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风土人情
自然地理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南亚次大陆中心。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倚喜马拉雅山。为亚、非、欧和大洋州海上交通枢纽。
印度南北长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约长1600公里),东西宽2977公里,海岸线长6083公里。按其地形特征,全国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南部德干高原区、中部恒河平原区、西部塔尔沙漠区和东西海域岛屿区。
印度河流众多,按水源和地势可分成三大水系喜马拉雅山水系;半岛高原区水系;沿海岸地区水系。主要河流有:恒河,次大陆最大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冈戈冰川,全长2700公里,有支流10余条,流域总面积达106万平方公里,注入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全长1130公里,总流域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在印度境内段落为720公里。亚穆纳河,恒河最大支流,全长1380公里。纳巴达河,全长1310公里,流域面积9.8万平方公里。哥达瓦利河,全长1400公里,流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克里希纳河,全长1400公里,流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马哈纳迪河,全长858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8)塔普提河,全长约720公里,总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
印度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国天气可分为冷季(也称冬季或凉季,1~2月),热季(也称夏季,3~6月),雨季(6月中旬~9月中旬),季风退缩季。冷季,北方气温最低为15℃,山区最低气温为-2.5℃,南部气温可高达27℃。热季各地气温可高达40℃,德干高原可高达49~50℃,沿海则在29~30℃左右。雨季最低降水量为400毫米,最高可达3000~4000毫米。
印度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煤蕴藏量1213.6亿吨,其中褐煤20亿吨,居世界第8位;铁蕴藏量224亿吨,居世界第4位;石油蕴藏量5.108亿吨;天然气蕴藏量590亿立方米;铜蕴藏量5.78亿吨,铁矾土蕴藏量26.53亿吨;铬蕴藏量1.35亿吨;锰蕴藏量1.279亿吨;镍蕴藏量26.53亿吨:铝土蕴藏量20亿吨;石灰蕴藏量510亿吨,等等。云母产量则居世界产量的第一位。
植物资源约有3万种,动物资源7万多种,狮子、老虎为'国兽';象、牛和猴等为印度'圣兽';孔雀是印度'国鸟'。
森林面积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22%,约7400万公顷,原始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70~80%。
社会〔人口与民族〕
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与独立初相比(3.6亿),人口翻了1.3倍,是世界上年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国家。据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0%的人口居住于农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区,每平方公里达400~600人,孟加拉湾三角洲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拉贾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带、喜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区,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区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独立以来,印度人口由农村大量向加尔各答、德里、马德拉和孟买等大城市移动。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几十个,'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总数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比哈尔部分地区。泰卢固族,占8.6%,主要分布在泰来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占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马拉特族,占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尔族,占7.4%,主要分布在泰米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占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纳达族,占3.9%,主要分布在卡纳塔克邦及邻近各邦。马拉雅拉姆族,占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邻诸邦。奥里雅族,占3.8%,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旁遮普族,占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着部落民人数,约为38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6.94%。百万以上的土着部落有9个,最少者,如安达曼部落只有几百人。他们主要聚居在东北地区、喜马拉雅山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岛屿地区。
全国约有180种语言,700多种方言 。分属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基督教(占2.6%)、锡克教(占2%)。此外还有佛教、耆那教、袄教和犹太教,信徒各占1%左右。山区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是传统宗教,源于本国,其余为外界传入的。〔民风民俗〕 婚姻与嫁妆 按着印度教习俗,提但早婚,实行种姓内婚,主张寡妇殉夫('萨提'制度)和禁止寡妇再嫁。大多数婚姻是父母作主,媒约之言。通常,婚姻不仅是男女双方的结合,而是家族、集团和财富的结合。在农村,理发师是传统的媒人。
昂贵的嫁妆是印度人婚姻中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负担累累,以至导致社会悲剧。1961年颁布了《禁止嫁妆法》,但传统和习惯势力使法律无法执行。
礼仪与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
