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圣线是什么

印度圣线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25 15:25:02

❶ 印度风俗礼仪

传统的见面礼

佛旅网 印度朝圣之旅 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剃发礼

按照传统的习惯,印度教徒的家庭在男孩满三岁时要举行剃发礼。

剃发仪式要请祭司、理发师和亲友参加。父母把孩子抱进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仪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边画一个正方形,用红砂土画上图案,并撒上大米。然后让男孩坐在图的旁边,由理发师剃发。印度教徒的剃发礼并不将头发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缕头发。

婴儿命名礼

婴儿出生后,父母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会给婴儿起一个美好、吉祥、动听的名字。名字起好后,父母将在孩子出生后第十天举行命名仪式。

举行仪式前,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和婴儿也要沐浴洁身。举行完宗教仪式后,婴儿的母亲用洁净的布将婴儿包好,交给婴儿的父亲。父亲将婴儿贴在胸前,告诉孩子,父亲在给他起名。母亲则向着太阳祈祷。然后父亲附在婴儿的耳朵边:“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这时,在场的祭司和亲友则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然后祭司为婴儿祝福。婴儿的父母招待祭司和亲友吃过饭后,众人才散去。

佩圣线–高种姓的标志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男子手腕上戴有白色的线圈,这就是印度教高种姓佩戴的圣线。按规定,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这三个种姓才有权利戴圣线,道陀罗和贱民是不能戴圣线的。圣线由三股线拧成,婆罗门的男孩戴棉线圣线,刹帝利的男孩戴亚麻圣线,吠舍的男孩戴毛线圣线。男孩子首次戴圣线时举行戴圣线仪式。一般由婆罗门祭司口诵经文,给男孩子戴上圣线。

男童拜师礼

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四个阶段,又称“四个行期”,即: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和遁世期。
印度教徒的男童在5岁至8岁期间也举行拜师礼和入法礼。这是为男童拜宗教导师、离家接受宗教训练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拜师仪式开始时,父母要为拜师的男童沐浴、剃发,并接受老师赠送的离家苦修的衣服,其中有一块遮羞布。

老师口诵经文把衣物送给拜师的男童。接着又赠送草编的腰带,授圣带,并把兽皮衣、木棍等物送给男童。此后,老师掬起一棒水倒在拜师男童手中,象征着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拜师的男童要向太阳祈祷,才会被老师接受为自己的学生。老师在学生前念诵太阳经文:“这是现实,这是智慧,这是光明,我们拥有明媚的阳光。它是火,点燃了我们的聪明和智慧。”拜师仪式结束后,男童就被送到导师家,与导师同住,学习吠陀,钻研奥义书接受各种戒律训练,直至“梵行期”结束(大约12年)才能重新回到家中,过世俗生活,开始家居期。

在印度的交往禁忌

印度的许多地区都有不少禁忌。

泰米尔纳德邦的村民忌讳数字,认为一、三、七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说这些数字。对生小孩也有不少忌讳,如认为第四胎生女孩便会倾家荡产,第五胎生女孩会家财万贯。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镜子,据说照了镜子就会变成哑巴。孩子掉的第一颗乳牙要包在牛粪团里,放在房顶上。

对孕妇也有不少忌讳,如怀孕期间不能照像,不能做衣服等。

出门远行也有许多忌讳。如出门时看见伐楼拿鸟在头上盘旋,是大吉大利。遇见花或装满水的罐子也是吉利的;看到母牛、鹦鹉、鹿、雨伞、水果、蜜蜂、大象,听到钟声,鹰叫声和诵经声,都是吉利的象征。

遇见蛇、猫、寡妇、行乞僧,听到喷嚏声或其它难听的声音,出门滑了一跤或头碰了框等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应该立即回家休息一会儿,喝点水,然后再出门。

❷ 印度婆罗门到底有多横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有多大

去印度旅游,仔细观察印度一下人,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些皮肤浅褐色,中等身材,薄唇,黑色卷发的,是印度人。

