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水荒现状如何

印度水荒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2-06-29 17:50:19

‘壹’ 大约在() 多少年,世界上百分之三十国家将面临水荒

据预测,2025年全世界将有2/3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2007年世界水日"应对水短缺"的宣传主题再一次警醒世人:

水短缺:人类生存最严峻挑战

水资源:比金子宝贵

"晚上睡觉时我总是打开窗户,听到来水声,就马上叫醒丈夫,说'水来了',于是我们便起来开始接水。"家庭主妇加西亚是墨西哥城2200万人口中的普通一员,她知道水多么珍贵。地球看起来并不缺水,它70%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全球变暖、冰盖融化还在使海平面升高。但是,包裹地球并在继续扩大的庞大水体,绝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在地球所有的水储量中,淡水只占到2.5%,这其中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冰川等难以利用的资源,易于利用的淡水(河流、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不足1%,有研究认为这一数字可能仅为0.25%甚至更低。在革命性的海水淡化新技术出现之前,全球水资源极其有限。

水分布:30%的国家将面临"水荒"

淡水的分布极不均衡。南美洲拥有全球1/4的水资源,而南美大陆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6。全球60%的人口生活在亚洲,亚洲却只占有全球30%的水资源。从国家来看,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等国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60%(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的人均水资源数量反而低于世界平均水准),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文地理计划说,2025年,30%的国家将面临"水荒"。如果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治理和分配,就可能导致像石油资源一样的争端。在东非干旱的索马里,一个口渴的人甚至会为了一杯水而开枪打死另外一个人,那里"水井之战"频发,"井战士"、"井寡妇"、"井军阀"不在少数。

水消耗:"通向灾难的单程旅行"?

生产1公斤大米,消耗的水比许多家庭一周的生活用水还要多,达到了2000升~2500升。一个喜食肉类和乳类制品的普通西方人,每天消耗的水是他自身体重的100倍。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在1900年~1995年间,全世界的水消耗量增加了6倍,比人口增长速度快两倍。上世纪60年代,人类为地球人口将猛增而忧心忡忡,以至于预言"数亿人将要饿死"的《人口炸弹》一书成为畅销书。预言并没有应验,因为有了新一代高产作物,现在世界粮食产量是二三十年前的2倍。但是,为种植它们,灌溉系统消耗的水是过去的3倍。因此,许多人悲观地认为,灾难终究会到来。目前,全球总用水量的约70%花在农业上,而其中60%通过蒸发和渗漏损失掉了。印度2/3的农作物需要用地下水灌溉,过量的抽取使得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发出警告说那是"通向灾难的单程旅行"。在阿拉伯半岛,80%以上的淡水来自地下水,由于过度开采面临枯竭,同样的原因使墨西哥城在过去100年中下陷了9米多。

水污染:每天3.4万人死于喝脏水

有效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始终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关键部分,它对挽救生命的作用超过整个医药业。例如,在20世纪前30年,美国死亡率的下降有一半要归功于水的净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还有数以亿计的低收入者在遭受水污染。在印度孟买人口密集的达拉维区,平均1440人才分摊到一个厕所。雨季一旦来临,街道就变成小河,屎尿横流。根据2002年的数据,全世界约12亿人得不到经过改良的水供应(包括自来水、公共供水站、维护良好的井和泉水、收集的雨水),约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用水。对于这些低收入群体来说,滋养生命的水反而成了传播疾病的载体。目前,全球每天约有3.4万人因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而死亡。全世界每年有180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其中90%以上是5岁以下的儿童。另有研究说,每年水传播的疾病导致500多万人死亡,是死于战争人数的10倍。

水权益:低收入者更易受到损害

联合国《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明确指出,水危机不是因为水资源供给在绝对意义上的缺乏,而是根源于"贫穷、不均衡以及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低收入者基本的水权益容易被剥夺。几年前,在玻利维亚,由于美国公司获得了特许权,低收入者未经许可在自家屋顶的储水箱里收集雨水竟然变成了违法行为,以至于引发了当地居民与外国公司的严重冲突。在清洁水的问题上,低收入者得到的最少,付出的代价却最大,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地区的贫民区,水价是同一城市高收入地区的5~10倍。许多贫穷家庭每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却要将超过10%的家庭收入花费在用水上。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以前要"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卫生条件的人口比例减半",这意味着在未来10年里挽救至少100万儿童的生命。实现这一目标每年需要约100亿美元,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小,但它只相当于全球不足5天的军费开支,或富国每年花在矿泉水上的费用的一半。

水管理:生命之水应予优先考虑

联合国认为,全球水资源危机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场公共管理体系的危机,管理体系决定了哪些人、在什么时候、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水,并且决定了哪些人有权得到水资源以及相关服务。目前全球水资源的管理极其不善,管道和沟渠泄漏使得30%~40%的水被浪费掉。但政策管理失误比技术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更严重:许多国家在决策上并没有把水和卫生设施问题当作优先事项加以考虑,用于供水和卫生设施的财政预算都很少;国际社会在探讨如何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时,也没有对水问题予以足够重视。水是生命和文明的基础。预计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89亿,在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均的压力下,人类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人类文明将变成大海中的一叶孤舟。

