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洋海贝有多少人

印度洋海贝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6-26 05:58:06

1. 古蜀文明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有那些呢

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沉睡在四川盆地广汉城西南兴镇三星村下数千年的大批骇世瑰宝在1929年初露端倪后,1986年,一号坑和二号坑的上千件文物又相继出土,三星堆很快震惊了中外,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无不精湛到极致,就像是现代的工艺制作。国际着名的考古学家卡尔博格说:“与同时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过于精致了。”仅就青铜而言,就存在着不可解释的谜团:三星堆的青铜成分中不存在锌,而在自然界锌通常是与铅伴生的,这些青铜器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开的?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而同时代的青铜器是没有磷成分的;令人惊异的还有,三屋堆的部分青铜器如铜树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钙元素(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强),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前所未有过的。上述罕见的构成必定使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三星堆人来自哪里?他们的冶炼技术又来自何方?
出土文物中的青铜面具极其的怪异。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通宽138厘米,通高65厘米,阔眉大眼,眉宽近7厘米,一双眼睛更是令人惊异,狭长的眼球呈柱状外突,凸出眼眶长达16厘米,中间有一道箍,似可旋转,极像现代的望远镜。面具有一个巨大的鹰钩鼻、上翘至耳根的大嘴、—双猪草状的大耳朵。地球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怪物,在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中也从未有如此巨大这般离奇怪异的青铜像面具。对此,学者的解释很审慎,他们认为这与早期的古蜀族王蚕丛有关。古载:蚕丛纵目。这又带出一个谜团:如果蚕丛是蜀人的祖先,他就应当是人,怎么可能长出机械的“纵目”?在另一个戴冠物的纵目面具上,那个冠形物似遥感天线,这是否用来接收宇亩的神秘信号?古史中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这是否意味着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是天外来客?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青铜兵团”的制作工艺就有着不可解释的谜团。这些面具的两侧上下和额中大都有方形穿孔;这些方孔不是铸浇出来而是凿割出来的。这是不可思议的,5000--3000年前什么工具能在如此坚硬的青铜器上凿出孔来?即使在今天,也要用高强度的合金工具。

2. "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谜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3. 贝币存世稀少,古代的贝币什么时候使用最广泛呢

贝币是最原始的一种货币,通行于前秦时期。据说在夏朝末年,贝类可以用来当做交换的媒介,直到商朝贝发展成了一种流通货币,而且是一种天然的等价交换物。内类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地区,原本是一种人们热爱的装饰品,但同时又具有方便携带和易于计数的优点,所以慢慢成为了一种难以作假的货币。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贝币的发展史,一起来看看吧。


华夏的货币历史悠久,在5000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可以说大致经历了5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自然货币演化为人工铸币,如海贝币变成金属货币;第二阶段:杂乱的形态演化成统一的形态,如刀币,布币变成半两钱;第三阶段:地方铸币演变成中央铸币,如五铢钱的出现;第四阶段:重量货币演化成通宝,如唐代开元通宝的出现;第五阶段:金属货币演化成纸币,如北宋交子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纸币,都算在第五阶段。或许未来的第六阶段,则是纸币演化成电子货币或信用货币。

海贝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货币,有着很多独一无二的价值,而且对中华文明还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也难免被历史所淘汰,因为钱币的生产,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而这种能力则是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应该积极应变,才能让华夏民族获得长久的繁荣与发展。

4. 古代中国占领云南后,为什么没有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呢

印度洋地区与中国内地的文明交通是一直存在的,主要是缅北-横断山区-金沙遗址-三星堆这条路线,但是目前证据不多,研究也不足。中古时代,南诏大理与印度洋的交通也持续存在。云南地区自元朝归化中国之后,基本上维持着古代南诏大理时期的地缘格局。真正的变局发生在清朝中期,中国对印度洋方向的文明交通实际上收缩了。

一、印度洋-南亚到中国的古代交通及历史痕迹

印度东海岸、孟加拉到缅北存在着一条上古海陆交通线,它的交汇点位于缅甸北部伊洛瓦蒂江畔。缅甸古史认为,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上,该地就出现了一个古邦,叫做“太公王国”,缅甸史料又称之为“顶兑”。缅甸史学家波巴信认为,太公王国之所以形成,正是因为它位于“中国-罗马”的海陆交通的汇聚点上(还有人认为该古国是印度萨迦族所建)。无论太公王国是否真实,交通交流却是真实存在的,至少有以下几个证据是可靠的:

