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人灭一国:王玄策灭印度的神话是怎么来的
唐朝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命王玄策出使印度,意在宣扬我大唐国威。但是没想到印度不知好歹,竟然意图杀害王玄策。后来王玄策紧急跑到了吐蕃,借助吐蕃的势力好好的教训了印度一番,也正是因为这个历史上的小事情,被后来人们逐渐演化,从而形成了王玄策一人灭印度的荒唐传说。
就这样王玄策带着吐蕃人马,再次踏上了印度的领土,这一次他直接进攻阿罗那顺,面对吐蕃骁勇的军队,阿罗那顺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向王玄策低头认错。就这样王玄策的故事在后来被演化成一人灭一国的神话了。
B. 南亚争霸,印度为何不敢进一步扩张领土
因为宗教问题、印度的敌人是巴基斯坦等,所以印度不敢进一步扩张领土了。
同时印度不敢吞并孟加拉国,除了上面说的原因之外,还是就为了不让印度陷入不必要的战争泥潭中,根本就没有必要,吞并孟加拉国一点好处都没有,试问印度怎么可能会去做呢?所以南亚局势分辨,印度还是看得很清楚的。选择扶持孟加拉国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选择。
C. 中代印度为何经常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或者被外族长期统治
因为历史上的印度被其他国家视为“软柿子”,强国为了增加自己的地位,总喜欢侵略一些弱国。
因为印度比较穷,兵力薄弱,而且印度有大量的财富,其他地区很容易觊觎。他们想为自己获得印度的财富。
地形和资源丰富。印度半岛,几乎是一个马平川,缺少一个缓冲区。北方山区一旦被突破,后方平原没有危险,没有回旋余地。热带季风气候,以及三面环海的特点,也让外来移民更容易在这里生活。2.印度的文化建设不够。很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和作品不能形成深远的凝聚力。况且印度的宗教太成功了,还不成熟,人们更听天由命。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几乎没有什么历史情节,谁都可以管。他们也觉得冷漠,缺乏拧成一股绳的向心力。3.侵略者的实力太强了。从中亚到印度的入侵者,很多都很绝望,很绝望。印度地方城邦战斗力不强,四分五裂。外人往往可以不经意地以数万大军分而治之,建立一个伟大的王朝。
印度之所以经常受到外国人的攻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第二,印度位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第三,印度的分散统治导致印度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来对抗外敌入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第一,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文明在形成的初始阶段是脆弱的。此时闭环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保护文明的发展。没有地理环境的阻隔,即使产生了先进的文明,也有可能被落后的文明淘汰。在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文明是最脆弱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虽然在地理上是分离的,但却有着“致命的缺陷”。其中,古埃及东北部与外界相连,也是外敌入侵的重要突破口。古印度的南面是大海,东面是郁郁葱葱的雨林,北面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但西北角的缺口却有着严重的“缺陷”。印度西北部致命的地理“缺陷”导致印度在历史上多次被入侵。大部分外来者沿着西北的这个缺口进入印度,征服了印度。比如摧毁古印度文明的雅利安人,比如亚历山大的入侵,还有蒙古人的入侵等等,基本都是沿着这个地理缝隙进入印度的。第二,印度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除了地理上的缺陷,印度还经常遭受外敌入侵。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让印度经常遭受外来入侵,那就是印度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在东方文明中,中原的农耕文明经常与北方的草原文明发生冲突。北方的草原文明一旦被中原的农耕文明打败,就会选择融入中原文明或者西迁选择新的生活地点。比如战败后的大月氏,比如战败后的匈奴,还有蒙古人,战败后有的选择西迁,有的选择继续西迁,有的在中亚分道扬镳后选择南下。在西方文明中,一旦强大了,也选择了东征,比如历史上的亚历山大东征,比如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他们强大起来之后,印度也遭殃了。印度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很容易受到东西方文明的入侵。第三,印度的分散统治导致印度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对抗外敌入侵。历史上,自从雅利安人毁灭了古印度文明之后,印度就没有自己体系的土着文明了。雅利安人开始创造的等级制度逐渐固化了印度的统治,然后他们经常受到不同文明的攻击,造成了印度的文明混杂和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导致印度更加分散,不同的小地区之间形成了不同的统治形式。他们的独立性很强,很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没有这种凝聚力,就难以抵御外敌入侵,造成恶性循环,经常遭受外来打击。
D. 英国人太坏,与中国同样遭侵略,为什么印度四分五裂
印度的遭遇可和中国不一样,莫卧儿王朝的时候印度就有很多半独立自主的土邦。英国最后可是把印度几乎完全侵占,变成了殖民地,比中国可惨多了!就是不搞印巴分治,印度国内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也得爆发战争,情况可能比分治更惨!
