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土着主要生活在哪里

印度土着主要生活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10 12:41:15

① 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哪种人

转一个类似问题的回答:

“由于古代印度受到雅利安人入侵,造成印度北部多为白种人的后裔。而南部多为印度土着后裔,肤色较深。本人在印度工作过,略知一二。”

印度的人种

印度在历史上屡遭异族入侵和占领,因而人种繁多,血统混杂,语言纷乱,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如果单从外貌和体型看,有些印度人像欧洲的白种人,有些印度人又似非洲的黑种人,有些则是棕褐色的亚洲黄种人。他们有的头发乌黑,有的呈金黄色;有的身材高大,有的个子矮小;有的高鼻梁,有的塌鼻子。许多世纪以来,不仅各色人种迁入印度,而且各种宗教和文化一直不断地传入印度,因此印度文化吸收了多种民族的不同传统,从而变得多姿多彩。

据考古发现,印度最早的居民是旧石器时代的人。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有许多民族先后从西北部、东北部等地进入南亚次大陆。这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混合人种。印度到底有哪些人种,各指哪些人,至今说法不一。近百年来,许多人种学家从肤色、身材、眼色、头、鼻、发质和血型等角度进行了各种分类研究,但仍未取得一致意见。

据地质学家研究,从前,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和非洲曾连成一片,当时可能已有了人类居住,而且是同一种人。后来,由于地震的发生,或其他原因,而分成了若干地块,中间出现了海洋。当然,这里的居民也就被分离,并开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和宗教。在南印度发现的人类最古的遗迹,在非洲、澳大利亚和爪哇、苏门答腊等太平洋的岛屿上也有同样发现。由此证明了上述看法。

数千年以后,在某些地方由于气候变得干燥,土地变得贫瘠,人口逐渐增多,人们为了改善生活而到处迁徙,于是出现了人种的分离和融合现象。在印度也有同样情况。

在印度辽阔的国土上,曾发现大约50万年以前的人类遗迹。数千年来,又有不同人种不断进入印度,而且不断彼此融合。所以在印度的居民中可以看到有不同人种的特征,故印度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多数学者认为,印度有以下人种:

1.尼格利陀人(Negrito)。其特征是身材矮小,皮肤为深褐色,头发乌黑,鼻宽唇厚,肩窄腿短,胡须和体毛不多,臂长。据有关学者认为,这部分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今天的安达曼人,印度沿海地区的卡达尔人和巴拉因人等以及比哈尔邦山区的一些土着人均为他们的后代。

2.原始澳大利亚人(Proto Austaloid),又称维达类型人。澳大利亚的土着人和原始澳大利亚人身体特征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有学者认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进入印度,所以也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原始澳大利亚人的特征和身体特点是:长头型、身材矮小,头发乌黑而卷曲,鼻宽唇厚,肤色为褐色,中印度大多数土着部落民属于这类,南印度也有分布。例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霍人、贡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

3.达罗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种(Mediterranean)。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操达罗毗荼系语言,使用象形文字,是这一人种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达罗毗荼人占印度全部人口的21.6%,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关于达罗毗荼人是否属印度的原始土着人,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古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才把达罗毗荼人从印度西部和北部赶到印度南方,于是达罗毗荼人就成了南印度的原始居民。因此有些学者说,达罗毗荼人是印度的土着人。而又有学者从印度古籍中找出了比达罗毗荼人更早的人种名称,叫做尼沙达。还有一种说法,印度最早的土着人与原始的澳洲人属同一血统。这种原始的澳洲人原住亚洲,后来有一支人移殖成了澳洲人。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在赤道以南,从前有个大国,东到爪哇,西连非洲,这个国家称为“莱茂里亚”,是达罗毗荼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但后来由于地壳发生变化,它的大部分被水淹没。这种说法在泰米尔语的文献中也有记载。泰米尔语的五大史诗之一《希尔薄提迦尔摩》和《马杜拉斯特尔·布拉朗》中有南马杜赖被洪水淹没的记载。在那些认为达罗毗荼人是从中亚迁入印度的人们看来,达罗毗荼人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后800年之间来的。在《摩诃婆罗多》中有关于安得拉、邦迪耶(潘迪亚国)、角尔(朱罗国)和杰尔(其罗国)国王的记载。这就表明,公元前在南方就已经建立了几个达罗毗荼王国了。

