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卡塔赫纳在哪里

印度卡塔赫纳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11 07:52:54

A. 世界上最先进的护卫舰是哪艘

西班牙海军F100级多用途宙斯盾护卫舰
西班牙海军最新服役的F-100级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有很强的区域防空作战能力,主要得益于美制“宙斯盾”系统的强大威力。西班牙海军声称,该级舰的造价仅为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一半,却拥有与其“几乎完全相同”的能力,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目前F-100级不能发射诸如“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

1、F-100级的核心缩小版“宙斯盾”系统。

美国海军“宙斯盾”系统全称为“全自动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是为了解决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对航母战斗群构成的威胁和海上舰队对空防御的难题而发展。从1963年就开始进行概念设计,在1969年底将其定名为“宙斯盾”(Aegis)系统,寓意是威力强大、无以伦比。从1970年起历时10年,在投入近8亿美元巨额研制费,经10万小时实验后,“宙斯盾”系统研制成功,随后于1983年初装备在号称二十一世纪世界最先进的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宙斯盾”系统造价昂贵,不包括导弹系统价值2亿美元。美国海军“宙斯盾”系统真正过人之处是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加以改进来保持其先进性能,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海军武器系统发展项目之一。

“宙斯盾”系统主要由六个分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指挥和决策分系统、舰载武器控制分系统、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分系统、火控分系统、导弹发射分系统、战备状态测试分系统。作战系统共有四种工作方式:自动专用方式、自动方式、半自动方式和故障方式,后三种方式都需要人工参与控制。

“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核心是AN/SPY-1雷达,是“宙斯盾”战舰的主要探测系统。它由相控阵天线、信号处理机、发射机和雷达控制及辅助设备组成。它能完成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动目标探测和多目标跟踪。该雷达工作在S波段,对空搜索最大作用距离约为400公里,可同时监视400批目标,自动跟踪100批目标。

F-100级防空护卫舰的核心是一套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宙斯盾”系统。美国“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满载排水量8,300吨,而西班牙F-100级虽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护卫舰,但满载排水量5,853吨。因此在F-100级上安装庞大的美制“宙斯盾”系统主要需要两方面:

一方面,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门为F-100级护卫舰生产了专用出口型缩小版“宙斯盾”系统。以便使这套在驱逐舰上安装的系统能安装在大型护卫舰上。但“宙斯盾”系统雷达性能方面基本相同,只在舰载导弹数量和种类上有所减少,如只有两具SPG-62照明雷达,而美国“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为四具。

另一方面,西班牙伊扎尔造船厂工程师们巧妙利用两层甲板的舱段设计安装了整个雷达的各个分系统。四面数字天线装在舰桥后方一个相当高大的塔状结构物上;也因此,为了避免妨碍SPY-1D雷达的操作,除了就位于这一塔状结构物上方的主桅杆之外,舰上各种结构物、装备的高度都要受到限制。

2、F-100级武器系统。

西班牙海军F-100级多任务护卫舰虽然侧重防空能力,但做为多任务护卫舰,它的作战能力完善,反潜、反水面舰艇能力同样强大。

单从舰队防空和防御方面来看,F-100级组成三层防御:中远距由“标准”SM-2 MR block IIIA防空导弹承担,有效区域达到150千米,为舰队提供防空任务,主要针对中高空战机和中低飞行高度反舰导弹,由于该型导弹性能全面,也能打击掠海飞行、超音速反舰导弹等目标;近距由“改进型海麻雀导弹”(ESSM)承担,有效区域达到30千米,为舰队或自身提供防御,主要针对超音速、超低空、低雷达截面反舰导弹;最后一道防线近防由梅罗卡近防火炮(Meroka)承担,为自身提供保护,发挥类似美国“密集阵”近防系统的能力。

“标准”SM-2 MR block IIIA防空导弹和“改进型海麻雀导弹”(ESSM)均采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Mark 41垂直发射系统。位于舰艏Mk 45 Mod2 127毫米舰炮后面,采用六组八联装布置形式。
舰对空中距导弹系统:采用美国雷声公司“标准”SM-2 MR block IIIA防空导弹提供区域防卫。SM-2 MR是一种全天候、舰射中距舰队防空导弹,是“标准”SM-2防空导弹的最新增程型,有效射程达到155公里。两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尾舵控制,速度2.5马赫。装有半主动雷达自动导引头和一套“宙斯盾”无线电指令线路,采用惯性中程制导/指令中程修正加半主动雷达自动寻的制导的复合制导,只在未端使用舰载雷达对目标照射引导攻击。共有40个发射单元,每个Mark 41单元装有一枚“标准”SM-2 MR block IIIA防空导弹。

新型“标准”SM-2 MR block IIIA防空导弹具有反导、防空与反舰能力,尤其具有对付超低空目标和海面上高速小型目标的能力。

舰对空近距导弹系统:近距防空采用美国雷声公司的“改进型海麻雀导弹”(ESSM)。“改进型海麻雀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小展弦比弹翼加控制尾翼的布局方式(即正例程布局,控制舵面在尾部);全新的单级大直径(25.4厘米)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推力矢量系统,可以使导弹的最大机动过载达到50G,而且不会随射程的增加而大幅减小。目前的战斗机即便作出9G的持续规避机动动作也丝毫无法躲闪它的攻击。同时射程也显着提高,近30千米的射程达到中程舰对空标准;新型的自动驾驶仪,惯性制导和中段制导,X波段和S波段数据链,末端采用主动雷达制导。这种特殊的复合制导方式可以使舰艇面对最为严重的威胁。

“改进型海麻雀导弹”已经多次证明其打击摧毁反舰导弹的能力,并能够有效拦截技术先进的超音速、超低空、低雷达截面的机动型反舰导弹。“改进型海麻雀导弹”采用Mark 41垂直发射系统,共有8个发射单元,每个Mark 41发射单元内可存放4枚“改进型海麻雀导弹”导弹。

近防御武器系统(CIWS):西班牙伊扎尔造船厂的FABA系统部生产的Meroka 2 B近防炮是世界上炮管数最多的近防火炮,达到12管,口径20毫米射速高达9,000发/分,射程达到3,000米,初速1,215米/秒,备弹720发,威力强大,而且重量只有4.5吨。“梅罗卡”(Meroka)近防御武器系统包括红外系统、视频自动跟踪系统和“宙斯盾”雷达提示系统。一具Meroka 2 B近防炮安装在F-100级舰尾直升机库上方。

另外,F-100级护卫舰还配备有二挺20毫米机枪。

舰炮系统:西班牙海军F-100级护卫舰在舰艏安装一门Mk 45 Mod2 127毫米舰炮,配备西班牙伊扎尔造船厂的FABA系统部生产的“多娜”(DORNA)雷达/光电火控系统。“多纳”传感器包括K-波段雷达和追踪雷达,连同红外系统、视频系统和激光测距仪。美国海军已经选定“多纳”系统,将来用于配备在“濒海作战舰”(LCS)上。

反舰武器系统:在舰身中段有两套四联装波音公司“鱼叉”反舰导弹系统。“鱼叉”最大射程达到120公里,装有一枚220公斤重弹头,采用主动雷达未端制导。“鱼叉”导弹至今已经生产了7,000枚(包括国外购买的3000枚),装备了25个国家海军。美国波音公司最新型RGM-84L“鱼叉”Block II,除了雷达寻的器外,加装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用的制导装置改进型,包括HG100制导系统(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EMIII(GPS),还有“斯拉姆”导弹上的任务计算机,使其既能攻击舰艇,又能攻击港口内的舰艇和岸上93千米纵深的目标,成为双用导弹。攻击陆地目标的精度达10米。
另外,舰艇有两套Mk 46双管鱼雷发射装置用于Mk 46 Mod5轻型鱼雷。MK 46型鱼雷是美国第三代轻型反潜自导鱼雷,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自噪声对声自导的干扰问题,是世界上首先装备计算机的鱼雷,具有多次重复攻击能力。改进的MK 46 Mod5型鱼雷采用单元组合燃料推进,提高抗干扰、制导控制;主、被动声呐探测能力增强,可探测多个水下潜艇目标,能在各种环境下工作(包括浅水环境);改进了自导控制系统,可识别诱饵假目标,再搜索能力强;装有近炸引信MK 103-1型常规弹头,提高了爆破威力;推进系统可根据任务的需要以两种
速度控制鱼雷捕获目标,可降低自噪声,从而有利于搜索。Mk 46 Mod5轻型鱼雷长2.6米,直径324毫米,总重258千克,最高航速50节,射程11千米、航深450米。

3、舰载直升机。

西班牙F100级多用途护卫舰在舰尾有一个长26.4米的飞行甲板,能够搭载一架直升机。1990年,西班牙首次从美国西科尔斯基公司购买了六架SH-60 B“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LAMPS)Mk III型“海鹰”(Seahawk)直升机。1998年,西班牙海军根据“先进海上直升机项目”又订购了六架SH-60 B LAMPS Mk III型“海鹰”(Seahawk)直升机,这次定购合同总价值5,540万美元,采用全新标准,配备前视红外系统(FLIR)和“地狱火”激光制导空对地导弹,部署在F100级多用途护卫舰和“圣玛丽亚”(Santa Maria)级导弹护卫舰上,整个合同在2002年10月底完成。在2004年1月美国西科尔斯基公司已经完成一项升级计划,对西班牙上一批购买的六架SH-60 B LAMPS Mk III型“海鹰”(Seahawk)直升机升级到第二批同样的最新标准。

在西班牙海军“先进海上直升机项目”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主要的系统集成商,并且和西班牙SAES公司和Amper Programas公司合作。位于西班牙卡塔赫纳的SAES公司提供了基于可靠成品技术的8通道SPAS-8B声信号处理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Amper Programas公司负责为这些飞机制造传感器操作员控制台、设备机柜及相关的电缆配套设备。

4、对抗措施组件。

F-100级舰载对抗措施组件包括由西班牙因德拉公司(Indra)生产的“金牛座”电子支援措施/电子对策(ESM/ECM)系统;MK-9000电子对抗系统;NAVSSI/WSN-7导航系统;四套Mk 36 SRBOC干扰发射装置;AN/SLQ-25 A Nixie拖曳鱼雷诱骗系统。AN/SLQ-25 A Nixie拖曳鱼雷诱骗系统是一种数字控制的软杀伤诱饵系统,用于保护水面战舰免遭尾流自导、声自导和线导鱼雷的攻击。

5、传感器。

F-100级的核心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AN/SPY-1 D“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用于空中和水面搜寻;空中搜索雷达采用TRS 3D雷达;水面搜寻雷达采用G/H波段AN/SPS-67(V)3雷达。

舰体安装美国雷声公司DE1160 LF主动/被动声纳,还有一部SQR-19A拖弋阵列声纳。舰载SH-60“海鹰”(Seahawk)直升机装备一套AN/ SQQ-28 LAMPS III型声纳浮标。

6、CODAG推进系统。

F100级装备一套组合式柴油和燃气推进系统(CODAG),使用两座额定34.8 MW的GE LM 2500燃气涡轮机和额定9 MW的两座巴赞-卡特彼拉3600型柴油发动机。传动轴驱动二具可控斜度螺旋浆。设计师们将动力系统分别设置在两套独立且防水的主机舱段,每个舱段内有一套齿轮传动机构和一根传动轴,用以驱动5叶式可调螺距螺旋桨。“迪巴赞”号最高航速为28.5节,以18节速度航行续航距离7,412公里。

7、F-100级的设计特点和隐形设计。

欧洲九十年代造舰热潮中建造的新型护卫舰或驱逐舰,都考虑了隐形方面设计。另外,西班牙与德国和荷兰合作过“三国护卫舰计划”(TFC),该计划强调模块化设计,这一点从另外两个国家建成的护卫舰可以看到。因此F-100级设计的突出特点是模块化,注重隐形。

西班牙海军F-100级的模块化设计,整个舰艇由27个模块组成。在隐形技术设计方面,大量采用如倾斜式干舷,舷墙与上层结构紧密整合,减少了侧面折角和三面角结构等。这有助于降低雷达信号。它通过废气冷却,舰壳洒水系统、主机减振基座等技术,降低红外信号、电磁信号特征和噪声。