表示由衷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印度殡葬火葬:通常选择圣河河畔举行;水葬,把尸体推入水中,任其随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尸体丢在野外或林中,让秃鹰啄食或野兽饱餐,穆斯林则实行土葬。
社会重男轻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可同异性握手。妇女多在前额中央点上吉祥痣,喜欢佩带项链、胸饰、耳环、鼻圈、戒指、脚镯等饰物。
印度教节日 (1)杜尔迦节,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每年约9~10月间举行。(2)酒红节,音译'霍利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3)灯节,音译'迪瓦利节',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每年10~11月间举行,通常全国庆祝5天至半个月。(5)娑婆室伐底节,一译'萨拉斯瓦蒂节',意为'知识女神节'、每年1~2月间举行。(6)扎格纳乘车节,每年6~7月间,在沐浴后的第15天举行。(以上均为公历)
伊斯兰教节日 (1)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两大重要节日之一。希吉拉历9月(公历2月左右)。(2)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意译'宰牲节'。希吉拉历12月10日(公历4月左右)。
锡克教节日 那纳克诞辰节,公历11月的第一个满月。
耆那教节日 摩诃毗罗节,纪念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即大雄)的节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与世界基督教徒一样,每当复活节、圣诞节以及少数佛教徒、袄教徒和犹太教的各自节日,也都要纪念或庆祝一番。
印度1947年独立之际,生产力停滞落后,农业劳动人口占80%。独立前夕,印度的人均收入为198卢比,居于当时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之列。
为了尽快摆脱困境,政府把加速工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多元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为此而制定和开始实行以公私混合经济和计划经济(1951~1990,已实行了7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1951年度的1746.9亿卢比增长到1988~1989年度的32704.9亿卢比,38年来,约增长了18倍。198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达320美元左右,已大大超过独立初约150美元的水平(1950)。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5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5%,1991年11月份的外汇储备增至27亿美元,而6月份只有10亿美元。1992年9月初,印度外汇储备总额达63亿美元。
独立以来,印度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经济恢复时期(1947~1956),制定工业化战略和形成工业体系时期(1957~1966),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农业时期(1967~1984);确立实现技术现代化,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期(1985~1990)。1991年6月拉奥执政后,经济上采取了卢比贬值、降低赤字和调整工业政策等措施,使经济有了起色。
自50年代推行工业化政策,印度工业有了迅速发展。1950~1951年度全国工业产值仅为175亿卢比,1985~1986年度已达1028卢比,增长了5倍多。1986~1987年度全国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工业平均年增长率约6%左右。1990年工业生产增长7.5~8%,略低于1989年的8.3%的增幅。1991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率为0.1%,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1992年工业生产增长率则为4.5%。
钢铁工业,在独立初,印度仅有塔塔等3家钢铁公司,炼钢能力为150万吨。到1988年底,印度已建成炼钢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厂比莱、杜加普尔、鲁尔卡拉、波卡罗、印度和塔塔等6家钢铁公司。
能源方面,印度是一个贫油国家,石油主要靠进口,每年需花费外汇收入的70%左右去进口石油。1989年印度进口石油1990万吨,年产石油3400万吨。1991年年产石油3100万吨。目前,以开采海上油田为主,海上油田产量占印度原油产量的1/2以上。电力能源有水力、火力与原子能发电。独立后,电力工业发展较快。核电力已有相当规模,目前已建成4座原子能发电站,设备能力为170万千瓦。
化学工业始建于30~40年代,'一五'计划后发展迅速,化学工业(包括石化产品)产品年平均增长率为8.7%,其增长速度,为全国各工业部门之冠,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2%。
独立后机械工业已成为印度工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属于机械工业系统的大小厂家约占全国登记厂家总数的1/3。印度在通用机械设备、电机电器、汽车、摩托车、火车头、拖拉机、船舶和飞机制造等方面,已能自给,某些产品已成为出口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之一。
轻纺工业主要有棉纺、黄麻、食品、造纸等,这些都是印度传统的工业部门。尤其棉纺工业,孟买和阿默达巴德两地区就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棉纺厂、2/5的沙锭和2/3的织造机。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有耕地面积1.73亿公顷,粮食作物面积1.27亿公顷,其中灌溉面积约6200万公顷,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约为5亿人。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1990年农业生产增长3.5~4%,这一年的粮食产量为1%78亿吨,比1989年增长8.8%,创了历史记录。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豆类、玉米次之。水稻占农作物面积的30%,约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27%,居世界首位。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991年农业增长率的1%,占耕地总面积的11%,居世界小麦生产国前10名之列。