至于“达罗毗荼”一词的形成,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不少学者认为,现在的泰米尔纳德、安得拉、卡纳塔克和喀拉拉的居民是达罗毗荼人的后裔,他们的语言属达罗毗荼语系。古时整个南印度称为达罗毗荼地区,但后来安得拉、卡纳塔克和喀拉拉分别独立,达罗毗荼一词则演变成了“泰米尔”。

根据文献记载,泰米尔纳德的很大一部分已被大海吞没,因此它的文化不免遭到破坏,根据已有文物考证,可以了解到达罗毗荼人的文化及文明情况。从语言上看,俾路支的布拉灰语和泰米尔语很相似。同样,地中海沿岸的居民与达罗毗荼人的体形、肤色也一样。从泰米尔纳德和巴格达挖掘发现的文物证明,这两个民族的丧葬仪式也相同。当然,也有印度学者认为,达罗毗荼人并非从外地迁来,他们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不管怎样,是达罗毗荼人在印度西北部发展了莫亨殊达罗与哈拉巴文化,所谓印度河文明,实际上指的就是达罗毗荼人的文明,他们对印度文化曾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这一人种后来和其他人种一样也有分化,形成了不少分支,还有许多混血人种。他们的特征是:皮肤黑,长头型,上臂长,扁平鼻子,个子矮小,现在西孟加拉邦的桑塔尔人便是血统较纯的达罗毗荼人。

4.印度的雅利安人。他们原与欧洲的雅利安人属于同种,为与欧洲的雅利安人相区别,所以叫印度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一度趁世界人种移动的风潮,分东西两个方向移动,一支由中亚进入欧洲,成为今天欧洲人的祖先;另一支则由中亚向南,越过兴都库什和喀喇昆仑两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与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好战的游牧民族,进入印度后,同在此居住的达罗毗荼人时常发生激烈争斗,后来逐渐征服他们。达罗毗荼人大部分被赶往南方,一部分则沦为奴隶。雅利安人便开始占据印度西北部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一带。后来,渐次向东发展,直至恒河上游地区。他们发现此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因此迁入者日益增多,构成了印度的雅利安人种。雅利安人原为白种人,其长相明显具有欧洲人特征:身材高大,长头型,胡须多,鼻梁细高,头额宽及皮肤白晰等。今天不少印度人属于他们的后裔,或为他们的混血种,血统较纯的人现在亦可见到,例如拉其普特人、查特人等就是,主要分布在旁遮普和拉贾斯坦等地。也有人说,现在印度教中的僧侣可能是血统较纯的雅利安人。印度古籍《吠陀》和《史诗》中都提到过一种信奉火神的雅利安人。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印度人对此也缺乏研究。直到18世纪,欧洲从事印度古代文化研究的学者发现,梵文跟西方语言非常相似。1786年,英国人威廉·姜斯指出,古希腊语、拉丁语、哥特语和西尔特语跟梵语同出一源,从此便出现了研究印欧语系的学说。到19世纪中叶,德国浪漫派代表人麦克斯·穆勒提出了雅利安人的学说,并指出雅利安人在古代遍布欧洲、西亚和印度。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在语言上属于梵语系统的印度人称为雅利安人,或叫印度雅利安人。过去人种学家认为,雅利安人是在三四千年前从俄罗斯大草原迁徙到印度的。现在,剑桥大学考古学家又提出了新见解,认为雅利安人是在8500年前从今土耳其中部迁徙而来的。这种人起先分布在印度河和朱木那河流域,后来分布到全印度。像旁遮普和拉贾斯坦邦的早期居民大多属于雅利安人。后来又有蒙古人种的人进入印度,于是出现不同种族的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因此,有的人脸型像欧洲人,但肤色较黑,其中当然也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如南印度的雅利安人要比北印度的雅利安人黑。

