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远征军去印度多少

远征军去印度多少

发布时间:2022-06-27 16:00:32

A. 中国远征军到底有多少人最后回到祖国有多少人

据我所查的资料,中国远征军不止10万。在1941年起,远征军共分两批大规模入缅。在第一次入缅失败后,一部分回了国,如杜聿明部(杜聿明部也没能全部回国,回去的只有戴安澜部,其余的还是去了印度,后成为新五军一部),一部分到了印度兰姆伽,...

B. 十万远征军回来多少人

十万远征军回来约3.3万人。

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2)远征军去印度多少扩展阅读:

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应英方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3月同古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英缅军。

1942年5月初,缅甸战局恶化,中国远征军一部撤回云南,另一部撤到印度。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多次给英缅军以有力的支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C. 远征军207师620团去过印度吗

有207师?

D. 远征军去多少人,死亡多少。

中国远征军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十万人出,四万人回。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

E. 请问中国远征军一共在印度驻了就个师

1942年,为保卫抗战的战略大动脉-滇缅公路补给线,国民政府将第五军编入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3月底,中国装甲兵在缅甸首开与外国盟军联合作战的记录,战败被迫撤回国内。此后随着大量美援陆续运抵,国民政府开始在印度蓝姆伽编练美制的国民革民军新军-中国驻印军,这群“美械中央军”乃是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所编成的最精锐部队,初期为步兵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后来扩编为新六军、新一军。新二十二师曾在缅北索卡道打过一场不折不扣的典型歼灭战,让日军尸盈山壑,从两军战斗结束后累积的战果来看,足已使抗战前期的所谓“德械”中央军相形见绌。在此精锐的中国驻印军之下,陆军机械化学校便成立了“陆军机械化学校驻印战车训练班”,负责培训官兵;并又于驻印军之下成立“中美第一临时战车群”,计划下辖七个战车营,负责作战。同年八月,便将第一批战训班结训官兵编成以美制M3A3史都华(Stuart)轻战车为主的战车第一营。
1944年初,战车群美籍指挥官命令赵振宇上校为营长、赵志华为副营长,带队由蓝姆加至加尔各答接收作战用车辆。战车第一营为中国驻印军的军直属战车部队,也是国民党陆军使用美制战车作战的开始。由于战车第一营的骁勇善战,美军司令部又决定在瓦鲁班战役后再提供美制M4A4谢尔曼(Sherman)中型战车一个连,补充给该营作战使用,加强战力。其后该部队在缅北其它战役中继续协同,中、美等国友军部队并肩作战,经常扮演冲锋陷阵的关键角色,更曾与日军战车联队于缅北的贵街,发生了战史上少见的“中日坦克战”,结果当然是以装甲火力俱差的倭国战车被歼收场,该部对反攻缅北、打通中印公路具有整体的杰出表现,直到抗战胜利,加上随后在蓝姆加训练未上阵的六个战车营官兵,与国内留存的老战车部队的两个团,使国民党陆军装甲兵发展到达巅峰全盛期。国民革命军的战车兵是以德国军事顾问依据德国的装甲兵发展经验而成立的。但由于德国顾问们的军事经验和军事思想都停留在一战的军事理论中(步兵是战斗的绝对核心,战车只作为步兵的辅助支援火力。这种思想在日军和许多二战初期战败的西方国家军队中都普遍存在)。再加上当时中国所处的经济环境,战车兵在早期并不是独立的兵种,而是隶属于国民革命军陆军交通兵即辎重兵。随着军事思想的进步,条件的成熟,国民革命军也有了自己独有的战车兵。早期的战车兵使用的兵种专用色为黑色(国民革命军陆军辎重兵的兵种专用色),后期建立了装甲兵这一兵种,其兵种专用色也改为银色,同时有其特殊的军衔领章.叫做“克罗米领章”(铬质的电镀章)。 早期的独立战车营因其隶属于交通兵第二团,故其臂章的部队符号为X2。装甲兵头戴的是一种橡胶制的防撞头盔。其型号与德国机械化部队早期所使用的相同,在执行训练和维修保养作业时,穿连身工作服,戴布制野战帽。进行检阅和参加战斗时,战车乘员习惯穿着一般的野战制服,带防撞头盔。有的还戴有德式钢盔,配发驳壳枪及专用弹匣包,战车内的每位乘员配发德国原装或国内仿制的德军制式风镜。 抗战中期的第五军直辖的战车兵团还沿用早期的军服,接收意大利菲亚特CV-33战车时随车配给了数量不详的意大利式橡胶头盔。1938年国民党政府接收了苏联坦克,但没有资料记载军队是否使用过苏制的坦克帽。
中国驻印远征军部队服制装备

