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神话中有哪些神
史诗神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神。
湿婆:音乐、舞蹈和毁灭之神。
阿修罗:恶魔。
迦楼罗 :金翅神鸟,于烈火中涅盘而得永生。
主要的神
因陀罗:天帝。
阿耆尼:火神。
伐楼那:水神。
阎摩:死神。
苏利耶:太阳神。
八大守护神
世界守护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罗为首的八位主神,他们大多数都是原来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话相比他们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经常由于抵挡不了强大魔鬼的进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够菜的)。
因陀罗:雷电之神,众神之首,后成为天王。被佛教吸收后又叫“帝释天”,为善见城城主。在很多动漫以及小说中登场,比如《天空战记》、《圣传》、《风云》等等,不过好象一般都是担任反派角色,在被吸收进了佛教以后得名帝释天,为善见城(Sudarsana)之主,在《世界·印度篇》中虽然是以印度教中的雷神/战神的身份登场,但是百里还是用了帝释天这个佛教名称(因为听起来比较有型,也请大家不要太过计较,呵呵)。也有传说帝释天指的并不是一位天神,而是一个头衔,由功德最大的人担当,如果有其他人的功德超过了现任的帝释天,那么他的宝座就会发热。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别是:死神阎摩、海洋之神伐楼那、风神伐由、酒神苏摩、太阳神苏里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财富之神俱比罗。值得一提的是死神阎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后
因陀罗
变成了阎摩罗王,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衍生出了十殿阎王(阎罗王其实是十殿阎王其中之一,只不过名气最大)。而风神伐由的儿子就是飞将军神猴哈奴曼,因为随着罗摩(毗湿奴的第七化身)一起奋勇作战而闻名,胡适先生认为他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财富之神俱比罗是个有趣的家伙,传说他在成为天神前是一个窃贼,因为在湿婆的神庙中行窃碰上奇遇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天神,他其实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不过两者的形象可相差甚远——据说俱比罗身材矮小佝偻,浑身珠光宝气,显得俗陋委琐,而北方多闻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一,而且还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多闻天王也被称为施财天,也就是中国人过年时人气狂高的财神爷。
在《世界·印度篇》中八大世界守护神里主要登场的就只有帝释天因陀罗,而由于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会出现的缘故,俱比罗和多闻天王(昆沙门天)就被当成两位不同的天神了。
Indra众神之神, 天空, 暴风, 雨水之神, 骑白象
Agni 火电之神, 三脚七手三头
Kali 黑土之女神, 破坏之神, 三眼四手
Karttikeya战神, 六头十二手, 骑孔雀
Lakshmi 财富之女神, Vishnu 之妻, 骑金莲
Ratri黑夜之女神
Rudra 暴风和死亡之神
Surya 太阳神, 三眼四手
Tvashtri 技术科学之神
Ushas黎明之神
Varuna秩序和诚诺之神
Vishnu 怜悯和光明之神
Yama 死亡之神, 骑水牛
释迦
释迦: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相传为印度北部小国王子,后舍弃家庭,权位,独自出走。七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又被称为释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说的大日如来。佛教中最为崇高的神,曾降伏过中国的战斗之神齐天大圣。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即八部众,说法见于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曾提到过:“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天:即帝释天为首的天神。天神的寿命也会完结,这是因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无常。天神临死前会出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出汗,不乐本位”这五种征兆,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
阿修罗:阿修罗是与天对立的一族。他们非常好战,男的极丑,女的极美。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有美食而无美女。双方常因此而互相争斗,场面十分惨烈。“修罗场”的说法即从此来。阿修罗一族被视为战神,他还有个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龙:龙无论在东西方神话,还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个非常欢迎的角色。以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力量备受青睐。可以说一说到奇幻,人们就会想到龙,龙几乎成了奇幻文学的代表。东西方的龙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头部特征,善飞翔,会从嘴中吐出物质攻击等。这些惊人的巧合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否以前有此一类生物存在。龙的记载在我国由来以久,大量详实,准确,生动的记录贯穿着整个古代正史,有纪可考的记录最后见于民国初年,让人十分迷惑。但天龙八部中的龙其实说的是一种大蟒蛇。
乾达婆:拥有黄金之翼半人半鸟的精灵。天界的音乐家。
迦楼罗:中国人很熟悉的一种大鸟,传入中国后演变成了金翅大鹏鸟。原型是种翅有种种庄严宝色的神鸟,一天吞噬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哪来这么多龙让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后又从火焰中复活,凤凰重生的传说即来源于此。
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罗伽:莫呼洛迦,译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维摩经略疏》卷二云∶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罗伽为无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译《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中,曾举出善慧、清净威音、胜慧庄严髻、妙目主、如灯幢为众所归、最光明幢、师子臆、众妙庄严音、须弥坚固、可爱乐光明等无量摩侯罗伽王之名。又,《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乐神之类,或曰非人,或云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北边安有三尊摩侯罗伽。其中央一尊,两手屈臂,作拳舒头指当胸,竖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两手吹笛,面向左。