5.蒙古人种(Mongoloid)。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亚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时期,从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南亚次大陆,构成了蒙古人种成分。其肤色为黄色或褐色,脸扁平,突鄂骨,鼻小,唇厚,肩宽,胡须和体毛少。蒙古人分长头型和宽头型两种。长头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着民中;宽头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② 印度主要人种

印度主要有以下人种: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着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有学者认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所以也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

3、达罗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操达罗毗荼系语言,使用象形文字,是这一人种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后纳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区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东亚人种其肤色多呈红润色、白色、淡黄色。长颅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着民中,圆颅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2)印度土着主要生活在哪里扩展阅读:

印度各个民族: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语,少数人说乌尔都语。主要以务农为业。

2、泰卢固族(TELUGU)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8.6%,又称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欢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等,操孟加拉语,大多数人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

4、马拉地族(MARAT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马拉地人喜欢摔跤,还善于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耆那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较发达。

6、加拿达族 (KANNADA)

占印人口3.87%, 说加拿达语,分布在卡纳塔卡邦。

7、马拉亚拉姆族 (MALAYALAM)

占印人口3.59%,说马拉亚拉姆语,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 (PUNJAB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语,少数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信奉锡克教和印度教。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③ 印度的人口和民族地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印度的人口为13.26亿人(2016年),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亿,女性人口5.865亿。根据普查结果,过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764%,较2001年人口普查时的2.115%出现明显下降。普查结果还显示,印度目前拥有自独立以来的最低儿童性别比例,即男女比例为1000:914。

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耆那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较发达。

加拿达族 (KANNADA)

占印人口3.87%, 说加拿达语,分布在卡纳塔卡邦。

马拉亚拉姆族 (MALAYALAM)

占印人口3.59%,说马拉亚拉姆语,分布在喀拉拉邦。

旁遮普族 (PUNJAB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语,少数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信奉锡克教和印度教。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阿萨姆族 (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操阿萨姆语。信奉湿婆神。多从事农业、畜牧业。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喝茶。

奥里萨族 (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奥里萨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奥里萨一向被誉为印度教之乡,素有印度教圣地之称。奥里萨人以米饭为主食,衣着简单朴素。

④ 现在的印度人是印度原住民吗

人们普遍认为,古印度文明在印度半岛古代历史上占据文化中枢地位,并且对现代印度文化的影响深远。但是古印度文明的创造者并不是印度半岛上的土着居民,而主要是一个外来的民族-雅利安人。

作为一个外来民族,雅利安人是古印度人民的主要组成部分。“雅利安”这个词源自波斯语Ariya,为“有信仰的人”之意。《梨俱吠陀》是印度古文献,“雅利安”在里面是“出身高贵的人”的意思。他们与欧洲的雅利安人是同一种人,为了区别二者,又把他们成为印度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现在印度半岛上许多民族的祖先。例如印度境内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锡克族、克什米尔族、马拉地族,还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境内的大部分居民,他们或是雅利安人的后裔,或是雅利安与其他人种的混血儿,至今,他们依然是印度半岛民族和人口的主体。

雅利安人祖籍南俄草原。大约公元前2500年,世界上掀起了人种移动浪潮,这时,雅利安人也受此影响开始迁移,他们分成东西两支,一支向西,由中亚进入欧洲,成了今天欧洲人的祖先;另一支由中亚向东,翻过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在伊朗高原和印度定居下来,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

公元前1800年左右,雅利安人由兴都库什山脉的几个山口进入印度。最初,他们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居住,当时他们仍然以游牧生活为主,只是兼营农业,还没有出现城市文明。《梨俱吠陀》这部雅利安人的着名经典文献的大部分赞歌就是在这段时期内编纂的。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或更早一些,该诗集最终编成。当然,那时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语言是一种早期形式的梵文,《梨俱吠陀》就是用这种语言,通过人们的口传心授而流传下来的。

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而且好战,进入印度后,他们经常和在此居住的达罗毗荼人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后来,雅利安人征服了达罗毗荼人。他们把大部分达罗毗荼人赶到南方,只留一小部分做奴隶。印度西北部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一带于是就成了雅利安人的地盘。后来,他们逐渐向东扩展,一直到恒河上游地区。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这里,构成了印度半岛上的雅利安人种。雅利安人本是白种人,他们的相貌具有明显的欧洲人的特点:身材魁梧,长头型,多胡须,细高的鼻梁,宽脑门和白皮肤等。

