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钢铁业与中国的差距有多大
印度钢铁产量大约是1.1亿吨,而我们是10亿吨。刚解放时,我们的钢产量还仅仅是印度的四分之一,但现在是他的约10倍了。
Ⅱ 印度的钢铁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它们的布局因素是什么
印度的钢铁产业
产生与布局:优越的资源条件 印度拥有丰富的铁矿、锰矿和铬矿资源,其蕴藏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资源也很丰富,唯优质炼焦煤不足。而且上述几种资源,在地理分布上互相毗邻,为发展钢铁工业,尤其是建设大型生产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印度的铁矿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的显着优点。其探明储量达72亿吨,平均品位为60.3%,按含铁量计居世界第5位。最主要的矿带位于加尔各答以西240~320公里的焦达讷格布尔高原,跨越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这里也是印度重要的煤田和锰矿产区,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钢铁工业区。区内铁矿基本上全部内销。此外,在印度半岛的中、南部也拥有一批大型铁矿山,所产矿石主要供出口。1989年印度开采铁矿石5340万吨,居世界第6位;其中近半数出口,约提供了世界贸易量的7%。主要出口到日本。在本国出口贸易中,铁矿石地位也比较重要。
印度锰矿的储量约l.28亿吨,居世界第5位。其分布与主要铁矿带毗邻,产销十分近便。1985年锰矿产量为114万吨,本国钢铁工业、本国其他行业和出口大约在其中各占1/3。
印度煤炭总储量达1千余亿吨,但优质炼焦煤不多,主要集中于焦达讷格布尔高原附近,煤田位置对钢铁厂布局有很大的吸引力。印度南部的资源条件是有铁无煤,这里的钢铁厂多使用进口炼焦煤。
印度钢铁工业的生产布局特点 世界各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布局,既有其共有的规律性,又往往各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离不开资源和历史基础。对于印度钢铁工业生产布局的基本特点,我们大体上可归纳为两条,即:
(1)向以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骨干,近年来中、型电炉钢厂发展较快。
(2)内陆建厂,分布集中,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主要消费区。
发展历程 印度现代钢铁工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37年全国钢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此后直至1952年生产规模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里一直居于首位。印度独立后的头十年,钢铁工业发展缓慢。从1956年开始执行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起,印度政府把钢铁工业列为发展重点,投入巨资,并接受外国援助,先后建设起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钢铁产量遂开始明显上升。但总的看来,发展速度并不快,不仅与投入的巨额资金不相称,与本国发展钢铁工业的优越条件也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控制了全部生产能力4/5的“公营”体制下,决策不当、管理不善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上长期缺电、运输紧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少基建项目一再拖期,已投产的生产能力也未能充分利用,致使整个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其扩大再生产也受到了不利影响。1989年,印度产钢129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在各国中居第15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里,已次于中国、巴西和韩国,居第4位。从1949年到1989年,中国钢产量增长384倍,韩国增长2284倍、巴西增长41倍,印度则仅为8倍。
此外,由于印度大型联合企业分布过于集中,许多地区均与之远离,为确保供应,70年代以来印度在一些消费区建设了一批中小型电炉钢厂,加上老厂,1984年其总数达176家,合计产钢能力为400万吨,占全国1/4。中小钢厂以电为主要能源,废钢铁为主要原料,相对于大型联合企业,具有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布局和经营都比较灵活的特点,今后还可望有进一步的发展。
印度的钢铁工业基本上完全建立在本国资源基础上,又基本上是面向本国市场的。受资源条件制约,大型联合企业除1988年新建的维沙卡帕特南厂外,部集职于矿产丰富的焦达讷格布尔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长期以来,全国绝大部分钢和生铁都是东起加尔各答、西迄比莱,横贯焦达讷格布尔高原,长700公里的狭长带状区域内生产的,这样高的集中程度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该区不临海洋,完全属内陆建厂;又无大河流贯,运输全赖铁路。其生产布局的主要条件是区内拥有储量巨大且配套齐全的各种原料和燃料,本身又是重要的工业基地,钢铁消费量独占全国之半数,因而具有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区的显着特点。
上述五厂在生产布局特点上大体上都属于煤铁两就类型,但彼此之间又有一些差别,以此可分为三类。
表5-23 印度五大钢铁联合企业一览
(1)位于铁矿和煤矿的中点,如贾姆谢德布尔厂。该厂距铁矿石的主要供应来源96公里,距全国最大的贾里亚炼焦煤田160公里。