8、计划配备美RQ-8A“火力侦察兵”无人机系统。

在欧洲众多的新型护卫舰或驱逐舰中,西班牙海军F-100级将第一个集成无人机系统。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集成系统分公司已与西班牙的伊扎尔造船厂(IZAR)签订了一份技术援助协议,以推动美国海军的“火力侦察兵”垂直起降无人机在西班牙的F-100级护卫舰计划中使用。西班牙海军对伊扎尔造船厂建造的新型或改进的现有护卫舰的精确武器目标导向系统提出了新要求。依据这项要求的规定,“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可为实施对陆攻击任务的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目标指示的要求。

“火力侦察兵”无人机系统可作为海军海上和海军陆战队岸上的武器增效器。“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可在6,000米的高空飞行,它装备有包括激光指示器/测距仪在内的光电/红外传感器,可提供高精确度的情报、侦察和监视,向军事决策者提供敌方的资源和地面人员实时的信息和定位。

三、西班牙强化和美国的国际事务合作与军事行动合作。

西班牙海军新型F-100级多任务护卫舰由于采用了美制“宙斯盾”系统,因此也加强了同美国海军的联系和合作。在国际事务中,西班牙政府和美国政府在诸多问题上持一致态度,西班牙也经常参加美国在全球的军事行动。

1、 西班牙海军F-100级护卫舰通过在美国海试来增加同美海军协作经验。

由于安装美制“宙斯盾”系统和其它美制系统,每一艘F-100级护卫舰在西班牙伊扎尔造船厂组装完成后,都在美国进行“作战系统舰艇合格性海试”(CSSQT)。目前已经完成前两艘的海试。

2003年12月,首舰“迪巴赞”号与美国海军“梅森”号(DDG-87)“宙斯盾”驱逐舰一起,在美国弗吉尼亚海岸成功完成了“作战系统舰艇合格性海试”。

2004年10月,第二艘“朱安·博本海军上将”号与美国海军“平克尼”号(DDG-91)“宙斯盾”驱逐舰完成了第二次联合“作战系统舰艇合格性海试”(CSSQT)。此次海试在加利福尼亚海岸进行。在海试中,两艘舰艇上的“宙斯盾”作战系统通过一系列水面、水下和防空战演习进行了战备评估,演习科目有人员袭击、电子攻击以及战术数据链和防空测试。防空测试是此次海试的重点,试验中对实际目标进行实弹(导弹)射击。

2、西班牙在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上持支持态度。

西班牙政府已经表示愿意帮助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并将通过部署特别装配的护卫舰为海军的“导弹防护盾”提供预警。西班牙海军F-100级护卫舰虽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像美国“宙斯盾”舰上所具有的全部反导系统,但其能与美国的“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等军舰协同工作。在协同执行任务时,西班牙海军的F-100级护卫舰具有反导侦测能力,能够探测有关国家发射的导弹。大多数欧洲政府都对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计划持保留态度,但西班牙首相却称该计划是“为每个国家提供更可靠安全的一次尝试”。

四、西班牙F-100级“宙斯盾”护卫舰的成功为该国舰艇制造业赢得发展动力。

西班牙海军的F-100级是欧洲第一种安装美制“宙斯盾”系统的舰艇,加强了西班牙和美国在武器系统和舰艇制造方面的合作,双方因此组成“先进护卫舰销售联盟”(AFCON)参与其他国家新型舰艇建造。美国通过西班牙打开局面向欧洲各国积极推销舰载武器系统和“宙斯盾”作战系统,而西班牙也因此为本国舰艇制造业赢得发展动力。

以下的世界排名前十的护卫舰 (供参考)
1.法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地平线”级护卫舰
2.德国F-124萨克森级护卫舰
3.西班牙F-100型护卫舰
4.挪威海军南森级护卫舰
5.中国海军054A型“江凯”级护卫舰
6.南非勇猛级护卫舰
7.俄罗斯海军20380型新型护卫舰
8.印度海军的什瓦里克级护卫舰
9.澳大利亚海军安扎克级护卫舰
10.英国“公爵”级护卫舰

B. 西班牙葡萄牙歴史厡因分开

榄油。
自然地理
气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西北部较湿润,内陆和东南部较干燥。月平均气温从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达1,500毫米。中部的马德里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干冷。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地区则为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夏季较炎热干燥,降水以冬季为主,一年能保证有250天以上的阳光。
矿藏:汞储量占世界首位,并有煤、铁、铝土、钼、黄铁矿、石油等。森林面积广阔,有欧洲栓皮栎、橡、栗、杉等。盛产沙丁鱼和龙虾等。
位置: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北濒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东和东南临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线总长为7921公里,西班牙太阳海岸是着名的代表,其中地中海海岸线长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线长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亚海海岸线长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583公里,北非两个飞地----休达和梅利亚的海岸线分别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岛的海岸线长9公里。境内多山,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境内高原和山地相间,全国平均海拔660米,全国35%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仅占11%,是欧洲地势最高国家之一。主要山脉北有坎塔布连、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为全国最高峰。
国界线:西班牙陆路边境线为2013公里,其中与法国、安道尔边境线为720公里,与葡萄牙边境线为1292公里,与直布罗陀边境线为1公里。
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部,与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位于北纬36度到44度、西经9度18分和东经3度19分之间,南北跨840公里,东西 1000公里。国土面积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说他们的国家形状像一块熟牛皮。西班牙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居第四位,相当于欧洲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半岛之外,西班牙的领土包括还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岛。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开湾,东北同法国和安道尔接壤,高耸的比利牛斯山把这几个国家分隔两边;东面和东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过只有14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便能达到非洲的摩洛哥;长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边的邻居。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班牙与英国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夺此地的主权。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三面环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线长约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费罗尔、蓬特维德拉和维哥等。卡塔赫纳是唯一地处地中海的天然港湾。东南部的海岸线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风景旖旎的海滩胜地闻名。西班牙着名的海湾有加的斯湾和瓦伦西亚湾。
西班牙不仅有着名的西班牙太阳海岸,还有巍峨的高山。在欧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国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着名的中央高原耸立西班牙正中,约占全国面积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绝:北部是坎塔布连山脉,南部伫立着莫雷纳山,东部的伊比利亚山脉隔开中部高原与阿拉贡平原。高原西边那一面缓缓延伸,地势渐趋平坦,最后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驾车游览西班牙全境,不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地理区:
北部山区:这里有欧洲着名的比利牛斯山脉,整个山脉绵延千里,景色如画。一年四季,无论山上山下,还是平原陆地,到处是一片翠绿。尤其是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山脉连绵,松涛茫茫,林海郁郁。
紧靠比利牛斯山脉的坎塔布连山脉,海拔达2000米以上,北临茫茫无边的比斯开湾,陆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许多宽广的河谷置于其间,湖水清澈如镜。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还有数不胜数的飞瀑,从高处倾泻而下,整日水雾弥漫,蔚为壮观。这里既是重要的软木产区,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区和工业区。
中央高原:位于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将梅塞塔高原分为北部旧卡斯蒂利亚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亚高原。在这块广袤无垠、山岭起伏的土地上,有着大片着名的橄榄树林和动物保护区。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区是崇山峻岭。一条条山间公路首尾相接,汽车有时在山间行驶大半天,好像还在原来的位置。
阿拉贡平原:阿拉贡平原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面的埃布罗河流域,是个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状平原。在古地质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内陆湖泊,后来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变成了干涸的陆地。阿拉贡平原常年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质肥沃,被称为富饶的“丰水宝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粮仓,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从东南部安达卢西亚到东北部加泰罗尼亚,长达1500公里。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天一色,游人如潮。南端安达卢西亚山脉中的穆拉萨山峻峭高耸,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最高点,号称西班牙“民族的脊梁”。这座山终年云烟袅袅,清风悠扬,是个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安达卢西亚平原:位于莫莱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之间。这里一马平川,坦坦荡荡;瓜达尔基维尔河由西往东横贯整个平原,灌溉着千万亩良田。由于高耸的安达卢西亚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所以这里气候干燥,盛夏骄阳似火。
西班牙斗牛(corrida de toro)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
西班牙斗牛表演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到现在,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斗牛季节是3月至10月,斗牛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如逢节日和国家庆典,则每天都可观赏。
[编辑本段]国家历史
简史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史前历史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着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凯尔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伊比利亚人是从北非来到半岛的,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对于考古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金发凯尔特人和深色皮肤的伊比利亚人通婚,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历史和社会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邻近民族之间找不到亲缘关系,却有人在巴斯克语和日语之间找到了共同点,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腊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和哥特人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着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复战争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愈演愈烈。北方的国王们一个接一个地取得胜利。到了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纳达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又坚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国王”将她也并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版图。
[编辑本段]文化遗产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在所有国家中名列第一。
科尔多瓦历史中心 格拉纳达的阿兰布拉宫和赫内拉利花园 布尔戈斯大教堂

布尔戈斯大教堂埃斯库里亚尔修道院 巴塞罗那的圭尔公园 圭尔宫和米拉大楼 阿尔塔米拉洞窟
塞哥维亚古镇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时期教区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镇
阿维拉古镇及城外教堂 特鲁埃尔的穆德哈尔式建筑 历史名城托莱多 加拉霍奈国家公园
卡塞雷斯古镇 塞维利亚大教堂 阿尔卡萨尔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古城萨拉曼卡 波布莱特修道院
梅里达考古遗迹 瓜达卢佩的圣 玛利亚皇家修道院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 多尼纳国家公园

埃库莱斯灯塔有城墙的昆卡城 巴伦西亚的丝绸交易市场 拉斯马德拉斯 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和圣帕乌医院
圣米兰的尤索和苏索修道院 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盆地岩画艺术 阿尔卡拉的埃纳雷斯堡大学和历史区
伊维萨岛景观 拉拉瓜纳的圣克利斯托瓦尔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 加泰罗尼的维尔德布伊罗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遗址 埃尔切的帕默拉尔 卢戈的罗马城墙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着合奏的úbeda和baeza
[编辑本段]体育
足球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
[编辑本段]同名音乐
专辑中文名:Spain系列专辑
歌手:Spain
版本:更新第3张《I believe》——更新完毕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对于Spain,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就象你迷失在一条曾经生活过多年的街上,或许这里的某处封存着你的记忆,你发誓要找到它们。你来到完全陌生的一个酒吧,在角落里坐下,忍受着临桌酒杯碰撞发出的脆响和经过红酒折射而散出的奇幻光彩的惶惑……这时候,有人开始唱歌了,内容本来都是些对于别人无关紧要的故事或者平淡的爱情,可碰巧你的往事却不幸被他逐一言中,那些尴尬的经历,比如过去因为弱小常常被人欺负,或者第一次遗精,丑陋仓促的学生时代,你在某个深夜里想到自己注定的死而缩在床上瑟瑟发抖,你难以启齿的私人感受,幻想未果的性伴侣,仅仅停留于脑海的恋情,于是你只能笑了,如释重负的笑着,吹灭了桌前的蜡烛,彻底融进角落的黑暗里,在美妙音乐下感受这个陌生地方偶然带给你的往事,冰冷漠然的温馨。
西班牙的名人
建筑师
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
作家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Cervantes)
探险家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bal Colon)(应属于意大利人
黑尔南.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
领袖
埃尔熙德(El Cid)
布维那文士.杜鲁提(Buenaventura Durruti)
富兰克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音乐家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Isaac Albeniz)
报.卡索斯(Pau Casals)
画家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Goya)
其他
萨马兰奇(奥委会主席)
体育拉斐尔·纳达尔·帕雷拉(Rafael Nadal Parera)

