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印度.
【国名】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积】 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自称328.78万平方公里。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 11.12亿(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有十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万(2001年)。
【国家元首】 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节日】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成为共和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 况 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与中国时差-2.5小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2世纪灭亡,小国分立。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后形成中央集权大国,统治200多年。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政 治 印度独立后长期由国大党统治,反对党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两次短暂执政。1996年后印度政局不稳,到1999年先后举行3次大选,产生了5届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为首的24党全国民主联盟上台执政,瓦杰帕伊任总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举行第14届人民院选举。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获得的议席居首位,国大党获得组阁的优先权。5月15日,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被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19日,曼莫汉•辛格被推选为总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团结进步联盟政府根据《最低共同纲领》,对内强调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推行人性化的经济改革;强调社会和谐与地区平衡发展;提高对教育和卫生的投入。对外强调外交独立性;突出周边外交,优先发展与邻国关系;重视大国外交,注意发展同大国关系。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经 济 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
印于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2%。“九五”计划(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5.5%。1999年起实行第二阶段经济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计划(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
“十五”计划期间,GDP分别增长3.8%、8.5%、7.5%、9.4%、9.6%,年均增长7.8%,高于“九五”计划的5.5%,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7/2008财年预计增长9.0%。国民收入、财政收支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改善。但农业增长缓慢,通膨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6.93602万亿卢比(2007/2008财年),约合1.16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21美元(2007/2008财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9.0%(2007/2008财年)。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2008年11月):1美元=49.01卢比。
通货膨胀率:8%(2008年11月)。
失业率:8.3%(2004/2005财年)。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经济报告)
【资源】 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截至2000年,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2533.01亿吨,铁矿石134.6亿吨,铝土24.62亿吨,铬铁矿9700万吨,锰矿石1.67亿吨,锌970万吨,铜529.7万吨,铅238.1万吨,石灰石756.79亿吨,磷酸盐1.42亿吨,黄金68吨,石油7.56亿吨,天然气1075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
【工业】 主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十五”计划期间,工业分别增长5.7%、7.0%、8.4%、8.2%、11.6%。2008年4月至11月,工业同比增长4.1%。近年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经济报告)
【农业】 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2%。由于投资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来农业发展缓慢。“十五”期间,农业增长率分别为-7.2%、10.0%、0.0%、5.9%、3.8%,年均增长率2.5%。2008/2009财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为2.7%。近年来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单位:百万吨):
【服务业】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增幅在5.7%至10.5%之间,2005年成为世界第六大服务业出口国。2007/2008财年,服务业增长10.8%,占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讯业和建筑业发展尤其迅速,“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15.3%和12.9%,2006/2007财年增幅为16.6%和12%。金融服务业“十五”期间分别增长8.0%、5.6%、8.7%、11.4%和13.9%,年均增长9.5%。