E. 为何说本质上四分五裂的印度,不会二次解体
印度这个国家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这个国家了。现在的印度综合国力在不断的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在前几名,虽然没有跻身大国行列,但是气势上已经起来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好。
印度的发展模式和中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也非常的相似。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通过经济改革,放松对外贸和外资的管制,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
F. 为什么古代中国是统一的,印度却四分五裂呢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在南亚的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分裂的存在。在文化上南亚地区都属于印度文明,然而在政治上却都有着各自的政见。印度更多的是代表一个文明体系,而并非是一个可以统一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完整是基于它的文明为人们所接受的,古代的印度之所以是处于分裂的状况,与它在地理位置上板块结构的不完整性、种族制度的制定、以及文明的瓦解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的。
G. 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是英国的殖民使印度从四分五裂走向统一 而印度人认为即使没有英国人印度也能统一而印巴
这个要从印度被英国侵略变成殖民地国家前期说起,
——1 那时印度从整体上还是一个国家(被当时国家所认可),但其有十几个松散的邦国所组成。因为印度是一个佛教文化很重的国家(后期衍化印度教),教义就是国家法典,至高无上,可同时印度教又分为很多分支,每个邦国内都有自己信仰的教派。故而其很分散。
2 当时印度外围的确有不同的小邦国不跟印度玩,即不属于印度。
英国侵略印度后,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归属东印度公司管辖,出于利益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其他小邦划进印度。所以说大多说史学家认为英国的殖民时期使印度从分裂走向统一。
——印度人认为没有英国人,印度也能统一印巴。其实这句话 含有两个意思:
1 印度可以自己实现对内部邦国的统一。
2 正是英国的殖民,使印度分裂成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于殖民地独立前英国做了手脚使之分裂为三个部分)。至今部分印度爱国之士仍对此恨恨不已。
H. 印度是怎么分裂为印巴和孟加拉三国
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战败后,三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属东印度公司所统治。1947年6月3日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独立,1971年印度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东巴基斯坦独立,即为现在的孟加拉国。
1、从统一到分裂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巴基斯坦的领土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部分组成。东巴与西巴相距两千多公里,中间还隔着一个印度,而且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也不尽相同。
虽然东巴的面积比西巴小得多,可人口却比西巴多。由于中央政府的大权长期控制在西巴人手中,东巴人愤愤不平,东巴与西巴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主张东西巴完全平等,得到大多数东巴人的拥护。仰仗东巴人口上的优势,人民联盟在选举中获得了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面对大选结果,东巴人欣喜若狂,西巴人则忧心忡忡。拉赫曼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商讨东巴自治问题,以期改变东巴长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对待。可是双方分歧太大,会谈最终破裂。
第二年的3月初,东巴各地掀起罢工和示威的浪潮,纷纷要求实行东巴自治,局势一片混乱。3月25日,驻守吉大港的军队哗变,占领了全城。3月26日,人民联盟宣布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为了阻止分裂,叶海亚总统急忙宣布取缔人民联盟,并且派遣大批军队开赴东巴,镇压人民联盟的独立运动。一时间,东巴火光冲天,枪声震耳,拉赫曼和其他独立运动领导人纷纷被捕。从此,东巴基斯坦的民族自治运动变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西巴军队虽然控制了东巴的局势,但造成一百万孟加拉人丧生,一千万孟加拉难民逃往印度。