领土纠纷西班牙声称拥有主权的地区

西班牙政府要求英国交还西班牙南部一个面积极小的半岛直布罗陀。170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征服了直布罗陀。由于战争失利,西班牙遂于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中将直布罗陀永远割让予英国。战后多年来,直布罗陀的人民一直希望继续接受英国统治,并在多次公投中以绝对多票支持英国的统治。联合国于方案(2231 (XXI) 及 2353 (XXII)中要求英国及西班牙就直布罗陀问题达成协议以结束殖民状态。西班牙政府宣称联合国的解决方案凌驾于乌德勒支条约之上,因此作出了收回领土的要求。除统治权问题外,疆界划分亦令两国争议不断。目前联合国承认直布罗陀为非自治领土。
最初迁入今日的葡萄牙一带的是尼安德特人,后来被智人所替代。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凯尔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定居下来。
琉息太尼亚省
罗马人于公元前219年初次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前140年前后,罗马人征服了葡萄牙,将其划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称为琉息太尼亚省,并一直统治到公元5世纪。
日耳曼王国
公元5世纪日耳曼部落(包括斯维比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后来这些部落都被西哥特人逐出伊比利亚半岛之外。

摩尔人统治与复地运动
711年北非穆斯林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王朝灭亡了,仅葡萄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斯高地还在信奉天主教的哥特贵族的手里。哥特人在阿斯图里亚斯便开始发起“收复失地运动”,旨在跟南部穆斯林政权作战,重新统治伊比利亚半岛。

1179年该地区成为葡萄牙王国,随着重新取得穆斯林所占据的部分而扩张起来。现代欧陆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70年国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

大航海时代

昔日的葡萄牙航海家雕像
里斯本大西洋银行象征着葡萄牙殖民帝国的行徽:从右上起分别为澳门、佛得角、葡属几内亚、莫桑比克、葡属印度、圣多美普林西比和葡属帝汶的纹章15、16世纪乃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拥有大量殖民地,为海上强国。这时代期间,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远远超越欧洲其他国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成立于1415年8月21日,当航海家亨利率领葡萄牙舰队征服北非的伊斯兰贸易中心休达。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与探险家陆续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比奥科岛、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安诺本岛等无人居住的岛屿。

1471年,长期与西班牙争夺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几亚终于被葡萄牙人占据。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终于到达离印度城镇科泽科德不远的海滩。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

1501年,卡布拉尔发现了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毛里求斯。

1510年,阿尔布克尔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区和马来西亚的马六甲(1511年)。

1514年以后,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远东的中国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员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到了广州,而其与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称为近代中国与欧洲接触的开端。葡萄牙人于1542年意外发现了日本,后来很多欧洲商人和传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参见南蛮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并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

1522年,葡萄牙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所率领的西班牙船队首次环航地球。

帝国的没落

葡萄牙殖民帝国于18世纪的领地但随着其他欧洲国家继取得海上霸权后,葡萄牙实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亲继承关系,曾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统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时被荷兰人和英国人攻击。

17世纪间,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为了防止人口流失约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
里斯本大地震

里斯本1755年的震灾主条目: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啸和火灾将整个里斯本夷为平地。这场灾难是当时葡萄牙经济无法承受的冲击。
19世纪的危机
File:PedroIVPortugal.jpg
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于1822年在巴西称帝
巴西帝国国旗1807年拿破仑进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占领里斯本。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国相助才摆脱法国的统治。1808年葡萄牙王室与大部份里斯本贵族逃亡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从1808年到1821年这个城市当了葡萄牙的首都,是当时欧洲仅有的不在欧洲本土的首都。

1820年8月,葡萄牙发生了自由党人的革命,新政府的头项措施是请流亡到巴西的国王若昂六世回国。若昂六世最终决定带着几乎所有的王室成员和大臣们回国,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陆。

若昂六世回国后,葡萄牙的第一届立宪议会企图取消若昂六世受给巴西的各种特权,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境地。巴西人民早已习惯有一个自己的国王和政府,这种做法进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要有自己的国王和政府的情绪。巴西不能接受对其特权的取消和再次沦为殖民地。若昂六世的儿子佩德罗决定留下来反对葡政府的这项决议,若昂六世也默许了儿子的做法。

1821年12月,葡议会以完成政治教育为由,敦促佩德罗回国,并规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辖。在巴西独立派的推动下,佩德罗拒绝了葡议会的命令,建立了以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为首的新政府,并与1822年5月自立为“巴西永久的保护者”。葡议会因此废黜了其巴西摄政王的职务。1822年9月7日,刚到达圣保罗的佩德罗获悉了此决议,于是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剑宣誓“不独立,毋宁死!”(葡萄牙语: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独立。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称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并于1822年12月1日举行了加冕仪式。
第一共和国
1910年10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国。
新国家时期
File:Salazar1933.jpg
安东尼奥·萨拉查于1933年1926年5月发生军事政变,卡尔莫纳元帅上台,建立军事独裁政府。

财政部长安东尼奥·萨拉查于1931年组织“国民同盟”,1932年升任总理以因应财政危机,次年制定新宪法,建立其带法西斯性质的新国家体制(Estado Novo,葡萄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成为独裁者。萨拉查对内推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于1936年追随德、意法西斯,帮助佛朗哥叛军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亲近轴心国集团。战后于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6月接受马歇尔计划。1951年与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其后又签订各种协定,允许美国在葡萄牙及其属地建立军事基地。

1974年4月25日发生所谓康乃馨革命,一批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推翻了持续42年的极右政权,开始民主化进程。

第三共和
现代里斯本的高楼大厦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60年来第一位文人总统。1979年2月8日放弃与中华民国建交,转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86年加入欧共体,1999年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1999年12月20日根据中葡两国于1987年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将澳门的政权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C. 不结盟运动的历次首脑会议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原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倡议下,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25 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齐聚一堂,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简称《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宣言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会议另外还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卢萨卡会议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会议决定建立常设的部长级协调局和不结盟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规定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东道国首脑会议主席和不结盟运动的发言人,负责在联合国大会等国际论坛上阐述不结盟国家的观点等。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跻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并决定在纽约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以协调各成员国在联合国内的立场。
第五次首脑会议: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
第六次首脑会议: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第七次首脑会议: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新德里文件》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文件。
第八次首脑会议: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关于南部非洲特别宣言》和《哈拉雷裁军呼吁书》等文件。
第九次首脑会议:1989年9月4日至8日再次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经济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焦点。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40个专题性政治和经济文件。
第十次首脑会议:1992年9月1日至6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雅加达文告》《最后文件》以及关于索马里、外债、人口、非洲基金、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和联合国改革等7个决议。
第十一次首脑会议: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第十二次首脑会议:1998年9月2日至3日在德班举行。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
第十三次首脑会议:2003年2月24日至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原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吉隆坡宣言》和关于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两项声明。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二十二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第十四次首脑会议:2006年9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与会各国就如何使不结盟运动重现生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以及联合国改革、中东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原则和作用的宣言》等5个文件。
第十五届首脑会议: 2009年7月15日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召开。 中国作为观察员国参加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团结、和平发展”。通过了会议最终文件和行动纲领《沙姆沙伊赫宣言》,阐述了不结盟运动对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立场和看法。
第十六届首脑会议:2012年8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主题是“联合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成员国家分别就不结盟运动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改革、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叙利亚危机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方向的最后文件。
2015年在委内瑞拉举行第17届不结盟运动峰会。

D. 2010世界遗产名录有几处分别是哪几个急~

1、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6、北京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29、“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30、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 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 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遗产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遗产

