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历史上打了多少胜仗

印度历史上打了多少胜仗

发布时间:2022-06-26 00:33:58

‘壹’ 印度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如何

根据我从书上看到的内容,我认为,印度人自古以来就是战五渣,而且不但如此,外来的曾经很能打的侵略者一旦在这片土地定居下来(英国人那种把印度当殖民地的除外),几代人之后也变成了战五渣。

下面按年代顺序介绍一下印度简史和各个时期印度军队战斗力分析:

1.印度河文明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比中国还要早得多,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本土文明是哈拉帕文化,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印度河文明,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居民一般被认为是达罗毗荼人(Dravidian),也有认为是其他民族,有出土文字,但还没有破译。

注:达罗毗荼人现在主要分布在印度南方,他们和北部的雅利安人后裔相比肤色更黑,个子更矮

这个文明早已消亡,消亡原因有人说是因自然灾害(比如洪水等),但更多的人认为是被外来入侵者灭亡,这入侵者就是着名的雅利安人。

2.吠陀文化

入侵者,也即从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创立了吠陀文化,使用梵语,通常意义上的古印度一般指的是这个时期。种姓制度也是这一时期出现,很可能是白皮肤的雅利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血统纯洁而创立的制度,这套制度几千年来在印度这片土地上超越了王朝和民族,得到了很好的实行,即便是几千年之后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响和威力:现在高种姓的人一般肤色较白,相貌更类似欧洲白人,而低种姓的人一般肤色较黑。

但这些入侵者进入印度之后相当长时期之内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这期间有“十六雄国时期”,但都是内战,没什么能体现印度战斗力的史料,直到西方的亚历山大帝国入侵。

有人说印度人成功抵抗了亚历山大的侵略,这是不对的,当时的印度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并不能像打埃及波斯那样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胜利来取得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亚历山大本人在印度并没有失败,不但如此还打了一场着名的胜仗,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但印度次大陆上的邦国林立,打败一个还有一个,而且每个国家都不大,毫无成就感。

最终亚历山大麾下的士兵全都厌倦了战争,亚历山大本人也不得不屈服,班师回朝,之后就因病去世了。

3.孔雀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在印度西北方留下了权力真空,旃陀罗笈多·孔雀因势而起,建立了孔雀帝国,在他的孙子阿育王手中,孔雀帝国的疆域达到历史上最大,几乎统一了印度全境,这应该是印度历史上武功最盛的时期,此前和此后,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领土上能超过孔雀王朝。

除了统一印度之外,孔雀帝国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了,据印度人说,孔雀王击败了西方入侵的塞琉古一世(亚历山大曾经的部将),但希腊人说,塞琉古胜利了,现代史学家一般认为双方对峙,没有决定性的战役,最终握手言和,从之后双方比较和睦的关系来看,这个观点应该比较符合事实。

4.贵霜王国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就走向分裂,仅仅五十年之后,孔雀王朝末代王被大臣所杀,孔雀帝国灭亡。代之以巽迦王朝、甘婆王朝、安达罗王朝等朝代,这些帝国的疆域和之前孔雀帝国比起来只能算是偏居一隅(比如巽迦王朝疆域仅限于恒河流域),影响力也有限。

之后印度人迎来了又一个征服者,贵霜王国。

贵霜王国的建立者是在中国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月氏人,就是那个被“匈奴人打得举族西迁,连国王头颅都被匈奴人做成饮酒器具,张骞出使西域试图联络夹击匈奴,但却发现其国人已经安顿下来不愿对匈奴复仇”的月氏人。

贵霜王国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但其军队战斗力却十分可疑,这个所谓四大强国其含金量真的没多少,不但祖上曾被匈奴人欺凌,还因和亲问题和汉朝打过一仗,出兵七万,被班超所败,这事在中国史书上仅仅是提了一笔。