中国军队在以极其落后的装备与日军抗衡了五年后的1942年元月,终于与美、英、苏为首的26个国家联合发表了对德、意、日法西斯三国的《共同宣言》。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主要成员。于是,中国政府得到了大量来自西方盟国的援助,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担起在东南亚战场保卫其盟国的沉重责任,和重要的战略大动脉-滇缅公路补给线的安全。1942年2月,日军在占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后入侵缅甸,国民政府派遣由卫立煌为司令(杜聿明代理)、林蔚为参谋长的中国远征军(杜聿明的第5军、甘立初的第6军和张珍的第66军)入缅作战;虽然中国军队作战英勇,取得部分的胜利,但因英军指挥官缺乏作战决心,不断退却避战,使得中国远征军难以支撑大局,让整个战局急转直下,我入缅作战的远征军也被卷入溃败的旋涡中。于是,中国远征军开始分两路退出缅甸。一路为杜聿明率领的远征军主力,本想由滇缅公路退回国内,但因日军进展迅速,回国之路遭到截断(其间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高丽贡山战死),不得不进入野人山谷,穿越蛮荒丛林向国境推进。经过千辛万苦,累病饿死官兵无数,终于返抵国门,后与日军隔怒江对峙。另一路由孙立人带领新38师主力,有秩序的退向印度,尔后在雷多与国军新编新22师(师长廖耀湘)残部会合,并在美国的协调下,由英国盟军提供印度蓝姆伽作为该批入印国军的整训基地,成为日后中国驻印远征军的种子部队,简称驻印军(即国军服制的另一大类-美式师)。

F. 中国远征军孙立人到印度是多少集

20集左右,我记得22集回国部队还在原始森林里

G. 中国远征军

【军队简介】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编制表】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96师(师长)余韶
游击支队黄翔工兵团李树正装甲兵团胡献群炮兵团朱茂臻
汽车兵团洪世寿骑兵团林承熙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
辎重团段寿清
第6军(军长)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辎重团郑殿起通讯营冯行之战车防御营梁中介
第71军(军长)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第87师(师长)张邵勋
辎重团吴涛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李志鹏第200师(师长)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刘润川继任)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刘宝华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工兵第2团林松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邵百昌工兵部队指挥官傅克军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少将 【战斗历程】
第一次远征

全副美式装备之中国远征军作战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中正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伤亡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向东面突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在同古保卫战中,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
随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远征军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4月14日凌晨,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月19日下午5时,在新38师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和113团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
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于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而在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
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此时防守腊戍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4月26日放弃棠吉。
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撤退东线方面,第6军于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5月12日,推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中正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只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师至棠吉,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5月18日,第二百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5月26日,戴安澜将军逝世。
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回国。
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