‘贰’ 世界水资源现状

全球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
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
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
中东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地区.其主要的水源是约旦河.与该河相关的国家有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水源.因此,缺水问题极为严重.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1967年爆发的中东战争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在60年代初,企图改变约旦河的河道,使之远离以色列引起的.当时的以色列总统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以色列将用行动来确保河水继续供给.于是以色列以武力占领了约旦河流域的大部地区,使自己有了比较可靠的水源供应.其实有关水资源的争端不仅仅发生在中东地区,在欧洲,曾发生过围绕多瑙河的政治争执.在南亚大陆,关于恒河水分配问题的分歧至今也未缓和,而在非洲,争夺尼罗河流域水的冲突更为激烈.该流域包括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9个世界上干旱最严重的国家.如果上游国家用水增加,就会使埃及用水减少,并加剧干旱.
经济的发展使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欧洲着名的莱茵河曾因工业污染使河中鱼类消失殆尽;伏尔加河沿岸75%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亚洲的大部分河流被污染,成了世界上退化最严重的河流.欧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欧洲,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从现在起50年内,6万平方千米的含水层将受到这种污染.
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饮用水的一半透过裂缝渗入了土壤.我国每年自来水漏失量就达10亿多吨.
马林 福马肯马克曾提出了一个衡量缺水状况的人均标准,即所谓水关卡.按照这一标准,每人每年应有可用淡水1000立方米,低落于这个标准,现代社会就会受到制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许多国家都低于这个标准.如肯尼亚每人每年只有600立方米,约旦仅有300立方米,埃及仅有20立方米.联合国认到2025年,将有一大批国家年人均水量低1000立方米.其中科威特,利比亚,约旦,沙特,也门等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年用水有可能低于100立方米.
有人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达到83亿,人们可能耗尽所有的储备水…………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其中地表水2.7万亿m3,地下水0.83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水是生命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不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3%。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1975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神话。
陆地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使得有的国家洪灾不断,有的却干旱无雨。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国家,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同期性干旱的影响。大气变暖加剧了干旱的程序,而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成为“环境难民”。
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治理污水放在心上,而放任污水横流,甚至把大江小河当作城市“清洁器”,只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带走垃圾和废物。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260亿吨,造成5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另扰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的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
水污染不仅对淡水,而且海洋污染的情况也是令人震惊的。海洋的浩瀚无边与自动净化能力,使人类一直把海洋当作最好最大的天然垃圾坑,倾废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式。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如下水污泥、工业废物、疏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在各种倾废中,倾倒放射性废物尤为令人关注,因为这相当于在人们四周放置了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核弹,一旦废物产生泄漏,其产生的生态灾难远远超过二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上倾废至今仍然为一些国家所乐衷。
此外,海上石油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兇手。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影响海水复氧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石油中所含的有毒成份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害不易忽视。
回顾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兴起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海洋使古希腊文明一度辉煌。但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

‘叁’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在大家眼里,印度农民尼柏·丘德芮堪称模范:他借助有机肥料和天然杀虫剂辛勤地

1.地球上的地下水资源消耗殆尽时,人类将面临水荒,持续的干旱会吧数以亿计的百姓推向饥饿和灾难。
2.①供水方式由开放式水井转变为管道式水井供水;②印度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③常驻人口大大削减。
3.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由于农作物种植总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人类消耗的淡水量迅速增长的情况。
4.本题较开放,探究要点有:①嘉兴和全国乃至全球一样面临着水危机;②嘉兴的水危机原因于印度等其他地区不同,属于水质性缺水;③嘉兴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损失严重;④嘉兴政府已经开始行动,准备从太湖引水解决用水问题。

‘肆’ 请问谁有关于世界水资源现状的文章

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今年年初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

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今年3月14日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

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2005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决定,世界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洁净饮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增加了一项承诺,争取在2015年之前使无法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人口降低一半。在今年的世界水日来临前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

警惕!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相关信息:

世界水日简介
“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节水日日期:3月22日

世界水日的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世界水日由来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

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世界水日确立背景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世界水日主题
1994年:关心水资源人人有责(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s)
1995年: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应对水短缺(coping with water scarcity)
2008年:涉水卫生(water sanitation)

中国水周主题
1996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
1997年:水与发展
1998年: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99年:江河治理是防洪之本
2000年: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001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2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4年:人水和谐
2005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2006年: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2007年: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2008年: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世界水日相关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水,不仅仅是H2O

一、古代和现代人对水的不同定义
人类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气、土当作四个基本元素,由它们构成世界上一切物体。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才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所有的水都一样。但在中国人眼中,水和水绝对是不一样的。唐代陆羽在其所着的《茶经》中,将水界定为三个等级,“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相传他曾着《水品》(或《泉品》),品评天下名泉名水,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而另一个爱评泉的人,清代干隆皇帝,甚至曾闹出评出两个天下第一泉的逸闻来。
在中国人眼中:水,不仅仅是H2O,水天生是分三六九等的。

二、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的发现。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俗语深入人心,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相信:水的好坏对人体十分重要。什么样的水养成什么样的人,水好的地方也容易出美女。而现代自然科学为古人的这种朴素结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密切,即人体和地壳物质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况,所以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能在地球上正常地生活。
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在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这些矿物质少到不能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或者多到超过人体所能吸收与排泄的限度时,也就是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食物与空气间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人体就不能适应这种外界环境,就会发生某些疾病。

