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来的佛经是用什么文字写的
“唐僧”当年取回的就是《贝叶经》
《贝叶经》发源于印度。古印度人采集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来书写佛教经文。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取经,取回来的也是《贝叶经》。贝叶耐磨轻便,千百年后字迹仍可清晰辨认。
在印度,早期的《贝叶经》写本几乎已失传。在中国同样已相当稀少。玄奘从印度带回来657卷《贝叶经》,在长安翻译佛经。经文是樊文。《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中记载:“ 帝信纳而止。法师又奏云。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馀部。一言未译。今知此嵩岳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廛落泉石清闲。是后魏魏孝文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玄奘望为国就彼翻译。”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说:“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47个字母)。”
❷ 古印度的文字到底是梵文还是印章文字啊
古印度的文字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最早是印章文字。印度印章文字仅仅是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并不是真正的文字,古印度最早的文字系统应该是婆罗米文,由婆罗米文演化出了梵文,巴利文以及印地语等各种文字。
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印章文字的由来:
刻有文字的印章究竟什么意思至今无法读解。据推测,这些铭文可能就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头衔,印章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
在公元前20世纪,印度古代文字出现,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称为印章文字。
印章多用皂石,粘土,象牙和铜等制成,大多雕有不超过20个铭文,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其题材主要是当时常见的动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猎,航行,娱乐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话内容。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这种文物2500种左右,文字符号共有400-500个。这些符号一般由直线条组成,字体清晰,基本符号有22个。在印章上还有雕画,这种雕画和文字是什么关系还不清楚,根据学者推测,这些铭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头衔等,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
❸ 所有的佛经在古代都翻译成了汉字吗
古代佛经,都是记录在贝叶,或者绢布上,一部佛经就是很大的体积,即使在唐代以后的佛经有些写在纸上,也是很大字体的刻板印刷的。所以佛经从印度带来,很不容易的。不像现在一个优盘就可以装下所有佛经。所以佛经的传播,都是零零碎碎。单次数量最大的是玄奘法师取回来的佛经。但也是全部佛经的一小部分。鸠摩罗什大师带来翻译的佛经比玄奘大师的要少多了。
佛经的翻译,可以说断断续续有二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仍然还有没有翻译成汉语的佛经。有些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经典,还有待翻译整理。
❹ 古代佛经到底是一些什么内容有用吗
实际上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佛教的教义主要是通过佛经的翻译版本来传达的。古代佛经的翻译本主要是一些外来的传教僧人,最早的佛经的翻译可能是汉明帝时代的大月氏国来的迦叶摩腾、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汉桓帝时安息国安世高和月氏国支谶,译佛经数十部,约一二百卷。灵帝时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阳宣讲佛教,并着有《牟子理惑论》主张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调和。佛经的翻译最着名的是印度名僧鸠摩罗什。具传当时为了把印度名僧鸠摩罗什请来宣扬佛教,还发生过几次战争,征灭了几个国家。早在秦朝,中原人们对佛教是一种什么东西还不太清楚,只是听西方来的人说佛教是可以渡人进极乐世界,获得永生的仙法。在秦始皇时代,始皇帝就派了徐福带领几千人去东海仙岛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可以他们是一去不返,始皇帝也没有能长生不死。当时,朝廷听说有位鸠摩罗什在西域龟兹国宣扬佛教。鸠摩罗什是一个年轻的天才,他不仅具有超人的记忆力,而且对佛学也有深刻的理解。秦朝皇帝苻坚听说佛教是如此好的仙法,鸠摩罗什又是一位佛法大师,于是就派遣将军吕光率领大军,西征龟兹去抢鸠摩罗什大仙。等到吕光征服了龟兹,请到鸠摩罗什准备返回秦朝,不料这时秦朝发生内乱姚苌杀了苻坚自己当了皇帝。于是吕光就乘机据姑臧自称凉国,鸠摩罗什也就留在了凉国。后来姚苌的儿子姚兴当皇帝,打败了凉国,吕光的儿子吕隆投降,这才把鸠摩罗什请进入中原。皇帝姚兴亲自迎接他到长安,并封他为国师,为了尽快把佛教的仙法在中国施展,还专门派了几千人协助他翻译佛经。最后,皇帝没有来得及得到长生不老的仙法,而佛教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了。在鸠摩罗什主持下翻译的佛经在中国佛教的传播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佛经的翻译中有大量的中原文化人参加,其中不乏儒家和道家学者,所以在佛经的语言和解释中就融入了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加上佛教本身的培养和教育人的社会性的一些思想,也与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很吻合,所以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两种思想也不断交映,相互融通。有一个传说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孔、孟、老、庄的思想。当时艰巨的佛经的翻译工作还在进行中,佛经《涅盘经》还只翻译了一半,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研读。在经文的前部分对“一阐提”(指有破戒、作五逆罪,不信佛法、因果、诽谤佛法,断灭善根、不作善法,破坏僧团纲纪等极端罪恶的众生)的问题,佛祖严厉地说他们会在轮回中永远不得超生,一再出现排除“一阐提”成佛可能性的经文。而有一位文化修养非常高的道生法师从中国的哲理考虑,认为这不符合佛教的完整思想。应该无任对什么样的人,只要悔罪自新便可成佛。就是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成佛”思想。这样就受到只学了一半经文的其他佛教徒们的激烈的反对,大家都不能接受与所见经文意思不同样的观点。于是道生法师就到南方的虎丘山隐居,没有人接受他的观点,他就对着山上的石头解使佛法。后来经文翻译完了,果然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便是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故事。