柬埔寨
吴哥窟区 1992
孟加拉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 1985
帕哈尔普尔的佛教毗诃罗遗址 1985
老挝
琅勃拉邦的古城 1995
占巴塞文化风景区 2001
越南
顺化历史建筑群 1993
圣子修道院 1999
会安古镇 1999
阿富汗
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遗址 2002
巴米扬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 2003
澳大利亚
皇家展览馆和卡尔顿园林 2004
日本
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 1993
姬路城 1993
古京都历史古迹(京都、宇治和大津城) 1994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 1995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1996
严岛神殿 1996
古奈良的历史遗迹 1998
日光的神殿与庙宇 1999
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 2000
纪伊山脉胜地和朝圣路线以及周围的文化景观 2004
朝鲜
高句丽古墓群 2004
伊朗
恰高·占比尔(神塔和建筑群) 1979
波斯波利斯 1979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 1979
塔赫特苏莱曼 2003
帕萨尔加德 2004
巴姆城堡 2004
印度
阿旃陀石窟群 1983
埃洛拉(埃卢鲁)石窟群 1983
亚格拉古堡 1983
泰姬·玛哈尔 1983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1984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 1984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 1986
卡杰拉霍建筑群 1986
汉皮古迹群 1986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1986
帕塔达卡尔建筑群 1987
埃勒凡塔石窟 1987
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 1987
桑吉佛教古迹 1989
德里的胡马雍陵 1993
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 1993
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 1999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2002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 2003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 2004
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 2004
尼泊尔
加德满都谷地 1979
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1997
巴基斯坦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1980
塔克希拉 1980
塔克特依巴依寺庙和萨尔依巴赫洛古遗址 1980
塔塔城的历史建筑 1981
拉合尔古堡和夏利玛尔公园 1981
罗赫达斯要塞 1997
土库曼斯坦
古梅尔夫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1999
哈萨克斯坦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 2003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2004
菲律宾
菲律宾巴洛克教堂 1993
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1995
维甘历史古城 1999
韩国
石窟庵和佛国寺 1995
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 1995
宗庙 1995
昌德宫建筑群 1997
华松古堡 1997
庆州历史区 2000
高昌、华森和江华的史前墓遗址 2000
斯里兰卡
阿努拉德普勒圣城 1982
波隆纳鲁沃古城 1982
锡吉里那古城 1982
康提圣城 1988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 1988
丹布勒金殿 1991
泰国
素可泰历史城镇及相关历史城镇 1991
阿育他亚(大城)历史城及相关城镇 1991
班清阿考古遗址 1992
乌兹别克斯坦
伊特察思·卡拉 1990
布哈拉历史中心 1993
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 2000
处在文化十字路口的撒马尔罕城 2001
蒙古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2004
印度尼西亚
婆罗浮屠寺庙群 1991
普兰巴南寺庙群 1991
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1996
贝宁
阿波美王宫 1985
博茨瓦纳
措迪洛山 2001
多哥
古帕玛库景观 2004
埃塞俄比亚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1978
贡德尔地区的法西尔盖比城堡及古建筑 1979
阿瓦什低谷 1980
蒂亚 1980
阿克苏姆考古遗址1980
奥莫低谷 1980
冈比亚
詹姆斯岛及附近区域 2003
加纳
沃尔特河阿克拉中区和西区的要塞和城堡 1979
阿散蒂传统建筑 1980
几内亚和科特迪瓦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1981-1982
肯尼亚
拉穆古城 2001
马达加斯加
安布什曼加的皇家蓝山行宫 2001
马耳他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 1980
瓦莱塔古城 1980
马耳他巨石庙 1980-1992
马里
杰内古城 1988
廷巴克图 1988
阿斯基亚王陵 2004
尼日尔爾利亚
宿库卢文化景观 1999
塞内加尔
戈雷岛 1978
圣路易斯岛 2000
津巴布韦
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 1986
卡米国家遗址纪念地 1986
马托博山 2003
南非
罗布恩岛 1999
斯泰克方丹,斯瓦特科兰斯,科罗姆德拉伊和维罗恩斯的化石遗址 1999
马蓬古布韦文化景观 2003
乌干达
巴干达国王们的卡苏比陵 2001
坦桑尼亚
基尔瓦基斯瓦尼遗址和松戈马拉遗址 1981
桑给巴尔石头城 2000
阿根廷
库埃瓦—德尔阿斯—马诺斯 1999
科尔多巴耶稣会牧场和街区 2000
塔夫拉达·德乌玛瓦卡 2003
阿根廷和巴西
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稣会传教区:阿根廷的圣伊格纳西奥米尼、圣安娜、罗雷托和圣母玛利亚艾尔马约尔村遗迹以及巴西的圣米格尔杜斯米索纳斯遗迹 1983-1984
玻利维亚
波托西城 1987
奇基托斯基督教传教区 1990
苏克雷城1991
萨迈帕塔考古遗址 1998
蒂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 2000
智利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1995
奇洛埃教堂 2000
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 2003
巴西
欧鲁普雷图历史名镇 1980
奥林达历史中心 1982
巴伊亚州的萨尔瓦多历史中心 1985
孔戈尼亚斯的仁慈耶稣圣殿 1985
巴西利亚 1987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 1991
圣路易斯历史中心 1997
蒂阿曼蒂那城历史中心 1999
戈亚斯城历史中心 2001
加拿大
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 1978
安东尼岛 1981
美洲野牛涧地带 1981
魁北克古城区 1985
卢嫩堡旧城 1995
哥伦比亚
卡塔赫纳港口、要塞和古迹群 1984
蒙波斯的圣克鲁斯历史中心 1995
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 1995
圣奥古斯丁考古公园 1995
洪都拉斯
科潘玛雅古迹损址 1980
古巴
哈瓦那旧城及其工事体系 1982
特立尼达和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 1988
古巴圣地亚哥的圣佩德罗德拉罗卡堡 1997
比尼亚莱斯山谷 1999
古巴东南第一座咖啡种植园考古风景区 2000
多米尼加
圣多明各殖民城市
厄瓜多爾尔尔
基多旧城 1978
昆卡的洛斯·里奥斯的圣安娜历史中心 1999
萨尔瓦多
霍亚-德赛伦考古遗址 1993
危地马拉
安提瓜危地马拉 1979
基里瓜考古公园和玛雅文化遗址 1981
海地
国家历史公园:城堡、圣苏西宫、拉米尔斯堡垒 1982
墨西哥
帕伦克古城和国家公园 1987
墨西哥城与赫霍奇米尔科历史中心 1987
特奥蒂瓦坎 1987
瓦哈卡历史中心与阿尔班山考古遗址 1987
普埃布拉历史中心 1987
瓜纳托历史名城及周围矿藏 1988
奇琴伊察古城 1988
莫雷利亚城历史中心 1991
埃尔塔津古城 1992
萨卡特卡斯历史中心 1993
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 1993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坡上最早的16世纪修道院 1994
乌斯马尔古镇 1996
克雷塔罗历史遗迹区 1996
瓜达拉哈拉的卡瓦尼亚斯救济所 1997
大卡萨斯的帕魁姆考古区 1998
塔拉科塔潘历史遗迹区 1998
霍齐卡尔科的历史纪念区 1999
坎佩切历史要塞城 1999
坎佩切卡拉科姆鲁古老的玛雅城 2002
克雷塔罗的谢拉戈达圣方济会修道院 2003
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工作室 2004
尼加拉瓜
莱昂·别霍遗址 2000
巴拿马
巴拿马加勒比海岸的防御工事:波托韦洛-圣洛伦索 1980
巴拿马城考古遗址及巴拿马历史名区 1997, 2003
圣基特和尼维斯岛
硫磺石山要塞国家公园 1999
巴拉圭
塔瓦兰格的耶稣和巴拉那的桑蒂西莫-特立尼达耶稣会传教区 1993
苏里南
帕拉马里博的古内城 2002
美国
梅萨维德印第安遗址 1978
独立大厅 1979
卡俄基亚土丘历史遗址 1982
大烟雾山国家公园 1983
波所黎各的古堡与圣胡安历史遗址 1983
自由女神像 1984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 1987
夏洛茨维尔的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亚大学 1987
陶斯印第安村 1992
秘鲁
科斯科古城 1983
夏文考古遗址 1985
昌昌城考古地区 1986
利马的历史中心1988-1991
纳斯卡和朱马纳草原的线条图 1994
阿雷基帕城历史中心 2000
阿尔及利亚
贝尼·哈玛德的卡拉城 1980
杰米拉 1982
蒂帕萨 1982
蒂姆加德 1982
阿尔及尔城堡 1992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1979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1979
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 1979
伊斯兰开罗 1979
阿布米那基督教遗址 1979
圣卡特琳娜地区 2002
伊拉克
哈特拉 1985
亚述古城 2003
约旦
佩特拉 1985
库塞尔阿姆拉 1985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2004
黎巴嫩
安杰尔 1984
巴勒贝克 1984
比布鲁斯 1984
提尔城 1984
利比亚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 1982
萨布拉塔考古遗址 1982
昔兰尼考古遗址 1982
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 1982
加达梅斯古镇 1986
也门
萨那古城 1986
城墙环绕的希巴姆古城 1982
乍比得历史古城 1993
突尼斯
突尼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1979
迦太基遗址 1979
杰姆的圆形竞技场 1979
科克瓦尼布尼城及其陵园 1985-1986
苏塞古城 1988
凯鲁万 1988
沙格镇 1997
耶路撒冷 (由约旦提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耶路撒冷旧城及其城墙 1981
毛里塔尼亚
瓦丹、欣盖提、提希特和瓦拉塔古镇 1996
摩洛哥
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1981
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1985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1987
历史名城梅克内斯 1996
瓦卢比利斯考古遗址 1997
缔头万城 1997
索维拉城(原摩加多尔) 2001
马扎甘葡萄牙城 2004
阿曼
巴赫莱要塞1987
巴特·库特姆和艾因考古遗址 1988
乳香之路 2000
苏丹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2003
叙利亚
大马士革古城 1979
布基拉古城 1980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1980
阿勒颇古城 1986

E. 地理大发现的环球航行

参见:斐迪南·麦哲伦
斐迪南·麦哲伦(1480年-1521年)。然而,在欧洲最受欢迎的香料并没有出现在这片新的大陆上,因此西班牙王室依然对东印度保持着极大的兴趣。1519年,在荷南·科尔蒂斯在墨西哥登陆时,西班牙资助了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的探险。这次远航的目的,是去寻找向西通往香料群岛(亦称东印度群岛)的贸易路线,这可以让西班牙在不违反《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前提下通过香料贸易来获取利润。麦哲伦曾试图向葡萄牙请求资助,但受条约限制的葡萄牙并没有同意。 麦哲伦曾积极地参与了葡萄牙对印度和马六甲的殖民活动,可他却没有达伽马在曼努埃尔一世前的那份幸运:1513年,他被派往摩洛哥清剿海盗,在一场战斗中他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回到葡萄牙后,他在晋见国王时恳求国王念在多年的功劳上为他增加俸禄,但却被拒绝了。失望至极的麦哲伦离开了自己的职位,在家乡停整了几年,接触到了邻国西班牙的航海者与国王,还同制图师与天文学家鲁伊·法莱罗建立了友情——法莱罗对麦哲伦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香料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东西分别为新几内亚与苏拉威西岛,南临澳大利亚大陆。这一片群岛成为了当时欧洲探险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
麦哲伦在很早以前便相信有着一条向西穿越“大南海”通往香料群岛的海峡;过去曾经有探险家寻找过这条海峡,但都却无功而返。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都被看似无穷无尽的岩石所阻碍,由此,很大一部分制图师都设想美洲大陆的土地会一直延伸到地球的南极。然而,麦哲伦坚信两大海洋间必有通道相连,并希望得到一支舰队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法莱罗支持了麦哲伦的行动。1517年10月20日,麦哲伦前往了西班牙南部大港塞维利亚,寻求为西班牙王室效劳的机会。他将自己的计划呈交给了当地的商局,并在1518年3月22日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签订协议,揭开了大航海时代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页。
得知这件事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打一开始便打算去破坏麦哲伦的航行。夺取了马六甲控制权的葡萄牙,已开始计划征服其最后的目标——香料群岛。在当时,两个国家的君王都十分注意自己出现的场合,因为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一世即将迎娶西班牙国王的姐姐埃莱奥诺。然而,两国间私下的角力仍然十分激烈,葡萄牙曾派出大使阿尔瓦罗·德科斯塔(Álvaro de Costa)试图行刺麦哲伦,而卡洛斯一世则希望夺取葡萄牙在香料贸易上的优势地位。 根据与卡洛斯一世签订的协议,船队必须由麦哲伦和法莱罗这两位拥有平等权力的船长指挥。亦是天文学家的法莱罗还负责为这次航海制造必要的航海用具,及解决棘手的经度问题。法莱罗为此提出了三个方案:分别是通过月球的纬度、日月的冲合或磁针的偏角来获取经度。然而,法莱罗在将各个方案解释清楚前便离开了船队,宇宙结构学家安德烈斯·德圣马丁继承了他的工作,并选择了在当时可得出较满意结果的第二种方案作为测量经度的方法。
由于法莱罗的离去,他对船队的指挥权转移到了麦哲伦上将手中。然而,船队中最大吨位的船圣安东尼奥号的舰长——布尔戈斯城主教的堂兄弟——胡安·德卡塔赫纳得到了另一份令其拥有与麦哲伦平等权力的补充文件,文件委任他“协助”(adjunto)葡萄牙人(指麦哲伦)以确保该次派遣的顺利进行,并留意和防止疏忽的发生。这样的决定带有一些政治上的考虑,但却是有害的;因为尽管麦哲伦拥有对舰队的绝对指挥权,但卡塔赫纳的加入多少带有些限制其职权的意味。这个决定在后来导致了两人极为严重的对立。
船队由5艘卡瑞克帆船共265名船员组成:旗舰为特立尼达号(Trinidad),其余四艘分别为圣安东尼奥号(San Antonio)、康塞普西翁号(Concepción)、维多利亚号(Victoria)与圣地亚哥号(Santiago)。其中最大的船为120吨的圣安东尼奥号,最小的为75吨的圣地亚哥号。每艘船都装备了足够的武器,并为交易和补给准备了丰富的物资:有蛋糕、酒品、醋、干鱼、熏肉、蚕豆、鹰嘴豆、小扁豆、面粉、大蒜、奶酪、蜂蜜、杏仁、凤尾鱼、沙丁鱼、葡萄干、李子、无花果、食糖、榅桲果、芥末、刺山柑与稻米;船队甚至还带上了6头母牛,以获取新鲜的牛奶和牛肉。麦哲伦的整个舰队共花费了8,751,125西班牙金币。1519年9月20日,在这个星期二的黎明,麦哲伦率领他的手下从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9月26日,向西南航行的舰队抵达了特内里费岛,并在该岛补充了饮水、食物和木材。他们在加那利一直停留到了10月3日;10月3日的午夜,麦哲伦下令舰队启航,并航向南方的塞拉利昂方向。卡塔赫纳对舰队没有按照既定路线航向巴西感到惊讶,并因此要求麦哲伦海军上将给出解释。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麦哲伦似乎没有理会他,并依旧维持着他的航线。显然,这次事件并没有引发任何直接的后果;但在经过14天的逆风航行后,更加不满的卡塔赫纳开始拒绝向麦哲伦上将行问候礼。脾气易受周遭环境影响的麦哲伦,在一开始便要求卡塔赫纳必须向他行问候礼,但这一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在两人的一次见面中,卡塔赫纳公开违抗了麦哲伦的权威:麦哲伦于是下令解除他的军职并逮捕他。路易斯·德门多萨(Luis de Mendoza)自愿监管被解职的卡塔赫纳,以避免这名西班牙贵族沦为底舱的囚犯。安东尼奥·德科卡(Antonio de Coca)则被指派为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该次事件在后来还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穿过大西洋后,舰队抵达了南纬23度附近的巴西圣阿戈斯蒂纽角,他们在这里得到了肉类、水果和马铃薯的补给,并同当地的部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然而,舒适的几天很快便过去了。在到达南纬34度后,他们以为已经抵达了海峡,但那其实只是拉普拉塔河的河口。他们花费了15天时间去探索这片巨大的河口,哪怕是一条极小的通道也没有被放过。2月24日,他们望见了南纬40度附近巨大的圣马蒂亚斯湾(San Matías),在探索过后,他们又一次抱着失望启航。3月31日,他们在南纬49度发现了巴塔哥尼亚海岸的一片巨大的海湾,由于当天是圣胡利安日(San Julián),这片海湾便依此被命名为圣胡利安湾。麦哲伦决定将舰队停泊在该地,直到冬季结束。 由于之前的探索屡遭挫折,人们开始怀疑这次探险是否真能取得成功。随着冬季严寒的到来,凛冽的寒风变得愈加频繁,在这一片荒芜人烟的地域,一股不满的情绪在船员里迅速弥漫开来。各船的船长们开始抱怨麦哲伦的缄默:“既不向高级官员征询意见,也不给出未来的行程安排”。另外,舰队的食物配给也被缩减。注意到了这些紧张气氛的麦哲伦,决定在到达圣胡利安港后的1520年4月1日棕枝主日当天,将船员们集中在一起举行宴会。然而,只有部分船员参加了这次宴会,维多利亚号的船长路易斯·德门多萨、康塞普西翁号的船长加斯帕尔·克萨达(Gaspar Quesada)与圣安东尼奥的船长安东尼奥·德科卡都拒绝出席宴会。到这时,情况变得不可挽回了,由于不能冒失去最大的一艘船圣安东尼奥号的危险,麦哲伦撤下了它的船长科卡,并让自己的亲戚阿尔瓦罗·德梅斯基塔(Álvaro de Mesquita)取代了他的位置。
当天夜里,克萨达、科卡与卡塔赫纳主动采取了行动:他们的支持者通过小艇登上了圣安东尼奥号。在登上甲板后,他们直闯梅斯基塔的房间,夺取了该船的控制权。船上的助理舵手胡安·德埃洛里亚加因为反抗而被克萨达刺伤。没过多久,船上的葡萄牙籍船员们便全部遭到囚禁了。未反对该次兵变的船员被赏以食物和酒品。这次行动非常迅速,并获得了成功。叛变者们回到了自己的船上,并让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掌管了圣安东尼奥号。在旗舰特立尼达号上,麦哲伦上将直到第二天天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在这次兵变中总共失去了三艘船:康塞普西翁号、维多利亚号与圣安东尼奥号。
麦哲伦看穿了叛变者们的优柔寡断:他们没有趁机提出要求,也没有制定好行动计划。于是,麦哲伦派出了一支由特立尼达号的警官贡萨洛·戈麦斯·德埃斯皮诺萨(Gonzalo Gómez de Espinosa)率领的5人分队,乘坐小艇前往维多利亚号向门多萨递交信件,没有发现危险的门多萨让他们上了船。埃斯皮诺萨在门多萨阅览信件的时候刺死了他,而杜阿尔特·巴尔博扎率领的60人也顺利登船,并重新控制了维多利亚号。至此,维多利亚号上的叛乱已被镇压。 在圣胡利安港停泊的同时,麦哲伦还让霍安·塞拉诺(Joan Serrano)率领圣地亚哥号朝南探索附近的地区。圣地亚哥号最远航行到了由冰川融冰形成的圣克鲁斯河入海口。在这里,这艘船由于风暴而沉没。8月24号,剩下的四艘船从圣胡利安港出发,在航行两天后抵达了塞拉诺发现的河口,并在这里停留了近两个月,以等待夏天的来临。然而,麦哲伦并不知道,他们距离那个海峡只有一步之遥了。
10月18日,舰队启锚并继续朝南航行。在三天后的圣乌苏拉和11,000位处女日时,舰队抵达了一处海角(即比尔赫内斯角(Vírgenes))。在绕过海角向西航行后,他们发现了一片两侧林立着悬崖与雪山的海湾,看上去似乎没有尽头。按例行程序,麦哲伦派圣安东尼奥号与康塞普西翁号深入海湾内部探索,特立尼达号和维多利亚号则负责外海的探索。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埃斯特万·戈麦斯私自违背了麦哲伦的命令,在其余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率船返回了西班牙。于是,麦哲伦的舰队里便又少了一艘船。在经历了对圣安东尼奥号“沉没”的短暂恐惧后,康塞普西翁号带回了好消息:这条水道里有着潮汐,而且水也带有咸味——也就是说,这条水道并不是河流。在万圣节当天,三艘船进入了海峡内部。海峡内密布着众多分支、弯道和海湾,这不仅拖慢了舰队的行程,还令舰队面临危险:除了持续不断的寒风外,船员们还必须时刻留意着附近的礁石和浅滩。舰队在海峡内部发现了一处河口,并将之命名为德拉斯萨尔迪纳斯(de las Sardinas)。在该处,麦哲伦派出一艘小船去探索前方的航道,三天后,小船顺利返回并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发现了出口:这个出口被命名为希望角(Cabo Deseado)。
麦哲伦的舰队不但成功地找到了穿过南美洲通往太平洋的海峡;而且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在经过三年的艰苦航行后,维多利亚号在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的率领下重返欧洲。