【旅游业】 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近年来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2005/2006财年,外国游客405.3万人次,增长12.5%,创汇59.31亿美元。2006/2007财年,外国游客463万人次,增长13%,创汇96.96亿美元。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运输】 铁路为最大国营部门,拥有世界最大铁路网之一。公路运输发展较快,承担全国70%货运量和85%客运量,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铁路:总长6.33万公里(2006/2007财年),其中电气化铁路1.78万公里,占铁路总长的28%。年度客运量62.19亿人次,货运量为4834亿吨公里。
公路:总长334万公里(2006年初),其中国家级公路6.6万公里,占总长2%,承担运输总量的40%,邦级公路13万公里。机动车辆8589.6万辆(2006/2007财年),其中客车93.4万辆,货车478.2万辆。公路运输收入中央为4999.1亿卢比,各邦为2168.91卢比。
水运:主要港口12个,包括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原名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承担3/4货运量。孟买为最大港口,1/5海运和1/2集装箱运输经此港。中小港口200个。内陆可航行河道总长1.4万公里,但实际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运公司,其中19家承担远洋运输业务,49家承担近海运输业务,其余两兼。2006/2007财年,港口货运总量6.5亿吨。
空运:经营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飞机334架。专营非定期航班的空运企业65家,飞机201架。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国际机场5个,分别位于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和特里凡特琅。国内机场92个。“十五”期间,航运业发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旅客数量翻一番。2003/2004财年至2006/2007财年,货运量增加45%。
【财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以刺激经济发展,中央和邦级债务累积占GDP的80%。“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税收收入年均增加20.7%。2006/2007财年,中央财政赤字14257.3亿卢比(约合340亿美元),占GDP的3.4%。2007/2008财年,中央财政赤字预计为15094.8亿卢比(约合360亿美元),约占GDP的3.2%。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7年3月底,外债为1696.29亿美元,其中长期外债1433.90亿美元,短期外债262.39亿美元。截至2008年2月8日,外汇储备约2908亿美元。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对外贸易】 近年来,进口激增,出口增长缓慢,贸易赤字扩大,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
(单位:亿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为:制成品68.6%,主要包括纺织品、珠宝、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皮革、手工艺品等;初级产品15.1%,主要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石油类产品15%,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30.8%,电子产品8.6%,金银7.9%,机械7.5%,化工产品5.2%。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德国、阿联酋、沙特、新加坡、英国、瑞士、法国、伊朗、日本、香港等。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经济报告)
【外国资本】 1991年起积极引进外资。1991年8月至2007年3月,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23204.1亿卢比(约合546.28亿美元)。2007年4月至11月,外资4509.8亿卢比(约合111.4亿美元),同比增加36%。毛里求斯是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00年4月至2007年11月,对印累计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44.24%)、美国(9.37%)、英国(7.98%)、荷兰(5.84%),吸引外资较多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计算机软硬件、通讯、建筑、汽车、房地产、能源和化工等。2008/2009财年头7个月,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对印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44%)、新加坡(8%)、美国(8%)、英国(7%)、荷兰(5%)和日本(3%)。
【外国援助】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国之一。2006/2007财年,外援总额1941.90亿卢比(45.045亿美元),其中贷款1689.06亿卢比(39.18亿美元),赠款252.84亿卢比(5.865亿美元)。
人民生活 据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2007年3月公布的统计结果,全国有2.4亿贫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于6.78美元,农村居民低于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婴儿死亡率57‰。人均寿命为63.2岁(2001年至2005年)。医院和诊所共3.2156万家(2006年1月),各类郊区、基础和社区卫生中心17.1567万家(2006年3月),医生66.0801万人(2005年),护士148. 127万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电话(包括移动电话)2.7288亿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镇60.04%,农村7.9%。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军 事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现陆军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上将(Deepak Kapoor),空军参谋长法里•霍米•梅杰上将(Fali Homi Major),海军参谋长阿琼•普拉卡什上将(Arun Prakash)。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陆军103.5万,海军7万,空军17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