第一次远征结果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远征

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的训练全副美式装备之中国远征军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同时,国民政府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补充兵源。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中正被迫将罗卓英调回国内,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一军。[1]
1942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孙立人将军将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以及军官,统统以活埋的方式处死。部分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质疑,此种说法难以被证实。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新30师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也兵员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装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训练和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再加上同时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中正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着手进行远征军部队的训练和反攻计划的制定。1943年8月,远征军的5个军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第6、第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第54军共4个师。另外第八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新22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中正给其嘉奖电为:中国虎!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美军联合围攻下了密支那。攻克密支那后,各个部队修整了2个月,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已陆陆续续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将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一军作战,归新一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在驻印军开始反攻几个月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敌阵坚固,该师五攻未客。7月1日改由第8军来攻,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于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军第116师与新一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
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一军与第50师南下,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主要战役】
1942年:
同古战役
仁安羌大捷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重要将领及人物】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戴安澜 -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余韶- 第96师师长
甘丽初 - 第6军军长
彭壁生 - 第49师师长
吕国铨 - 第93师师长
张轸- 第66军军长
刘伯龙 - 第28师师长
马维骥 - 第29师师长
孙立人 -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史迪威 -(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 -(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李鸿 - 1944年任新38师师长
唐守治 - 新30师师长
李涛 - 新22师师长
龙天武 - 第14师师长
潘裕昆 - 第50师师长
卫立煌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
黄琪翔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长官
萧毅肃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参谋长
宋希濂 -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黄杰 - 1943年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
王凌云 - 第2军军长
钟彬 - 第71军军长
霍揆彰 -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方天 - 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何绍周 - 第8军军长
李弥 - 第8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殉国将领】
远征军殉国军职以上将领
凌则民 陆军少将,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满纳
柳树人 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
戴安澜 (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旗杆戴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少将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蒋介石电令务必将其遗体抬回祖国,终因天气炎热3日后被部下火化带回中国。1942年7月6号,腾冲县临时县长张文德,领腾冲县数万老少下跪迎接戴安澜灵柩归国。同年10月16日,民国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
闵季连 陆军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
胡义宾 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
李竹林 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
陈范 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
张剑虹 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
洪行 陆军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
李颐 (?--1944年)湖南省醴陵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1943任中国远征军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上校团长。1944年,在腾(冲)龙(陵)战役中牺牲。1944年11月29日,民国政府追任为陆军少将。
覃子斌 ( ?-1944)湖南大庸人。陆军远征军第54军198师594团上校团长。曾建“华夏敢死队”与日军148联队第一大队长吉原少佐“战神冲锋队”于高黎贡山冷水沟对决。44年5月11日大反攻。渡江后助攻北斋公房时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H.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印度的战役过程是怎样的

1937 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了。战争开始以后没多久,我国仅有的几条国际交通线路就相继被切断了。 1938年8月,由20万名中国民工修筑而成的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所有国际援华物资几乎都通过滇缅公路进入中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为了保卫滇缅公路,1942年3月,国民政府抽调了10万名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到达缅甸以后,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后来因为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少数战士跟随美国统帅去了印度,大部分战士都在杜聿明将军的带领下走进了野人山,他们准备从那儿绕道回国。
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处,绵延千里,纵深200多公里,山上乔木遮天,终年不见天日,猛兽成群,蚂蝗遍地,传说还有野人出没,当地人把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1942年6月,数万名疲惫不堪的远征军战士走进了野人山,开始了他们的“死亡之旅”。到了晚上,豺狼虎豹全都跑出来了,野兽凄厉的吼叫声回荡在山谷里,听得人毛骨悚然。战士们用芭蕉叶和树枝搭成棚子,一个棚子大约有三四平方米,能睡10个人,大家就挤在棚子里过夜。
进山10多天以后,热带原始丛林的雨季到来了,天天都下着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战士们举步维艰,下山的时候就在泥水里滚。有时山洪“轰隆隆”地冲下来,一下子能冲走很多人。’有一次,刘桂英看到整个班的战士一起被山洪冲走了。
军部那张地图也不管用了,战士们经常是走了好几天又回到原点。在这片原始丛林里面,他们迷失了回国的方向,回家的路出乎意料地艰险而漫长。
一个月后,部队开始断粮了,有几名战士饿死了。杜聿明只得把驮物资的100多匹战马都杀了,让战士们饱餐了一顿。战马吃光以后,大家就开始吃皮鞋,吃皮带,就连手枪套也成了他们的食物。当这些东西全都吃光以后,大家就只能够靠树皮和草根来维持生命了。一天,一位战士看到河边长着野生魔芋,极度饥饿的他急忙挖了一小块儿野生魔芋,用舌头舔了舔,谁知道他的舌头马上就肿了起来,连话都不能说了,直到4天以后他的舌头才消肿。有的战士误食了有毒的植物,痛得满地打滚,哀号不止,但是因为没有药品,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毒死。
连续多日以树皮和草裹腹,很多战士的身体开始浮肿起来,步履蹒跚。有的战士走着走着,突然“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然后再也爬不起来了。刘桂英和护士班的另外4名女战士想:我们5个人要走就一起走,要死就死在一起!她们手拉着手,互相鼓励着往前跋涉。
雨季的丛林是蚂蟥的天下,丛林里面到处都是蚂蟥。战士们走在路上,这些嗜血的魔王就昂着头在树叶上等候,人体一接触到树叶,它们就趁机爬到人身上吸血。缅甸的蚂蟥个头特别大,据说一只大蚂蟥一次能吸一斤血呢!小蚂蟥会通过衣服的缝隙钻进人的皮肤里,不知不觉间,它们已经把人体内的血吸了出来。等到战士们发现的时候,蚂蟥已经变得又粗又大了。刘桂英每天都能从身上逮到一大把蚂蟥。至今她腿上还有很多伤疤,都是当年被那些蚂蟥咬的。
和蚂蟥一样猖獗的还有蚊子。野人山的蚊子也大得出奇,翅膀一张开简直就像蜻蜓似的,战士们被咬得满身都是包,又红又肿,奇痒无比。细皮嫩肉的女兵是蚊子的重点攻击目标。有一天早上醒过来,白净漂亮的何珊发现自己脸上满是大红包,都是被蚊子咬的。她数了数,竟然有20多个大红包。她觉得痛痒难忍,只好用手拼命地抓脸,结果把脸抓得鲜血淋漓。有时走到低洼处,埋伏在那儿的成千上万只蚊子如同一片黑云似的向大家飞过来,大家只能抱头逃跑。
越往山林深处走,山林就越显得阴森恐怖。这时,更加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瘴气开始在军队里肆虐横行,成千上万名战士倒下了。路边和草棚里堆满了战士们的尸体,尸体散发出恶臭的味道,闻之使人晕眩。
中国远征军以10万之众出国,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是4万多人,而最终穿越野人山回归国境的只有3000多人。