世界水日:拯救地球生命之液

200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今年年初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
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今年3月14日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
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2005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决定,世界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洁净饮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增加了一项承诺,争取在2015年之前使无法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人口降低一半。在今年的世界水日来临前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
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世界水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抽时间思考: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每个月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一样多。尽管如此,这些人的不幸几乎没有得到一场自然灾害所能引起的关注。
水对西方人而言是理所应得的寻常之物,而一个苏丹人平均每天要花1/3的时间去取当日定量配给的水。一个欧洲人每天用水约135升,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通常每天只有10升水可供使用。在亚洲和非洲,传统上由妇女负责为家人汲水。她们平均要走6公里才能到达附近的河流。如果独自没法运足够的水回家,孩子就来帮忙——他们把时间花在打水上,而不是上学读书。尽管如此,水往往不够用,导致腹泻和疟疾频发。在过去10年里,死于腹泻的儿童超过了二战后所有武装******中死难者的总数。例如,因为缺水,一家人在同一个盆里洗手。由最年长的男性开始洗,等轮到最小的孩子时,洗过的手比洗前还脏。而孩子就用这双脏手吃饭。
在红十字会启动供水工程之前,赞比亚小镇马查的卫生状况就那样恶劣:疟疾和腹泻在儿童中尤为流行。因为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备,当地的学校不得不关闭。许多村民在灌木丛中便溺,因为厕所不够。尤其在雨季,污水被河水冲刷出来,就会有发生瘟疫的危险。对村中的妇女来说,每天只能给家人搞到10到20升水,生活真是可悲。河流离家很远,她们每天能挑回来的那点水总是不够用。红十字会开展了大规模援助项目:在住房附近打了水井,修缮并新建了厕所,让村民明白卫生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重新开课了。学童现在甚至穿上了干净的校服。赞比亚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这个项目出了力,明年它将扩大实施范围。
长期缺水和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也是制约穷国发展的一大障碍。健康则是推动经济良好运行的发动机。为减轻人们的痛苦,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水这个课题必须更多地得到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打算利用其在提供清洁水和创建卫生环境方面的经验,于2005年2月24日通过了一项10年计划,旨在到2015年前将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2006世界水日的九声警钟

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的47/193号决议设立了世界水日。在2003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2006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

第一声警钟: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约有1/5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第二声警钟: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
2002年,全球约有310万人死于腹泻和疟疾,其中近90%是不满5岁的儿童。

第三声警钟:大部分地区水质下降
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迅速衰退,退化速度快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声警钟:90%灾害与水有关
许多自然灾害都是土地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果。日益严重的东非旱灾就是一个沉痛的实例。

第五声警钟:农业用水供需紧张
这部分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

第六声警钟:城市用水紧张
2030年,城镇人口比例会增加到近2/3,从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

第七声警钟:水力资源开发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20多亿人得不到可靠能源,而水是创造能源重要资源。

第八声警钟:水资源浪费严重
世界许多地方……有多达30%到40%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了。

第九声警钟:对水资源的投入滞后
近年来用于水务部门的官方发展援助平均每年约为30亿美元,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会提供15亿美元非减让性贷款,但只有12%的资金用在了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用于制定水资源政策、规划和方案的援助资金仅占10%。

‘伍’ 全球水荒状况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水的问题将会同70年代的能源一样,成为下世纪初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自然资源问题。联合国的分析资料指出:地球的淡水比例仅占2.8%左右,其中99%以上蕴藏在南北两极的冰雪中或在地下口其余不到1%的淡水又有将近一半被土壤和空气吸收,余下的部分蕴藏在地球表面分布极不均等的江河湖泊之中。据统计,过去的50多年,全世界淡水使用量增加将近4倍,每年高达4130立方千米,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60%,因为过去的20余年中,灌溉面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亚洲国家的用水量增长最快。据预测,亚洲的用水量下世纪将从目前占世界用水量的一半上升到近三分之二。

许多国家水资源污染状况的恶化使得用水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联合国有关机构对水资源所进行的监测表明:全球高达十分之一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世界性的水荒已经开始带来严重的后果:全球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因淡水供应不足而限制了各方面发展的状况。

我国水资源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全国降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极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差别悬殊,历史上水旱灾害极为频繁;二是北方有的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水丰富的南方却常常发生季节性干旱,使依赖水灌溉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及一些经济作物用水困难;三是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全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四是缺乏科学的用水定额和管理,生产耗水量大,水的浪费相当普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友达国家,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40%。所以,水的问题在我国是很严峻的。

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活用水都要求有稳定、可靠的供水。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项调查预测表明,我国用水总量将逼近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危机”为期不远。严峻的水环境形势要求进一步重视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水害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提高人们的节水、护水意识和“水患意识”,确保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陆’ 不丹为何后来敢切断印度上游水源