元朝时,蒙古人按照以夷治夷政策,在缅北缓冲地区建立了自治属性的缅中行省,统治模式相当松散,稍后又撤销缅中行省,政务归云南行省统辖。在此期间,基本上一切都沿袭南诏大理时期的基本格局。由于蒙古人鼓励贸易,这种跨境交流还会更加频繁。明朝时期,缅北这片交通缓冲区实行土司制,由缅北宣慰司旗下诸土司自治。交通交流的开放程度于是因中原王朝的政策而变。

5. 海贝为什么生活在河里

海贝是生长于海洋沿岸的生物,天然海贝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被当作货币用于商品交换,是中国最早的古代货币。由海贝串成的饰品,象征财富与地位。在古代,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的印度、缅甸、孟加拉、泰国等国也都用海贝作为货币。在现代,海贝则更多的被理解为大海里贝壳的统称,常用作饰物或观赏品。

6.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发掘于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发掘于1934年。 从1934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共进行了16次、面积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只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发掘资料正式对外公布,且多为发掘简报或发掘追记。 今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昨天,三星堆研究院院长肖先进、省博物馆协会会长徐荣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四川大学教授林向等,齐聚三星堆,就三星堆在成都平原和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的地位展开观点碰撞。发掘1万平方米 公布不到三分之一 “从1934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共进行了16次、面积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说,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只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发掘资料正式对外公布,且多为发掘简报或发掘追记。比如,对外公布的,只有《三星堆祭祀坑》为较为全面和大型的正式报告。因此,外界对三星堆遗址的认识大多局限在青铜时代,而对三星堆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一期文化)的认识少之又少,仅限于1963年月亮湾地点和1980年三星堆地点,以及发表的少量器物,且分布范围小,遗物偏少,遗址等级不高,这是外界对三星堆遗址第一期文化的普遍认识。三星堆是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中心遗址?“三星堆,是成都平原和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最大的中心遗址。”三星堆研究院院长肖先进、省博物馆协会会长徐荣旋等专家,用数据对比佐证他们的说法。比如,新津宝墩古城,以外城墙外侧墙基为界,面积约268万平方米,其中内城面积66万平方米;温江鱼凫古城,城内面积40万平方米;郫县古城,城内面积32.5万平方米;崇州紫竹古城,城内面积近20万平方米;崇州双河古城,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都江堰芒城古城,城内面积约12万平方米。但是,三星堆遗址一期分布范围,就达到了3.7平方公里到5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陶片约58388片(件),占已统计出土陶片总数530000片(件)的11%左右。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发掘至底,一期陶器的数量还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未来遗址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据介绍,目前,三星堆的灾后重建项目已经全面启动。按照最新规划,未来的三星堆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展厅面积2万多平方米,将形成一个对外开放线路8公里长,集两个文物陈列馆、三大重要遗迹展示区、文物博览、科考探秘、具有国际文化旅游精品地位的大遗址区。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于1929年首次被当地一位农民发现,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是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青铜器等国宝的出土震惊世界。

7. 关于三星堆,还有哪些未解的谜团呢

中国三星堆文明在世界考古学上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到现在还没有解开,或许也永远解不开了。

三星堆文明自发现以来,一直触动着世界的神经,伴随其发掘过程而来的无数不解之谜更是让人难以置信。三星堆文化从何而来?这里的大量青铜人物和动物不属于中原的任何一种青铜器。青铜器上一个字也没留下,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鼻子高,眼睛深,颧骨面突出,嘴巴宽,耳朵大,耳朵穿孔。不像中国人,他们像“外国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星堆人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混合文明”。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亿件陶器碎片,表明当时陶器种类繁多。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三星堆古蜀王国广泛使用炊具、酒具、饮具、食具等家庭用具,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古蜀陶器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生动的生活画面。