I.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1942-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棠吉)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以退入印度的新38师、新22师在兰姆珈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英国提供给养,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利用从驼峰返航的飞机空运到印度,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升。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辖第十一和第二十集团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安纳吉姆”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10月新30师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1944年3月初日军纠集其15军8万兵力进攻印度英帕尔英军基地,英帕尔吃紧危及整个东南亚战局,4月初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54军第14师、第50师急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增援牵制日军,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与美军拉加哈特部队合编组成中美联合突击队随即对密支那发动进攻。5月11日,滇西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血战高黎贡山拉开滇西反攻序幕。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近三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同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往昆明和重庆,中国西南战略形势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真正有了稳定感;而日军对缅甸的占领日期已屈指可数,其在亚洲大陆的全面进攻,也从此演变成节节防御,最后彻底崩溃。
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6月4日,滇西松山大战展开,滇西远征军71军、第8军轮番进攻,至9月7日以阵亡8千余人、伤者过万,击毙日军千余惨重代价收复松山。7月2日,第二十集团军进攻腾冲,至9月14日光复腾冲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参与攻城战役,我军伤亡5千余人,击毙日军3千余人。6月4日,滇西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进攻龙陵,至11月11日克复龙陵全境,此役歼灭日军13000余人,我军伤亡2万余人,日军被驱赶到芒市一带自此无险可守。9月初,日军在英帕尔遭受惨重失败,盟军在滇缅印战场进入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驻印军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扩编为新1、新6两军,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12月初因国内战事吃紧新6军急调回国增援,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滇西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反攻缅北、滇西历时一年半,史载中国驻印军伤亡2万多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滇西远征军伤亡6万余人击毙日军2.1万余人,合计毙敌7万余人。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滇缅印战区亦是抗战历史上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唯一取得完胜彻底击溃日寇的战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日本在中缅印战区投入兵力总计30余万,被歼灭18万5千余人。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壮哉中国军人,壮哉中国远征军!
这样可以么?

J. 中国远征军一共多少人出多少人回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中国远征军建立的背景:

中国远征军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41年底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当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缅甸等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


阅读全文

与远征军去印度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印尼怎么打建设银行电话 浏览:946
印尼航班什么时候开放 浏览:413
印度经济比伊朗怎么样 浏览:258
七月八月中旬去越南穿什么衣服 浏览:338
印度最近与中国战况如何 浏览:689
去伊朗送礼物什么合适 浏览:277
意大利牛奶粉有哪些品牌 浏览:896
中国人是什么眼睛 浏览:704
印尼菜市场多少钱 浏览:320
越南南部怎么来的 浏览:83
印尼在什么半球 浏览:924
中国专用芯片有哪些 浏览:209
越南高楼有多少 浏览:190
印度洞朗地区在中国哪个边境地区 浏览:842
印度外包收入怎么样 浏览:461
意大利美甲中工是会什么意思 浏览:430
印尼巴士怎么样教联机 浏览:637
去越南打工有哪些手续 浏览:575
英国国旗为什么那么像澳洲 浏览:489
英国的大学教育怎么样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