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8格列宁现在多少钱一瓶
2018格列宁的单价,在中国的价格一般在5000元左右。
2018年,国内外的格列宁价格很高,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把格列宁纳入了医保名单,患者实际上承担的价格比较少,中国的医保能报销70%~80%,所以现在每瓶格列宁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
(1)格烈宁印度多少钱一瓶扩展阅读:
影响格列宁价格的因素
有三个重要因素影响药品上市后的价格:
1.专利保护期
同样出于激励医药企业的目的,新药上市后会有一段专利保护期,在此期间内不允许仿制药上市,除非可以自主研发出其他同效药。但很遗憾,中国的医药行业大多数仍然以进口仿制为主,特别是在心血管、肿瘤等疾病方面。
目前全球较为统一的专利保护期为20年,在这20年间,药品价格会维持在高位,一部分来源于垄断市场的特性,一部分也不排除药企的自利行为。《药神》结尾字幕提到全球市场也曾对格列宁定价太高表示抗议。
印度药品价格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印度政府以略无赖的姿态给药企撑腰,默许了在专利保护期内销售仿制药的行为,所以印度成为全球穷人的药房,不仅仅是中国。
2013年,格列宁专利保护期到期(药品专利一般在上市前就开始申请,实际上市后的专利保护期通常少于20年),国内市场出现了3种仿制药,垄断市场被打破,促进格列宁价格从最初的23500元降至11000元。
2.市场教育费用
新药从上市销售到被市场普遍认可,要经过“市场教育”阶段,需要投入费用引导市场知道、了解、认可直至普及新药,在药品进入医保之前,这部分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并通过价格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市场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学术会议,和直接向医院、医生推广。前者是新药在专业领域内获得认可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但就市场宣传效果来说,效率较低;后者才是主要的达成市场推广目的的途径。
市场教育存在搭便车行为,首个研发出新药的企业将花费大量成本完成市场教育工作,之后第一家将新药引入新市场的企业将承担新市场的教育任务,在之后的仿制药企业就可以直接搭便车,这也是仿制药价格低于原研药的一个原因。
就“直接向医院、医生推广”这一途径,不得不提到对中国人来说太熟悉的一类群体——医药代表。由于很多慢性病药物属于信任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生产者由于对生产过程更加了解因而拥有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而消费者即使消费了产品之后,也不能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因而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医生的推荐,这让医院、医生在药品销售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最初,合资企业引入医药代表正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市场教育,但由于医院、医生手握巨大的话语权,就渐渐暴露出医药代表收买医生、让医生乱开药的弊病,也因此2017年国家出台政策禁止医药代表承担药品销售任务。但短期内完全将医药代表与药物销售剥离并不现实,背后涉及的更多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3.医保
药品进入医保是在专利保护期结束之外,药品价格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医保制度是多方受益的:
1.患者负担的价格大幅下降。例如格列宁进入医保乙类之后,患者只需承担市场采购价的20%,而如能进入甲类,价格会更便宜;
2.对于进医保,药企也是很积极的。进医保意味着政府承接了市场教育的工作,患者承担价格的大幅下降,将直接促进药品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从而提高企业利润。
❷ 印度假药的是什么电影