不丹的高山积雪融化形成的河流流向印度东北部地区,是当地水源,两国又合作一条灌溉渠来灌溉水稻,因为印度的疫情严重,不丹关闭了两国口岸,也意外切断了灌溉渠。

‘柒’ 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壹)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 (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 (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 (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 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 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 230万亿吨,是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水体污染,这一部分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又在急剧减少。大气中水蒸气量为地球淡水总量的0.03%,为13万亿吨,它以降雨的形式为陆地补充淡水。目前能够为人类开采利用的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一般只能达到40%。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¼,居世界第121位 ,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0年到1999年,我国社会经济总用水量增加了约四分之一,从4437亿立方米增加到 559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生活用水占10.1%。
========================================================
贰)我国水资源面临形势

a)新世纪面临的重大水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只有2200 立方米,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西部比东部可以高达五、六百倍。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性的干旱缺水越来越严重,尤其北方地区发生水危机已不是危言耸听。
(一) 主要灾情
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洪涝灾害: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1/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的年份有1994年(1797亿元)、1995年(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年份有1996年(2208亿元)、1998年(2684亿元)。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100多亿美元。
(2)干旱灾害:由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kg(正常年份,如1996年减产100亿kg,较旱年份,如1994年、1995年减产粮食250亿kg),但遇到严重干旱年份粮食减产曾高达近500亿kg(如1997年,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天,黄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这一年因旱粮食减产476亿kg,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新个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份)。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
(3)水环境:一是水土流失,区域性、局部性的治理成效较大,但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急剧增加。全国平均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每年堆积的废弃土石约30亿吨,其中20%流入江河,直接影响防洪保安。二是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导致了以淮河、太湖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这就表明,水环境质量在继续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以上这三大灾害合计年均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占全国年GDP的15%左右。从这三大灾害损失来看,进入21世纪这三大灾害,水资源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将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主要矛盾
1. 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五十年来,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21%。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1978~1998年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2000年发生的旱灾,经济损失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和农村抗旱能力的脆弱性,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
目前,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农村还有2400多万人饮水困难;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天津市由于连续四年遭受华北干旱影响,为天津供水的潘家口水库水位已接近死库容,于桥水库已无水可供,直接威胁到天津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尽管采取一系列限制用水措施,但今冬明春用水水源仍难以保证。为此,国务院批准了水利部制定的“引黄济津”应急输水工程的实施方案。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而用水量却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制约因素。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
2.水已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问题
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全国地下水由于长期超采,又不能得到回补,目前年超采量达80多亿立方米,已形成了56个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导致部分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下游河道断流、河湖萎缩,下游有些尾闾与湖泊消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胡杨林大面积枯死;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此外,有些灌区和绿洲,由于大水漫灌、排水不畅,导致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能力衰减。
1999年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6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7%,生活污水占33%。根据1999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全国11.36万公里河长进行评价的结果,Ⅰ、‖类水河长只占30%,Ⅲ类水以上的河长占70%(其中Ⅰ类水河长占 5.5%,‖类水河长占24.5%,Ⅲ类水河长占32.4%,Ⅳ类水河长占12..6%,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2%)。