一些白皮肤,身材高大,眼眶深陷鼻梁高,黑发黑眸的,也是印度人。

一些皮肤暗黑,身材矮小,鼻子扁,嘴唇厚,依然还是印度人。

将这么多人种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征泾渭分明,这就要说到印度一个畸形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


印度电影《厕所英雄》里有这样一个剧情,男主喜欢大学毕业美丽漂亮的女主。

女主拒绝了男主的表白,并嘲笑男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❸ 印度人高种姓和低种姓怎么区分可以直接从姓氏分出高低么

印度人种姓的区分和辨别纷繁复杂,就是印度人自己也难以说清。我们要初步判断印度人的种姓和社会地位,只能多了解种姓制度的常识和趣闻,然后寻找一些蛛丝马迹,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

例如,仅凭经济状况无法判断种姓;据一项调查表明,印度55%的婆罗门经济状况处于贫困线以下,而印度总的贫困人口比例仅为40%;可能是他们自恃种姓较高、有一定特权,导致其好吃懒做造成的。

以下将从家族姓氏、服装饰品、肤色相貌方面,介绍一些初步判断印度人种姓高低的依据。但要说明的是,这些依据仅作参考,不是绝对的判断标准,只有参考价值大小之分;例如,印度人很多姓氏已融入了各个种姓阶层。

一、家族姓氏

(一)各种姓常用家族姓氏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桑贾伊·甘地(SanjayGandhi),“桑贾伊”是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罗门常用姓氏:夏尔玛(Sharma)、提维迪(Trivedi)、威亚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刹帝利常用姓氏:塔卡尔(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阔尔(Thakor)、沃尔玛(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尔(Ghaggar)、高尔(Goal)等;

首陀罗常用姓氏:安贝达尔(Ambedkar)、苏兰基(Solanki)、恰马尔(Chamar)、纳伊(Nayi)、洛哈(Lohar)等。

(二)其它判断原则

1、字母少的姓氏,倾向于是高种姓;因为,低种姓人一般要跟主人姓,换主人时也要换姓或加字母,姓氏容易变长。

2、以Raj开头的姓氏一般属于高种姓人群,如:拉吉普特(Rajput)。

3、辛格(Singh)、乔杜里(Choudary)等典型高种姓姓氏延绵很多世纪,能姓辛格、乔杜里的人一般属于高种姓人群。

4、GautamBrahmins是婆罗门里的一个分支,能姓高坦(Gautam)的人一般属于高种姓人群。

5、姓贾因(JAIN)的人要看其宗教信仰,如信印度教属于吠舍阶层;如信耆那教,可算是最高种姓。

6、锡克族男人名字多数加有辛格(Singh,意为狮子),女人名字多数加有考尔(Kaur,意为公主)。但是,叫辛格的男子不一定是锡克人。

二、服装饰品

1、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大印度教高种姓的男性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佩带“圣线”。高种姓男孩出生后要举行佩带“圣线”的仪式,“圣线”由3股线拧成,婆罗门男孩佩带棉线,刹帝利男孩佩带亚麻线,而吠舍男孩佩带毛线,作为高种姓的标志。

2、当你看到一个印度男人,只要看看他的手腕就知道他的种姓位置了,如果有线圈说明他出身高种姓,然后只要辨别一下线圈的质地,他所属的种姓等级就基本清楚了。如果没有圣线,他可能来自低种姓或贱民,或者是非印度教徒的、信仰其他宗教的印度人。

但是,印度高种姓男人也并不一定长年佩带圣线,有些人是在重要宗教节日时佩带,圣线一般是一年更新一次。

3、有的印度人长年穿着熨烫平整的衣服(甚至内裤也要熨烫),穿皮鞋袜子,一般是高种姓。长年身着裹布、短裙、拖鞋的人一般是低种姓。

4、印度是个喜爱佩带首饰的民族,但贱民妇女不允许佩带首饰。贱民男人下雨天不许打伞,不能穿鞋。

5、锡克教徒在印度的社会地位一般不会太低,其男人显着标志是“大包头、大胡子”,还佩戴铁制手镯。但是,现在的少数锡克男青年打破传统,不留“大包头、大胡子”,但必须坚持佩戴铁手镯。若碰见戴铁手镯的印度男人,他很有可能是锡克人。