印度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部播种面积的1/5。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叶、烟草、橡胶、咖啡,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以及香蕉、芒果等。其中,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黄麻产量居世界第2位。花生种植面积多达700~750万公顷,年产量在500~7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目前是世界最大花生生产国之一。茶叶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居世界首位。此外,烟草、甘蔗、芒果、腰果、椰子、香蕉、核桃、柑橘、咖啡、大麻、蚕丝和橡胶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十分可观,均可居世界产量前10名之内。
印度的畜牧业产值在农业净产值中约占15%,牛的存栏数居世界第一。
国家财政预算来源主要是直接税和间接税。独立以来,国家预算增长很快。1950~1951年度为40.6亿卢比,1988~1989年度为3668.8亿卢比。
国家资本预算来源主要是源于内债和外援,用于五年计划和国防建设开支。40多年来,资本预算增长幅度1987/1988年度比1950~1951年度,增长了196.8倍。1990年印度外债总额670亿美元。1991年外债总额则增为698亿美元。1991~1992年度国际收支逆差为60.4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39%。
印度最大的财团是:塔口财团、比尔拉财团、马法特拉尔财团、辛哈尼亚财团和塔帕尔财团。他们的总资产均在40亿~130亿卢比以上。1991年印度通货膨胀率已达12.5%。
独立40多年来,印度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特别从70年代开始,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由1985~1986年度的4.7%增加到1988~1989年度的6.1%。但外贸长期存在逆差,1991年出口额193亿美元,负额达89亿美元。在进口商品方面,出口产品自70年代以来,过去名列前茅的纺织、茶叶和铁矿石等传统产品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工艺品、成衣和机械产品。在进口产品,过去居前列的粮食等消费品也退居第2位,取而代之的是石油、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食用油、化肥、纸张等。
1853年印度就建成了第一条铁路--孟买至塔纳线,全长32公里。现在,铁路全长为61850公里,主要干线有20多条,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等大城市是全国的铁路枢纽。1991年铁路客运里程为26340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公路总长193.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可通航的河道(包括运河)总长度约1.4万公里,大小港口180多个,最大的港口有10个。十大港口全年吞吐量约为1.25亿吨。全国约有66家海运公司,最大的海运公司是印度航运
公司和莫卧儿海运公司。
印度拥有两大国营航空公司:1953年8月成立的印度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国内与南亚领国(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阿富汗)的地区性航线。1972年成立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航线,航线遍及世界五大洲。
城市
印度都市产生较早。独立后发展迅速。据统计,印度3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有57个,100万以上的大都市有10个。其中新德里(古都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是印度最重要的城市。此外还有亚格拉、阿拉哈巴德、班加罗尔、科钦、果阿、海德拉巴、斋普尔、勒克、马杜赖、西姆拉和瓦腊纳西等。
新德里 印度共和国首都,位于亚穆纳河畔西岸,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573万(连同德里),新建于1911年。全市以儿童公园广场为中心,街道成辐射状,伸向四面八方。在现代化的宏伟建筑群中,耸立在市中心的西侧,中亚风格建筑的国会大厦 ,半球状穹顶的总统府。
坐落在国会大街琴伦盘陀公园内由4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物组成的古天文台(1710),为这座古老而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了诱人的光彩。西端的康诺特广场,呈半圆盘形,分内外三层,是新德里最繁华的商业区。
德里也是文化教育中心。这里有许多着名的博物馆、纪念馆、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着名的尼赫鲁大学就位于市郊。
德里 享有印度'七朝之都'之称誉。地处次大陆的中心,位于亚穆纳河北岸。
德里有孔雀王朝时代兴建的旧堡遗址和着名的阿育王石柱。近郊的顾特卜高塔,建于13世纪初的顾特卜高塔,高72米,分5层,宏伟壮观。始建于1638年的古宫红堡,是着名的伊斯兰建筑之一。与红堡遥相呼应的是贾玛-马斯扎特大清真寺(也称'贾玛寺'),全用红砂石建成,长75.5米,宽24米,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5000名穆斯林祈祷。
市郊还有胡马雍陵等宏伟建筑。
旧德里的月光街或银子街,历史上曾是世界最富庶的大街之一,今仍为德里商业中心,露天市场。
加尔各答 印度最大的城市。西孟加拉邦首府。濒临孟加拉湾,位于恒河三角洲的胡格利河左岸。
市区以大贺胥广场为中心,邦政府办公大楼,邦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等均设于此。市中心的'乔灵奇广场'集中了全市的大旅馆、大饭店、大商店以及大的娱乐场所、十分繁华。
加尔各答工业发达,主要有纺织、钢铁、机械、化学、造纸、皮革、印刷、服装、陶瓷等,工业,又是黄麻工业中心。全国的1/3货物由这里的港口吞吐。作为印度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咖尔各答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原子能研究所等,印度教徒的活动的中心,迦梨女神庙也在这里。
孟买 印度第二大工商业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全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位于印度西部,濒临阿拉伯海,为一天然良港。1991年建造的拱门形的印度门,荟萃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建筑风格。孟买也是西印度文化教育中心。孟买大学设在这里,许多着名的电影制片厂也在这里。作为工业中心之一,全市纺织厂约占全国纺织厂数的40%,全国纱锭和织机的30%。棉纱远销国内外。机械、汽车、石化、造纸、电子、造船、化肥、医药、食品等工业也较发达。孟买还是印度西海岸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的机场--桑塔克尔斯国际机场就设在这里。
