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万佛之祖大还是如来大
万佛之祖大。
在《西游记后传》中一共有十八位万佛之祖,燃灯上古佛为佛界的第十七位万佛之祖,燃灯上古佛圆寂后,孙悟空成为第十八位万佛之祖,佛号为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在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中,一共只出现三位万佛之祖,分别是:龙光上古佛、燃灯上古佛、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
介绍
如来(印度梵语:Tathāga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称号之一。tatha意思是“如”,agata意思是“来”。
如指真如,含两层意思:凭借真如之道,通过努力,不断累积善因,最后终于成佛,故名如来,也就是真身如来;通过介绍真如之道,使众生增长智慧、消除烦恼、获取利益,故名如来,也就是应身如来。也有解释作“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
民间常以我佛如来、如来佛专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世尊,即当时的悉达多太子。又称之为老瞿昙、黄面老子。实际上如来佛这称呼是不精确的。如来是佛的德号之一,如来的意思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如来与佛,二者只能称其中一种。
② 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厉害
西游记中有两大BOSS,一个是玉皇大帝,一个是如来佛祖。
玉皇大帝代表着最高的权利,如来佛祖代表最高法力。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出身、入职时间、岗位权限:
一、出身。
③ 释迦牟尼在印度神话中的地位
释迦牟尼在印度神话中只是诸神中的一位,地位并不尊崇。印度神话中有三位主神:梵天、湿婆、毗湿奴。没有释迦牟尼的影子。
1、梵天:印度教神话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创造者。佛教吸收其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 。
2、湿婆:印度三大神的第三位。又叫“西哇”。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是象征“昌盛”和“吉兆”的神。同时又象征“毁灭”,是起死回生之神。一般被视为“破坏神”。同时他也是生殖之神,传到中国后与藏教密宗中的大欢喜菩萨互相影响。
3、毗湿奴:三大主神之一,与前两者并称为三联神。称谓极多,有一千种以上,常见的为“那罗衍”,“世界之主”等。
释迦: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相传为印度北部小国王子,后舍弃家庭,权位,独自出走。七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又被称为释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说的大日如来。佛教中最为崇高的神。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
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3)如来在印度什么地位扩展阅读
历史渊源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着作,全部是祭祀用的圣歌和祷词。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的组合起来。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
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利的一种附会。与它相关的注解文献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吠陀神话中歌颂的主神是天帝因陀罗,以及水神伐楼那、死神阎摩、风神伐由等司掌自然的大神。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权力更为集中的一个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经济发展、战争频繁、思辨深邃,是这个时代的三大特征。,这一时期,宗教方面,出现了耆那教,其艺术和哲学价值也是最高的。
印度神话对佛教影响也非常大,佛教的神除了释迦牟尼、几个弟子、几个罗汉之外,观音借鉴了双马童、弥勒借鉴了密多罗、毗卢遮那最初是某阿修罗王的名字、各种明王来自湿婆的愤怒相、阎罗王是阎摩、四大天王来自印度的四方护法神(惧毗罗、伐楼拿等)、韦驮是卡尔提克亚、吉祥天是罗乞什。
其中印度神话最着名的要算《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这是两篇非常庞大的诗史,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摩柯婆罗多》中最有名则是鼎鼎大名的人类英雄黑天。对印度神话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找这两本书的翻译版来看看。
其实与印度神话相关的书籍还很多。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往世书系列。通常,往世书分为十八大往世书与十八小往世书。这些书应该算是众神的个人传记和专题介绍,比如《梵天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大鹏往世书》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神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释迦牟尼
④ 阴差阳错,释迦牟尼在印度是圣人,在中国为何成“如来佛祖”呢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一个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人类思想大爆发的时期。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相近,印度也拥有文化繁荣的“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一位堪比孔子的佛教圣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并非他的名字,而是对他的尊称,就像“孔子”的称谓属于尊称而不是名字一样。释迦牟尼本名叫悉达多,姓乔达摩,属于印度的释迦民族,故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一度与道家、儒家并称为“儒道释”三家,由此可见其对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嬗变产生的巨大影响。佛教中“抑恶扬善”的精神,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禀赋养成也具有引导和教化的重要意义。
⑤ 如来是什么级别的神仙