(2)建于铁矿产区,如劳尔克拉厂和比莱厂。前者紧靠全国最大的辛格布姆铁矿,供应十分近便。比莱则距品位极高的查理拉贾拉铁矿不远,有专用铁路相连。比莱厂附近还有丰富的石灰石矿和锰矿,唯距煤田较远。
(3)建于煤田区,有波卡罗厂和杜尔加布尔厂。前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炼焦煤产地,后者是各大厂中距贾里亚煤田最近的。
除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外,上述五厂在生产布局上还有一些共同特点、如陆路交通方便,其中贾姆谢德布尔、劳尔克拉、比莱三厂均在加尔各答—孟买的干线铁路上,杜尔加布尔厂在加尔各答—德里的干线铁路上,便于产品运往主要工业中心。典型的如杜尔加布尔厂,距加尔各答160公里,除有四线电气化铁路相连外,还有公路和运河沟通。此外,各厂用水也很方便,工厂一般均沿河布列,贾姆谢德布尔厂位于一宽4公里的河谷中,既满足了用地要求,水源也有保证。比莱厂为供水专门开凿了一条运河,并建有大型蓄水池。
在上述核心区以外,80年代印度在半岛中部的维沙卡帕特南附近建成了本国第一座大型临海钢铁联合企业,首期工程年产钢120万吨,二期将达340万吨。维沙卡帕特南是印度主要的铁矿石输出港,并可利用矿砂船返运进口炼焦煤,生产布局特点迥异于前述各厂。维厂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钢铁工业高度集中的状况,对供应广大的南方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钢铁新政提出,到2019-2020财年印度钢产量将从2004-2005财年的3800万吨增加到1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7.3%,为此需要约440亿美元的投资。该政策旨在鼓励提高钢铁产量,而且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将具有全球竞争力,使其国家钢铁产业成为现代化的、高效的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产业。印度钢铁新政旨在通过多种策略达到这一远期产量目标。例如,在需求方面,印度政府将通过实行鼓励措施、建立信息知晓通道以及加强交货链(特别是乡镇地区)的方面刺激消费。在供给方面,国家将鼓励增产,在程序和政策上消除原料获得渠道的瓶颈,鼓励技术研发、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
电子工业
和科技中心与教育水平有关,北部和半岛南端。
艾哈迈达巴德 班加罗尔 孟买 都不错。
印度电子工业不算很发达呀,远不及日韩.
但印度的软件业世界第一,因为印度是精英教育,数学很好,语言又比东亚诸国有优势。
印度整体电子产业市场仍然落后于中国。2004年,后者的电子行业产值达到了2720亿美元。印度电子行业预期的高增长吸引了市场研究机构的注意。In-Stat预测,印度电子市场复合年增长比率将达到23%,到2010年销售额达到400亿美元。
In-Stat还指出,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雄厚的技术力量是印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众多培育了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In-Stat分析师Bryan Wang认为,“主要的挑战来自于电子行业基础设施需要尽快完善、外国投资流程有待简化、政府要重新考虑关税问题。目前的进口零关税政策使进口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产品价格。”
这位分析师还提及,印度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目前已有3.3亿人口,有足够能力购买电子消费品,比如计算机等。
Ⅲ 比较印度和中国的综合国力,哪个更强大
综合国力的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差距很大。
印度的人口超过12亿多。
中国人口13 亿多。
2011年印度GDP1.8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水平)
2011年中国GDP总量合7.3万亿美元
工业能力,
印度总体工业能力与水平尚较落后于中国,无论基础还是高精科技,至少也有十到十五年的差距,不过,为数不多的超过中国的亮点就是印度的软件工业等领先于中国。
军事方面,
印度陆海空三军总体实力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军事工业更加落后,军工能力约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只有相早的数据,2003年左右: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7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
因特网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查不出来,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
工农业领域
钢铁(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25亿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在世界、也名落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借用化学概念,两种原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这个国家主要还是处于水和泥分开的原始状态,他们之间还没有反应条件。