F. 拉丁美洲和印度人民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情况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十九世纪初期,拉丁美洲除巴西外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08年西班牙被法国侵占,西班牙无暇顾及殖民地,受到美国和法国革命鼓舞的拉美人民爆发了独立革命。

1810年4月,委内瑞拉爆发起义,7月宣布独立,成立第一共和国,随后布宜诺斯艾利斯、波哥大、多洛雷斯等地先后爆发起义宣布独立。1811年7月委内瑞拉爱国军被殖民军击败,7月25日,第一共和国失败。爱国军残部在波利瓦尔帅领下进入新格拉纳达。1813年5月,波利瓦尔率军返回委内瑞拉,击败殖民军,重建共和国,第二年9月殖民军击败波利瓦尔,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失败,波利瓦尔流亡。

1811年,墨西哥起义,1812年起义军击败殖民军,1813年攻占阿卡普尔科要塞,11月宣布独立,建立共和国。

1814年,拿破仑失败后西班牙派出远征军镇压美洲革命,7月攻占新格拉纳达卡塔赫纳城,1815年各地独立政府相继失败。

1816年,波利瓦尔在海地支持下重新攻入委内瑞拉,1817年,解放圭亚纳,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成立,1818年2月波利瓦尔在卡拉博索击败殖民军,波利瓦尔当选委内瑞拉总统。5月波利瓦尔越过安第斯山脉,进入新格拉纳达,8月在波亚卡河击败殖民军,10月解放波哥大,12月解放新格拉纳达,新格拉纳达与委内瑞拉合并成立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6月,爱国军占领加拉加斯,第二年5月在皮钦查击溃西班牙军,解放基多,6月新格拉纳达全部解放。

1816年墨西哥起义军展开游击战,1820年,保王军倒戈,击败殖民军,1821年占领墨西哥城,墨西哥独立。

1816年拉普拉塔联省宣布独立,1817年2月圣马丁率军越过安第斯山,在查尔科布击败殖民军。1818年2月智利独立。1820年圣马丁攻入秘鲁,第二年7月占领利马,宣布秘鲁独立。
1822年7月,波利瓦尔和圣马丁会晤,1823年波利瓦尔进入秘鲁,第二年,在胡宁击败殖民军。12月爱国联军在阿亚库桥会战中以少胜多歼灭殖民军主力,击毙总督。1825年8月上秘鲁成立玻利维亚共和国,1826年1月,爱国联军攻占殖民军最后的据点卡亚俄,西班牙属美洲殖民地全部解放。美洲殖民地自此大部分获得独立。

印度独立战争
1857年5月,在印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起义。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由下层 人民和部分爱国封建主进行的抗英独立战争。起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席卷了整个印度 的六分之一领土,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加了起义,这场独立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 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加快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印度进行更加疯狂的殖民掠 夺和奴役,给印度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 时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使印度各阶层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锐,反 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在全国酝酿起来。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土着雇佣兵是当时印度 唯一有组织的力量。这些给英国殖民者当兵的印度士兵,在大起义前已达25万人,他们 大部分来自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多数是为生活所迫才受雇于英殖民者的。英殖民者为 加强对士兵的控制,干涉他们的信仰,触犯他们的种姓,削减他们的薪饷,激起了广大 士兵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成为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核心力量。

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问题。1857年初,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润 滑油涂在子弹上,这带有明显的种族、宗教歧视,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 教士兵的感情,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3月29日,第三十四团一名士兵怀着对殖民者 的满腔怒火,开枪打死3名英国军官,被处绞刑。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义的爆发。

5月 10日,驻德里附近米鲁特的印度士兵首先起事,点燃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烈火。他们放 弃宗教偏见,用曾经拒绝使用的涂油子弹打击英殖民者。起义士兵焚烧军营、袭击教堂、 封锁铁路、释放囚犯。当晚,米鲁特起义军乘胜向德里进发。德里城内军民纷纷响应, 严惩英国军官,烧毁殖民者住宅,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起义者很快就占领了古都德里, 成立了起义政权,对英国统治者心怀不满的贵族和僧侣也参加起义队伍,初步形成了一 个包括各阶级、各种族力量的反英战线。

英殖民者急忙从各地调兵围攻德里,4万起义 军英勇战斗,不断出击,连挫英军,使其无法前进一步。德里起义的重大胜利沉重地打 击了英殖民者,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反英斗争,起义烽火很快遍及印度的北部、中部和南 部。北方奥德省的勒克瑙、坎普尔起义在全境取得胜利,对从东南方向进攻德里的英军 造成很大威胁;中印度的詹西起义军由女王率领,攻占了市区,恢复了女王王位;印度 南部的海德拉巴和孟买起义也取得了胜利。

在起义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德里、勒克瑙、詹西等大城市为中心的起 义据点。德里成为英军进攻的首要目标。德里起义军在挫败英军进攻后,没有乘胜出击, 在战略上采取守势。随着斗争的日趋严峻,混进起义队伍的封建王公贵族阴谋叛变,地 主富商哄抬物价,他们还私通英军,内外勾结,严重地削弱了起义队伍的力量。9月14 日,英军向德里发起总攻,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攻进城里。起义军同敌人展开巷战,顽 强战斗6天6夜,打死敌军5000余人,最后被迫退出了德里。9月19日,德里陷落后,奥 德省的首府勒克瑙成为起义军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义军已达20万人, 但大部分人的武器是马刀。3月初,英军集中9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和180多门大炮进攻勒 克瑙。起义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坚持了两个多星期后,于3月21日撤离勒克瑙。

此 后,詹西又成为起义的中心。3月25日,英军进抵詹西城西南。25日,双方展开激烈的 炮战,詹西女王亲临前线指挥,带领士兵冲锋陷阵。4月4日,由于内奸出卖,敌人从南 门攻进城里,女王带领1000名战士冲向敌人,与敌展开白刃战。后北门也陷落,女王见 大势已去,被迫于当晚突围。5日,詹西城失陷。 德里、勒克瑙、詹西等起义中心相继陷落后,各地分散的起义军约15—20万人转入 游击战。中印度起义军自詹西陷落后,即向卡尔皮集中,并决定据守这一战略要地。但 当即受到北印度和南印度敌军的夹击,不得不于5月22日撤离,向西边的瓜廖尔进军。6 月1日,起义军解放瓜廖尔,建立了临时政权。英国对此十分恐慌,从各方向调兵遣将 进攻瓜廖尔。17日,战斗在城东南郊激烈展开,詹西女王始终和起义士兵一起奋战。起 义军作战非常勇敢,由于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起义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詹西女王 仍不断地向前线聚集部队,英勇抗击敌人的进攻,坚守最后的防线,最后壮烈牺牲,表 现了她非凡的勇气和英雄气概。20日,起义军退出瓜廖尔,转战各地,与英军周旋,使 英军疲于奔命,一筹莫展。但由于起义军内部发生矛盾,无法协同作战,英军实行收买 政策,许多封建主叛变投敌,起义军首领有的退走尼泊尔,有的被害遇难。到1859年底, 各地零星的游击战最后都停止了。

关于这场大起义的性质,西方国家认为是印度兵变或是封建王公叛乱,企图否定这 个重大事件的政治意义和民族性质。马克思最先对这一事件作出了民族起义的判断,列 宁也称这次起义为印度土人反抗英国的起义,印度革命者把这次起义称为第一次印度独 立战争。断定这次起义为民族大起义是有充足理由的。民族起义是指各阶级共同进行的 以推翻外国统治为目标的起义。在近代通常发生在殖民地,在半殖民地一般没有民族起 义,只有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殖民地之所以会发生民族起义,是因为外国殖民者 对殖民地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压榨人民,也损害了某些封建主的利益,在一定条 件下,会促使他们和下层人民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发起反殖民起义。印度大起义就 是这种情况。