印度假药的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神油店的老板程勇,在遇见了白血病患者吕受益之后,开辟了一条去印度买药做“代购”的新事业,但随着剧情发展又逐渐变成了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故事的最终,程勇因犯走私罪、贩卖假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电影里的印度仿制药,真身是格列宁,由瑞士药企研发,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格列宁的价格高达4万元一瓶,不是寻常家庭能够负担的。
女主人公刘思慧是一位单身妈妈,她的职业是在酒吧跳“艳舞”。她有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女儿,孩子的爸爸知道孩子有病就消失了。
还有一位老太太,在电影中,当她与众多服用印度仿制药的病人被警察集体搜捕时,无论怎样也不肯说出药的来源,这位老太太说:“格列宁4万块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卖了房子,还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是,我不想死。”
如果没有殷实的家境支撑,这些患者很快就会让家中一贫如洗。而正是因为除了格列宁之外,尚有一种价格仅有正规市场药十分之一的印度仿制药,才使他们就有了生的希望。
《我不是药神》影评
《我不是药神》的剪辑流畅,镜头语言干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泪,还有思考。在生活小细节的层层推进下,导演将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无甚波澜的生活带到了更为深远的一步。
该片以草根群像式的现实刻画,生动展开小人物坚韧的生命故事。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和王佳佳等一众演员所扮演的小人物,也都充满闪光点,每个人都贡献了扎实的表演。
❸ 我不是药神豆瓣评分
豆瓣评分9.0。
这部电影点映的时候,豆瓣评分就已高达9.0。由宁浩和徐峥监制,80后导演文牧野导演的这部电影触动了每个人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监制和导演们深入中国的社会现实,把一段真实故事经过改编搬上银幕,聚焦社会弱者白血病患者,以写实兼具黑色幽默的形式展现,没有过分煽情,整部影片显得自然、冷静和克制。
剧情分析
有些人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白血病病友们如果没有程勇给他们提供便宜的印度格列宁,恐怕最后都会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正版格列宁费用或是买到假药而加速死亡。
正版格列宁卖4万一瓶,而程勇给他们提供的只需要5000元,在印度这座被称为“穷人的药房”的国度,一瓶格列宁成本价仅需500元。
程勇似乎在病友们心中成为了“药神”,只要不把他交给警察,病友们就有希望吃到便宜的印度格列宁,生活才能继续。
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是有良知和血性的,他不愿意看到广大病友从此失去生的希望,也加入了维护病友们的大军当中。法与情,他选择站在情一边。
❹ 为什么印度“格列宁”那么便宜
因为印度格列宁是仿制药,比正版药要便宜不少,但是国内用这种药是违规的,所以还是建议该走医保走医保,该买保险买保险,如果觉得重疾险贵,像尊享e生这种百万医疗险,一年才几百块,保额有几百万,格列宁这种靶向药都可以报。
❺ 为什么原版格林宁售价万元以上而印度版的格列宁售价几百元
一般来说药品的物料成本都是不高的,现在都是大规模种植,可以把药材价降下来,贵的一般是研发过程,可能你研发个两年,花了几百万才发现研发出来的东西和几块钱药效一样,要重新开始。也许要经过几个失败的循环才能研发出一个新的有用的,那他会把前面失败的那些成本也都加上去,还要加上以后研发要用的费用,至于要卖多少钱
❻ 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啥
我不是药神剧情讲述了一位药店店主从印度代购开始贩药敛财之道后良心发现的故事。
具体情节:
2002年,上海,保健品小店的老板程勇在为生计发愁,为了多赚些钱,他几次往返印度走私神油当镇店之宝,程勇经营的保健品店生意每况愈下,交房租的日期逼近,程勇只能东躲西藏跟房东玩躲猫猫,能拖一天房租是一天。
程勇前妻嫁了个有钱的主,闹着带儿子小澎移民,为了逼程勇同意,程勇前妻打电话到养老院做前公公的思想工作,老爷子思想保守,岂容前媳妇带走程家的后人,责令儿子程勇想办法留住儿子。
小澎跟父亲程勇很亲近,平时花钱从不向后爸要钱,只向父亲程勇要钱,这让程勇对生活有了一丝盼头。
