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在发展农业方面 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印度政府开始实施—项农业发展新战略,这—战略就是采用以高产品种为主,结合水、肥、农药等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通称“绿色革命”。
印度为了增加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来源,近十年来曾先后推出了旨在发展牛奶生产的“白色革命”和发展渔业的“蓝色革命”,取得了—定的成绩。
另—主要成效是使印度农业科研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涉及到以下四个系统,即研究系统、推广系统、应用系统和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逐步建立起了这四大系统。
在7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乡村工作者兼职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后,才形成独立的由各级专职人员进行的推广系统。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个系统得到了进—步的重视,各邦相继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和种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术的好处推广到农户、农作物和各地区”。科技推广站及时地提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建议,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试验,然后逐步推广。印度现在有140多个科技转让中心。支持系统包括农业信贷系统,价格支持系统和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合作社系统。
B. 古代印度的科技有哪些成就
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哲学方面的就不说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说了,说些别的吧。比古代中国要差的东西就不说了,以下提到的都是达到古代中国水平、超过古代中国水平、有独到首创之处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农业文明的天文历法一般都不错。印度在吠陀时代(相当于中国周朝)天文历法水平就很高了,后来得到与古希腊天文学的交流更进一步。还出过阿耶波多这种超时代的天才。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天文历法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医学印度传统医学发展早、水平高。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计是他们比较敢想敢做……成书于前1000年的《妙闻集》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外科手术,水平比同时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中国)都要高得多。
3.数学除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贡献是“弦”。用“弦”(弓弦)这个词来表示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源自印度。还有无理数问题,也是印度人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建筑古印度是第一个烧制砖建筑的文明。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筑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独到之处。后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均受其影响。
5.航海印度的造船、航海技术曾长期(大约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个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新宋》知道印度历史上有个注辇国(又译朱罗国),才开始了解这方面历史。不出名是因为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处于弱势,其历史文化容易被忽视。说重要,是因为历史上南印度曾经对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和扩张,建立很多侨民据点。并直接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印度化。
C. 印度农业发展有利条件有哪些
A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于热带和C年降水量变化大。
印度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其中33.5%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50-1150毫米,33.5%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50毫米。印度有许多河流。恒河是最重要的河流,全长2700公里,有1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
雅鲁藏布江、戈达瓦里河、纳马达河和克里希纳河是印度第二大河流。雨水充沛,河流众多,为农业生产和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2.8%。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冷季1~2月,夏季3~5月,西南季风雨季6~9月,东北季风10~12月。北方最低气温为150摄氏度,南方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几乎全年无霜冻。农作物可以全年生长,有丰富的热资源。
(3)印度的农业科技有哪些扩展阅读:
印度农业发展成果: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51年至1991年,农业年均增长3.7%。粮食产量由1950/51年的510万吨增加到1990/91年的1762万吨,增长3.46倍。根据粮农组织的数据,印度1994年的粮食总产量为2248万吨,人均占有231千克。
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从1960/61年的72.4%下降到1992/93年的55%。
D. 印度的什么技术最先进
核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印度具有很强的实力。
E. 古代印度的农业成就有那些
棉花的栽培是古印度居民最突出的农业成就。个别地区还种植了水道。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们已经驯养了黄牛、山羊、绵羊、猪、狗、象、骆驼、鸡等。狩猎物有鹿、野牛、虎、熊、野兔和鱼类。
F. 印度的什么技术最先进
核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印度具有很强的实力。
G. 古印度农业有什么成就
棉花的栽培是古印度居民最突出的农业成就。个别地区还种植了水道。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们已经驯养了黄牛、山羊、绵羊、猪、狗、象、骆驼、鸡等。狩猎物有鹿、野牛、虎、熊、野兔和鱼类。
H. 印度盛产什么农作物
印度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等。
印度农业生产的布局,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此外,印度的各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即半岛西南部地区。
I. 印度农业特点是什么
印度农业特点是:
1、印度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
印度的农业生产结构特点:一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二是农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惰性”,长久以来印度的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2、印度农业的发展特点
(1)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
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特点: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2)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一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
(3)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扩大
印度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以及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其中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J. 印度农业都生产什么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
印度的恒河中下游平原生产水稻
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为棉花主要产地
东北部产黄麻。
农业地域类型也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类呀。
按生产对象分类:水稻种植业
按投入多少分类:密集农业
按产品用途分:自己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