便利商店体系----7-Eleven,经过数次洽谈,顺利取得地区授权资格,在台湾首创便利商店先河,第一家7-Eleven“长安门市”于1980年2月在台北市长安东路开幕。

便利商店在美国的起源自1927年,在德克萨斯州一家叫Southland Ice Company的公司(美国7-Eleven公司前身),连锁经营了16家贩卖冰块零售店。其中有位店长尝试甄选12种商品-牛奶、面包、鸡蛋、香烟极少许罐头食品在店内贩售,反应相当好,不到一年就为公司多赚进一千多亿千多元,无意中奠定了美国第一家便利商店雏形。

1930年,这些冰块零售店发展到27家,并挂上了TOTEM ICE STORE招牌,增加更多民生必需品为顾客服务。1946年,推出了当时的便利服务创举-延长营业时间为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从此“7-ELEVEN”传奇性的名字终于诞生。 今天,7-Eleven在全球便利商店业界仍是店数最多的知名领导品牌,全世界包含北美及18个海外授权国家共有将近二万家7-Eleven散布在每个角落。台湾7-Eleven的店数排名世界第三,展店密度更是排名世界第一。

之所以叫7-11是来缘于这家公司在1946年推出的便利服务,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到晚上11点。

里面的好炖很好吃哦~ 嘿嘿..

⑸ 中国大陆有多少间711便利店

中国共有7135间
具体城市为:北京177,天津57,成都59,上海74,重庆11,青岛28,广东708,其中绝大部分在广州,达到600家左右,香港928,澳门46,台湾5047

⑹ 711是什么意思

711:是Seven-Eleven便利店的简称。

⑺ 美国有多少家seven+eleven截止2020年

摘要 您好,这边为您查询到美国截止2020年有8124家711

⑻ 泰国有多少家711便利店

泰国正大集团拥有7-11在泰国的特许经营权,便利店总数超过1700家。

⑼ 711(seven eleven)是什么意思

7 - 11 是一家大型的便利店连锁企业,现在在美国和其他 17 国家有 24000 家连锁店,总销售额大约 330 亿美元。起源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因早 7:00 到晚 11:00 的营业服务而得名。

阅读全文

与印度有多少家711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梦在哪里投票 浏览:857
40码衣服英国码是多少 浏览:758
制裁伊朗金融靠什么 浏览:788
越南中国人都在哪里买房 浏览:52
意大利移民需要什么要求 浏览:273
印度尼西亚想回国怎么办 浏览:96
中国1986界碑在哪里 浏览:46
英国超市的牛肉如何标识 浏览:503
印度主要有哪些地方 浏览:129
伊朗苹果是什么意思 浏览:236
越南有一种榴莲奶叫什么 浏览:399
意大利为什么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 浏览:491
如何用超轻黏土做中国神龙 浏览:638
印度的牛角是什么样子 浏览:118
英国人离港怎么回事 浏览:306
最想嫁给中国人的是哪个国家 浏览:835
印度说马拉地语是哪个地区民族 浏览:509
古印度为什么不能入侵蜀国 浏览:28
英国买冰箱多少钱 浏览:642
伊朗没被经济制裁是怎么样的国家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