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另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别也来到中国,如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就是这个时期来到中国。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隐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这个禅宗就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老子、庄子和部分儒家思想)很吻合。我们从梁武帝接见达摩时的谈话就可以知道这个问题。梁武帝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他在中国大力推介佛教,甚至压制道教等其他宗教。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当时中原出现五里一庙,十里一庵的佛教盛况。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位高僧,马上就召见达摩。梁武帝问达摩:“朕造了许多寺庙,选送了好多僧人,还亲自抄写经文,大力弘扬佛法,这算不算有了功德?”达摩回答:“没有功德。你这些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就是说:你这是有心行善,没有出自本心的行为。就好象一个影子会随着东西走,但是影子是看起来有,实际上是摸不到,拿不走的。有就等于没有。梁武帝又问达摩:“那么,真实的功德是什么呢?” 达摩说“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的”。真正的佛学思想是非常微妙、高深的,是没有一种确定的方法就可以学到的。所以功德,也绝对没有什么明确的做法就可以求得的。这一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道教的《老子》的思想非常相似。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所以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的老子、庄子和儒家思想是很一致的。这个禅宗就成为中国佛教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学派,直到今天它还对世界佛教思想起着深刻的影响。到唐朝时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了,出现了多种佛教等派别。
❺ 印度古代的文字是什么
【主回答】
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代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铭文。阿育王铭文所用的文字有两种:一为婆罗米文,可能源于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卢文,可能源于阿拉美亚人的字母。去卢文后来逐渐失传,而婆罗米文在公元7世纪时发展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5)印度古佛经写在什么上面扩展阅读】
梵语(英文:Sanskrit language,天城体书写:संस्कृता वाक्,拉丁字母转写:saṃskṛtā vāk, 简称 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印度的古典语言。佛教称此语为佛教守护神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梵文。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梵语是现今印度国家法定的22种官方语言之一,但已经不是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2001年仅有1.4万人掌握该语言,是印度官方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严格意义上说,梵语与拉丁文、古代汉语一样,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活化石。
现代梵语是从左至右书写的拼音文字,19世纪初由欧洲学者将天城体(Devanagari)发展成机械印刷的标准体,它的字母表由48个符号组成,其中34个是辅音,14个是元音或双元音。在18世纪后期,梵语已经被用拉丁字母转写注音,今天最常用的系统是IAST(国际梵语转写字母)。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标准化后的梵文,不仅可以方便地输入计算机系统,而且可以与多种语言互译,为语言学和宗教的研习提供了便利。
❻ 佛教的经文都是从哪里来的啊古印度的语言就是梵文吧那到底是谁编写的经文啊这么深奥;。
你完全是个外行 基本的东西都不懂
但我还是会回答你的问题:
佛从哪里来 佛来者有三处,何谓为三:
1.从发菩提心中来 哪里有发菩提心的地方 佛就从哪里出来
2.佛从哪里长大呢 佛从一切利益众生的种种善行中长大
3 佛以什么为原则规范自己呢 佛以 戒 定 慧 五戒 十善 四无量心 四宏大愿 以这些成为自己生命中必须的力行之事。
由于有以上的种种行为 佛遍出生了
佛经是梵文 是唐三藏 一千多年前取到中国来的 是梵文的 人家又不是傻子 人家不会翻译呀来学呢 所以佛经是翻译过来的 对了 梵文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
佛经当然是佛所说的话了 也就是说佛是世间最好的人 他所能说出的话 没有第二个人能说得出来
人们记下来 常常读诵学习获得快乐。记录人名字叫 阿难 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记忆最强的一个人
过目不忘
最后回答里 佛无所从来 亦无所从去 无来无去 所以叫如来
也可以说是从真理中来 了知事物的一切真象的人 当然其实佛不是人
最后 信佛就是佛自己 信自己就是信佛 佛不会自己信自己为人自信 也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是不是信自己 如果你不信自己有谁会知道呢。还不是你。
❼ 古印度的文字是什么
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极少数是刻在石头、竹片、木片或铜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则
是书写在白桦树皮和树叶子上的。古时的喜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桦树林,早
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古印度人就把他们的梵文写在这种树皮或树叶上。玄奘从印
度取回的佛经几乎都是写在这种白桦树皮或树叶上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中
国发明的纸才传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纪以后,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纸写的典籍。
古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吠陀时代,他们已有不少天文历法
知识。那时,他们把一年定为360日,分为12个月,也有置闰的方法。
古印度比较着名的天文历史着作,是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太阳悉檀多》。
这部着作讲述了时间的测量、分至点、日月食、行星的运动和测量仪器等许多问
题。
这部书成为古印度天文学家着作的范本,它同时还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数学着
作之一,对古印度天文学和数学有很大的影响。
❽ 古印度文字
最早的古印度文字被称为“哈拉本”文字的印章文字,应早于前2000年。是一种刻画在一枚枚印章上的象形文字。 前第 1千年中叶、雅利安人建立国家,才逐渐产生字母系统的文字,其记述的语言主要为雅利安语的梵语和俗语。还有哈拉巴铭文,是哈拉巴文明的产物,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