马德拉斯 南印度交通枢纽,泰米尔纳德邦首府、印度第四商业城市和最大的人工港。地处库姆河河口,濒孟加拉湾。面积128平方公里。城市以圣乔治堡为中心,向南、北、西3个方向伸展。旧城(圣乔治堡)以北是商业区,临海一面为港口;旧城以南是住宅区,内多历史建筑。仅寺庙即有120座。其中位于城南60公里的海滨有被称为'七塔城'的马哈巴利普兰,以巨大岩石神庙而闻名。马德拉斯设有全印最早成立的大学马德拉斯大学历史最悠久的教堂圣托马斯教堂。马德拉斯港年吞吐量达700多万吨,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纺织、皮革、化工、机械、橡胶以及电影工业都很发达。
旅游
古堡陵园 主要包括红堡、胡马雍陵、泰姬陵和甘地陵。红堡是印度最大的古宫。位于德里城东北部亚穆纳河畔。建于1638~1648年,为莫卧儿帝国沙·贾汗皇帝的王宫,全部用红砂石砌成。故称红堡。胡马雍陵,莫卧儿帝国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亦位于德里东郊亚穆纳河畔。1565年建成。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屹立在亚格拉近郊亚穆纳河畔南岸,其华丽和磅礴之势,堪称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陵长583米,宽304米,红砂石墙。整座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甘地陵,位于德里亚穆纳河畔某地遗体焚化之处。其它还有若干佛教圣地、对迹,如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五舍城、舍卫城、那烂陀寺、桑奇佛塔,以及阿旃陀石窟、埃罗拉石窟、埃里芬达石窟、阿姆利则金庙、卡杰拉霍神庙群、科尔庙格神庙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去处。
旅游季节最佳时间为每年10月至翌年2~3月间。
㈡ 人均居住面积标准
我国没有具体规章规定人均最低的住房面积标准,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一般为统计局统计的经济指标,是城市居住水平的基本标志,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家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般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定。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2.9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7.09平方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改善性居住的需求还很大。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是指按居住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相关拓展: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计算公式: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人)=住宅建筑面积/居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包括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指的是自己的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指的是自己家住房套内面积,而建筑面积指的是自己家房产证上的标注面积,内含公摊等。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编辑
(新增指标)是指按居住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计算公式: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人)=住宅建筑面积/居住人口
国家规定人均房面积如下:
我国对于人均住房面积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所以存在国家规定,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的说法,只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预热,人均居住面积一直在持续上升。
直到2016年,调查得出的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为40.8平米,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住宅面积为36.6m2,而农村土地多、人口相对较少,人均住宅面积就更多,有45.8m。
国家对于人均住宅面积没有规定标准,人均住房面积只是一一个经济指标而已,它的多少取决与个人经济实力,也就是说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可能一-个人在不同的地区有好几套大小别墅,而对于经济实力不佳的人,可能只能几代人挤在30几平大小的房子中。
我国人均住宅面积一-直在持续上升,2012年的时候,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就只有18平方米,到了2014年,人均住宅面积就达到了25.4平方米,而2016年就上升到36.6平方米,每年以11.1%的速度在增长,而农村人均住宅面积的增长率更是高达23.3%。
㈢ 国家法律规定每个人的居住面积为几平米
由建设部主办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暨住房保障政策高层论坛”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该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居民2020年居住目标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预测。
《报告》将“户均一套、人均一间”的总体目标细分为5大类16项指标,包括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住宅居住品质(定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年住房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等细节指标。《报告》提出,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达35平方米,每套住宅平均面积达到120平方米。相应的,厨房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卫生间不低于4平方米、主卧室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这才算小康之家的房子。
“推窗见绿”是我们追求的居住环境。《报告》对此提出具体量化指标:小康时代的居住环境,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11.2%都应该是绿地。这将比我国2002年人均5.36平方米绿地的水平提高一大截。
㈣ 印度人口高达13亿,为何当地少有高楼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24亿人。作为人口大国,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为何高楼那么少?