2007/2008财年,国防预算为9600亿卢比(约合240亿美元),约占GDP的2%,同比增长10%。
文化教育 【教育】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还包括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2004/2005财年,有小学767520所,初中274731所,高中152049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19403所(2005/2006财年),其中综合性大学350所,着名的包括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督报告》,1990年至2004年,印人口识字率从49.4%提高至61%,但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仍有2.7亿,居世界之首。2004/2005财年,印6岁至14岁儿童入学率为93.54%,其中男童96.91%,女童89.87%。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新闻出版】 印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截至1993年底,共有96种文字的报刊33612种,总发行量6761.1万份。印地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1)新闻发布署:相当于政府中央通讯社,拥有1100多名国内和180多名国外特派记者,电传网覆盖全国各地,向8000余家新闻单位供稿。设有8个地区总分社和27个分社。(2)印度报业托拉斯:印最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现设136个国内分社和11个海外分社,员工1000多名,海外记者30多名。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在北京派驻记者。(3)印度联合新闻社:印第二大通讯社,系报业同仁的合股企业。1959年登记成立。现有分社100多个。目前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记者。(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1%。对内使用24种语言和146种方言播音。对外使用27种语言广播。
全印电视台于1959年9月试播,1976年脱离全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国共有56家电视台,23个卫星频道。电视网覆盖全国陆地面积的77.5%和人口的89.6%。
对外关系 印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印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印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2005年,印度与日本、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并坚决要求拥有安理会否决权。
在人权问题上,主张推进人权应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认为最根本的人权是生存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问题优于民主和人权,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从而损害别国的主权和统一。
重视全球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相联系,环保的主要责任应由发达国家承担,建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从事研究和开发来解决环境问题。
2008年以来,印政府继续推行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高度重视印中关系,优先发展与美关系,巩固印俄传统关系,推进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与巴基斯坦关系因孟买恐怖袭击事件而趋于紧张。继续推行东向政策,推进与东盟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注重发展经贸科技合作,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
【同中国的关系】 见“中国印度双边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6年3月,美总统布什访印。双方就印度核设施分离计划达成协议,制定两国贸易三年内翻番的目标,宣布成立科技委员会,探讨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国会通过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08年2月,美防长盖茨访印。3月,美助理国务卿鲍彻访印,印外长慕克吉访美。9月,印总理辛格访美,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设驻海德拉巴总领馆,印在美新增驻亚特兰大和西雅图两个总领馆。核供应国集团取消对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后,美众议院批准《印美核协议》。11月,印总理辛格赴华盛顿出席20国集团金融峰会。12月,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印,就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了解情况。
【同俄罗斯的关系】 印俄双边关系密切。2000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年度峰会机制。
2008年2月,俄总理祖布科夫访印,出席在印举办俄罗斯年开幕式。双方签署关于执法和档案合作的2份谅解备忘录。9月,印外长慕克吉在出席第63届联大期间会见俄外长拉夫罗夫。12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印,分别会见印总统、副总统、外长及议会反对派领导人,与印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并出席印“俄罗斯年”闭幕式。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了能源、经贸、金融、海关、旅游、航天等领域的10个合作协议。
【同日本的关系】 印日关系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4年起,印成为日最大海外开发援助对象。2006年12月,印总理辛格访日,双方宣布建立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并将2007年定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游交流年”。
2008年7月,印总理辛格赴北海道出席G8会议。8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彦访印。10月辛格总理访日,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加强合作,发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进展联合宣言》。