b)十大挑战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要研究下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采取有力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水利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水利建设作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一)人口增长出现峰值,人均水资源量降到低谷。我们面临的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2030年人口增长达到峰值总人口就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将下降到1750立方米。人口的增长不仅增加对水的需求,而且增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水的有效利用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未来50年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最大的挑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
(二)水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开发利用更加艰难。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专家们根据国际上评估的标准认为,中国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大约为 10000-11000亿立方米,1997年,我国年总用水量达到了5623亿立方米。按照21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初步估计,我国未来水需求将达到7500-8000亿立方米,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500-2200亿立方米的供水能力。鉴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可经济开发的水源不仅受到区域性的限制,而且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更加艰难,供需矛盾将会更加尖锐。
(三)经济快速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将急剧增长。未来50年,这种发展趋势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基于目前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偏低的现状,如果未来50年工业用水成倍增加、城市化水平成倍上升、小城镇快速发展,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因此,中国将面临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废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的巨大压力。
(四)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更加严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海平面升高、资源匮乏等将造成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可以预见未来50年内,水旱灾害防治任务更加繁重,尤其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
(五)北方地区缺水形势严峻,黄河及其以北地区河道断流情况加剧。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是随着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加剧的。黄河断流、天津城市用水告急就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黄河断流的原因虽然有许多因素,但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管理不善和用水浪费造成的,还包括区外引水等因素。专家们分析认为,在未来10-30年内,黄河每年将缺水40-150亿m3,如果未来50年,黄河流域干旱频率增高,黄河中下游泥沙淤积量增加,有可能加重水资源短缺和治黄的难度。黄河以北紧邻的海河流域,尤其是京、津两大城市早在70年代、80年代就出现用水危机。进入21世纪如果北方缺水不能未雨绸缪,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粮食增长主要在北方,产粮区与水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尖锐。在中国历史上水利与经济区的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盛唐时期生主要经济区在北方,当时水利设施的数量的比重占全国41%,到宋朝主要经济区转移南方,北方水利建设被忽视,这时水利设施的数量只占7%,到清朝北方又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水利设施的数量又上升到占全国49%。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在南方,曾形成“南粮北运”格局。然而,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水利建设力度减小,粮食增长主要转移到北方,产粮区与水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尖锐,导致北方旱灾更加严重。在1985年以前,中国长江以以南地区的粮食生产总量占全国粮食生产总量的比重略高于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7.1—57.8%,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7.2—61.5%,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前期,南方粮食在低消费水平下,自给有余,余粮调给北方,1953—1959年年均南方净调给北方粮食332.97万吨,1960—1969 年年均净调给北方粮食174.54万吨,1970—1975年均净调给北方粮食192.82万吨,从而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
由于经济发展,南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农田水利建设比北方明显减缓。1998年南方地区有效灌溉面积35978万亩,比1980年只增加1679万亩,仅增加了4.9%,其中,东南沿海地区还减少了912万亩,减少了12.4%。而北方地区有效灌溉面积由30979万亩增加到40554万亩,增加9575万亩,增加了30.9%,其中,东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由3242万亩增加到6533万亩,增加3291万亩,增加了一倍多。蒙宁新区和华北地区灌溉面积也有很大的增加。
随着南方农田水利建设的减缓,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粮食增产在全国的贡献率大幅度减少。表8—17中列出了南北方1985年前后在我国粮食总产增产中贡献率的变化。1952—1985年我国粮食增产量中,南方占61.4%,北方占38.4%。1985年以后,粮食生产地区格局发生了巨大逆转,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的增量比重已上升到69.4%,其中华北地区占25%,而南方粮食生产增量却下降为30.6%。全国粮食总产量中,北方地区由1985年占40.7%上升到48.4%,南方地区由59.3%下降到51.6%。人均拥有粮食,北方由表1985年的349公斤增加到1998年的484公斤,增加了38.7%;而南方地区由372公斤只增加到377公斤,几乎没有增加。
随着南方粮食生产的减缓,导致了南方粮食总量不足。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研究,1978—1990年平均南方粮食自给率100%以上,1991—1994年平均粮食自给率下降至95.2%,1997年南方粮食自给再下降到95.9%,每年需要从北方调运粮食1400万吨以上。粮食产销地区格局逆转为“北粮南运”,这种格局的急剧变化,对未来50年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将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己十分尖锐,如果未来年粮食生产总量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么,未来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七)水利工程将进入百年期,巩固改造任务繁重。我国水利设施目前面临着两大威胁:一是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面临着萎缩衰老的“危机”,二是工程保安、维修、更新、配套任务大,这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到21 世纪中叶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将逐步进入百年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时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按经济规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够,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再加上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管理。因此,许多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差、尾工大、设备老化失修、管理水平低,运行状态不良,至今没有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如果未来50年,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不能巩固、提高和充分发挥效益,那么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很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随着水利基础设施逐步进入百年期,巩固改造任务愈加繁重。
(八)科技含量和管理素质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从目前来看,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水利基础设施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都取决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水利领域,目前水利科技贡献率只有32%左右,水的有效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重建设、轻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因此,进入21世纪,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利科技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的任务十分迫切,也十分艰巨。
(九)水价过低,建立水市场经济体制任重道远。目前水价格偏低不利于节水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各方面资金投入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国内外经验表明,提高供水价格,可以促进节约用水和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因此,制定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政策,对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至关重要。 30多年来,国家发布的收取水费和水价改革的文件,至今未能完全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对水的认识,更缺乏水是商品的意识。加上农业一直是用水大户,它更难靠市场经济来调节。因此,从总体来看,水市场体制的建立任务十分艰巨。
(十)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践表明,水利涉及到农业、工业、水运交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健康水平等等;水资源利用涉及到防洪、排涝、灌溉、水电、供水等等;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经济体制上,水利只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没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待。目前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多龙管水”的时代应当尽快结束,现