6、印度婆罗门,身上会佩戴一个出生时家族就给予的项链,终身不得取下(包括洗澡),但每年可更换一次吊带。

三、肤色相貌

种姓瓦尔那(Varna)一词本义为“颜色”,且种姓制度是由雅利安白种人侵略者建立的,因此可从印度人的肤色相貌初步判断其种姓,高种姓人群肤色偏浅,或者可以说“皮肤越白种姓越高”,低种姓人群肤色偏深。

高低种姓人群相貌也有差别,高种姓偏近白种人长相,越象白种人种姓越高,而低种姓人群长相黑瘦,面貌与东南亚和非洲人长相偏近,相貌上具备更多“黑人”特征。

如见到长着一张典型印度教徒的脸的人,他却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那他极可能属低种姓人群,因不堪种姓压制而改信其它宗教。

(3)印度圣线是什么扩展阅读:

印度种姓瓦尔那(梵语称Varva/英语称卡斯特caste)制度总体上分为四大种姓:婆罗门(Brahmin/Brahmana),祭司贵族;刹帝利(kshatriya),雅利安人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吠舍(Vaishya),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Sudra),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此外,还包括一种不入流的贱民阶层(或称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

各个种姓内部又由贾提(Jati,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分许多亚种姓,当前印度社会中的亚种姓共约4000余种。

种姓制度一般是针对印度教徒,因此还存在一些非种姓人群。印度人认为,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高种姓,吠舍和首陀罗属于低种姓,贱民根本就不入流。因政治因素,某些低种姓的人社会地位会有所提高,如属于吠舍的甘地家族、贱民总统纳拉亚南等。

❹ 在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力有多大

一·种性制度将印度的人口等级划分十分严重


我们不论从网上还是从其他地方看到的印度人,你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些皮肤浅褐色,中等身材,薄唇,黑色卷发的,是印度人。一些白皮肤,身材高大,眼眶深陷鼻梁高,黑发黑眸的,也是印度人。一些皮肤暗黑,身材矮小,鼻子扁,嘴唇厚,依然还是印度人。

将这么多人种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征非常明显,这就要说到印度一个畸形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他们都是印度人。

泰姬陵

现如今,印度人的身份记录里不会再有任何关于种姓的记载。

但是,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社会,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印度人民靠手腕上的绳子以及名字判断阶级。

印度人手腕上的绳子叫做“梵线”或是“圣线”。

婆罗门佩戴棉线,刹帝利佩戴亚麻线,吠舍是毛线,首陀罗和贱民佩戴塑料的或者不佩戴。

系红绳,祈求神的保佑

地位最高的婆罗门大约仅占印度总人口的5%,却拥有接近一半的国会席位。

当高种姓空乘在飞机上工作时,很多低种姓旅客不敢享受这些空姐空少提供任何服务,有些甚至不吃不喝。

低种姓男子不允许与高种姓女子结婚,而低种姓女子嫁给高种姓男子则需要付出高额的嫁妆。

贱民去商店买水时,店家都给给他们专门的一次性陶杯,喝完就摔。

低种姓想要通过学习,冲破种姓的枷锁,历经的困难超过我们的想象。低种姓家的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会引起家长和同学的抗议。而高种姓则会抵触与低种姓的同学一起上课。

❺ 印度神话里的三大主神是哪几个

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话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湿婆神、以及毗湿奴(Vishnu)。