但就是这样一个战斗力可疑的贵霜王国在印度境内却是威震一方,很长的时期之内牢牢地控制着印度西北方。

4.笈多帝国

贵霜王国延续了300多年,但势力局限于印度西北方和中亚地区,从未统一过印度北方,其在印度境内的领土后来被笈多帝国吞并。

笈多帝国是印度本土王朝的又一个高峰,它统一了北印度,从疆域面积上来说,仅次于孔雀王朝,是一个空前繁盛的王朝,它是印度正统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被一些民族主义历史学家称为印度的“黄金时代”,着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就是在这一时期编成的。

笈多帝国的极盛时期是旃陀罗·笈多二世(即着名的超日王)时期,见图上疆域最大的时期。

但谈到军队战斗力,除了面对印度境内的对手之外,这个几乎统一印度的帝国也没多少拿得出手的,从帝国初期就始终面临西北方的??哒人的威胁,但和汉朝(灭了匈奴)唐朝(灭了突厥)甚至宋朝(勉强算是灭了辽吧)不同,笈多王朝始终没能消除这个大敌,超日王死后没多久,笈多帝国就因??哒人屡次入侵而走向崩溃。

??哒人,曾自称匈奴,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和月氏人一样也是中国北方草原西迁南下的游牧民族,也和月氏人一样在印度境内打出了赫赫武功,最出名的战绩是公元500年进抵恒河流域,事实上终结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5.戒日王朝

笈多王朝灭亡之后,印度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时期,期间最着名和疆域最大的帝国是戒日帝国,因其创立者戒日王而得名。

戒日王朝在印度历史上是一个短暂但非常重要的时期,戒日王在中国更是出名,因为唐僧(玄奘)取经就发生在他统治时期。

戒日帝国的极盛时期和疆域最广的时期是戒日王统治时期,但也仅仅统一了北印度而已。

至于这个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有一段中国史书上默默无闻,最近才大放异彩的记载,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大概过程如下:

公元647年,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不料戒日王病逝,阿祖那趁乱篡位僭立,听说大唐使节来到,派人伏击唐使,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冒险逃脱,北上至尼泊尔,借得尼泊尔骑兵七千及吐蕃骑兵一千二百名,再入天竺,与阿祖那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生擒阿祖那。

6.莫卧儿王朝

戒日王朝之后,印度长期分裂,期间,中亚的穆斯林屡次入侵北印度,在这里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基本征服并统治了北印度。

然后,伊斯兰教最大的一次入侵到来了,帖木儿帝国崩溃之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从此直到现代印度共和国建立,这片土地一直被入侵者所统治(严格说来雅利安人也是入侵者,这样算的话印度自从吠陀时代以来就一直是被入侵者所统治的)。

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着名的泰姬陵就是莫卧儿帝国时期建成的。

但入侵者进了印度就变弱的魔咒再次显灵,帝国极盛时期是是奥朗则布统治时期,但帝国的衰落也是从奥朗则布晚期开始的,他对南方的马拉塔帝国的征服从未成功,他死后没多久,马拉塔人便夺取了中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头衔从那时起,至少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已经成为一个虚衔。

这张图实际上夸大了莫卧儿帝国的实际控制力,马拉塔人(图上为马腊塔人)仅仅是承认莫卧儿帝国的宗主权。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虽名义上统治印度,但实际上已是四分五裂,北方遭受着波斯人和阿富汗人的侵略,这两个强盗都曾攻入过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洗劫一番之后满载而归。

南方的马拉塔人也是越战越勇,大有取莫卧儿帝国而代之的架势,但是遇到了外来的强盗还是略逊一筹----1761年,在反抗阿富汗人入侵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之中,马拉塔人遭到惨败。

7.英国殖民时期

莫卧儿帝国末期,又一批入侵者闯了进来,他们就是西方殖民者---葡萄牙人、法国人和最终成为这片土地主人的英国人。

这段历史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

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

英国人征服印度的过程并无赫赫武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的规模你简直难以想象:

普拉西战役,参战双方分别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受法国人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英国人一方出动了900个英国士兵和2000个印度士兵,印度一方出动了一万五千骑兵和三万五千步兵,以及53尊法国东印度公司送给他们的大炮和40名法国炮手。

