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三藏到印度哪个城市去取经的
应该是印度的那烂陀寺,现在已经毁灭很长时间了。
‘贰’ 玄奘西渡去了哪
最后到了天竺(今印度)。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叁’ 大家熟知的唐朝玄奘取经到的是印度的什么地方
大家熟知的唐朝玄奘取经到的是印度的那烂陀寺(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
‘肆’ 唐僧取经的起点和终点
唐僧取经的起点是长安,重点是天竺。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在唐太宗贞观三年的时候,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
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
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4)唐僧去印度到了哪里扩展阅读: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
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玄奘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
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
奘对唯识学说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在印度求学时,在杖林山胜军居士处学习唯识两年。
回国之前,把那烂陀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及十大论师的注疏共2500颂,统统搜集起来,并揉译成《成唯识论》一书,成为中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
同时,他还独创三境理论,推动了唯识学的发展。不仅如此,玄奖与门人窥基、慧沼等在中国开创了唯识宗,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辗转传到韩半岛、日本各地,创宗立派,盛极一时。
‘伍’ 唐僧最后到达了古印度的哪座寺庙
玄奘于六二八年到达北印度,并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苦学两年,将结集的三十五万颂佛经全部读完。两年后玄奘开始做全印度旅行,其中遍历中印度大国羯若鞠阇国、戒日王的首都曲女城、释迦牟尼讲过二十年教义的圣迹祉园、释迦摩尼父亲净饭王的宫殿、释迦牟尼得道后第一次讲解佛法的鹿野寺、枷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最后到达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陆’ 唐僧是从哪个山口到印度
唐僧是从现在的阿拉山口出去到印度的。
‘柒’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最终目的地是印度哪里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最终目的地是印度那烂陀寺。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六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玄奘边学边行,始进入中印度。
此后,玄奘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先后经历翠禄勒那、袜底补罗、揭若鞠阁等十多个国家,始至那烂陀寺留学,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
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捌’ 《西游记》唐僧取经去的哪个国家
《西游记》唐僧取经去的国家有车迟国,女儿国,祭赛国,宝象国,乌鸡国,狮驼国,朱紫国,灭法国,比丘国、天竺国、凤仙郡、金平府、玉华州。
唐僧从唐朝古都长安即今日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进入新疆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抵达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西天大雷音寺。
唐僧取经线路:
唐僧从长安出发后,一路向西,经过今天的中国新疆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乌什后,达到乌兹别克斯坦,直到货利习弥伽国,这是唐僧西行取经的最西之地,今天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华城。
唐僧走到此处已经历经千山万水,基本上完成了西行路线的一半多,但发现印度才是佛教的发源地,便掉头往南而去,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达到那烂陀。
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巴腊贡,才是最后的目的地。因此,唐僧西行一直是个错误的说法,应该是先西后南。整体上的路线属于一个“发卡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