1、梵天是创造之神,是婆罗门教作为宇宙最高本体的梵的人格化。一般而言,梵天有四颗头、四张脸及四只手臂。他的四张脸象征四大皆空,四只手臂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象征心灵(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在东南亚地区,华人普遍称梵天为四面佛,尤其在泰国,四面佛形象的梵天具有保佑人间富贵的功能,因此广受众人爱戴。

2、毗湿奴是保护之神,是惩恶奖善大慈大悲之神.当世界要被恶魔毁灭时,他就以某种化身的形态出来救世.印度古籍或神话传说中常把他描述有四只手,分别拿着轮宝,法螺,仙杖,莲花,他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脐上长着一朵莲花.他的坐骑是金翅鸟-迦楼罗。

3、湿婆是属性最复杂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于一身;既是毁灭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欲的象征;既有牧养众生的慈心,又有复仇的凶念。

湿婆是善与恶的毁灭之神,在印度教中被视为最高位的神,主要能力是创造(转化)。佛经中称湿婆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顶,是三千界之主,其后成为密教护法神大黑天。

虽然湿婆主宰毁灭,印度人相信毁灭带来的再生与创造,因此他在教徒心中深受爱戴。

(5)印度圣线是什么扩展阅读

印度教为多神信仰,有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阿耆尼、双马童、伐由、俱吠罗、苏利那、楼陀罗、格涅沙、哈奴曼、黑天、辩才天、吉祥天、雪山神女、萨蒂。

其中又以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维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力量最强。

梵天是创造之神,宇宙之主;湿婆是三只眼的破坏之神(鬼眼王);湿奴是宇宙与生命的守护神。这三大神皆能自由变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诸神只中处于最顶尖的地位。

❻ 印度人身体斜挂一条绳子代表什么意思

身份的像征。绳子叫梵线,圣线。由棉,麻,毛三种材料制成,分别由高到低代表三个不同的等级。只有高种姓男孩子才可以佩戴。

❼ 在印度,低种姓的人为什么不冒充高种姓的人呢

印度的种姓制度大概和元朝的等级制度一样,在元朝统治中原的时间里,曾将其统治下的民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地位由高到底;而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将各色人种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同样,其地位也是由高到底,婆罗门主要是由僧侣贵族组成,地位最高;刹帝利由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组成,拥有并且掌握军政大权;吠舍则属于普通老百姓,大多数没有政治权利;而首陀罗在印度则从事最低贱的职业,一生下来就是为前三个等级的人所服务的,类似于奴隶一般,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再者,所谓种姓,就是把行业作为姓氏,是一种世世代代阶级固化的制度,很多姓氏代表一种行业,他们的姓氏翻译出来就是木匠、铁匠、摆摊的、船工等,所以只要有一种代表你身份的证件,上面有你的姓氏,那么就没法冒充别的种姓。

因此,在印度你想冒充高种姓,就必须有一个家族帮你造假,你的亲戚朋友在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不会穿帮。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印度的种姓制度作为一种千年陋习,深入每个人的骨髓和血液之中,关乎每个人的财富、地位、名誉、幸福以及子孙后代的荣誉,绝不是你想简单地冒充那么容易的。

❽ 在印度,如何辩别一个人的种性

有关于印度的问题欢迎来网络印度吧:)

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是自千年前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为了显示自己尊贵种族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虽然已从宪法中废除,但种姓制度在印度仍然盛行,,,基本上和不熟悉的印度人谈种姓是不礼貌的,对方会很敏感,但也有一些高种姓即使你没提到这个话题,他也会骄傲的主动告诉你“我的家族属于婆罗门”,或者“我的姓氏属于刹帝利”,,,,发展到现在印度的每个种姓又划分为N多个亚种姓,目前印度共有4000多亚种姓。

印度的种姓不仅是等级的标志,它影响到印度教徒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种姓内部婚配,一般人们只会在同种姓中寻找配偶,一些严格的教徒甚至在必须要求对方是相同亚种姓,印度男人可以娶比自己低一个种姓的女人为妻(称为顺婚,是男性特权),而女人却不能嫁给比自己低种姓的男人(这是逆婚),这种情况将有有辱家族门风的大事,此女将被开除出自己的种姓,她的孩子也将会沦为贱民,为人欺辱。