雅利安人迁移到东方的恒河流域,并且扩展到南印度的部分地区后,他们的原始部落组织便慢慢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部落联盟。各联盟间战争不断。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初,出现了铁器,与此同时,个别先进的雅利安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有二十多个小国在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印度半岛逐渐步入“列国时代”。在雅利安人向东和向南挺进过程中,当都居民不是被征服,就是被驱散。于是,雅利安人就成了古代印度半岛的主人。当时,刚刚出现种姓制度,宗教也只是刚刚萌芽,是多神崇拜。

直到今天,我们对雅利安人知之甚少,大部分认知还得益于《吠陀》《摩诃婆罗多》等。前者是祭祀仪式上的圣歌,后者是叙事史诗,讲述的是英雄业绩和战争故事,直到它们用印度古典语言梵语形成文字,雅利安人才真正学会了读写,具备了农业、艺术、科技等文明因素。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前进,虽然土着偏于一隅无人知晓,但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印度的文明是由雅利安人努力的结果,繁荣、进步,发展才是主旋律!

⑤ 印度尼西亚人是什么人种,哪些才是原住民

印尼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代,可划分为马来人种、澳洲人种、波利尼西亚人种、矮黑人等等,但印度尼西亚人还是以马来人种为基础。

原住民有:达尼族、阿斯马特族、科罗威族等。

一、印度尼西亚人的分布和起源。

1、印度尼西亚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2种语言及方言。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掘的智人远远早于在南亚发掘的智人。所以马来群岛的印度尼西亚的南岛语系的主要来源。

2、爪哇岛发现的梭罗猿人和维杰人化石,表明马来人是马来群岛起源,可能马来人就是来自爪哇岛。而其他地区南岛人则有不同的起源,部分土生土长,部分又来自南美洲和澳洲,比如菲律宾、印尼的部分族群来自澳洲的矮黑人,而玻里尼西亚的部分族群则来自南美的土着。

3、马来人种,是早期人类学家对中南半岛南部与南太平洋群岛人种的一种划分,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马来人种常被用来形容南岛民族。马来人的基本外貌特征为:肤色浅棕,头发长而直,体毛髭须较少,部分人无髭。圆颅形。眼睛较大,鼻高而直,唇偏厚。身高中等偏低。

二、印度尼西亚主要原住民。

1、达尼族,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西巴布亚省,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热带雨林部落。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生活,尤其是一夫多妻的达尼部落更加原始。达尼部落至今还过着原始的生活,住的房屋是干草搭建的,吃得是狩猎到的野味,穿得很奇特,男人全身赤裸只戴一个“宝贝套”,女人仅一件草裙裹身。

2、阿斯马特族,生活在新几内亚岛南部海岸。他们保留着自己古老的部落文化和传统习俗。阿斯马特族人有一个传统:凡男子成年之后都得经历一个考验,那就是猎取一颗人头,然后才能去求婚。他们相信,没有经历这个过程的男人就不配有后代。

3、科罗威族,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新几内亚岛巴布亚省偏远的森林中,他们居住在内陆地区,离阿拉弗拉海大约160千米远。 该部落仍过着游耕生活,石器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虽然他们是首个被公认的栖树民,但是实际上科罗威人已经不生活在树上 ,他们说当地部落的特有语言,靠吃野生动物、植物为生。

(5)印度土着主要生活在哪里扩展阅读:

(1)最早来到印尼的移民是维达人,他们大概在第四纪冰河时代迁徙至印尼群岛。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亚洲大陆南部的蒙古利亚族群迁徙至印尼群岛,这些民族被称为原始马来人,他们定居在沿海地带。

(2)公元前300—前200年间,从亚洲大陆南部来了一批移民。考古学家将他们称作新马来人,其身材特征和原始马来人相同。他们在印尼群岛定居后,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马来人,并将另一部分排挤至内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巴厘族、马来族等民族都是新马来人的后代。