最终,英国人以死伤75人的代价(22人死亡,53人受伤),击溃了孟加拉的5万大军(死伤500余人)。

普拉西战役的胜利,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巨大利益,在孟加拉取得霸权。之后英国人又将矛头转向法国,并在随后的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中将法国的势力从印度彻底清除;自此,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大约有600个土邦。

8.印度共和国时期

现代印度的独立和统一过程,大家都比较熟悉,不是靠着武力而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借着二战战后民族自决和帝国主义全面后退的东风,顺势而起,就连疆域都是继承了英国人殖民时期的遗产,比如印度南部和东北方的那几个邦,曼尼普尔、阿萨姆等历史上从未被印度有效统治过,今天依然有十分活跃的分离主义势力。

实际上我非常怀疑,若没有英国人的印巴分治方案,把除巴基斯坦之外的英属印度领土一箩筐地打包赠送给印度,印度能否统一都是个未解之谜。

之后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去参考其他回答。

=====

最终我用马克思他老人家的一段话来结尾:

“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

‘贰’ 印度和其他国家打仗有赢过么

印度打仗只赢过,同种的巴基斯坦!当年啊,就像两个部落打仗一样,尽管有飞机大炮机枪坦克,但打个寂寞,都是拉跨国家,开枪后看到对方武器多,人多的一方,立刻阳痿!什么战术啦,战略啦,都没有实践的意义,部落战争嘛,他们的战争思维还不如一战诸国,但印度人却说自己很有战争经验,每次都赢,当你问打了谁?印度人回答:巴基斯坦!前两年印度觉得自己应该很牛了,又犯尼赫鲁的老毛病,我们和印度冲突了,最后双方撤军了,印度人又在给自己找理由,什么理由呢?我印度电子战不行啊,中国人良心大大滴坏了,用辐射武器照我们,哎!印军就是一群欺软怕硬,总想以多欺少,欺善怕恶的军队,对待周边小国重拳出击,对待大国士兵,以多欺少,遇到真打,恐怕还不如尼赫鲁时代的一些优势,但我们必须注意印度,这个国家非常恶毒,没有文明的国家,一个个都是纳粹主义者,我不是瞎讲,国大党的甘地主义,在甘地死后就已经被抛弃了,更多的是RSS这个与德国纳粹,日本军国主义具有相同理念的组织,与纳粹和军国主义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密切来往,而莫迪同志就是这个组织的头领之一,而甘地也是被这个RSS组织刺杀的

‘叁’ 印度和巴基斯坦共发生了几次战争,胜负如何

你好!
共进行了3次印巴战争,其中比较大的是后两次,印度全部获得胜利,巴基斯坦全败北。尤其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使得东巴基斯坦变为孟加拉。这是巴基斯坦的重大损失。较之来讲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损失较大,其余战争几乎是压倒性优势。这也体现出巴基斯坦的军力不平衡,陆军可以和印度抗衡,但是空军和海军比较弱小,现在经过了与中国的合作和自身的发展,海空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印度比还是较大差距。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肆’ 历史 中国印度打过仗吗