‘捌’ 目前世界上淡水资源的状况如何

全球淡水资源状况分析 ——兼论中国淡水资源保护法律研究 杨晓玲* 摘要:淡水资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全球淡水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危机状况,包括数量上的不断减少和质量上的日益恶化,并详细阐述了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及淡水资源危机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并且对完善我国淡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做出了一定的探讨。关键字:淡水资源 危机 水体污染 保护 以法治水 一、全球淡水资源状况分析(一)全球淡水资源重要性及其分布概况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包括我们人类。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直到我们人类的诞生,都是源于水的孕育。人类的生命和生存都离不开水,人可以7~10天不吃饭,但却不能在两三天内不喝水。因为人体质量的70%都是水,血液中水的含量高达83%。而且是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正是源于黄河、长江、尼罗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就是很好的佐证。【1】水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而淡水,是水资源中的一种,是区别于海水资源的概念。它指的是内陆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湖泊、运河和地下水体等,不仅包括属于一国管辖之内的淡水资源,还包括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领土或管辖范围内的淡水水体。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也仅是这些淡水资源。【2】自然界中水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很少。地球是一颗蓝色的球体,有70.8%的面积被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都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而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淡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二)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 2003年3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三届世界水论坛,联合国有关部门发表了《世界水发展报告》。该报告是当今一份观点较全、数据较新的淡水资源现状报告。报告对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排序,人均可用水量排倒数后五位的是:科威特、加沙地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哈马和卡特尔;排前五位的是:丹麦的格陵兰、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法属圭亚那、冰岛和圭亚那。我国位居第128位。报告也对12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水质指标排序,最差的五国是:比利时、摩洛哥、印度、约旦和苏丹;最好的前五国是:芬兰、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日本。我国排在第84位。报告指出,亚洲的河流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这些河流的铅污染是发达工业国家的20倍。发达国家出生的孩子对水的消耗量是发展中国家的30~50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要减少发展中国家的疾病,拯救生命,任何措施都比不上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报告同时提出了以下一些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些方面的危机:全世界约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饮用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腹泻,每年有超过220万人因为使用污染和不卫生的水而死亡;有8.15亿人正遭受着营养不良,其中发展中国家有7.77亿人,转型中国家有2700万人,工业化国家有1100万人;靠内陆淡水生存的24%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到19世纪末,已有24~80个鱼种灭绝;世界工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22%,其中高收入国家占59%,每年工业用水,有3~5亿吨的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和其他废弃物沉积到淡水资源中,其中80%的有害物质产生于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3】(三)、淡水资源危机的体现及其主要原因 淡水资源不足和质量恶化当前正成为仅次于环境变化的第二大全球性问题,自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的警报以来,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 1、淡水资源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所做的关于淡水资源综合估计的报告,人类现在直接或间接利用着世界淡水可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从1950年的1.7万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并且会继续下降。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约有13亿人缺少饮用水。非洲和中东地区历来缺水,旱灾已成为非洲的主要自然灾害,中东地区为约旦河河水的分配引起的战乱是该地区的不安全因素之一。除中东和非洲外,原本水源充足的南亚、巴西、中美洲也闹起了水荒。东欧、美国、日本也常会感到淡水供应不足,就连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俄罗斯也受到缺水的威胁。而我国人均淡水量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大多数城市供水不足。【4】有关方面预测再过20~30年,地球上缺水的人口将达28~33亿。淡水资源的数量已呈严重不足之势。导致淡水资源数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们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1)、人口数量的增加。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的增长,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世界人口每年净增1.25%,需增加用水量4%,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人口增加而导致的用水量的增加非常明显,到20世纪末新世纪初,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增加了1倍。(2)、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浪费和不珍惜,对节约用水观念的淡漠,以及用水器具效率低下,管网渗漏,城市环境建设不考虑水资源的节约,盲目扩建绿地,不科学的选择人工植被等,【5】每天被人们举手投足间所浪费的水量是很大的,倘若把从每家用户水龙头里不经意间流掉的水、每个浴室里每天白白浪费的水及其他方式被人们所浪费掉的水积攒汇集起来,其数目肯定是极具震撼力的。还有农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很多地方目前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次数和灌溉用水量比较随意;在某些缺水地区,则不合理的截断拦引河流水道中的水,造成流域水量减少和生态被破坏;没有河水可引的地区会掠夺性的超采地下深层淡水,造成地下水亏空,如美国西部曾因过度采用地下水灌溉农田,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而导致黑风暴,使大片土地荒芜。【6】 2、淡水资源质量日趋恶化 虽然一方面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却在不断的污染、破坏着淡水资源,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利用。(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对淡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大小企业的数量显着增加,产生的工业垃圾数量也成倍增长。目前在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和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企业将其产生的工业废水,未经过净化或无害化处理便直接排入河流之中,其中含有大量的酸、碱、汞、氯等有害物质;工业产生的残渣、废旧产品等废弃物,也常被倾倒于河流、湖泊之中。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固体生活垃圾的数目也是惊人的。并且人类的铺张浪费、不知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导致了更多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产生。这些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和生活污水的未经完全处理,严重的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这些污水既有工业废水又有城市生活污水。每天大约有200万吨的废物倾倒于河流、湖泊之中,每升废水会污染近8倍的淡水资源。2000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2亿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亿吨,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或不安全堆埋,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地表和地下水。【7】世界其他地方的淡水资源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西欧最大的河流莱茵河已经由于沿岸各国污水的排入,一度曾经成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也几乎接受了全国近一半的污水;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也处在危机之中;【8】我国的淮河也曾经污染严重。受水污染影响最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因为那里的供水和卫生设施不发达。用污染了的水做饮用水和洗涮,导致伤寒、霍乱、腹泻、蛔虫、血吸虫等疾病的传播。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亡的儿童中,有80%是死于由水污染导致的疾病。污染严重增强了淡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加重了全球的淡水危机。(2)、农村产生的水体污染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的污染、禽畜粪尿的污染和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农村种植作物时使用的大量残留化肥、农药经雨水冲刷等进入河流、湖泊或渗进地下水,对水体造成污染。关于农药,如有机氯等,都是一些有毒化学品,有的还是剧毒、高残留物质,进入河流后,它们极不容易分解,有的会存留十几年,严重污染水体,并且水中生物将这些有毒物质吸入体内以后,会导致水中鱼类等的死亡,或者留存在这些生物的体内,再经由家禽、家畜的食用和饮用而最终传到人体内或者直接由于人的食用而将这些有毒物质吃到肚子里。由于人的肝脏内缺少将这些农药转化而排泄掉的酶,因此这些农药便会留存在人体内,日积月累,造成对人体很大的伤害。【9】目前世界上好多地区发生的区域性的癌症和儿童的畸形症、恶性肿瘤等好多病症的病因都是这些有毒化合物。而化肥,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河流的富营养状态,使得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过量疯长,形成目前较为严重的“赤潮”现象,使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农村的畜禽粪尿也是对淡水造成破坏的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蛋等的消费日渐增多,于是导致农村禽畜养殖的数量也较为庞大。【10】这些禽畜的粪尿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而且大部分也都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中,于是也成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现象的重要原因。农村人口,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数量还是很庞大的,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口产生的固体废物垃圾,更是随意倾倒堆放,缺少集中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河流、池塘等淡水水体及地下水。可见,目前全球的淡水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四)淡水资源危机所引发的系列问题 当前由于淡水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和质量的日渐恶化,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关乎一个国家存亡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基本组成因素,已经不仅是一国的环境和经济问题,而且已经演变为社会和政治问题,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1、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缺水,导致国民生产的很多项目无法正常进行,致使粮食减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在我国,据银行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因缺水影响工农业生产总值200亿元,减产粮食200亿公斤。而且还有很多因为缺水而失去的生命,他们的价值是用金钱无法来衡量的。 2、国家安全问题 水资源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因为争夺水源而引发的战争由来已久。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再过去的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国境的暴力纷争,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因水而签署的水条约共200个。