⑥ 土着居民生活现状怎么样

据报道,在世界各地分布着约5000个土着人群体,千百年来他们沿袭古老的风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世界上的土着人估计有1·5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4%,分布在60个国家。土着人一般居住在现代人很少光顾的地区,如亚马孙地区和。这些土着人的生活有着各自的特点:


与世隔绝的部落



在博茨瓦纳的卡拉哈里,布须曼人被强行撵出他们的居住地,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被剥夺。布须曼人自两万年前就居住在那里,该国政府看来是因为当地地下埋藏的钻石而下令他们迁出这个干旱无水的沙漠,搬到新的安置地。布须曼人是地球上5000个土着人群体中的一个。可能还存在着至今未被发现的部落,人类学家安东尼奥·佩雷斯说:“据估计,在亚马孙地区和岛上还有未被发现的部落。在玻利维亚查科地区还有一些部落虽然已被发现,但他们与外界没有接触。总之,我认为这样的部落最多不过五六个,每个部落不超过七八十人。”



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土着人对自然界有着广泛的知识,西方社会的很多科学家希望得到这些知识,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土着人早已为一些植物和昆虫起了名字,但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至今还没有确定它们的分类。他们的知识正在被一些国家和药材跨国公司所利用,这些公司从中获得巨额利润,而保存和传播这些知识的土着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不过是土着人面临的问题之一。土地被占、文化瓦解和生存环境被破坏则是他们面临灭绝的原因。



原始部落的生存,关键在于社会的团结,因为采集食物和狩猎取决于部落成员之间的协作。例如,委内瑞拉南部和巴西北部的雅诺马马人部落的全体成员都住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区叫西博诺,大家吃饭、睡觉、玩耍和聊天,都在西博诺里。



土着部落具有多样性,各部落的风俗迥然不同。例如,有些部落的婚姻是很稳固的,是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有些部落为了保持稳定和安全则采取与之相反的方法,如巴西的雅诺马马人就通过交换妻子来维持和平。




食人族科罗威人



科罗威人也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这个部落的存在是荷兰人发现的,但直到1980年人们才知道他们食人肉。科罗威人一般是几个家庭住在一起,他们崇尚食人肉。如果有人被指控使用巫术,这个人就会被拷打和处死,并被其他人吃掉。科罗威人吃人肉就像吃野猪肉一样,把人肉放在香蕉叶子上,再用火烤,人头则挂在树上,用以警告敌人。



聪明的马苏亚内人



马苏亚内人是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上的游牧部落,他们对季节、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有着丰富的知识,从来不浪费自然资源,他们最爱吃的是一种名叫萨古的植物的淀粉,它的营养十分丰富。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喜欢唱歌跳舞。



井井有条的托古蒂尔人



托古蒂尔人也居住在摩鹿加群岛上,他们认为,森林、土地和水都是属于他们的祖先的,现在应该由他们来管理。在他们的部落里,分工明确。妇女做饭,带孩子,做家务;男人捕鱼,用树皮做衣服穿。他们操办婚事像过节一样热闹。他们的房子建在河边,如果有人死亡,他住过的房子就不要了,在河流的下游另建新房。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守卫着森林、土地和水,但是随着现代人的到来,他们对前途感到担心。

⑦ 印度人主要是什么人种

印度人主要是白人人种。大多数印度人是亚利安人,约占印度总人口数量的70%

亚利安人,在地中海沿岸,经由阿拉伯半岛,再到西亚广泛分布,起源于高加索人种。

据说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当时雅利安人来到了今天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驱赶当地土着居民,并处于支配地位,开始到达了印度许多地区。

雅利安人的鼻子较高,皮肤白亮,感觉像欧洲人。

今天,印度雅利安人的后裔,根据和其他部族的融合程度,肤色从白色到棕褐色不等,通常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

⑧ 印度的人种主要是什么人种

第一种,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可以说是印度土着,不过却是印度最悲惨的人种。主要原因就是其他人种入侵,对尼格利陀人进行了不断的杀戮。尼格利陀人最初来自非洲,外貌有很多非洲黑人的特征,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等等。现在主要生活在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等地区。