石油(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6亿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汽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个轮子以上的车全都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或120公里/小时)在2003年末达到了2.7万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举灯摇旗来指挥。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
粮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5亿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中国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这是中国货(当然还只是廉价品,所以被戏称为一亿条中国裤子换一架美国飞机)横扫世界,而中国人想见到印度货不亲自到西天(天竺)“取经”是取不来的原因。
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有13亿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亿,并有望在40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请看下面来自美国中情局2003年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59.59‰。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63.26。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2.22。
Ⅳ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2020年1-12月全国粗钢产量为78159.3万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2月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88亿吨、10.53亿吨和13.2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3%、5.2%和7.7%。
2020年1-12月全国累计进口钢材2023.3万吨,同比增长64.4%,均价831.6美元/吨。而同期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367.1万吨,同比下降16.5%,均价847.2美元/吨。
全球钢铁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钢铁产量达到18.78亿吨,比2019年增长0.48%。其中,中国钢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为10.65亿吨,同比增长11.52%,占比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印度,产量为1.0亿吨,同比下降9.96%,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5.34%;日本居第三位,产量为0.83亿吨,同比下降16.16%,占全球钢铁产量的4.43%。
Ⅳ 中国和印度的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阐述。
政治:我国为单一制国家,由中央对个地方进行直接管辖,全国只有一部宪法(除特区).并且是议会制共和制最高权利机构为全国人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各职业等人民构成,体现了我国的民主.而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由若干成员构成,全国通行有若干部宪法,不利于中央的管理.他也是议会制共和制,但执政党由若干党组织成联合党派从而控制议会,这样使得国家政局不稳定.
经济:我国去年GDP达3010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四(今年位居世界第三),印度达928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十三,并且我国的政体使得我国在经济发生变故时可以及时进行宏观调空,反映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今年金融危机就是例子),同样受人口因素影响的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我国,所以其经济并不是很乐观.在此次金融危机时印度拿不出象我国4万亿这么大数字的钱来救市,而且他的政体大大限制了其在救市时的反映速度.
科技:这方面印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计划在2015年发射载人航天飞船,2025年实现登月计划,他的科技产品在世界得以广泛的认可,但在去年的国家综合国力派名中印度的科技力只有176,而我国达312,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将近是印度的一倍,但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视.
军事:印度军事力170,我国508.双方均拥有核武器,我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可对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导弹攻击,印度只拥有远程导弹,我国拥有二次打击能力,印度则没有,印度有3艘航母不过都是常规动力,我国虽无航母但不会怕他,因为他的攻击能力十分有限.我国军费开支598.2亿美圆,印度242.6亿美圆.
预计2025年我国综合国力排世界第三,印度排第八,虽然在任何方面我国均高于印度,但其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视,不过印度的人口问题大大的影响了他的发展.
中国自古就是大国,是世界的强国,在未来中国会为世界的多极化产生巨大影响,仅在经济上说2037年中国就能超越美国!