为了留住儿子,程勇与前妻产生了冲突,被警方传讯。办案民警曹斌是程勇前妻的弟弟,程勇到了警局险被曹斌暴揍了一顿,在他的干扰下,前妻出了国,留下儿子由弟弟曹斌照顾。
程勇经营的保健品店生意始终没有起色,隔壁的旅店老板带了一个患了慢粒白血病的患者给程勇认识。
这个患者叫吕受益,需终身服食价格高达三万七一瓶的格列宁药物,吕受益打起了印度仿制药的主意,印度仿制的格列宁一瓶只要两千元,远远低于国内三万七一瓶正品格列宁的价格。旅店老板知道程勇多次去过印度,故而引荐程勇与吕受益认识。
程勇本来对仿制药不感兴趣,由于父亲患了脑部血管瘤,需要十几万手术费,程勇只得去印度,根据吕受益提供的药厂地址,见到了药厂老板,从药厂老板手里以原价每瓶五百的价格进购了一百瓶格列宁。
程勇带着一百瓶药回国,在吕受益的陪同下到各大医院推销格列宁,但患者们都持观望态度,没人敢以身试药。
吕受益想到了一个病友群的群主女儿患了慢粒白血病,于是联系到了群主推广仿制格列宁,很快被患病的群员们抢购一空,程勇卖光了一百瓶药赚了不少的钱,获病患们尊称为“勇哥”。
程勇尝到了甜头,在吕受益的推荐下招收白血病患者刘牧师为手下员工,群主思慧负责销售渠道,吕受益负责推销,几个人组成了一个草台班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吕受益在街上发药的时候被一个黄毛小子抢走了药,程勇
与吕受益抓到了抢药送给贫困病友的黄毛小子,思慧认识黄毛小子,此人叫彭浩。
程勇赏识做事讲义气的彭浩,招彭浩打下手,负责搬货卸货。
第二批货很快运回国内,程勇卖光了货带着吕受益几人到舞厅喝酒庆祝,舞厅管事对思慧动了歪心思,程勇财大气粗砸钱给舞厅管事,逼舞厅管事上台表演钢管舞,为思慧出了一口恶气。
市面上出现了假冒的格列宁药,价格是两千元一瓶。有病人服了假药身体产生不适被送外医院抢救,程勇几人卧底蹲点观看骗子张长林推销假药,双方大打出手,警方赶了过来,带走了程勇几人,骗子张长林却狡幸逃走了。
逃走的张长林主动找程勇,提出花两百万元买下印度药仿制渠道,为了逼程勇交出渠道,张长林打电话报警,警方搜查了程勇的保健品小店,程勇担心惹上麻烦,召集吕受益几人吃散伙饭,接受张长林的要求。
一年后,程勇靠张长林给的两百万发家致富,把制衣厂办得红红火火。
张长林拿到仿制药代理权后把每瓶药价抬高到两万,导致许多病患没有能力买药。吕受益更是因为无力买药自杀未遂。
由于自己的病情进入了急变期,吕受益心灰意冷跳楼自杀。程勇深受感触召集原班人马,再次经营地下仿制药,每瓶五百元只卖给老病友,免得惹上麻烦。
跑路的张长林上门找程勇,索要二十万跑路费,程勇豪爽地送了三十万跑路费给张长林。
半年后,曹斌在上级的命令下追踪仿制药源头。在码头门卫的举服下,曹斌查获了码头上正在转移的仿制药。彭浩为了引开警察,驾车急行出了车祸,死在了医院里面。
印度政府因为正品格列宁药品公司施压,关闭了仿制药工厂。程勇自掏腰包从印度以两千元的价格进购格列宁,在国内以五百元每瓶价格卖给病人。
警方逮捕了私卖仿制药的程勇,三年后,政府酌情释放程勇,推动医疗改革,为大批慢粒白血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6)格烈宁印度多少钱一瓶扩展阅读:
电影上映时间及获奖情况: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剧情片,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1]。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2018年9月,该片获得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
参考资料:网络——我不是药神
❼ 格列卫为什么卖那么贵 国内格列宁现在多少钱一瓶
国内格列卫5000左右,一盒60片,各地卖价格不一样,低得三千多,六七千,也有高的更高的
这个价格实在太水了。
回答的够直白了吧,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❽ 《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真有这个药吗多少钱
现实中的格列宁也不便宜,而且中国最贵,一瓶要2.5左右,美国一瓶折合人民币大概1.36w,澳大利亚约1w人民币,日本1.6w人民币,韩国9720人民币。不过国内医保报销后只要5000左右,医保也减轻了不少重担,但是个人觉得还是自己买份商业医疗保险做补充更好。
❾ 谁都没错,正因为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才酿成了悲剧
真正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
《我不是药神》,还没正式上映前,就已刷爆朋友圈。
“我以为是一部喜剧,没想到看着看着就哭了,太特么扎心了!”