1962年10月至11月,在中印边界全线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就是楼主说的中印自卫战。这场战争既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政治仗,在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兵锋所指之处,严格地以我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为界。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证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战前,印军根据其“前进战略”,在全线蚕食和进占了边界线上大片中国领土。战争中,西线的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彻底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线,西藏边防部队在歼灭了入侵麦线以北的印军之后,乘胜追击,进占到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和萨木维尔与金古底,在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的位置直望印度平原,迫使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军全线溃逃。此后,在战场全胜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单方面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我方20公里以内地区,证明中方依然希望通过谈判,而并不以军事占领来达到自己的领土要求。 中印边界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段靠近不丹边境的达旺—申隔宗—德让宗—邦迪拉地域展开的。在这一地区的两个阶段战斗中,中方以4个师的兵力,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另歼印军5个旅的一部共8700余人。战前,印军第四师第七旅已经把据点建立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一线(塔格拉图),即使按照麦克马洪线,这一地区也无可争议的是在中国境内。尽管我们见到的麦线地图在细节上辨读有些吃力,但在这条线最西端的走向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最西端(图左的第一个箭头),麦线在东北—西南走出一个小弧线之后,向西大体平行地通向不丹边境,而此时印军的占领地域按图上表达则已经从这个小弧线的下端向西北方向走出一条45度线,深入中国领土约20公里。 当时的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在他战后撰写的专着中(印度巴立特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THEFALLOFTOWANG》,中文版名《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世界知识出版社版)也认为:“麦克马洪只是凭他对地理的猜测,就从兼则马尼到东部的不丹—西藏—印度三方交界点画了一条蓝色粗线,至少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画法,就使塔格拉山脊的位置模糊不清了。”作为一个印军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普拉沙德用“至少可以这样说”的字眼表述了他对克节朗地区归属问题的看法。而且,他在战争打响之前,曾多次向上级反映明确地理边界的要求,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清醒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因此他认为:“尤其奇怪的是,甚至到1962年,印度政府从未纠正过这一明显的错误。显然,外交部的某人一直没有做好他的专业工作。这一疏忽是不能轻易加以原谅或者辩解过去的;主要由于这一错误,造成了关键性的争执,后来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战争。” 从后来的材料看,印方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很难归咎于某个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9月在印度议会上曾经公开表示:我们坚持麦克马洪线,“我们认为这条线在某些地方划的并不好,随后我们,也就是印度政府就把它作了变动”。一条本来非法的地理界线,再由单方面一意孤行地作出变动,边境冲突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伍’ 请问印度历史上和中国发生过多少次战争,除了麦克马洪线战争。

麦克马洪线战争就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在中印历史上大的战争好像就有这么一次

‘陆’ 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几次仗,分别都谁胜利了

三次印巴战争:
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也卷入冲突,印度军队于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巴方在停火线南部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双方展开激烈的空战,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的配合下,给印度军队以重创。随后,双方陷入僵局。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印、巴双方于9月23日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在前苏联斡旋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 第二次印巴战争武力而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底,印度因东巴基斯坦闹独立而出兵,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双方于1971年12月17日实现停火,东巴基斯坦从巴国独立出去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柒’ 2016年印度打了什么胜仗

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巴基斯坦军方证实,近期,印度突然腾出精力出兵边境,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大规模围剿活动,毫不留情向平民开火,造成巴方巨大的人员损失。报道中还提到,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印度共在西北边境地区打死了192名反抗战士以及47名无辜平民,印方同时也有73名士兵死亡。据了解,目前,巴基斯坦方面正在与联合国进行商讨,希望联合国能够鼓动国际社会对印度的一系列暴行加以干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德里的施压下,美俄等大国都拒绝伸出援手,就连巴基斯坦的老朋友沙特也表示不愿插手别国事务,这些国家的表态也大大助长了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嚣张气焰。

前段时间,印军与克什米尔地区民众再次发生相当激烈的冲突,印军再次向巴方4名平民开火,其中还包含1名妇女在内。随后,印度军队对当地社区进行了封锁,甚至还扬言要出动军队挨家挨户搜捕抵抗分子。对于近期围剿活动,印度军方表示相当满意,甚至还扬言克什米尔大局已定,巴方军队难挽狂澜。印军一名指挥官表示,印军最近消灭的叛军人数首次超过了叛军扩充的人数,印军还从巴方士兵手中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等,这也代表着克什米尔地区叛军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或许再过不久,印军就能将克什米尔地区的安全局势“全面控制”,印度将会有更多时间来解决其他地区的矛盾。

据印军指挥官报道,2020年至今,印度一共在克什米尔地区发起了将近72次围剿行动,在这些争端中,共有177名武装分子被击毙。有媒体指出,印巴两国对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统计略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定义方面有一些出入,巴方将印度认为并不存在争议的地区也一并归入到了克什米尔地区,因此两国在战争死亡人数统计方面总会存在一定的差池。不管怎样,2020年起,印度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冲突都超过了往年,有军事专家分析称,印度最近加大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围剿力度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印度今年在国内外形势上都存在严重危机,尤其是在北部边境处于劣势地位之时,印度就更需要通过一场胜仗来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

