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媒体为什么重视中国,不把印度放在眼里
西方媒体为什么重视中国,不把印度放在眼里?
为什么欧洲媒体重视中国而不是印度?
本文系《环球时报》关注中国版文章,8月18日刊登于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
原标题:论媒体关注度,为何印度不及中国

莫迪总理欲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
今年5月,一张莫迪总理主动伸手,欲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结果后者伸出一指、拒绝了他的照片让印度人在社交媒体上议论纷纷。有人表示愤怒,认为这是侮辱。有人由此推断印度在欧洲领导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人质疑,为什么德国媒体忽视莫迪来访。事实上,认为印度被欧洲——包括欧洲的媒体——忽视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特别是与中国受到的重视与报道比起来。
芬兰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巴特·盖恩斯说:“(欧洲媒体)对印度的关注肯定不够。”比如,伦敦的《经济学人》每周均有中国专版,而印度事务淹没于“亚洲”版块。比如,该杂志过去四期(7月22日至8月12日),有9篇文章涉及中国,而关于印度的只有两篇(同期菲律宾得到的报道都比印度多)。柏林自由大学“亚洲人眼里的欧盟”项目主任梅·斯图鲍姆说:“欧洲报纸报道中国如今已习以为常,这与10年前很不同,当时只有少数报纸报道中国事务。而随着中国的崛起,若哪家媒体的报道中少了中国将显得缺乏国际性。但迄今,对印度的报道多数仍只限于小栏目,且都涉及个别问题。”
有专家表示,欧洲媒体重中国轻印度的部分原因在于,欧洲的政治人物往往也不太关注印度。斯图鲍姆认为,除了印度的前殖民国英国之外,欧盟其他地方对印度的关注“堪称善意的疏忽”。政治人物得到的建议也属这种情况。欧洲多数大学的国际研究院系都设有中国部。但多数大学没有印度部。欧洲智库也有类似的现象。
然而,这不是欧洲特有的问题。《纽约时报》数年前就指出,“在美国,中国获得的关注多于印度”。此外,印度政治人物似乎对欧盟也不感兴趣。欧盟安全研究所不久前一份报告称,“尽管印欧是战略伙伴关系,印度的政策精英们视欧盟主要为贸易集团而非战略或政治角色”。
此外,欧洲政策专家对印度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机存在较多的质疑。比如,印度仍是俄罗斯的忠实盟友吗?两国的良好关系始自苏联时代,在莫斯科改善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后,现在出现了不确定性。另外,有一种看法认为,印度看上去很有前途,但往往不能(像中国那样)使之成为现实。或许,这是发展欧盟—印度关系的最大障碍。从经济或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方面讲,印度现在都比不上中国。望采纳
❷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怎么评印度撤军问题的
8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一条消息引起各方关注:28日下午2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

印度声称修公路运部队到中印边界,外交部回应:听这报道感觉印方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脸。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修公路,印方以所谓“安全关切”为借口,非法越界阻挠。现在印方这么做,恰恰再次证明印方在中印边界有关问题上一直说一套做一套,自相矛盾,前后不一。 当天,中国驻印度使馆提醒在印度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和平解决问题是最好的,不要因为战争伤害老百姓。
❸ 印度登月失败,外国人是怎么评价印度的
在本月7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式向外界宣布,印度此前向月球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所携带的着陆器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据悉,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时失去了信号,这意味着着陆器将无法在月球工作,印度此次的登月任务未能成功。针对印度登月失败的事情,世界各国的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当然,持负面评价的也有。其中,巴基斯坦联邦科学和技术部长法瓦德·乔杜里在社交媒体上称,“请洗洗睡吧,这个玩具是在孟买着陆的,而不是在月球上着陆的。”此外,有少部分印度网民表达出不满情绪,印度有着大量的贫困人口,政府没有首先解决国内贫困问题,却一心想着登月,这令印度人感到不满。
❹ 印度人如何看待西方媒体对中国和印度的偏见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仍然对中国和印度存在偏见,经常报道一些带有主观性的文章。

第四位印度留学生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稳定的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是强大的,这两个都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国家。在全球,除了中国和印度外,没有人能够挑战它们,南美洲不行,非洲也不行。西方害怕中国人和印度人改变世界秩序,想把我们死死地摁在第三世界,不让我们站起来。
最后一位印度留学生表示,任何人都得吃饭,西方媒体的从业者也一样。他们出售自己的文章,不是试图改变人们的看法,而是因为这样的文章更容易挣钱。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西方媒体不仅对中国和印度是这样,对几乎所有的亚洲都有同样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