印度五大人种的体貌差异,哪一种长相地位最高?
第二种,原始澳大利亚人。也是一支较早来到印度的人种,和尼格利陀人的体貌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因长相酷似澳大利亚土着人,所以称为原始澳大利亚人,学界普遍认为,他们根本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在体貌特征,生活方式,甚至语言方面,都和澳大利亚土着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现在这类人种主要分布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

印度五大人种的体貌差异,哪一种长相地位最高?
第三种,达罗毗荼人。祖先来自地中海一带,在原始澳大利亚人之后来到印度。他们进入印度后,和原始澳大利亚人不断的杀伐融合,形成了达罗毗荼人,所以有澳大利亚土着和地中海人种的特征,他们肤色呈浅黑或黄褐色,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正是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现在分布比较广泛。

印度五大人种的体貌差异,哪一种长相地位最高?
第四种,雅利安旁遮普人。他们身材高大,头型窄长,眼眶深陷,鼻梁高而窄,毛发浓密,肤色较浅。祖先来自俄罗斯南部与南乌克兰草原地区,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经开伯尔山口一带进入印度,然后毁灭了印度河文明,创造了吠陀文化和种姓制度,经过和达罗毗荼人的融合,形成了雅利安旁遮普人,现在分布比较广泛。

印度五大人种的体貌差异,哪一种长相地位最高?
第五种,东亚人种,祖先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他们肤色多呈白色、淡黄色,鼻梁中等,头发呈黑色,主要分布在现在印度的东北地区。实际上这些东亚人种,也是当地的土着,原本并不属于印度,历史上也从未与印度本土统一,直到英国殖民时期才被并入印度,所以印度东北部的东亚人种聚居区,对印度的认同感很低。

印度五大人种的体貌差异,哪一种长相地位最高?
以上就是印度五大人种,及其体貌差异,其实体貌的差异,原本无关地位高低,但自从雅利安旁遮普人来到印度之后,创造了种姓制度,把所有印度人分成了四个种姓,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肤色越浅,地位越高,其中婆罗门地位最高,主要就是雅利安旁遮普人,所以雅利安旁遮普人的外貌,眼眶深陷,鼻梁高窄,肤色较浅,便成为了印度地位最高的长相。

⑨ 印度的人口分布在哪的地理

据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0%的人口居住于农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区,每平方公里达400~600人,孟加拉湾三角洲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拉贾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带、喜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区,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区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独立以来,印度人口由农村大量向加尔各答、德里、马德拉和孟买等大城市移动。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几十个,“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总数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比哈尔部分地区。泰卢固族,占8.6%,主要分布在泰来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占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马拉特族,占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尔族,占7.4%,主要分布在泰米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占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纳达族,占3.9%,主要分布在卡纳塔克邦及邻近各邦。马拉雅拉姆族,占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邻诸邦。奥里雅族,占3.8%,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旁遮普族,占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着部落民人数,约为38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6.94%。百万以上的土着部落有9个,最少者,如安达曼部落只有几百人。他们主要聚居在东北地区、喜马拉雅山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岛屿地区。

⑩ 印度的土着民族人是什么

印度的土着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人。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被雅利安人的一支吠陀人灭了。种姓制度就是吠陀人给印度种下的烙印。

阅读全文

与印度土着主要生活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人怎么评论他们的芒果干 浏览:614
和印度人做生意什么感觉 浏览:996
去伊朗开店办理什么签证 浏览:738
华人在伊朗工作怎么样 浏览:935
意大利语英语哪个好 浏览:607
印尼选票有多少 浏览:929
中国到卢旺达空运多少一吨 浏览:271
中国新歌声前身是什么 浏览:358
跟意大利人吃饭有哪些礼仪 浏览:534
意大利黄油怎么做 浏览:840
伊朗眼镜怎么样 浏览:557
中国政界名人有哪些人 浏览:315
意大利人眼睛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178
伊朗玫瑰纯露怎么样 浏览:208
中国还要严打扫黄多久 浏览:703
在中国多少人有政治背景 浏览:727
伊朗的石油多少钱一公斤 浏览:265
印度多地爆发冲突死亡多少人 浏览:965
英国六一儿童节在哪里 浏览:179
英国泰萨斯河多少公里 浏览: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