【同欧盟及欧盟国家关系】 2000年,印度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制。2005年双方正式确立印欧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作为整体是印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
2008年1月,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和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先后访印。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印,出席第四届印英峰会。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印,作为主宾出席印共和国日庆典。2月,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英国首相布朗访印。3月,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印。9月,印总理辛格访法,与法国总统、欧盟轮值主席萨科齐举行会谈,出席印欧商业峰会并发表演讲。双方签署了《印法联合声明》、《印欧联合行动计划》等文件。12月,英国首相布朗访印。
【同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同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历史关系。印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加强同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积极参与东亚合作。
2008年1月,缅甸外长吴年温访印。印防长安东尼访问马来西亚。8月,老挝总统朱马利•赛雅贡访印。11月,印度总统帕蒂尔访问越南、印度尼西亚。
【同南盟及南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是南盟创始国之一,现为轮值主席国。印于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办南盟首脑会议。作为南盟最大国家,印强调加强南亚各国联系,积极推动在南盟范围内实现物流、人员、技术、知识、资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动,最终建立南亚经济共同体。2008年8月,辛格总理出席在科伦坡举行的第15届南盟峰会。
2004年以来,印巴保持和平对话进程,双边关系继续缓和。2008年5月,印外长慕克吉访巴,双方决定继续推进印巴和平进程。6月,巴外长库雷希访印,商讨两国第五轮全面对话进程安排。7月,印巴启动第五轮全面对话进程。9月,印总理辛格在第63届联大期间会见巴总统扎尔达里。10月,印总理辛格在北京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会见巴总理吉拉尼。11月,巴外长库雷希再次访印。11月26日,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后,印指责巴境内的恐怖组织“虔诚军”制造了此次事件。印巴关系紧张,和平进程中断。经国际社会斡旋,两国紧张局势有所降温,但尚未根本缓解。
2008年2月,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访印。3月,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莫因访印。5月,辛格总理访问不丹。6月,印度外长慕克吉访问斯里兰卡。8月,印总理辛格赴科伦坡出席第15届南盟峰会期间会见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9月,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访印。10月,印度外长慕克吉在第63届联大期间会见斯里兰卡外长波格拉加马。11月,印外长慕克吉访问尼泊尔,辛格总理在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第二届峰会期间会见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12月,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访印。2009年1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印。
2. 为什么中国银行放50亿贷款给印度首富,他还会“哭穷”
虽然中国银行放款50亿给印度首富,但印度首富不但不感激,态度却极其恶劣,并以他的净资产为“0”,没钱还贷款等理由,拒绝还款。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知恩图报。对于商人来说,诚信应该是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了。
哭穷的同时,自己还大量购买奢侈品,私下炫耀奢华的生活,拥有豪宅27层,还可以随时乘坐直升机或是私人飞机,还有三个停机坪,还有一个容量巨大的停车场,真的是应有尽有,生活极其奢华。接受了中国的帮助后,不仅不还钱,而且态度极差。没想到当时的富豪居然成为现在大家口中的老赖。当然,中国的银行也并不是吃素的,一定会用合法的渠道收回。
3. 为啥印度GDP和中国差不多,贷款利率却比中国高一倍
印度GDP和中国差不多?相差4倍多呢!印度的GDP只有2.4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超过11万亿美元。
至于印度的贷款利率高,主要是印度目前的状况与我们90年代的情况类似,那就是商品“供不应求”,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又不得不多发货币,这就造成通货膨胀率较高,导致银行利率自然也高了。除非印度的工业能够大幅度发展,形成工业品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局面,那时他的贷款利率才能够降下来。你一定看到了,凡类似美国、日本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商品都是过剩的,而利率都是很低的,也不大可能发生什么通货膨胀。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想把通货膨胀率提上去,但多年来未能如愿,也说明商品制造能力过剩的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几率非常低。
4. 在中印关系紧张之际亚投行还给印度贷款是怎么回事
印度能从亚投行获取最大的贷款份额,恰好证明了亚投行是标准的“多边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面向所有成员国,而非某些人认为的“中国的银行”。亚投行的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在运营机制上,亚投行关注的是推进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活动及项目落地推进。