同时,印度基建为何这么落后也大有原因,印度属于联邦制国家,地方有高度的自治权,印度土地私有制度对基建发展的制约很大,大量土地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这会使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大大增强增大,这些人不愿意把土地提供给政府搞基建,而政府又无法强制收回,印度基建如此落后,甚至连孟买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公共厕所的数量都少之又少。
高楼对土地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地质、位置和高度都很重要,但在印度,想要获得这样的条件显然是很难的。
日前,印度总理莫迪已经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在他任内为印度人民建造一亿座厕所的目标依然没变。印度经济已经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基建落后依然是个大问题,不是印度人建不起高楼大厦,实在是因为印度这个基建烂到根了。
㈤ 请问国家规定每人的住房面积是多少
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
㈥ 印度人 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唉,有的房子烂的很啊。。平民区里头的房子,简直没有法说了
㈦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房价最低
韩国:50平米的房价接近4.5亿韩币,即300万韩元/平米(相当于17800元人民币/平米),为月收入总额的150%。而首尔人自己的估算要高得多:市中心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般在1000万人民币左右,均价差不多是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
日本:面积大约60-80平方米,价格大约350万人民币。面积85-100平方米,价格以700万人民币起。
德国:1977年至今,德国平均房价仅上涨60%,而同期个人收入已增长3倍;过去10年里,德国物价平均每年涨幅2%,而房价每年上涨1%,扣除物价因素,德国房价实际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缩水。德国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均价在1000欧元到2000欧元(如柏林为1700欧元左右)之间。
美国:2014年9月美国房价中位数为17.65万美元,继续保持近一年来的稳定上涨趋势,但仍未达到2007年的房价高位19.63万元,投资入市被持续看好。加州房屋实际售出单价为2800美元每平方米。
爱尔兰: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两室公寓大概40万欧元左右。离市中心开车30分钟范围之内两室公寓20万欧元左右,带小院子的连排别墅40万欧左右,两层,三个或四个房间。
瑞士:瑞士的房地产市场相比其他欧洲国家最大的特点是:价格透明,稳中有升,房屋总体质量非常高。中型城市的房产价格大概在3 000~5000瑞郎每平方米,约为(19000—320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
葡萄牙:在里斯本,普通公寓价格一般为1000~1200欧元/m2,豪华公寓为3000~5000欧元/m2,海边小型公寓1000~2000元/m2。
芬兰:房价一般在1500-2500欧元/平。
雅典:雅典市中心均价:2500欧元/平米;北部郊区均价:3700欧元/平米;西部郊区均价:2400欧元/平米;南部郊区均价:3500欧元/平米;比雷埃夫斯均价:2400欧元/平米;阿提卡东区均价:2500欧元/平米。
西班牙:马德里是西班牙最大城市,位于市中心、距离市政厅约600米距离、户型在93~114平方米的房产,售价为50万~70万欧元,租赁价格1100~1500欧元/月;
㈧ 各各国家以及各各省市的人均住房面积
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住房水平
--------------------------------------------------------------------------------
■丁娜 2006-4-17
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住房水平——与聂梅生女士商榷
今年3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说:“我国住房持有率达到了80%左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平方米,这一数字居于世界较高水平。”“目前,中国内地的人均GDP为1700美元,中国香港和日本的人均GDP则超过34000美元,而中国香港城市居民住房面积是7.1平方米,日本是15.8平方米,低于中国内地的人均住宅面积”。
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称:2004年底,上海市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0.4平方米,江苏、浙江、福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为20.4、23.9和24.5平方米。而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人多地少的香港和东京,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只有7.1和15.8平方米。
对照上述两段内容,发现聂梅生女士的讲话似乎有些问题:一是偷换了概念,错把东京当日本;二是用我们现在部分发达地区的数据去和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香港和东京比。这恐怕还是很有出入的。
世界“较高水平”到底是什么样子?