这两年最好的国产片,没有“之一”。
去看吧,带上纸巾。
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原型人物叫陆勇,剧中主角叫程勇。
△
程勇是个卖“印度神油”的小贩,但过得极其糟心:
神油店生意清淡得交不起租了,老婆因为家暴跟他离了婚,儿子要跟着继父移民海外;
老爹身患血管瘤急着做手术,他太需要钱了:
没有钱,赖以糊口的店会关门。
没有钱,八岁儿子会离他而去。
没有钱,老爹只能悲惨地死去。
他苦逼得脑壳要爆炸了。
就在这个当口,慢粒白血病人吕受益找到了他,想托他从印度代购一款药——印度格列宁。
中国也在卖格列宁,不过卖的是瑞士格列宁——4万元一瓶。
普通病人根本吃不起,因为两年就会吃掉一栋房子。
而印度卖的格列宁,是瑞士格列宁的仿制药,药效和瑞士格列宁几无差别,但只卖500元一瓶。
可是——这种药在中国是非法药,所以只能代购(走私)。
“代购只需要500元一瓶,拿回国内却可以卖5000元。”
急需要钱的程勇,就这样走上了“非法代购”之路,成了印度格列宁的中国代理商。
程勇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拯救了无数白血病人,大家送来锦旗,称其为“药神”。
但“药神”不是那么好当的,中国市场出现的大量“假药”,很快引起了瑞士公司的注意,他们报了警,警方开始派人追查“假药”。
程勇怕继续搞下去会坐牢,于是急流勇退,把独家代理权转让给了一个药贩子,然后去开了一家纺织厂。
哪知道药贩子接手后,将5000元一瓶的药涨到了2万。
病人哪吃得起这么贵的药啊,一怒之下就把药贩子给举报了,药贩子遭到了警方通缉。
这下可好——2万一瓶的仿制药,也没人卖了。
❿ 是根据什么真实事件改编的 印度格列宁为什么那么便宜
《我不是药神》是根据真实案例陆勇向病友推荐印度药的故事,印度格列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印度格列宁是印度的仿制药,就是“盗版”。
2002年查出病情后,陆勇每天靠23500元一盒的天价抗癌药维稳病情,不到两年就花光了56万。而像他一样能砸钱续命的病友少之又少。
2004年后的一天,陆勇在翻阅文献时得知,印度一家厂商仿制的正是自己每天服用的抗癌药。陆勇看到了希望,终于在从日本买到了这药,每盒售价4000元。
陆勇在和病友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后,上千人托他帮忙购买。因为数量大, 陆勇干脆直接找到了印度厂商议价购买。这样一来,病友们每月在药品上的花费还不到200元。然而,陆勇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最终被逮捕,不过幸运的是,在其他病患的支持下,他无罪释放。
(10)格烈宁印度多少钱一瓶扩展阅读:
印度格列宁,实际案例中的名字为为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又名格列卫。
不管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格列卫的售价都很贵。上市初期韩国售价折合人民币9720元,澳大利亚售价10600元,美国售价13600元,日本售价16400元,香港售价18000元,而中国内地的售价23500元。有人认为这和我国的税制有关,这曾经是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根本还是国内药品市场复杂而又层层加码的流通环节。2018年5月1日之后,国家对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增值税减按3%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