在决策机制上,亚投行由其内部设立的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做出独立决策,不受特定国家政府的控制。中国是亚投行的发起国和股东之一,但亚投行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其发展需87个成员国相互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亚投行在印度的投资项目充分地体现了亚投行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贯重视。自成立以来,亚投行一直关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提高国家间连通性,并促进跨境贸易。正如亚投行理事、波兰财长特雷莎在印度孟买举行的亚投行第三届理事会上表述的那样,基础设施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而是更需要广泛的国际参与。
近日,印度的“国家投资和基础设施基金(NIIF)”获得亚投行1亿美元注资,并计划聚焦绿色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服务等项目。NIIF公布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即面向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水务、公共卫生和垃圾管理。这与亚投行所坚持的可持续发展是相符的。
5. 印度老赖向中国借32亿,贷款买豪车豪房拒绝还钱,后来怎样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会选择超前消费,各大借贷平台层出不穷,商家会在其中获得利益,贷款人也能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但事实上,并不是只有穷人才会选择贷款,富人也会。很多人认为富人的生活是灯红酒绿的,拥有花不完的钱,与贷款这种事更是丝毫没有关系。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富人贷款并不是为了解决一时之急,或者是购买什么物品,而是用贷款获得的钱去做更长远的投资,以此来形成资金链。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让钱流通起来,才能挣到更多的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大到120亿美元,小到120块钱,我们只要借了别人的钱,都应该及时归还,无论关系多好,也不能拖欠债款。物品是有价的,但是因为人的信誉是无价的,假如一个人在社会上失去信用,那么他无论到哪里都会寸步难行。
6. 印度房贷多少年
15年。印度的平均工资为21,240元/年,平均房价约为50,000元/平方米。对普通印度人来讲并不现实,高达15%的房贷利率,10至15年还清的惯例,都令普通购房者敬而远之。
7. 印度贷款容易吗,中国人可以在印度贷款吗
困难,在印度贷款要比在中国贷款难上10倍。
8. 印度向越南提供多少贷款
据报道,印度和越南已经同意深化双边防务贸易关系,新德里将向越南提供军事援助。
报道称,在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出访印度期间于3月4日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中,印越两国政府还强调,以印度对越南军售为基础,扩大两国防务产业合作的机会。
报道称,尽管尚未就印度向越南提供剩余的5亿美元装备的问题签署合同,但据认为正在考虑之中的平台和系统包括更多的海军舰艇、“北极星”先进轻型直升机、“阿卡什”地对空导弹和“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等。
9. “印度老赖”从中国借了32亿,用贷款买豪宅游艇,为何宁死都不还钱
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人类在不断的进步,同时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有一样东西自人类发明以后,其所代表的含义就一直没变过,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硬通货——货币,通俗点来说就是钱了。关于钱,有着各种各样的俗语,像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的为钱至上主义的话,也有钱乃身外之物这样的视金钱如粪土的清人,但就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离不开钱的,就像小品里说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现如今,有钱人在社会上已经比比皆是了,但真要说起最有钱的人,人们用还是会津津乐道的,因为大家都很向往富豪的生活,希望能如同富豪一般一郑千金,但终究是不切实际的,但大家还是想知道富豪的有钱程度,于是就有了富豪排行榜,有国内的排行,也有国际上的,国内比较着名的像是马云,王健林等等的商人,他们都是富豪榜上数一数二的有钱人,而国际上的富豪像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等,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
屡次不还款的阿米尔最终背上了国际老赖的身份,可他不服气,居然将此事告上了伦敦法院,也不知道这人脑子里怎么想的,难不成欠钱不还还有理了不成,老话说的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难不成你说不还就不还,你说的又不算,所以伦敦法院驳回上诉不予评审,并且命令阿尼尔在规定期间归还所欠贷款。
参考文献
《论语》
10. 普通贷款与特别贷款
以下第一点是普通贷款,其余都是特别贷款,按照您所说的的范围可能是国际基金组织的贷款吧
(1)普通贷款(Normal Credit Tranches)
这是基金组织最基本的一种贷款,用于解决会员国一般国际收支逆差的短期资金需要。各会员国借取普通贷款的最高额度为会员国所缴份额的125%,贷款期限为3-5年,利率随期限递增,第一年利率为4.375%,1到2年为4.875%,2到3年为5.375%,3到4年为5.875%,4到5年为6.375%。基金组织对普通贷款实行分档政策,即把会员国可借用的贷款分成以下不同部分:
储备部分贷款(Reserve Tranche),即会员国申请不高于本国份额25%的贷款,也称黄金份额(Gold Tranche)贷款。这种贷款可自动提用,无需经特殊批准。这是因为会员国早以黄金缴纳份额的25%,而现在借款等于抽回原来缴纳的份额。1978年4月《协定》第二次修改条文生效后,会员国份额的25%改以SDR,或指定的外汇缴纳。会员国提取这部分贷款,仍有充足保证,故称为储备部分贷款。
信贷部分贷款(Credit Tranche),即会员国申请贷款的额度在其所缴份额25%—125%之间。信贷部分贷款为4个档次,每个档次均占份额的25%。会员国借款使用完储备部分贷款之后,可依次使用第一、二、三、四档信贷部分。
IMF对第一档信贷部分贷款的审批条件较松,但申请这部分贷款需呈交克服国际收支困难的具体计划,才能获得批准。借取第一档信贷部分贷款,可采取直接购买外汇的方式,即在申请贷款获准后,立即从IMF提款。另外,也可以采用备用信贷安排(Stand-by Arrangement)方式:即申请贷款的会员国与IMF商妥贷款额度后,可在商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际需要分次提取。
高档信贷部分贷款(High Credit Tranche),即对第二档信贷部分以上的贷款。使用高档信贷部分贷款,随着档次的升高,审批手续逐渐严格。使用高档信贷部分贷款,除向IMF提供令其满意的改善国际收支的方案外,还要制定全面的财政稳定计划和采取适当的财政、货币、汇率政策等,并且在贷款的使用过程中,IMF还要进行一定的监督,如借款国未能履行计划,IMF还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使用第二档以上信贷部分贷款,通常都采用备用信贷方式。