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下虽然失败了,没有达到推翻 英国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它却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使英国消耗战费4000多万英镑, 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打破了英国殖民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

继这次起义后不久,爆发的1860年孟加拉农民起义就是与这次民族大起义有密切联系的。 这次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起义以前的100年是英国征服印度和建立 殖民统治的时期,起义以后,迫使英国为了加强殖民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撤销东印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印度;下诏书尊重当地王公的权利,调整了与封 建主阶级的关系;彻底改组军队,增加英籍士兵人数;加强铁路、通信建设等。这些措 施不但加速了印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 发展和壮大,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彻底瓦解创造了物质基础。这次民族大起义又是 印度民族斗争史上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是以爱国的封建主为领导的旧式起义和斗争,在 此之后则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新式起义和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 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反英斗争,在亚洲近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民族大起义被英国殖民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起义的失败,除了统治印度的英 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英军武器精良,装备先进,起义军装备和纪律都不如英军外,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在英国威胁利诱下,纷纷投降叛变,使起 义遭受极大的损失。起义爆发后,一些封建主因其特权被剥夺,与殖民者发生矛盾而参 加了起义,但在英国殖民者的收买政策下,除少数土邦王公外,多数都叛变投敌了。

第 二,起义军组织分散,行动上各自为政,缺乏得力的领导人和统一的领导,不能协调一 致地打击敌人。德里起义军声势很大,也建立了政权机构,但并未成为领导全国的中心, 使德里保卫战成了孤军作战。以后在各地开展的游击战也是互不配合,结果被英军各个 击破。

第三,起义军在军事上采取单纯防御战略,使敌人掌握了主动。北印度各地的印 籍士兵发动起义后,几乎同时向德里集结;德里失陷又一起向勒克瑙转移,而且均取守 势。当时德里并不是英军要地,如北印度起义军不向德里集中,而向旁遮普的白沙瓦、 孟加拉的加尔各答、西印度的孟买、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略要地发起进攻,就可大量 牵制敌人,使战局完全改观,由于起义军采取了单纯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 攻起义的中心地区,接连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义失败终成定局。

G. 世界进出口港口名称

http://wenku..com/view/1431791b10a6f524ccbf85db.html

H. 请问加勒比国家指哪些国家

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国、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墨西哥、格林纳达、危地马拉、

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尼加拉瓜、巴拿马、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一、牙买加

牙买加(英语:Jamaica),是加勒比海的其中一个岛国。牙买加人有90﹪以上均是非洲黑人,其余主要为穆拉托人,且有普遍年轻化的倾向,约60﹪的人口年龄在29岁以下。

牙买加原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1494年哥伦布抵达该岛,1509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655年被英国占领, 曾为世界主要贩奴地之一,1670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959年获得内部自治,1962年8月6日宣布独立,目前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

二、古巴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Cuba;英语:The Republic of Cuba),简称古巴。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好地方”。

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哈瓦那是古巴的经济、政治中心和首都。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

三、巴拿马共和国

巴拿马共和国(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Panamá;英语:The Republic of Panama),简称巴拿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总面积为75517平方公里,首都巴拿马城。

1501年,巴拿马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12月28日宣布独立,并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1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成为新格拉纳达的一个省。1903年独立,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巴拿马中央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999年12月31日美国将巴拿马运河所有土地、建筑、基础设施和所有的管理权都交还给巴拿马。鉴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马经济的重点是服务业,以金融、贸易和旅游业为主。金融业和转口贸易发达,并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四、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Costa Rica),简称哥斯达黎加,是位于拉丁美洲的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北邻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接壤。

哥斯达黎加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13年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征服。156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独立。

1823~1838年间加入中美洲联邦。1848年8月30日成立共和国。1983年11月17日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根据宪法,哥斯达黎加没有军队,只有警察和安全部队维护内部安全。是世界上第一个不设军队的国家。

五、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英语: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简称圭亚那(Guyana,印第安语意为“多水之乡”),位于南美洲北部,国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

国民主要是印度裔和非洲裔, 多信奉基督新教和印度教,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西北与委内瑞拉交界,南与巴西毗邻,东与苏里南接壤,东北濒大西洋。

I. 德克萨斯州港口有哪些

德克萨斯主要港口为休斯顿Houston,TX。
还有几个无水港,如达拉斯,奥斯丁,圣安东尼奥等。
休斯敦(Houston),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国第四大城市,墨西哥湾沿岸最大的经济中心。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市名是以当年德克萨斯共和国总统山姆·休斯敦(Sam Houston)命名的。
休斯敦是哈里斯县(全国第三大县)的县城。休斯敦在密苏里市的东面,西南部分伸入福遍县,东北一小部分伸入蒙哥马利县。
休斯敦创建于1836年,合并于1837年,是美国成长最迅速的大城市之一,也是全美最大的一个没有规划法的大城市。
1900年,休斯敦有45,000人口,排名美国第85位。2014年美国人口统计指出,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20万人。大休斯敦都会区是美国第五大都会区(9个县),2014年7月1日人口6,490,180人。
休斯敦以其能源(特别是石油)、航空工业和运河闻名世界。休斯敦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美国最繁忙的港口,外轮吨位第一,不分国籍则居第二位。财富500强总部仅次于纽约市。休斯敦是德克萨斯医疗中心的所在地,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研究和治疗机构的集中地。休斯敦还是美国27个超过170万人口的重要大都会地区中生活消费和房价最低的。休斯敦被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组和网络(GaWC)称为“全球城市。
休斯敦的官方绰号为“太空城(Space City)”,因为它是约翰逊航空中心的所在地,任务监控中心也设在这里(因此,“休斯敦”是在月球上说的第一个词)。许多当地人喜爱称作“牛沼城”。其他绰号还有“H镇”、“脚爪城”或“蒙古城”。

J. 求个全世界各航线的国家和基本港,急!!

世界港口大全
编号 英文港口 中文港口 所属国家
1 Aalborg 奥尔堡 丹麦
2 Aalesund 奥勒松 挪威
3 Aarhus 奥尔胡斯 丹麦 西北欧
4 Abadan 阿巴丹 伊朗 波斯湾
5 Aberdeen 阿伯丁郡 英国 欧洲
6 Abidjan 阿比让 科特迪瓦 西非
7 Abu Dhabi 阿布扎比 阿联酋 波斯湾
8 Acajutla 阿卡胡特拉 萨尔瓦多 中南美
9 Acapulco 阿卡普尔科 墨西哥 中南美
10 Accra 阿克拉 加纳 西非
11 Adelaide 阿德莱德 南澳洲 澳新
12 Aden 亚丁 也门 红海
13 Agadir 阿加迪尔 摩洛哥 地中海
14 Agana 阿加尼亚 关岛 西太平洋
15 Alexandria 亚历山大 埃及 地中海
16 Algeciras 阿尔赫西拉斯 西班牙 地中海
17 Algiers 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 地中海
18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 荷兰
19 Ancona 安科纳 意大利 地中海
20 Annaba 安纳巴 阿尔及利亚 地中海
21 Antofagasta 安托法加斯塔 智利 中南美
22 Antwerp 安特卫普 比利时 西北欧
23 Apapa 阿帕帕 尼日尔爾利亚 西非
24 Apia 阿皮亚 西萨磨亚群岛 澳新
25 Aqaba 亚喀巴 约旦 红海
26 Arica 阿里卡 智利 中南美
27 Arkhangelsk 阿尔汉格尔斯克 俄罗斯
28 Aseb 阿萨布 埃塞俄比亚 非洲
29 Ashdod 阿什杜德 以色列 地中海
30 Assab 阿萨布 埃塞俄比亚 红海
31 Athens 雅典 希腊 地中海
32 Atlanta 亚特兰大 美国
33 Auckland 奥克兰 新西兰 澳新
34 Avonmouth 阿芬默斯 英国 西北欧
35 Bahia Blanca 布兰卡港 阿根廷 中南美
36 Bahrain 巴林 巴林 波斯湾
37 Balboa 巴尔博亚 巴拿马 中南美
38 Baltimore 巴尔的摩 美国 美东
39 Banana 巴纳纳 扎伊尔 西非
40 Bandar Abbas 阿巴斯港 伊朗 波斯湾
41 Bandar Khomeini 霍梅尼港 伊朗 波斯湾
42 Bandar Seri Begawan 斯里巴加湾市 文莱
43 Bangkok 曼谷 泰国 暹罗湾
44 Banjarmaisn 马辰 印尼 东南亚
45 Banjul(banthurst) 班珠尔 冈比亚 西非
46 Bar 巴尔 南斯拉夫
47 c 巴塞罗那 西班牙 地中海
48 Barranquilla 巴兰基利亚 哥伦比亚 中南美
49 Basra 巴士拉 伊拉克 波斯湾
50 Bassein 勃生 缅甸 孟加拉湾
51 Bata 巴塔 赤道几内亚 西非
52 Beira 贝拉 莫桑比克 东非
53 Beirut 贝鲁特 黎巴嫩 地中海
54 Belawan 乌拉湾 印尼 东南亚
55 Belem 贝伦 巴西 南美
56 Belfast 贝尔法斯特 英国 西北欧
57 Belize 伯利兹 伯利兹 中南美
58 Belmopan 贝尔莫潘 伯利兹 中南美
59 Benghazi 班加西 利比亚 地中海
60 Berbera 伯贝拉 索马里 东非
61 Bergen 卑尔根 挪威 西北欧
62 Berne 伯尔尼 瑞士
63 Bilbao 毕尔巴鄂 西班牙 西北欧
64 Birkenhead 伯肯黑德 英国 西北欧
65 Bissau 比绍 及内比亚绍 西非
66 Bizerta 比塞大 突尼斯 地中海
67 Boma 博马 扎伊尔 西非
68 Bombay 孟买 印度 波斯湾
69 Bordeaux 波尔多 法国 西北欧
70 Boston 波士顿 美国 北美
71 Boston 波士顿 英国 西北欧
72 Bourgas 布尔加斯 保加利亚 地中海
73 Bremen 不莱梅 德国 西北欧
74 Bremenhaven 不来梅哈芬 德国 西北欧
75 Brest 布雷斯特 法国 西北欧
76 Bridgetown 布里奇顿 巴巴多斯 中南美
77 Brindisi 布林迪西 意大利 地中海
78 Brisbane 布里斯班 德国 西北欧
79 Bristol 布里斯托尔 英国 西北欧
80 Buenaventura 布埃纳文图拉 哥伦比亚 南美
81 Buenos Aires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 南美
82 Burnie 伯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83 Busan 釜山 南韩 南韩
84 Bushire 布什尔 伊朗 中东
85 Butterworth 巴特沃斯 马来西亚 东南亚
86 Cabinda 卡宾达 安哥拉 西非
87 Cadiz 加的斯 西班牙 西北欧
88 Cagliari 卡利亚里 意大利
89 Calcutta 加尔各答 印度 印度次大陆
90 Callao 卡亚俄 秘鲁 南美
91 Cam Pha 锦普 越南 东南亚
92 Cambridge 坎布里奇 美国 美东
93 Cape Town 开普顿 南非 西非
94 Caracas 加拉加斯 委内瑞拉 中南美
95 Cardiff 加的夫 英国 西北欧
96 Cartagena 卡塔赫纳 西班牙
97 Cartagena 卡塔赫纳 哥伦比亚 中南美
98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摩洛哥 西非
99 Cayenne 卡宴 圭亚那 中南美
100 Cebu 宿务 菲律宾 东南亚
101 Charleston 查尔斯顿 美国 北美
102 Charlotte 夏洛特 美国 北美
103 Charlotte Aamalie 夏洛特阿马利亚 维尔京群岛(美属) 中美
104 Chennai 印度 印度次大陆
105 Cheribon 井里文 印尼 东南亚
106 Chiba 千叶 日本 亚洲
107 Chicago 芝加哥 美国 北美
108 Chimbote 钦博特 秘鲁 南美
109 Chittagong 吉大港 孟加拉 印度次大陆
110 Chongjin(Seishin) 清律 朝鲜 亚洲