印度媒体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巴基斯坦方面武装分子的渗透行动也是十分猖獗,从年初至今,印度已经击毙了22名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比起克什米尔当地的叛军来说,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显然要更加“疯狂”。这些武装分子的武器装备要更为精良,作战经验方面也要更加丰富,印军为此还吃了不少苦头,就连印度军官在内都曾被这些武装分子打死或击伤过。随后,印军就针对这群武装分子改造了自身的围剿技术。

在情报网络的支持下,巴方为了支援武装分子与印方军队打持久战而建造隧道的消息也被印方及时获知。得知情况后,印军立即出动,前往边境地区发起搜查行动,截至目前,印方军队已经发现了至少一条隧道。印度军方认为,巴基斯坦方面挖掘的隧道远远不止这些,安全部队与警察已经在边境地区开展了数次搜查行动。

‘捌’ 印度巴基斯坦打了几次战争都是谁胜利了

三次印巴战争,除第二次是巴基斯坦战胜外,其余均是印度获胜;1999年还有一次“卡吉尔冲突”,印度获胜。

‘玖’ 印度称中国打仗不行,还称印度历史上有3次战胜中国,是真的么

印度和中国都是亚洲大国,也都是实力相对强大的国家,因此中印两国经常会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客观来说,中国的实力应该更强一些,因为中国不仅土地辽阔,而且还拥有众多人口,科技和经济都远胜于印度。可印度却对外宣称,中国人打仗不行,他们还说印度人曾在历史上三次在中国中国,这是真的吗?印度什么时候跟中国发生过战争。按照印度的说法,第1次战争是因鸦片战争,第2次战争是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第3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

印度其实也知道这样的说法比较勉强,可他们还是坚持宣称,这三次战争的胜利,跟他们有很大的关系,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印度已经实在找不到理由,不知道该如何证明自己已经超过了中国。他们思来想去,只能以那几次战争为借口,声称中国没有能力作战。印度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跟小孩儿过家家一样,完全没有道理可讲,只会无理取闹。

‘拾’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战争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

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美国的古巴导弹危机和此次战争几乎于同一时间爆发。

(10)印度历史上打了多少胜仗扩展阅读:

中印战争发生的部分原因:

1、英国埋下中印边界纠纷祸根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共同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但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为由,擅自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中印争执的祸根。

2、印度独立后的多次侵占中国领土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而且要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

印度独立后,西藏地方政府认为印度脱离了英国的管辖,西藏同样也应从英国侵占的特权下摆脱出来。为此,西藏地方政府与印度驻拉萨“代表处”进行了交涉。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却以大国主义的傲慢态度宣布,要继承英帝的“麦克马洪线”的划定。英国侵略者虽然炮制了“麦克马洪线”,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敢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地区。

阅读全文

与印度历史上打了多少胜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缅甸同中国边界质留审批要多久 浏览:717
越南人的语言怎么说 浏览:961
越南穷人移民哪里最多 浏览:438
意大利画家的故事证明了什么 浏览:328
入境印尼健康登记卡怎么写 浏览:891
伊朗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 浏览:217
英国专线怎么开发客户 浏览:927
印度埃索拉唑怎么样 浏览:28
中国有多少县是地震带 浏览:924
英国电信怎么进入中国市场 浏览:103
伊朗下雨是怎么回事 浏览:267
和平精英国际服怎么扛起队友 浏览:857
印度创业公司怎么样了 浏览:247
伊朗欧元是什么 浏览:961
到英国的飞机怎么走 浏览:251
南越和越南哪里发达 浏览:834
什么是中国式民主 浏览:76
邵世坤中国有多少个 浏览:651
中国灯光图怎么做 浏览:431
4500万越南盾算什么阶层 浏览: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