(2)出口波动补偿贷款(Compensatory Financing Facility 或Compensatory Financing of Export Fluctuation)
该贷款设立于1963年。当初级产品出口国由于出口收人下降而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可在原有的普通贷款之外,另向IMF申请此项贷款。这项贷款额度最初规定为会员国份额的25%,1966年9月提高到份额的50%,后提高到75%,1979年8月以后又提高到份额的100%。借取这项贷款的条件为:出口收入的下降必须是短期性的;出口收入的下降是会员国本身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借款国有义务与IMF合作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其国际收支困难。此项贷款期限为3—5年,要求借款国的出口收入一旦恢复,要尽早归还。
(3)缓冲库存贷款(Buffer Stock Financing Facility)
它是1969年6月IMF应发展中国家要求而设立的一种贷款。这项贷款用于支持初级产品出口国稳定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而建立国际缓冲库存的资金需要。缓冲库存贷款的额度可达借款国份额的50%。由于此项贷款与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的目的联系密切,特规定此项贷款与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的总额度不得超过借款国份额的75%。缓冲库存贷款的期限也为3-5年。
(4)石油贷款(Oil Facility)
它是1974年6月设立的,专门向1973年因石油涨价而引起国际收支困难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放的临时性贷款。这项贷款的资金由石油输出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等)和发达国家(如原西德、荷兰、瑞士等)借人,总额为69亿SDR,专款专用,不能移作他用。1974年此项贷款的最高额度规定为份额的75%,1975年提高到125%,但贷款条件比1974年严。贷款期限为3—7年,还款要求按季度分16次归还,利率高于普通贷款。为减轻最困难的发展中国家借取石油贷款的利息负担,1975年IMF决定建立利息贴补帐户(Subsidy Account),其资金来源由24个发达国家和石油输出国捐献。到1976年5月,此项贷款资金已全部贷出,贷款即告结束。
(5)中期贷款(Extended Facility)
这是IMF在1974年9月开设的一项专门贷款,用以解决会员国较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而且其资金需要量比普通贷款所能借到的额度要大。IMF对这项贷款监督较严,借取中期贷款的条件是:第一,IMF确认申请国的国际收支困难确需比借取普通贷款的期限更长才能解决;第二,申请国必须提出贷款期内改进国际收支困难的计划,以及在第一年准备施工的有关政策措施的详细说明,以后每年度都要向]IMF提出有关工作进展的详细说明和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第三,根据会员国实现计划目标、执行政策的实际情况,分期发放贷款。中期贷款的期限为4—8年,备用安排期限为3年,一般分16次归还。贷款额度最高可达份额的140%,中期贷款与普通贷款两项的总额不能超过贷款国份额的165%。
(6)信托基金贷款(Trust Fund Facility)
1976年1月,IMF临时委员会达成协议,决定将IMF持有的1/6的黄金(2500万盎司)在1976年7月—1980年6月的4年内,按市价出售,用所获利润建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信托基金于1976年5月设立,除售金所获利润外,还有直接分到出售黄金利润的某些受益国转让给信托基金的资金,以及资产投资收入。能得到信托基金贷款的条件是:第一,第一期为1973年人均国民收入不超过300SDR(约合360美元)的国家,第二期为1975年人均国民收入不超过520美元的国家;第二,申请贷款国的国际收支、货币储备和其他发展情况经IMF审核证实确有资金需要,而且又有调整国际收支的适当计划。信托资金贷款按年率0.5%的利率收息,从支付日起l0年满期,从支付后五年半开始还款,每半年一次,分10年还清。到1981年3月,信托基金贷款的资金已发放完毕,共向发展中国家发放总额为33亿元的贷款。
(7)补充贷款(Supplementary Financing Facility)
也称韦特文贷款(The Witteven Facility),于1977年4月正式成立。贷款资金由石油输出国和有国际收支顺差的发达国家提供,总额为84亿SDR。补充贷款用于补充普通贷款的不足,即在会员国遇有严重国际收支逆差,需要比普通贷款所能提供的更大数额和更长期限的资金时,可申请此项贷款。贷款最高额度为会员国份额的140%,备用安排期限为1—3年,还款期限为3.5-7年,每半年偿还一次,分期偿清。借取此项贷款头三年的利率为IMF付给资金提供国的利率(7%)加0.2%,以后则加0.325%。补充贷款分配完毕后,IMF于1981年5月开始实行扩大贷款政策(Enlarged Access Policy)。IMF实行这项政策的目的和内容与补充贷款相似。
(8)结构调整贷款(Structural Adjustment Facility)
该贷款设立于1986年3月,IMF设立这项贷款是想通过提供利率为0.5%、期限可长达10年的优惠贷款,促使低收入会员国制定和执行全面的宏观经济调整和结构改革政策,以恢复经济增长和改善国际收支,从而解决它们长期存在的国际收支困难。结构调整贷款为会员国份额的70%。1987年年底,IMF又设立了扩大的结构调整贷款(Enlarged Structural Facility),贷款的目的、用途和条件同于原来的结构调整贷款,但贷款额度增加到份额的250%,特殊情况可达到份额的350%。扩大的结构调整贷款与原来的结构调整贷款并行发放。
按照IMF的规定,我国和印度也是结构调整贷款的对象国,但为了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最穷和最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和印度都表示,暂不参与使用此项贷款。
(9)制度转型贷款(Systemic Transformation Facility)
该贷款设立于1993年4月,IMF设立了这项贷款是为了帮助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克服从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国际收支困难以及其它同这些国家有着传统的以计划价格为基础的贸易和支付关系的国家克服因贸易价格基础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困难。贷款的最高限额为份额的50%,期限为4—10年。贷款分两次拨给,第一次为贷款批准后某个商定时间(必须在1994年12月31日前),第二次为第一次提款后4—12个月之内。基金组织认为:1994、1995年是原经互会国家在国际收支方面最困难的时期,因此,希望申请贷款的国家必须尽早申请并在1994年12月底之前使用第一部分贷款。在申请时,申请国必须制定一项经济稳定与制度改革方案,内容包括财政货币制度改革及货币稳定计划、阻止资本外逃计划、经济结构改革计划、市场的培育与完善等等。只有在第一批贷款拨出后,如果借款国在上述各方面作出了切实有效的努力井与基金组织充分合作,基金组织才提供第二批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