中东地区流血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以色列、巴基斯坦、约旦及叙利亚等国为了抢夺水资源而引起的;海湾地区的不安宁,除了争夺石油资源以外,也有争夺水资源的成分。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等两河流域的国家也因为争夺水资源的分配而长期不和。可见水资源再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资源,我们要从国家安全和全球和平稳定的角度来高度认识淡水资源的问题。 3、导致相关物种的灭失 受到水短缺和水污染威胁的不仅是我们人类。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更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世界一半的湿地在过去的100年遭到破坏。河流的断流,湖泊的干涸,以及人类不合理水利工程的建立等,都会给这些物种带来极大的灾难。在世界淡水鱼类中,有20%受到威胁,濒临灭绝。在北美,淡水动物是面临灭绝危险最大的野生动物群体,其灭绝速度是陆地动物种类的5倍。在《世界水发展报告》中对此也做出了反映。由于淡水资源的危机所带来的相关问题还有很多,无法历数。淡水资源问题必须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关注。 2003年已经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淡水年,旨在提高各国政府及民众对淡水资源重要性以及淡水短缺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促进各国在淡水管理与消费领域寻求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战略与开发新的技术,提高各国民众参与保护淡水资源的积极性。 200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就是:“水——人类的未来”,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是:“水——二十亿人死于它(Water——Two m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这些都旨在呼吁全球公民应当在保持和改善世界淡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方面做出较多的努力。二、我国淡水资源保护法律研究我国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大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8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国之一。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30;沿海大部分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米;我国七大水系断流时间延长;湖泊萎缩、咸化、干涸现象严重,平均每年消亡20个天然湖泊;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污染普遍,城市河段、城市湖泊污染严重,一些湖泊呈现富营养状态等。【11】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可见对淡水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必须要做好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治理工作,根据人口——经济——淡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实现我国淡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淡水资源保护的一个手段便是“以法治水”,完备、细致淡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来保护日益缺少的淡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方面的现行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简称《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其96年修订),《水土保持法》(1991年颁布),《取水许可证实施办法》(1993年颁布),《防洪法》(1997年颁布)等法律、法规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配套法规等。尽管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淡水资源法律保护方面的主要框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淡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完备、不具体、不细致的缺陷。有人曾提议要颁布中国统一的《水法》,编纂成水法典,但从目前来看,这样做的条件还不成熟,而且也没太多必要,我们应当将更多的努力放在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些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具体、完备,更具有操作性,更能体现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促进循环经济的建设、实施。【12】本文从一下几个方面浅议我国淡水资源法律保护所应进一步完善或修改的部分内容:(一)明晰产权和交易制度 明确做出关于对淡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以及可交易性等重要问题的规定。从经济学角度讲,淡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稀缺资源,必须明确其产权,并且能够使其自由交易,才能够得到公众很好的保护和节约,减少污染和浪费的产生。同时也要建立排污权的交易制度。2001年我国已经在上海、江苏等地进行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目前这些试点已经完成污染指标分配、相关法规制订等基础性工作。当然排污权交易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纳入到国家管理体系中来。【13】(二)完善饮用水资源保护制度 饮用水是关乎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最直接的资源。我国饮用水资源的保护虽然在《宪法》、《水污染防治法》、《引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中有所体现,但与饮用水资源的稀缺性、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的迫切性相比,还显得十分不足。我国的饮用水保护法律制度多是一些禁止、限制性的规定,鼓励性的规定比较少;我国采用的是保护等级和程度比较低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并且在实际中还未能达到这个标准;还存在很多空白。因此应该增加一些鼓励性的饮用水保护制度,并且应逐步提高饮用水资源水质的适用标准,确定恰当的安全指标等。并且应注重制度的创新,以填补以前的空白,如规定饮用水资源使用调节税,具体做法可以是:(1)对粗放使用、浪费饮用水资源的企业、城镇居民征收饮用水保护费,以促使其节约饮用水。(2)政府根据不同辖区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制订该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用水量标准,对超标使用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就其所超耗的部分征收超额累进税。【14】这样政府通过税收的强制性措施既能弥补市场的不足,进一步保护饮用水资源,又能够实现国家的统筹规划、增强区域间的均衡性,有利于改善全国饮用水资源地区间分配不均衡的状况。(三)完善污水防治及重复利用的相关制度 对于污水的治理,是我国目前淡水资源治理最重要、也是目前讨论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因为污染严重加剧了我国淡水资源短缺,并且一旦污染,便需要我们花费几倍、几十倍的代价来弥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只污染、不治理”、 “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而要注重从源头上削减污染,遵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从而有效的完善对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制度方面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1、调节资源税,调整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地区自来水和其他天然水价格严重偏低,削弱了人们的节水意识,无形中助长了对淡水资源的浪费。我国的水资源必须重新定价。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征收资源税,涉及范围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如北京市从2002年开始在自来水价格中征收水资源费,居民用水水价中包括了上缴市财政的水资源费。2004年又计划对水费进行调整,水价平均由每立方米0.81元调整为1.37元,增幅70%。【15】我国应实行差别水价制度,将工业企业用水与居民生活引用水分开,实行两种不同的水价,前者要高于后者。【16】 2、征收污染税 结合当前我国的税费改革,把“排污费”改征“污染税”,以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和严肃性来加强约束。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这样就可以直接激励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减少其废物的排放,同时政府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征收标准,可以是对排放不超标的污水征收较轻的税,对排放超标污水从重征税;也可以是仅对排放不超标的污水征税,对超标排放污水的,应令其停产或停止经营,限期整改,同时还要处以罚款,使其产生宁可采取防污措施也不超标排放的效应。当然要确定好税率,尽量采取差别税率,不能过高而导致“过分清洁”、增加成本,也不能太低而起不到效果,并且可以由环保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而代为征收。 3、完善污水的再生重复利用制度 污水的再生及重复利用,是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发展道路,是科学的发展观。国家可以统筹规划,扶植循环经济企业和产业,兴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支持建设循环经济区域或城市,将污水也纳入到市场的物料循环中来,从而实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比如,那些不含有毒物质的污水或经过一级处理的城市公共用水可以直接用来灌溉农田等。对注重污水再生利用的企业、单位,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税收上的减免,以激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同时鼓励企业、单位积极研究治污技术和设备,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等予以税收鼓励。鼓励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设施,对这些环保产业采取制度上的支持和鼓励措施。 4、制订以重点流域为基础的特别性综合法律 我国有七大重点流域,其流程长,流域宽,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和文明的集中地。但目前这些流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鉴于这些河流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我国有必要制订专门的以这些流域为基础的特别性法律,将上游、中游、下游,从源头到入海口,都纳入到法律的具体规范中来。有必要先加快黄河法、长江法的制订,以后也要制订其他五大流域的特别综合性法律。总之,由于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恶化,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繁荣、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制约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面对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全世界人民都应当有这种危机观念,都应当珍惜和保护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种珍贵资源,节约用水,防污治水,既是为了我们当代人自身的利益,也能为我们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多留一点空间。否则,我们面临的将是人类的灾难,正如有人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参考文献: [1] 方长青。《论水资源及其保护》,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年6月刊 [2] 王曦。《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87页 [3] 科司。《世界水资源现状》,科技经济透视。3002年第9期,总第213期 [4] 诸大建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71页 [5] 连进元,赵彦红。《对我国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6] 周毅。《跨世纪国略,可持续发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89页 [7]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4页 [8] 同[1] [9] 同[6] [10] 上海市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科技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100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16页 [11]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5页 [12] 文伯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对策》,重庆大学学报。2003年第9卷第5期 [13] 江伟钰。《我国淡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依法治理的若干思考》,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3期 [14] 袁文卿。《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政策》,环境保护。2004年2月 [15] 冯之浚主编。《循环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6] 蓝楠。《我国饮用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构想和制度创新》,环境保护。