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的领土主权,已经在1947年、1965年两次刀兵相见。现在削弱和分裂巴基斯坦的机会来了,印度哪肯放过。就在此时,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合作友好条约,得到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助长了印度对巴基斯坦大动干戈的决心。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布全力支持孟加拉独立,好让“不断逃亡印度的难民重返家园”。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策划,11月21日,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了海陆空全方位的攻击,一辆辆印军坦克越过国界,旋风般杀向巴军阵地;一架架印军战机腾空而起,呼啸着扑向预定目标。印度陆军迅速向前推进,直逼东巴首府达卡。12月3日,印军又越过克什米尔军事分界线,猛攻西巴,试图牵制巴军主力,不让他们腾出手来支援东巴战场。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立刻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全力抗击印军的入侵。
印巴两军出动战机你轰我炸,并发生了激烈的空战。12月8日,印度的两架苏-7战斗轰炸机企图偷袭西巴的空军基地,不料,被高度戒备的巴军发现了。随着三颗信号弹腾空升起,两架中国制造的歼-6战斗机冲入天空朝敌机扑去。驾驶歼-6的哈斯米中校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巴军飞行员,当飞机爬升到两千米的高空时,根据地面通报的情况,他立刻在机头左方发现了敌机。哈斯米随即来了个大坡度转弯,绕到敌机后方,占据了有利的攻击位置。印军飞行员猛地发现自己被歼-6盯上了,慌乱之下,企图加速甩掉歼-6。哈斯米十分沉着,死死咬住苏-7,随后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一枚响尾蛇导弹直冲敌机而去,苏-7躲闪不及,顿时凌空炸得四分五裂。另一架苏-7见势不妙,刚想掉头逃走,这时另一架歼-6赶到,做了几个漂亮的空中动作,迅速把敌机锁定在射击光环中。炮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敌机,第二架苏-7战斗轰炸机应声落地。
虽然巴空军的表现十分出色,但是巴陆军却不争气,在印军的猛攻下,接连败下阵来。叶海亚总统心烦意乱,赶紧派外交部长布托前往联合国,要求安理会制止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一百零四票的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的决议。可是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印度将“打到孟加拉国获得解放为止”。
孤军奋战的东巴守军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和武器上处于劣势,但是他们顽强地抵抗着。印军速战速决的意图受到了挫折后,立刻使出了撒手锏,出动无数飞机,在达卡周围空投了大批伞兵,使东巴守军首尾不能相顾,顺利完成了对达卡的合围。与此同时,印度的海军和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卡断了东巴与西巴的任何联系。
决战在即,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十分清楚,失败是不可避免了,他授权东巴指挥官尼亚兹中将“有权最后决定是否向印军投降”。12月16日,印军向达卡发起总攻。尼亚兹见大势已去,决定无条件投降。他在达卡的赛马场向印军递交了投降书,然后交出了军旗和手枪。印军攻占达卡的消息传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欣喜若狂,她赶到新德里的议会大厅,激动地宣布:“现在达卡已是一个自由国家的自由首都了。”12月17日,印度在西线宣布停火。叶海亚总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议。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的失败而告终。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得到释放的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国第一任总统。
I. 印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为何许多人说它其实已经“四分五裂”
历史上印度一直是四分五裂的国家,也一直被入侵,直至英国殖民后,英国不断入侵殖民其他国家,给印度国土开疆扩土,一直被扩充至现在的版图,待殖民者撤出印度土地后,印度又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
可以说,印度的历史十分精彩且跌宕起伏,其文化内涵和文明底蕴丝毫不输给中国,只是多年颠沛流离,战乱纷呈,流失严重,但好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家还在,我们还来得及感受这个国家的历史并从中获取些许吉光片羽。
J. 我在做论文,题目是让印度解体的5种方法 大家有什么想法
1首先要明白这5种方法的优缺点
2其次要弄清楚,是什么关键性原因导致印度解体
3再次,就事论事,找到方法中的合理部分,结合自己的思维的创新点,提出解决方案
4对历史的反思和方法的总结,结合国情分析现状,并对未来有一个方向上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