据建设部的相关资料,上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以下状况:美国60平方米,英国和德国38平方米,法国的该数字为37平方米,日本为31平方米。而据一份资料对不同收入国家居住水平的分析,低收入国家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平方米,中低收入国家该数字应为17.6平方米,中等收入国家为20.1平方米,中高收入国家为29.3平方米,高收入国家则为46.6平方米。
蒋浙安在《英国政府在战后住宅业发展中的作用》中写道:1986年,在英国2200万套住宅中住房自有率达到62%。超过80%的英国人住在一至三层、带花园和车库的小别墅里,只有收入较低的人才住公寓(flat),其小别墅住宅与公寓比已达4:1。很多英国人还有“第二住宅”:一处在大城市中,便于工作与学习,一处在乡村以供周末度假。
《环球时报》记者柴野2003年6月报道:德国有8000万人口,13500个小城镇,绿地占了城市的1/3。德国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左右,在小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以上,85%的人有精巧别致的私人住宅庭院。连有上百年历史的房屋都安装了现代化的卫生设备和供暖设施。
而据建设部赴美房地产考察团的反馈,1999年,美国2.7亿人口拥有1.1亿个住房单位,67%的家庭拥有独立住房,人均居住面积60平方米。
印度则存在两级分化情况。据《环球时报》记者钱峰2003年7月报道:印度各大城市都有集中的富人区。
从以上这些描述中,我们对世界“较高水平”应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在我国,“人均26平方米”如果是真实的,那可以说明住房数量“凑合”(但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如何统计的)。而我国的住房质量离“世界较高水平”还差距甚远,“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我国的住房质量不高,在未来15到20年里,现有的160亿平方米住宅有大部分要拆了重建。许多城市10多年前盖的房子,现在看上去像建筑“垃圾”,目不忍睹。而住房功能不完善、配套不齐全也是普遍问题,尽管大城市稍好些,但是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等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此外,我国居住的自然环境、安全环境相对比较差。
中国人居住的综合水平离“世界较高水平”还有很大距离,不宜坐井观天,盲目乐观;地方政府在解决民众居住质量、居住环境方面还任重道远。
(作者供职于海南民生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㈨ 印度的面积不太大,人口却那么多,是怎么做到可以住下这么多人的
印度能生存多达十三亿的人口,跟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有直接关系,比如我国同样是人口大国,但是地形地貌却丰富多样,沙漠隔壁高原人口稀少并不宜居住,但印度却不同。
03、印度几乎全民信教,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是鼓励生育,且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
印度国家也是一夫多妻制度,并且相当的重男轻女,生不到儿子就多娶一名妻子,直到生到男孩子为止,而且还不止要生一个。这样一来就有一个丈夫和几个孩子老婆一起住一个房子的情况了。一个家庭这样算下来至少有十几口人,这就是为什么印度那么点面积能有那么多人口的原因,这种例子还可以参考孟加拉国,十几万平方公里住了1亿多人,这个人口密度比印度还夸张。
㈩ 中国人均居住面积多少平方印度呢
中国一般人均居住面积其实要比国家的多好多,比如农村的住宅其实都超大,城市人(原生)基本都有两套以上住房,以哈尔滨为例,人均实际居住面积应当在三十平方以上,国家统计的其实少计算了很多实际居住面积!
以我家为例,我们兄弟三个加父母共有一组大约四百平方(使用面积,建筑面积大约九百平方)的农村房产,我夫妻加一女共有一七十平方(建筑面积)房产,我弟弟夫妻加子共有两套约二百平方房产,我妹妹夫妻加子共有一六十平方房产,综合来算,每个人平均三十几平方是保守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