******************************************************************
希望对您有帮助!

‘玖’ 全世界缺水情况

6月5日为2003年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全世界有20亿人面临缺水,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全球48个国家,35亿人将面临严重缺水。图为6月1日,印度古吉拉特邦村民正从当地一口巨大的水井里打水。目前,古吉拉特邦正遭遇十几年罕见的旱灾,赤日炎炎,当地居民的吃水已成问题。印度其他一些地区也遭遇旱灾。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8月13日电(记者吴平)一些着名的国际水资源专家13日在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问题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呼吁全世界开展跨领域的合作,以解决全球日趋严重的水荒。

全球水资源协作组织主席玛格丽特·卡特利-卡尔森说,面对日益紧缺的水资源,全球正面临着人口增长、资金缺乏和观念陈旧三大方面的挑战,只有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地方组织和私营企业在内的各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荣获今年斯德哥尔摩水资源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浅野孝说,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水荒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因为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就被白白浪费了,如严重的工业用水浪费现象。他认为,如果能使用有效的技术,工业用水量可以减少40%到90%。

根据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目前全世界共有4.5亿多人面临严重缺水问题。如不采取行动,25年后全世界严重缺水的人口将激增至27亿。

参加这次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问题讨论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水问题专家和政府官员。

‘拾’ 地球拥有大量的水,但人类还会面临“水荒”,从水源的现状和使用来分析,这是由于什么

地球上大量的水是海水,人类无法直接使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并且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导致可使用水资源越来越少

阅读全文

与印度水荒现状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德国侵占意大利哪里 浏览:914
去印尼什么翻译软件好用 浏览:169
中国哪些城市有共享汽车 浏览:132
德龙钢铁在印尼什么地方 浏览:742
钦州至越南河内有多少公里 浏览:369
中国电信永春分公司在哪里 浏览:498
英国为什么不同意欧洲统一 浏览:815
印尼的旅游签证啊多少钱 浏览:684
意大利面煮吃怎么做好吃 浏览:540
伊朗花园房价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308
地板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166
越南椰子粒怎么吃才好吃 浏览:670
意大利十大瓷砖品牌有哪些 浏览:858
2021中国有多少hiv患者 浏览:882
印度洋海域有哪些未发现的生物 浏览:670
哪些国家使用意大利语言 浏览:500
印度在英国之前是个什么样的 浏览:330
美国为什么打伊朗啊 浏览:952
印尼什么岛比较繁华 浏览:572
龙州有多少条马路通越南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