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傈僳族起源于何时,与彝族又有哪些历史渊源
在中国民族版图上,有很多色彩绚丽、历史与文化极为浓郁的少数民族。虽然他们的人口数量、民族底蕴都无法与汉族相提并论,但却以不同的民族风采彰显着独特的民族之光。在我国境内众多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与彝族渊源颇深的民族,她就是傈僳族。
目前,傈僳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印度。
傈僳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曝光度相对较低,这与其人口基数较少以及民族文化,过于单薄、社会参与度不高有很大关系。
我国境内的傈僳族,则聚居于怒江、恩梅开江流域地区。
结 语
笔者认为傈僳族作为古羌、氐族后裔,以及彝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开始发源、萌芽、发展到成熟,这个过程实际上经历了3000多年的时间。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悠久的民族,实际上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了独特的独特的民族习俗。
傈僳族虽然在我国建立之初依然,处于比较原始的赤足公社阶段。但是在进入新社会之后的几十年中,不仅快速的融入了现代社会生活。而且其民风、民俗以及民族精神,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Ⅱ 傈僳族是什么民族
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
Ⅲ 傈僳族的历史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Ⅳ 傈僳族属于哪一类型的种族
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傈僳与纳西、彝、哈尼、拉祜等族具有高原民族的特征:体长、高鼻、薄唇、凹眼,与南亚语系的佤族、布朗族及壮侗语族的壮族、傣族均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正好说明彝语支各族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特征。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4)印度的傈僳族算什么等级扩展阅读
傈僳族的语言文化:
傈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是语言比较统一的民族,内部没有语支,方言分怒江、禄劝两个方言。怒江方言又分为两个土语。
各种方言、土语的语法差别不大,词汇也基本相同。因此,傈僳族不论居住在雅砻江流域还是分布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流域,使用的语言大体相同,相互可以对话。
历史上傈僳族没有创立文字,只能口耳相传、刻木记事。20世纪初,维西县傈僳族青年旺忍波创制了共有1030个字的象形文字,这是傈僳族历史上的第一种文字;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人傅利叶和克伦族青年巴东以英文字母为基础创制出第二种文字,即老傈僳文。
1913年,英国传教士王慧仁根据云南省武定、禄劝两县自称傈坡、他称傈僳人的语言,以武定县滔谷村语音为基础创制出了一种“格框式”的拼音文字;第四种文字是20世纪50年代由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基础创制、并经国务院批准使用的新傈僳文。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各民族通用傈僳语和老傈僳文。
Ⅳ 关于傈僳族的介绍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数为634912。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着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份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掴、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傈僳族是古夷人的一个分支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是不是今天的彝族呢?这是现在很多学者都很怀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族别是会消亡的,但是族群是不可能消亡的!!下面是我对彝族和傈僳族的一些认识。1、从傈僳族的族源来看他是夷人的一个分支。2、从他的宗教文化来看也和当今的彝族是一样的,特别是和凉山的彝族是一样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从图腾来看都有龙、虎、鸡、蛇、鸟、竹、荞、树,山等3、从社会组织来看是以血缘和纽带的家支头人制度,都有血族复仇的习惯。凉山彝族的“德古”与傈僳族的“实扒”和“搓吾”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充当了调解人员的角色。4、从巫术文化来看傈僳族有“尼扒”和“尼古扒”两种,彝族有毕摩和苏尼两种。“尼扒”和毕摩的社会地位都高于“尼古扒”和苏尼的。从他们的职责来看都是卜卦、驱鬼、辟邪、祭祖、祈福。5、从婚姻和丧葬来看,在婚姻中彝族和傈僳族都要给“舅舅钱”、父母包办、近亲结婚。丧葬和贵州彝族是一样的,都用土葬,只有非命死者用火葬(其实都是后来收到汉族丧葬的影响才用土葬的。)7、9两个数字在彝族的在葬礼上时隔吉祥的数字,在贵州死者男的药穿9件外衣、女的要穿7件;在四川火葬的时候难得要架9层、怒的药架7层;傈僳族祭男死者9块肉,出殡时用9棵栗树抬,祭女死者7块肉,出殡时用7棵栗树抬。难道这些数字出现在葬礼上只是一个巧合??6、从音乐舞蹈文学来看,音乐主要都是源于生活,所以由于历史地理位置不同,人们所创造的音乐也是不同的,但是彝族和傈僳族都有“祭歌”。乐器主要有口弦、笛子。舞蹈都是通过下肢动作来表现(可能这些舞蹈都源于生产生活中。),以脚上动作为主,步伐矫健,动作粗犷。文学都有《洪水泛滥》《兄你们婚》《竹娃》。7、从服饰来看,就彝族服饰就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6大类型,傈僳族根据服饰分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有共同的特点都崇尚黑色、男的用青布包头、女的都穿裙子。8、从语言比较很多单词都是一样的,如在傈僳族的语言里奴隶“搓巴”(P101《傈僳族简史》)意为小人,分家“海途”(P144《傈僳族简史》)这些和贵州彝语是一模一样的。虎叫腊,过年为“阔什”这些和凉山彝语是一模一样的。9、从酒文化上来看彝族了傈僳族都很一样,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席!!10、从禁忌来看彝族和傈僳族都把火塘视为神圣的地方,傈僳族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11、彝族和傈僳族都要过火把节。这个转自一个网友,那个网友转自一个网站