111 Christchurch 克赖斯特彻奇 新西兰 澳新线
112 Christiansted 克里斯琴斯特德 维尔京群岛(美属) 中美
113 Churchill 彻奇尔 加拿大 北美
114 Cienfuegos 西恩付戈斯 古巴 中南美
115 Cleveland 克利夫兰 美国 北美
116 Coatzacoalcos 夸察夸尔科斯 墨西哥 北美
117 Cochin 科钦 印度 印度次大陆
118 Colombo 科伦坡 斯里兰卡 印度次大陆
119 Colon 科隆 巴拿马 中南美
120 Columbus 哥伦布 美国 北美
121 Conakry 科纳克里 几内亚 非洲
122 Constanza 康斯坦察 罗马尼亚 地中海
123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丹麦 西北欧
124 Corinto 科林托 尼加拉瓜 中南美
125 Cork 科克 爱尔兰 西北欧
126 Cotonou 科托努 贝宁 非洲
127 Cristobal 克里斯托巴尔 巴拿马 中南美
128 Crotone 克努托内 意大利
129 Cruz Grande 克鲁斯格兰德 智利 中南美
130 Cumana 库马纳 委内瑞拉 南美
131 Dacca 达卡 孟加拉 印度次大陆
132 Dakar 达喀尔 塞内加尔 非洲
133 Dalian 大连 中国 亚洲
134 Dallas 达拉斯 美国 北美
135 Damietta 达米埃塔 埃及 地中海
136 Dammam 达曼 沙特阿拉伯 地中海
137 Danang 岘港 越南 东南亚
138 Dar El-Beida 达尔贝达 摩洛哥 非洲
139 Dar Es Salaam 达累斯萨拉姆 坦桑尼亚 非洲
140 Darwin 达尔文 澳大利亚 澳新线
141 Detroit 底特律 美国 北美
142 Djakarta(Jakarta) 雅加达 印尼 东南亚
143 Djibouti 吉布提 吉布提 红海
144 Doha 多哈 卡塔尔 地中海
145 Douala 杜阿拉 喀麦隆 非洲
146 Dover 多佛尔 英国 西北欧
147 Du 迪拜 阿拉伯酋长联合国 地中海
148 Dublin 都柏林 爱尔兰 西北欧
149 Dunedin 达尼丁 新西兰 澳新线
150 Dunkirk 敦刻尔克 法国 西北欧
151 Durban 德班 南非 非洲
152 Durres 都拉斯 阿尔巴尼亚 欧洲
153 Dusseldorf 杜赛尔多夫 德国 西北欧
154 DutchHarbour 荷兰港 美国 北美
155 East Canada 加拿大 北美
156 East London 东伦敦 南非 非洲
157 Ensenada 恩塞纳达 墨西哥 中南美
158 Felixstowe 费力克斯托 英国 欧洲
159 Fort de France 法兰西堡 马提尼克岛 中南美
160 Fos 福斯 法国 欧洲
161 Frankfurt 法兰克福 德国 西北欧
162 Fredericia 腓特烈西亚 丹麦 北欧
163 Fredrikstad 腓特烈斯塔 挪威 北欧
164 Freeport 弗里波特 巴哈马 中南美
165 Freetown 弗里敦 塞拉利昂 西非
166 Fremantle 佛里曼特尔 西澳洲 澳新线
167 Fukuoka 福冈 日本 亚洲
168 Fukuyama 福山 日本 亚洲
169 Funafuti 富纳富提 图瓦卢 澳新线
170 Funchal 丰沙尔 马德拉群岛 西非
171 Fuzhou 福州 中国 亚洲
172 Gdansk 格但斯克 波兰 西北欧
173 Gdynia 格丁尼亚 波兰 西北欧
174 Geelong 吉朗 澳大利亚 澳新线
175 Gela 杰拉 意大利 地中海
176 Gemlik 盖姆利克 土耳其 中东
177 Genoa(Genova) 热那亚 意大利 地中海
178 Georgetown 乔治敦 圭亚那 中南美
179 Georgetown 乔治敦 马来西亚 东南亚
180 Georgetown 乔治敦 美国 北美
181 Georgetown 乔治敦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中南美
182 Georgetown 乔治敦 加拿大 北美
183 Ghent 根特 比利时 西北欧
184 Gibraltar 直布罗陀 直布罗陀 西北欧
185 Gijon 希洪 西班牙
186 Gioia Tauro 焦亚陶罗 意大利 地中海
187 Glasgow 格拉斯哥 英国 西北欧
188 Godthab 戈特霍布 格陵兰 北美
189 Gothenburg 哥德堡 瑞典 西北欧
190 Grangemouth 格兰杰默斯 英国 西北欧
191 Guadalajara 瓜达拉哈拉 墨西哥 中南美
192 Guam 关岛 马利亚纳群岛 澳新线
193 Guangzhou 广州 中国 亚洲
194 Guayaquil 瓜亚基尔 厄瓜多爾尔尔 南美
195 Guaymas 瓜伊马斯 墨西哥 北美
196 Gwar 瓜达尔 巴基斯坦 印度次大陆
197 Hai Kou 海口 中国 亚洲
198 Haifa 海法 以色列 中东
199 Haiphong 海防 越南 东南亚
200 Hakata 伯方 日本 亚洲
201 Hakodate 涵馆 日本 亚洲
202 Halifax 哈立法克斯 美国 北美
203 Halmstad 哈尔姆斯塔德 瑞典 西北欧
204 Halmstad 哈尔姆斯塔德 瑞典 北欧
205 Hamburg 汉堡 德国 西北欧
206 Hamilton 哈密尔顿 加拿大 北美
207 Hamilton 哈密尔顿 百慕大群岛 中南美
208 Hanoi 河内 越南 东南亚
209 Haugesund 豪格松 挪威 西北欧
210 Havana 哈瓦那 古巴 中南美
211 Helsinborg 赫尔辛堡 瑞典 西北欧
212 Helsingo 赫尔辛格 丹麦 西北欧
213 Helsinki 赫尔辛基 芬兰 西北欧
214 Hiroshima 广岛 日本 亚洲
215 Ho Chi Ming City 胡志明市 越南 东南亚
216 Hobart 霍巴特 澳大利亚 澳新线
217 Hodeidah 荷台达 也门 中东
218 Honalulu 檀香山 美国 北美
219 Hong Kong 香港 中国 亚洲
220 Hongay 鸿基 越南 东南亚
221 Honiara 霍尼亚拉 所罗门群岛 澳新线
222 Horta 澳尔塔 亚速尔群岛(葡属) 西非
223 Houston 休斯敦 美国 北美
224 Huangpu 黄埔 中国 亚洲
225 Hudaydak Al 荷台达 也门 西亚
226 Hull 赫尔 英国 西北欧
227 Hungnam 兴南 朝鲜 东亚
228 Ilo 伊洛 秘鲁 南美
229 Immingham 伊明赫姆船坞 英国 西北欧
230 Inchon 仁川 南韩 亚洲
231 Iquique 伊基克 智利 南美
232 Iskenderun 伊斯肯德伦 土耳其 地中海
233 Istanbul 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 中东
234 Izmir 伊兹密尔 土耳其 中东
235 Jacksonvile 捷克逊维尔 美国 北美
236 Jakarta 雅加达 印尼 东南亚
237 Jebel Ali 杰贝阿里 阿联酋 中东
238 Jeddah 吉达 沙特阿拉伯 中东
239 Jogjakarta 日惹 印尼 东南亚
240 Johannesburg 约翰内斯堡 南非 南非
241 Johore Bahru 柔佛巴鲁 马来西亚 东南亚
242 Kagoshima 鹿儿岛 日本 亚洲
243 Kakinada 卡基纳达 印度 印度次大陆
244 Kaliningrad 加里宁格勒 俄罗斯 西北欧
245 Kampong saon 磅逊 柬埔寨 东南亚
246 Kanazawa 金泽 日本 亚洲
247 Kandla 坎德拉 印度 印度次大陆
248 Kansas City 堪萨斯城 美国 北美
249 Kaoshiung 高雄 台湾 亚洲
250 Karachi 卡拉奇 巴基斯坦 印度次大陆
251 Katakia 拉塔基亚 叙利亚 西亚
252 Kavieng 卡维恩 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新线
253 Kawasaki 川崎 日本 亚洲
254 Keelung 基隆 台湾 亚洲
255 Kholmsk 霍尔姆斯克 俄罗斯 西北欧
256 Khor Fakkan 豪尔费坎 阿联酋 地中海
257 Khorramshahr 霍拉姆沙赫尔 伊朗 波斯湾
258 Kiel 基尔 德国 北欧
259 Kiev 基辅 俄罗斯 欧洲
260 Kingston 金斯顿 牙买加 中南美
261 Kismayu 基斯马尤 索马里 东非
262 Kobe 神户 日本 亚洲
263 Kompong Som 磅逊 柬埔寨 亚洲
264 Koper 科佩尔 斯洛文尼亚 地中海
265 Kota Kinabalu 亚庇(哥打基) 马来西亚 东南亚
266 Kotka 科特卡 芬兰 西北欧
267 Kuala Lumpur 吉隆坡 马来西亚 东南亚
268 Kuantan 关丹 马来西亚 东南亚
269 Kuching 古晋 马来西亚 东南亚
270 Kudat 库达特 马来西亚 东南亚
271 Kukura 小仓 日本 亚洲
272 Kure 吴港 日本 亚洲
273 Kuwait 科威特 科威特 波斯湾
274 Kwangyang 光阳 南韩 亚洲
275 La Conuna 拉科鲁尼亚 西班牙
276 La Guaira 拉瓜伊拉 委内瑞拉 中南美
277 La Paz 拉巴斯 墨西哥 中南美
278 La Plata 拉普拉塔 阿根廷 中南美
279 La Rouchelle 拉罗歇尔 法国
280 La Spezia 拉斯佩齐亚 意大利 欧洲
281 Labuan 拉布安(纳闽) 马来西亚 东南亚
282 Lae 莱城 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新线
283 Laem Chabang 林查班 泰国 东南亚
284 Lagos 拉各斯 尼日尔爾利亚 非洲
285 Lancaster 兰凯斯特 英国 欧洲
286 Las Palmas 拉斯帕尔马斯 加纳利群岛 西非
287 Lattajua 拉塔基亚 叙利亚 地中海
288 Launceston 朗塞斯顿 澳大利亚 澳新线
289 Lautoka 劳托卡 斐济群岛 澳新线
290 Lazaro Cardenas 拉萨罗-卡德纳斯 墨西哥 中美
291 Le havre 勒哈弗尔 法国 欧洲
292 Leghorn(Livormo) 来航 意大利 欧洲
293 Leningrad 圣彼得堡 俄罗斯 欧洲
294 Lianyungang 连云港 中国 亚洲
295 Libreville 利伯维尔 加蓬 非洲
296 Limassol 利马索尔 塞浦路斯 地中海
297 Limon 利蒙 哥斯达黎加
298 Lindi 林迪 坦桑尼亚 东非
299 Lisbon 里斯本 葡萄牙 西北欧
300 Liverpool 利物浦 英国 西北欧
301 Lome 洛美 多哥 非洲
302 London 伦敦 英国 西北欧
303 Londonderry 伦敦德里 英国 西北欧
304 Long Beach 长滩 美国 北美
305 Los Angeles 洛杉矶 美国 北美
306 Lourenco-Marques 洛伦索-马贵斯(马普托) 莫桑比克 东非
307 Luanda 罗安达 安哥拉 非洲
308 Lubeck 卢贝克 德国 西北欧
309 Lyttelton 利特尔顿 新西兰 澳新线
310 Macao 澳门 中国 亚洲
311 Madang 马丹 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新线
312 Madras 马德拉斯 印度 印度次大陆
313 Madrid 马德里 西班牙 地中海
314 Mahe 马希 印度 印度次大陆
315 Majunga 马任加 马达加斯加 东非
316 Makasar 望加锡 印尼 东南亚
317 Malabo(SantaIsabel) 马拉博 赤道几内亚 西非
318 Malacca 马六甲 马来西亚 东南亚
319 Malaga 马拉加 西班牙
320 Male 马累 马尔代夫 波斯湾
321 Malindi 马林迪 肯尼亚 东非