除了内部婚配,印度教徒还必须从事自己种姓所规定的职业,而不能自由求职,不能从事比自己种姓低,或者高的职业,也许你会说这职业和种姓有什么关系,谁能看出来呢?其实不然,在印度教内部有些严格的规定,比如一个人经营一个小工艺品店铺,那他十有8,9是吠舍种姓,种姓和姓名也有直接关系,如果这个人的姓氏是“古普塔”那他200%是吠舍,如果一个人是寺庙的祭祀,那绝对是婆罗门跑不了!当然也有家庭破败的婆罗门从事低等的工作比如厨师,因为婆罗门做的饭菜所有种姓都可以吃,而低种姓做的饭,高种姓是绝对不能吃的,也有发迹的低种姓受了教育踏上仕途的,但毕竟是极少数。。。。

下面讲,我们作为外国人如何简单的识别印度教徒的种姓:)

虽然现在印度的种姓繁多,但终归有几个大的等级:
第一等级:最高贵的婆罗门:掌管精神世界的神职人员。
第二等级:刹帝利: 掌管世俗权利的国王和武士
第三等级:吠舍: 从事农业,牧业,手工艺,商业的公民。

以上三大种姓是印度教的高种姓,可以学习经书,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所以也叫“重生种姓”。

!识别方法:这三大印度教高种姓的男性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佩带“圣线”,在高种姓男孩出生后要进行佩带“圣线”的仪式,“圣线”由3股拧成,婆罗门男孩佩带棉线,刹帝利男孩佩带亚麻线,而吠舍男孩佩带毛线,作为高种姓的标志,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印度男人,只要看看他的手腕就知道他的种姓位置了,如果有线圈说明他出身高种姓,然后只要辨别一下线圈的质地,他所属的种姓大的等级就明了了。。。。如果没有圣线,说明他可能来自低种姓或贱民,或者是非印度教徒的信仰其他宗教的印度人,,,,,西西,是不是很简单呢。。。。。。。。。印度人服装多是短袖或把袖子挽起来,所以很一目了然的哦 :)~~~~~~~~~~~

接着说,在这3大高种姓之下,就是印度教低种姓,其实种姓制度并不复杂,只有一个低种姓大类,那就是奴隶种姓“首陀罗”在现在的印度他们大都从事苦力等体力劳动,比如打扫卫生,车夫,工地工人,搬重东西的脚夫,,,,,,,,虽然都是从事体力劳动也有区分,比如有扫低的种姓,洗衣服的种姓等,这从他们的姓名上已经标注的很清楚,而且扫地的种姓不能洗衣服,洗衣服的种姓不能打扫厕所,打扫厕所的种姓是最低贱的,所以从事最低贱的劳动,,,,,,,,他们是没有资格佩带圣线的,也没有资格学习经书,如果他们敢朗诵经文要被割掉舌头的,但是他们还不是印度社会中最生活最痛苦的人,,,,,,,,,,,,,,,

在低种姓之下还有一群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印度人---“贱民”!
他们是最痛苦的人,从事着最肮脏低贱的工作,他们也被称为“不可触摸者”,如果哪个印度人不小心碰到了贱民会被认为受了“污染”,要请祭祀做法式来消除,贱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被允许学习宗教经文,不允许进入寺庙,不许进入商店等公共场合,不能在公用的饮水处喝水,不能和其他人并肩行走,甚至如果他们的影子碰到别人都是不允许的,自古贱民经常因为无意中冒犯其他人而被活活打死,烧死,无人来管,他们不被允许融入印度社会,一般都是居住在单独的偏僻村落。。。。。。。。。。。。。。。。。。。。。是生活习惯上,贱民也有禁忌,比如印度是个喜爱佩带首饰的民族,但贱民妇女不允许佩带首饰,,,贱民男人下雨天不许打伞,不能穿鞋。。。。。当然印度几千万贱民也在进行抗争,历史上曾有一位贱民出身的总统,但毕竟是特例。。。。。。。