Ⅵ 傈僳族的社会属性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前,傈僳族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居住在云南省丽江、维西、永胜、云龙、兰坪、保山和四川省等地的傈僳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社会。居住在大小凉山周围的傈僳族,已分化出一些中小奴隶主,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猎。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生产力水平低下,铁具和竹木农具并用,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主,狩猎、采集为辅,社会分工不明显,手工业和商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实行以物易物的交换方法,在碧江、福贡等县出现一些以物易物的初级市场。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农村阶级有了分化,但有存在着原始的公有制和家长奴隶制的残余。土地制度分为个体私有、家族共同伙有、村寨及家族公有3种形式,并普遍存在一种伙有共耕制“哈米贝来合”,这是一种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的原始协作形式。
Ⅶ 傈僳族的介绍
傈僳族(英文名称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节日有刀杆节。
Ⅷ 傈僳族的传说你知道吗
我国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也有一个关于“天狗吃太阳”的传说,并且故事非常有趣。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媳妇,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非常幸福。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忽然有一天,小伙子染上了麻风病。麻风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因此小伙子只好离开村子独自在遥远的山里找了个山洞住了下来。
一个人住多么孤独啊!于是,小伙子养了一条狗,从此和狗相依为命,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了下去。
后来,小伙子发现山洞附近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嘴里含着一颗宝石。小伙子不敢去惹它,总是躲着它。但是小伙子的狗却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小伙子非常悲伤,他认为一定是那条大蟒蛇把自己的狗咬死了。
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大蟒蛇除掉。小伙子在大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埋了一把尖刀,刀刃露在地上一寸左右,如果蟒蛇从刀刃上爬过,就会被开膛破肚,必死无疑。果然,没过几天,蟒蛇就死掉了。
小伙子从蟒蛇嘴里取出宝石,在狗的身体上摩擦,没想到狗竟然活了过来!小伙子非常高兴。然后他又用宝石在自己的身上摩擦,把麻风病也治好了。
小伙子马上带上狗回到村里。他妻子惊讶地问题:“你的病好了?”小伙子一五一十地把宝石的事情告诉了妻子。
有一天,小伙子出去了,他的妻子对宝石很好奇,就拿出来到太阳底下仔细看。没想到刚打开包裹宝石的手帕,宝石就消失不见了。
等小伙子回来,他的妻子不敢隐瞒,只好把宝石消失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小伙子说:“这宝石太珍贵了!一定是太阳神把它取去了,我要想办法把它拿回来!”
于是,小伙子准备了很多竹竿,把竹竿一根一根接起来,一直够到太阳所在的地方。临别,他再三嘱咐妻子,必须每十天给竹竿浇一次水,否则太阳的光就会把竹竿烧毁。然后,他就和他的狗一起爬上去找太阳神,要把宝石要回来。
就这样,他不知爬了多久,他实在太累了,就休息了一下。在他休息的时候,狗首先爬了上去。这时候,小伙子的妻子忘记了浇水,结果竹竿一下子就断掉了。小伙子从天上掉了下来,摔了个粉身碎骨。
小伙子的狗从此也只好住在太阳的旁边。但是,每隔一段时间,狗就会想起自己的主人和他的宝石。于是,狗就狠狠地咬一口太阳,甚至把整个太阳都吞了下去。
每当这个时候,地上的人们就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叫狗不要咬太阳。狗听到人们的喊声,以为是主人给自己送饭来了,就停止咬太阳。这样,太阳也就恢复了原样。
狗咬太阳的时候也就是发生日食的时候。直到现在,傈僳族中的一些人在发生日食的时候,还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不让狗咬太阳。虽然,人们已经知道了日食并不是因为狗咬太阳造成的,但是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知识点傈僳族
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四川省、西藏和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Ⅸ 傈僳族是神马呢
傈僳族 (英文名称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 傈僳族少女
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光。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傈僳族邮票人物。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傈僳族图腾
。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Ⅹ 为什么云南傈僳族被称为“太阳的民族”傈僳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某社交平台上关于云南傈僳族的说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傈僳族是我国非常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又被称为太阳的民族。之所以被称为太阳的民族,是因为傈僳族非常的崇拜太阳,相传他们的祖先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而来到傈僳族所存在的地方的,他们的祖先发现傈僳族这里的地理环境很不一样好像每天有三次日出,所以认为阳光最多,一定是太阳的故乡。于是,他们的祖先就选择在这里安居乐业。后来傈僳族也就被称为太阳的民族。
傈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个体现,大家热情好客,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舞蹈、语言和文化,可以很好的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友好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