观音在西游里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按理说,观音只是如来的弟子,菩萨在佛教系统中也只是属于低于佛一级的第二档次,但是观音的几次出场,都没有吃亏,别人都很给面子,比如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里,写观音去五庄观医树:却说那观里大仙与三老正然清话,忽见孙大圣按落云头,叫道:“菩萨来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与镇元子共三藏师徒,一齐迎出宝殿。菩萨才住了祥云,先与镇元子陪了话,后与三星作礼。礼毕上坐,那阶前,行者引唐僧、八戒、沙僧都拜了。那观中诸仙,也来拜见。行者道:“大仙不必迟疑,趁早儿陈设香案,请菩萨替你治那什么果树去。”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这里镇元子的态度可谓谦卑,要知道镇元子是地仙之祖,他的童子自夸“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这种级别的人物也就是比三清低半级到一级,再低下去,三清也不会跟他做什么朋友。镇元子为啥要对观音如此恭敬?还是这一回里,观音说她能医树时自夸: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行者道:“可曾经验过么?”菩萨道:“经验过的。”行者问:“有何经验?”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老君怎么说也是教主级别的人物,观音居然与之赌赛?她敢跟如来赌赛么?根本就不是一个辈分嘛!中国另一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观音明明就是那个慈航真人,是老子的师侄辈,法力上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就算以后投靠了佛教,也不能跟自己曾经的师长没大没小啊。
要理解这些现象,就必须从观音在西游中的身份入手。
在西游记最后的佛教政治局委员排序里,观音排名紧跟佛之后,是菩萨里的第一名。这种“鸡头”往往比“牛后”还要强,这是其一。
其二嘛,才是重点。观音在西游里身份非常特殊,她算是灵山派的外交部长,不过如果用美国的官名“国务卿”可能更确切些。
在佛教人物里面,观音道场在普陀,又是道教投诚过来的人物,在天宫派内部颇有些人脉,对道教人物的熟悉程度恐怕灵山派里没有人比得过她。猴子大闹天宫的时候,观音举荐了二郎神,这个二郎神可是玉帝的外甥啊,在天宫危机的时候玉帝都没想起他,偏是佛教中人观音想起来了,大家想想观音对道教神仙的情报搜集做了多少工作?西天取经途中,观音又顺手招觅了熊怪、红孩儿之类的高手为自己卖命,可见观音是个有心计,有抱负,有手腕的三有菩萨。更为重要的,观音是个女人。在西游第四十九回里,悟空急找观音帮忙,看门的拦不住,原着描述如下:行者性急,那里等得,急纵身往里便走。噫——这个美猴王,性急能鹊薄。诸天留不住,要往里边狖。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分明是个美艳的少妇嘛,初次看到原文,小弟不觉面红心热,怀疑看错了书,这哪里是西游记嘛!观音这样的美少妇,在商量公事的时候发几下嗲,抛几个媚眼,天宫那几个老神仙哪里禁得住?还有观音她办不成的事?如来知人善任,让观音当这个外交部长,跟老君等一干神仙打得火热。以老君为例,两人本来不是一个档次的神仙,偏要玩什么赌斗,把个杨柳枝借来借去。老君真要烧了观音的杨柳枝,他也未免傻到家了,这种情商连猪八戒都比不上。于是乎,假意输上一筹,逗得美女高兴,这样的把戏,难道我们就看不出来么?取经路上,老君更是明言观音跟他借了两个童子化做金角、银角大王挡路。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不是一般的简单。
西天取经这件如来策划的大手笔,也是观音主持执行的。唐僧师徒四个,每一个都是观音提点加入取经队伍的。取经路上观音扮演女人调戏过猪八戒,观音手下的金毛狲、金鱼拦过路,再加上观音出面降服的熊怪、红孩儿,借的金角、银角大王,观音一人身兼数角,玩得不亦乐乎,她才是西游记的幕后大导演。如果说把佛教比作共产党,那如来就是老毛,观音就是周,大家看象不?正是由于观音是如来手下如此重要的一枚棋子,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在天宫也是左右逢源,打情骂俏,观音虽然等级未必最高,法力未必最强,然而天上地下谁也不得不给她三分面子。文革的时候老毛的女秘书王海容之类的小姑娘都可以参加政治局会议,几个政治局委员、老革命也不敢对她们怎么样,可以拥有和大boss的亲密关系是如何的重要。从这里,我们也不难解释为何连镇元子这样的大仙也对观音必恭必敬了。
⑥ 佛、如来、释迦摩尼、达摩祖师有什么区别
佛就是释迦摩尼,佛(释迦摩尼)、如来和达摩祖师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
1、佛:指浮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释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称为“释尊”或“佛陀”。
2、如来:是佛的称号之一。如来(印度梵语:Tathāga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称号之一。tatha 意思是“如”,agata 意思是“来”,如来,“就像来了一样”。
3、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对达摩的尊称)一般指菩提达摩。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达摩祖师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是中国禅宗的初祖。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达摩祖师的来源: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⑦ 如来佛祖在印度地位如何
综上所述,可见两点,第一,孔雀虽然被封为佛母,但在佛门中地位并不高。第二,大鹏是在狮驼岭一役后才归顺的佛门,以后地位如何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⑧ 如来佛祖在佛教中的地位是
在小乘佛法里,如来是最高阶的佛。
在大乘佛法里,如来只是“现在”佛的概念。
在汉传佛教里,分为“过去”的佛:燃灯古佛;“现在”的佛:如来佛;“未来“的佛:弥勒佛。
自佛教由古印度-天竺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影响和渗透,逐渐产生出佛、道二教的宗教神话人物相互关联“客串”的现象。
据说,如来佛就是道教中的“多宝道人”所化(又有说法是西方教主所化),而点化他的是中国的道教始祖--老子。所谓老子化胡。(民间文籍可考的有《封神演义》和《西游记》)
因而,综合起来说,如来佛在佛教中(汉传佛教)的地位属于“教主”地位,但并非最资深的佛主。他上头就还有燃灯古佛。
限于篇幅,大致述说如此,实质上若要深究,还有更多细节可供讨论。例如,若认为如来佛为西方教主所化时,那他与老子、燃灯等的关系是怎么来的,以及如来佛是如何来的等等。
⑨ 如来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释迦牟尼被誉为如来
“如来”他是从印度梵语里音译来的一个名词,“如来”就是无所来去,所以如来叫,在佛教中“如”这个字讲的是佛法与真知,在佛经里称真如,属于绝对真理。“如来”是讲佛掌握在绝对真理来到普度众生以及说法的圣者,隐藏意思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意思,在佛经世界里,释迦牟尼就是普度众生、掌握绝对真理的圣者,这表述了佛教徒们对于释迦牟尼的敬仰与崇敬。
佛教的创始人是佛教的创始人,佛教最重要佛祖,所以在佛教信徒心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将如来、佛祖等同于释迦牟尼,表明了在信徒心目中释迦牟尼崇高地位。在我们民众心里,如来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把用如来称释迦牟尼更现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