HOHO,再说说别的宗教,比如印度的穆斯林,,,另人心驰神往的最着名建筑泰姬陵就是个伊斯兰建筑,在印度穆斯林聚居的城市,男人戴着白色的小帽,女人黑纱裹身遮面,绿色和新月形是伊斯兰的标志,不过印度的伊斯兰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印度1亿穆斯林中的大部分都是历史上因为不堪忍受高种姓欺压的低种姓和贱民改宗的,,(印度历史上有多次类似的低种姓不堪忍受压迫转而改信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事情),,,,,,所以印度的穆斯林中有相当一部分还保留着印度教的种姓,,,,也算是个特色吧。。。呵呵

最后说两句锡克族,锡克人应该算是印度人中特点最明显,最好辨认的民族了,他们的聚居地旁遮普是印度最富庶的邦之一,但凡此地出身的人,无论什么民族,无比自豪满满,走到哪里都要告诉别人他是旁遮普人,一句“我来自旁遮普”比“我来自新德里或孟买,还要拽~~~~~~~~~这还是因为锡克人的勤劳,旁遮普是当年印度政府“绿色农业”政策推行的最好的邦,曾经创造以不到2%的人口,提供印度50%口粮的奇迹,因为锡克人鄙视乞丐,认为不劳而获是社会毒瘤,所以印度庞大的乞丐大军中绝对不会有锡克人,,,,

锡克人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历史上在旁遮普地区创建了强大的帝国,如果不是印度军队里对锡克人当兵有名额限制的话,恐怕印度部队都要是锡克人的天下了,,,

识别方法:传统锡克人的“5K”大家都知道吧,,,,所以传统的锡克人一望便知,不过现在有很多锡克年轻人已经不再做传统装扮,已经剪了短发,剔掉胡须,不包头布了,,,我看过一个锡克男人传统装扮和剪发以后穿现代装的扮相,哈哈 简直是2重天,根本看不出是同一个人,,,,对于现代装的锡克男人也有一个办法识别,,,,虽然他们不再蓄发,蓄须,包头布,但现代装的锡克男人仍然保留着其中一个“K”,那就是佩带铁手镯,,,,,所以,,,还是看手腕,,,,以不变应万变,,,,,,即使一个印度人穿着再时髦,如果他手腕上佩带着铁质地的手镯,那么他必定是个锡克族男孩 !~~~~~~~~~呵呵

❾ 印度节日有哪些

一、洒红节

洒红节,也叫“胡里节”、“色彩节”,是印度传统节日,也是印度传统新年(新印度历新年于春分日)。洒红节源于印度的着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在每年2、3月间举行,庆祝时间的长短不一。

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用花朵制成的红粉,投掷水球,迎接春天的到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洒红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排灯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十胜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丰收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兄妹节

阅读全文

与印度圣线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9年越南将军出生多少人 浏览:477
印度舰空母舰有多少 浏览:848
中国人可以去意大利哪些景点 浏览:172
温州意大利车辆托运公司哪个好 浏览:660
伊朗种植什么菜 浏览:800
伊朗卡车多少钱一辆 浏览:206
二战英国为什么打伊朗 浏览:325
印度有什么色素 浏览:485
印尼护照去美国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369
普京怎么评价伊朗军官 浏览:218
印尼坐便旁边的喷头是做什么的 浏览:469
越南民间艺人在哪里 浏览:727
福州到英国的飞机要多久 浏览:257
越南房子为什么窄又长 浏览:513
印度人做梦是什么意思 浏览:909
英国历史有多少贡献 浏览:564
印尼虎鱼为什么突然不吃食 浏览:321
越南为什么没有国标红木 浏览:38
残奥会开幕式中国有多少人参加 浏览:381
伊朗多少工资算高收入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