8. 三星堆遗址 是什么呀

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9. 广汉三星堆遗址的主要考古发现及意义

[编辑本段]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以上信息是在未得到其他资料印证的初步推断,根据国外对上古文明的建筑和文物资料研究发现,以上物品很可能与 亚特兰蒂斯 有一定的联系。因为青铜人像与黄种人体格特征相差巨大,而且有点类似于国外的古书描述的神父或祭司等职位人物,也有点类似与埃及古文物,可以认定为非黄种人。具体再参考: http://ke..com/view/8054.htm
[编辑本段]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学价值:
发现三星堆遗址对历史学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各点:
令人重新认识巴蜀文化。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有观点认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

10. 谁知道"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沉睡在四川盆地广汉城西南兴镇三星村下数千年的大批骇世瑰宝在1929年初露端倪后,1986年,一号坑和二号坑的上千件文物又相继出土,三星堆很快震惊了中外,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无不精湛到极致,就像是现代的工艺制作。国际着名的考古学家卡尔博格说:“与同时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过于精致了。”仅就青铜而言,就存在着不可解释的谜团:三星堆的青铜成分中不存在锌,而在自然界锌通常是与铅伴生的,这些青铜器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开的?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而同时代的青铜器是没有磷成分的;令人惊异的还有,三屋堆的部分青铜器如铜树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钙元素(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强),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前所未有过的。上述罕见的构成必定使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三星堆人来自哪里?他们的冶炼技术又来自何方?
出土文物中的青铜面具极其的怪异。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通宽138厘米,通高65厘米,阔眉大眼,眉宽近7厘米,一双眼睛更是令人惊异,狭长的眼球呈柱状外突,凸出眼眶长达16厘米,中间有一道箍,似可旋转,极像现代的望远镜。面具有一个巨大的鹰钩鼻、上翘至耳根的大嘴、—双猪草状的大耳朵。地球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怪物,在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中也从未有如此巨大这般离奇怪异的青铜像面具。对此,学者的解释很审慎,他们认为这与早期的古蜀族王蚕丛有关。古载:蚕丛纵目。这又带出一个谜团:如果蚕丛是蜀人的祖先,他就应当是人,怎么可能长出机械的“纵目”?在另一个戴冠物的纵目面具上,那个冠形物似遥感天线,这是否用来接收宇亩的神秘信号?古史中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这是否意味着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是天外来客?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青铜兵团”的制作工艺就有着不可解释的谜团。这些面具的两侧上下和额中大都有方形穿孔;这些方孔不是铸浇出来而是凿割出来的。这是不可思议的,5000--3000年前什么工具能在如此坚硬的青铜器上凿出孔来?即使在今天,也要用高强度的合金工具。

神秘的古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
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神秘的古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
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让人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着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为这类糅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

在世界所有考古发现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都称得上是一件绝无仅有极其奇妙的器物。青铜神树分为3层,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人首鸟身像或者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也许就是吧?繁茂的树枝、果实及花朵,尾在上头朝下攀援在青铜神树上的神龙,让人们在惊叹之后常有这样的思考:古代蜀人采用极其高超的青铜工艺和造型艺术铸造这件充满了神奇想象力的青铜神树,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有心的朋友不妨去破解破解!□

◆◆三星堆◆◆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激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器物,其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其残长达159厘米,厚1.8厘米,宽22厘米,其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纹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发掘中,又很少工具类的文物出土,当时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属,那么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着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
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阅读全文

与印度洋海贝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9年越南将军出生多少人 浏览:477
印度舰空母舰有多少 浏览:848
中国人可以去意大利哪些景点 浏览:172
温州意大利车辆托运公司哪个好 浏览:660
伊朗种植什么菜 浏览:800
伊朗卡车多少钱一辆 浏览:206
二战英国为什么打伊朗 浏览:325
印度有什么色素 浏览:485
印尼护照去美国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369
普京怎么评价伊朗军官 浏览:218
印尼坐便旁边的喷头是做什么的 浏览:469
越南民间艺人在哪里 浏览:727
福州到英国的飞机要多久 浏览:257
越南房子为什么窄又长 浏览:513
印度人做梦是什么意思 浏览:909
英国历史有多少贡献 浏览:564
印尼虎鱼为什么突然不吃食 浏览:321
越南为什么没有国标红木 浏览:38
残奥会开幕式中国有多少人参加 浏览:381
伊朗多少工资算高收入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