Ⅵ 印度1950年的人均钢产量是多少
1950年,印度的钢铁产量是200万吨,
Ⅶ 关于印度的工业发展的资料
印度一向以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自豪。其中,探明的铁矿砂储量达到120亿吨,成为世界上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第三大铁矿砂出口国。2003年,印度生产铁矿砂1.2亿吨,出口6200万吨,其中对华出口4200万吨。受国际市场铁矿砂需求量迅速增长的影响,印度国内2003年铁矿砂价格由每吨793卢比(约17美元)上涨到1,300卢比(约28美元)以上,出口价格由34美元左右上涨到36美元以上。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砂需求量增加,印度铁矿砂开采量和出口量也在增加。印度计划2010年铁矿砂产量达到1.9亿吨。
丰富的铁矿资源为印度钢铁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但是,大量铁矿砂出口导致印度国内铁矿砂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使钢材生产成本大大增加,钢材出口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印度钢铁行业协会力促政府禁止铁含量64%以上的铁矿砂出口,优先保证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砂的需求。
印度钢铁工业一直发展较慢,过去政府只允许公众公司(上市公司)从事钢铁生产。钢铁产量低,国内消费量不高,出口数量少。自从1991年印度政府实施经济改革以后,印度政府相继取消了钢铁企业增加产量审批制度和只有公众公司才能生产钢材的规定,允许私人企业兴建中小钢铁厂,允许外资企业以自动审批方式建全资钢铁厂。1992年,印度政府为提高本国钢铁企业效率和竞争能力,取消了钢材销售价格控制和分销调控政策,取消了钢材进出口限制。此外,印度政府降低了资本货物进口关税、实行贸易帐户卢比可兑换、允许动用海外金融市场资源、稳定现有税收结构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钢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此使钢铁产业出现转机。目前,印度的钢铁产量中,大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的数量占43%,中小钢铁企业占57%。
印度生铁产量增长速度很快。1991-1992财年印度生铁产量为159万吨,2002-2003财年生铁产量达到529万吨。
1991-1992财年以来印度生铁产量如下:
单位:百万吨
财政年度 生铁产量 财政年度 生铁产量
1991-1992 1.59 1998-1999 2.97
1992-1993 1.85 1999-2000 3.18
1993-1994 2.25 2000-2001 3.11
1994-1995 2.79 2001-2002 4.07
1995-1996 2.80 2002-2003 5.29
1996-1997 3.30 2003-2004 5.22
1997-1998 3.39 2004-05(4-9月) 2.32
1991-92财年印度钢材(成品碳钢)产量为1,433万吨,到2003-04财年,其钢材产量达到3,619万吨。以下是印度1991-1992财年以来钢材产量情况:
单位:百万吨
财政年度 产量 财政年度 产量
1991-1992 14.33 1998-1999 23.82
1992-1993 15.20 1999-2000 26.71
1993-1994 15.20 2000-2001 29.70
1994-1995 17.82 2001-2002 30.63
1995-1996 21.40 2002-2003 33.67
1996-1997 22.72 2003-2004 36.19
1997-1998 23.37 2004-05(4-9月) 18.80
印度国内钢材消费量不大,人均钢材消费量为26.7公斤,与2000-01财年世界人均钢材消费量121公斤相距甚远,与印度日益增长的钢材生产能力不相符。因此,印度政府一直设法通过建造发电厂、石油化工厂、化肥厂等项目,通过房屋改造、道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大国内钢材消费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91-1992财年印度钢材表面消费量,即:印度钢材总产量与进口数量之和减去出口的数量为1,484万吨,2003-2004财年钢材消费量达到3,032.8万吨。
印度1991-1992财年以来钢材消费情况如下:
单位:百万吨
财政年度 消费碳钢数量 财政年度 消费碳钢数量
1991-1992 14.84 1998-1999 23.15
1992-1993 15.00 1999-2000 25.01
1993-1994 15.32 2000-2001 26.87
1994-1995 18.66 2001-2002 27.35
1995-1996 21.43 2002-2003 28.897
1996-1997 22.12 2003-2004 30.328
1997-1998 22.63 2004-05(4-8月) 12.66
鼓励钢材出口是印度政府解决钢材供求矛盾的另一种方式。为调动本国钢材出口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印度政府按钢材出口企业实际钢材出口数量,给予一定比例的进口免税额奖励。钢材出口企业可凭此进口免税额进口本企业所需商品。然而,1999-2000财年,受欧盟和美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印度钢材出口受阻。2002年开始,随着中国对钢材需求量的增加和进口钢材数量的大幅度提高,给印度钢材出口带来转机。2002年印度向中国出口钢材2.63亿美元,出口铁矿砂6.96亿美元。2003年印度向中国出口钢材10.78亿美元,出口铁矿砂14.77亿美元。由此,印度把中国列为其钢铁出口的主要对象。