322 Malmo 马尔默 瑞典 西北欧
323 Malta 马耳他 马耳他 地中海
324 Manama,Al 麦纳麦 巴林
325 Manaus 马瑙斯 巴西 南美
326 Manchester 曼彻斯特 英国 西北欧
327 Manila 马尼拉 菲律宾 东南亚
328 Manta 曼塔 厄瓜多爾尔尔 南美
329 Manzanillo 曼萨尼约 墨西哥 中美
330 Manzanillo(P) 曼萨尼约角 巴拿马 中美
331 Maputo 马普托 莫桑比克
332 Mar del Plata 马德普拉塔 阿根廷 中南美
333 Maracaibo 马拉开波 委内瑞拉 中南美
334 Marseilles 马赛 法国 欧洲
335 Massawa 马萨瓦 埃塞俄比亚 红海
336 Matadi 马塔迪 扎伊尔 非洲
337 Matanzas 马但萨斯 古巴
338 Mazatlan 马萨特兰 墨西哥
339 Melbourne 墨尔本 澳大利亚 澳新线
340 Memphis 孟菲斯 美国 北美
341 Menado 万鸦老 印尼 东南亚
342 Mersin 梅尔辛 土耳其 地中海
343 Messina 墨西拿 意大利 地中海
344 Mexico City 墨西哥城 墨西哥 中美
345 Miami 迈阿密 美国 北美
346 Middlesbrough 米德尔斯伯勒 英国 欧洲
347 Midland 米德兰 加拿大 北美
348 Milford 米尔福德港 英国
349 Mindelo 明德卢 佛得角 西非
350 Miri 米里 马来西亚 东南亚
351 Mobile 莫比尔 美国 北美
352 Mogadiscio 摩加迪沙 索马里 东非
353 Moji 门司 日本 亚洲
354 Mokha 穆哈 也门 红海
355 Mokpo 木浦 朝鲜
356 Molalla,Al 穆卡拉 也门
357 Momasa 蒙巴萨 肯尼亚 非洲
358 Monrovia 蒙罗维尔 利比里亚 非洲
359 Monterrey 蒙特雷 墨西哥 中美
360 Montevideo 蒙得维的亚 乌拉圭 南美
361 Montreal 蒙特利尔 美国 北美
362 Moscow 莫斯科 俄罗斯 欧洲
363 Mostaganem 穆斯塔加奈 阿尔及利亚 非洲
364 Moulmein 毛淡棉 缅甸 东南亚
365 Mozambique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 东非
366 Mukalla 木卡拉 也门 红海
367 Mum 孟买 印度 印度次大陆
368 Murmansk 摩尔曼斯克 俄罗斯 西北欧
369 Muscat 马斯喀特 阿曼 地中海
370 Mutsamu 木察木杜 科摩罗 东非
371 Nagasaki 长崎 日本 东亚
372 Nagoya 名古屋 日本 东亚
373 Naha 那坝 日本 东亚
374 Nakhodka 纳霍德卡 俄罗斯 欧洲
375 Nampo 南浦 朝鲜 亚洲
376 Nanjing 南京 中国 东亚
377 Nantes 南特 法国 欧洲
378 Nantong 南通 中国 东亚
379 Naoetsu 直江津 日本 东亚
380 Napier 内皮尔 新西兰 澳新线
381 Naples 那不勒斯 意大利 欧洲
382 Nassau 拿骚 巴哈马联邦 中南美
383 Nauru 瑙鲁 瑙鲁 澳新线
384 Nelson 内尔逊 新西兰 澳新线
385 New Amsterdam 新阿姆斯特丹 圭亚那 中南美
386 New Heaven 纽黑文 美国
387 New Orleans 新奥尔良 美国 北美
388 New Plymouth 新普利默斯 新西兰 澳新线
389 Newark 纽瓦克 美国 北美
390 Newcastle 纽卡斯尔 英国 西北欧
391 Newport 纽波特 英国 西北欧
392 NewYork 纽约 美国 北美
393 Nhava Sheva 印度 印度次大陆
394 Nicosia 新泻 日本 东亚
395 Nicosia 尼科西亚 塞浦路斯
396 Niigata 新鸿 日本 东亚
397 Ningbo 宁波 中国 东亚
398 Norfolk 诺福克 美国 北美
399 Noro 诺劳 所罗门群岛 澳新线
400 Nouakchott 努瓦克肖特 毛利塔尼亚 非洲
401 Noumea 努美阿 新喀里多尼亚 澳新线
402 Novorossiysk 诺沃西比尔斯克(新西伯利亚) 俄罗斯
403 Nukualofa 努库阿洛法 汤加 澳新线
404 Oakland 奥克兰 美国 北美
405 Odessa 敖德萨 俄罗斯
406 Oran 奥兰 阿尔及利亚 非洲
407 Oranjestad 奥腊涅斯塔德 安的列斯 中南美
408 Osaka 大阪 日本 东亚
409 Oslo 奥斯陆 挪威 西北欧
410 Otaru 小樽 日本 东亚
411 Oulu 奥卢 芬兰
412 Owendo 奥文多 加蓬 西非
413 Padang 巴东 印尼 东南亚
414 Pago Pago 帕果帕果 萨磨亚群岛 澳新线
415 Paita 派塔 秘鲁 中南美
416 Palembang 巨港 印尼 东南亚
417 Panama Canal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 中南美
418 Panama City 巴拿马城 巴拿马 中南美
419 Papette 帕皮提 塔希提岛 澳新线
420 Paramaribo 帕拉马里博 苏里南 中南美
421 Paranagua 巴拉那瓜 巴西 中南美
422 Penang 槟城 马来西亚 东南亚
423 Perth 珀斯 澳大利亚 澳新线
424 Perth 珀斯 英国 北欧线
425 Philadeiphia 费城 美国 北美
426 Phnom Penh 金边 柬埔寨 东南亚
427 Phoenix 费尼克斯 美国 北美
428 Piraeus 比雷艾夫斯 希腊 地中海
429 Plaia 普拉亚 佛得角
430 Ploce 普洛切 南斯拉夫
431 Plymouth 普列茅斯 蒙特塞拉特岛 中南美
432 Pointe des Galets 加莱角 留尼汪岛 东非
433 Pointe Noire 黑角 刚果 非洲
434 Pointe-aPitre 皮特尔角 瓜德罗普岛 中南美
435 Ponce 蓬塞 波多黎各 中南美
436 Pondicherry 本地治里 印度 印度次大陆
437 Pontianak 坤甸 印尼 东南亚
438 Port Adelaide 阿德雷德港 澳大利亚 澳新线
439 Port Castries 卡斯特里港 圣卢西亚 中南美
440 Port Chalmers 查墨斯港 新西兰 澳新线
441 Port Elizabeth 伊丽莎白港 南非 非洲
442 Port Harcourt 哈科特港 尼日尔爾利亚 非洲
443 Port Kembla 肯布兰 澳大利亚 澳新线
444 Port Kelang 巴生港 马来西亚 东南亚
445 Port Limon 利蒙港 哥斯达黎加 中南美
446 Port Louis 路易港 毛里求斯岛 非洲
447 Port Moresby 莫尔兹比港 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新线
448 Port of Spain 西班牙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中南美
449 Port Rashid 拉希德港 阿拉伯酋长联合国 地中海
450 Port Said 塞德港 埃及 地中海
451 Port Stanley 斯坦利港 福克兰群岛 中南美
452 Port Sudan 苏丹港 苏丹 地中海
453 Port Suez 苏伊士港 埃及 地中海
454 Port Sultan Qaboos 米纳卡布斯 安曼 地中海
455 Port Victoria 维多利亚港 塞舌尔 东非
456 Port Vila 维拉港 瓦努阿图 澳新线
457 Port-Au-Prince 太子港 海底 中南美
458 Portland 波特兰 美国 北美
459 Porto Novo 波多诺伏 贝宁 西非
460 Portsmouth 朴次茅斯 英国 西北欧
461 Priolo 辟利洛 意大利 地中海
462 Puerto Cabello 卡贝略港 委内瑞拉 中南美
463 Puerto Caldera 卡尔德拉港 哥斯达黎加 中南美
464 Puerto Quetzal 圣胡赛 危地马拉 中南美
465 Punta Arenas 彭塔阿雷纳斯 智利 中南美
466 Puntarenas 彭塔雷纳斯 哥斯达黎加 中南美
467 Qing 青岛 中国 东亚
468 Quebec 魁北克 加拿大 北美
469 Rabat 拉巴特 摩洛哥 西非
470 Rabaul 腊包尔港 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新线
471 Rangoon 仰光 缅甸 东南亚
472 Ravenna 拉佛纳 意大利 欧洲
473 Recife 累西腓 巴西 南美
474 Reunion 雷鸟尼翁 留尼汪岛 非洲
475 Reykjavik 雷克雅未克 冰岛 西北欧
476 Riga 里加 拉脱维亚
477 Rijeka 里耶卡 南斯拉夫 地中海
478 Rio De Janeiro 里约热内卢 巴西 南美
479 Rio Grande 里奥格兰德 巴西 南美
480 Rostock 罗斯托克 德国 西北欧
481 Rotterdam 鹿特丹 荷兰 欧洲
482 Sabang 沙璜 印尼 东南亚
483 Saigon 胡志明市 越南 东南亚
484 Sakaiminato 境港 日本 东亚
485 Sakata 酒田 日本 东亚
486 Salalah 塞拉莱 阿曼 地中海
487 Salvador 萨尔瓦多 巴西 南美
488 San Antonio 圣安东尼奥 智利 南美
489 San Diego 圣迭戈 美姑 北美
490 San Fernando 圣费尔南多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中南美
491 San Francisco 三藩市 美国 北美
492 San Jose 圣胡赛 危地马拉 中美
493 San Juan 圣胡安 波多黎各 中美
494 San Juan del Sur 南圣胡安 尼加拉瓜 中南美
495 San Lorenzo 圣洛伦索 洪都拉斯 中美
496 San Tome 圣多美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西非
497 San Tome 圣多美 巴西 南美
498 Sandakan 山打根 马来西亚 东南亚
499 Sandwich 桑德威奇 英国 欧洲
500 Santa Cruz 圣克鲁斯 加那利群岛 西非
501 Santa Cruz del Sur 南圣克鲁斯 古巴 中南美
502 Santiago 圣地亚哥 佛得角 西非
503 Santiago 圣地亚哥 古巴 中南美
504 Santo 圣吐 瓦努阿图 澳新线
505 Santo Domingo 圣多明各 多明及加共和国 中美
506 Santos 桑托斯 巴西 南美
507 Savannah 萨凡纳 美国 北美
508 Savona 萨沃纳 意大利 欧洲
509 Seattle 西雅图 美国 北美
510 Semarang 三宝垄 印尼 东南亚

阅读全文

与印度卡塔赫纳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宾馆发票怎么开 浏览:137
英国富人多少人 浏览:342
印度神话与泰国有什么关系 浏览:811
印度蝗虫什么时候回来 浏览:989
美国温度84度中国多少度 浏览:973
十三行在中国哪个地方 浏览:932
印尼的特色植物是什么意思 浏览:480
印度人怎么评论他们的芒果干 浏览:614
和印度人做生意什么感觉 浏览:996
去伊朗开店办理什么签证 浏览:739
华人在伊朗工作怎么样 浏览:936
意大利语英语哪个好 浏览:609
印尼选票有多少 浏览:929
中国到卢旺达空运多少一吨 浏览:272
中国新歌声前身是什么 浏览:359
跟意大利人吃饭有哪些礼仪 浏览:534
意大利黄油怎么做 浏览:840
伊朗眼镜怎么样 浏览:557
中国政界名人有哪些人 浏览:315
意大利人眼睛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