印度1991-1992财年出口生铁和钢材情况如下:
单位:千吨
财政年度 生铁 钢材 财政年度 生铁 钢材
1991-1992 0 373 1998-1999 281 1,944
1992-1993 16 895 1999-2000 290 2,998
1993-1994 620 1,605 2000-2001 230 3,000
1994-1995 466 1,272 2001-2002 242 3,000
1995-1996 502 1,320 2002-2003 629 4,966
1996-1997 451 1,922 2003-2004 576 5,922
1997-1998 785 2,383 04-05(4-8) 75 1,666
1992年初,印度政府取消对钢铁价格的调控。2004年2月,印度政府将碳钢进口关税降低到15%,生铁关税由10%降为5%,合金钢进口关税由20%降为15%。2004年8月,印度政府将非合金钢进口关税由10%降到5%,碎铁屑进口关税由5%降为零,废船进口关税由15%降到5%,次品钢材进口关税为40%,非炼焦煤、冶炼用煤、镍进口关税为5%,炼焦煤进口关税为零,高熔点原料进口关税由20%降到15%。钢铁消费税为12%。印度政府降低钢铁进口关税使钢材进口大大增加。
印度1991-92财年以来进口生铁和成品碳钢情况如下:
单位:千吨
财政年度 生铁 碳钢 财政年度 生铁 碳钢
1991-1992 152 1,043 1998-1999 2 1,637
1992-1993 73 1,115 1999-2000 3 2,200
1993-1994 21 1,153 2000-2001 2 1,632
1994-1995 1 1,936 2001-2002 2 1,375
1995-1996 8 1,864 2002-2003 1 1,510
1996-1997 15 1,822 2003-2004 2 1,650
1997-1998 3 1,815 04-05(4-9) 0 900
目前,印度钢铁企业面临许多问题。除以上提到的钢材供需矛盾之外,还有冶炼焦炭不足问题,电、铁矿砂、焦炭等价格上涨问题等。为应对这些难题,该行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印度米拓钢铁公司收购北美最大的钢铁厂-维尔博罗斯国际钢铁集团公司,印度塔塔钢铁公司收购新加坡NatSteel钢铁公司,印度金达尔钢铁集团公司收购印尼不锈钢冷轧钢厂等。印度积极利用自身海绵铁储量大的优势,大力开采海绵铁。以此代替进口货紧价扬的废钢铁,大大提高优质钢材生产量。2003年印度海绵铁产量比2002年增长17.5%,达77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Ⅷ 如何看待印度总理莫迪“大炼钢”的言论
“我们的钢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中国还在前面,一定要超过他们!”据《印度时报》4月2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1日在该国鲁吉拉(Rourkela)钢铁厂面对5万名工人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他将钢产量与国防战备联系在一起,称在这方面印度“绝不能落后于中国”。
据悉,印度中央政府为该国钢产量设定了2025年前达到3亿吨的目标,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产钢国。中国作为第一大产钢国拥有年产超过7亿吨钢铁的能力,约为目前印度8000万吨钢产量的9倍。
莫迪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解散印度的发改委,着实叫我激动不已,以为天朝也会效仿。
莫迪今天最大的敌人恰恰是既得利益者,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保守思想。
莫迪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修路能把钉子户的房子铲平?
莫迪能为了廉价劳动力能把工会的结社自由、罢工自由、社保自由统统取消?
莫迪能为了改革,得罪提携自己上台的既得利益者?
莫迪能为了改革,提出脱亚论,批判印度的传统文化?
莫迪假如想改印度,只能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印度革他。
让我们铭记,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源于十几年前几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
Ⅸ 现在每年全世界生产钢铁数
2014年上半年世界钢产量8.2亿吨,预计全年16亿吨左右。其中中国的钢产量占全球的58%左右,远远大于第二至第五名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印度钢产量之合。
Ⅹ 中国VS印度:什么时候印度钢铁竟然快要超越我们了
2016年唐山的钢产量为8831万吨2
河北省粗钢16年1.93亿吨
印度的钢铁工业部的数据显示,在截止2017年12月份为止的2018财年前九个月中,印度生产了8670万吨的粗钢
确实势头很猛,已经超过了唐山,但和河北还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