B. 印度神话的历史渊源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着作,全部是祭祀用的圣歌和祷词。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的组合起来。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利的一种附会。与它相关的注解文献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吠陀神话中歌颂的主神是天帝因陀罗,以及水神伐楼那、死神阎摩、风神伐由等司掌自然的大神。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权力更为集中的一个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经济发展、战争频繁、思辨深邃,是这个时代的三大特征。,这一时期,宗教方面,出现了耆那教,其艺术和哲学价值也是最高的。印度神话对佛教影响也非常大,佛教的神除了释迦牟尼、几个弟子、几个罗汉之外,观音借鉴了双马童、弥勒借鉴了密多罗、毗卢遮那最初是某阿修罗王的名字、各种明王来自湿婆的愤怒相、阎罗王是阎摩、四大天王来自印度的四方护法神(惧毗罗、伐楼拿等)、韦驮是卡尔提克亚、吉祥天是罗乞什。其中印度神话最着名的要算《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这是两篇非常庞大的诗史,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摩柯婆罗多》中最有名则是鼎鼎大名的人类英雄黑天。对印度神话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找这两本书的翻译版来看看。
其实与印度神话相关的书籍还很多。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往世书系列。通常,往世书分为十八大往世书与十八小往世书。这些书应该算是众神的个人传记和专题介绍,比如《梵天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大鹏往世书》等等。
C. 印度众神关系图
创造神梵天
梵天:印度教神话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创造者。佛教吸收其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 。
创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话中的身份是祈祷神,而在印度教神话中正式得名梵天,并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联系起来,一般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来自于梵天,而毁灭时又重新归于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体现,在印度教神话中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也被称为“世界之主”。但是实际上梵天受到的崇拜远不及其他两位大神,鉴于世界已经为梵天所创造,人们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转移到了毗湿奴和湿婆亦即维护和毁灭两种力量对于世界权力的争夺上,另外梵天也因为一些所作所为导致其声誉的降低和信徒的减少——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线有直接关系。在整个印度,毗湿奴和湿婆的神庙遍布各地,而专门供奉梵天的神庙却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庙(Brahma
Temple)。神话中的梵天为红肤色,四首,四臂,坐骑为天鹅,在被吸收进入佛教成为护法神后被称为大梵天。
吉祥天女
释迦
释迦: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相传为印度北部小国王子,后舍弃家庭,权位,独自出走。七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又被称为释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说的大日如来。佛教中最为崇高的神。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即八部众,说法见于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曾提到过:“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天:即帝释天为首的天神。天神的寿命也会完结,这是因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无常。天神临死前会出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出汗,不乐本位”这五种征兆,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
阿修罗:阿修罗是与天对立的一族。他们非常好战,男的极丑,女的极美。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有美食而无美女。双方常因此而互相争斗,场面十分惨烈。“修罗场”的说法即从此来。阿修罗一族被视为战神,他还有个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龙:龙无论在东西方神话,还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个非常欢迎的角色。以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力量备受喜爱。可以说一说到奇幻,人们就会想到龙,龙几乎成了奇幻文学的代表。东西方的龙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头部特征,善飞翔,会从嘴中吐出物质攻击等。这些惊人的巧合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否以前有此一类生物存在。龙的记载在我国由来以久,大量详实,准确,生动的记录贯穿着整个古代正史,有纪可考的记录最后见于民国初年,让人十分迷惑。但天龙八部中的龙其实说的是一种大蟒蛇。
乾达婆:拥有黄金之翼半人半鸟的精灵。天界的音乐家。
迦楼罗:中国人很熟悉的一种大鸟,传入中国后演变成了金翅大鹏鸟。原型是种翅有种种庄严宝色的神鸟,一天吞噬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哪来这么多龙让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后又从火焰中复活,凤凰重生的传说即来源于此。
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罗伽:莫呼洛迦,译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维摩经略疏》卷二云∶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罗伽为无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译《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中,曾举出善慧、清净威音、胜慧庄严髻、妙目主、如灯幢为众所归、最光明幢、师子臆、众妙庄严音、须弥坚固、可爱乐光明等无量摩侯罗伽王之名。又,《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乐神之类,或曰非人,或云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北边安有三尊摩侯罗伽。其中央一尊,两手屈臂,作拳舒头指当胸,竖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两手吹笛,面向左。
D. 印度教里的因陀罗曾经是和宙斯一样的主神吗
因陀罗是战神,是天帝,但是天帝并不是主神,印度有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毁灭神湿婆,守护神毗湿奴。
E. 谁知道印度神话中湿婆和因陀罗谁厉害
ghostmen朋友,你好。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湿婆和因陀罗是印度神话中湿婆和因陀罗呢,还是《天空战记》中的湿婆和因陀罗。那我就分别来告诉你好了。
首先,在真正的印度神话中,因陀罗演化成了帝释天。(这个帝释天并不是《风云》中的那个帝释天)因为因陀罗是十二天神的老七,具有非凡的能力,所以被推举为天神的首领,成了天帝。因陀罗在与阿修罗的战斗中,功劳显赫。打败了许多强悍的阿修罗,其中有曾经和他兄弟相称的牟质。因陀罗的妻子是阿修罗舍质,为他生下一男一女。虽然天神与阿修罗是死敌,但两个种族间通婚并不少见。
因陀罗是雷电之神,众神之首,后成为天王。被佛教吸收后又叫“帝释天”,为善见城城主。
因陀罗把世界分为四部分,自己统治东方的天国,弟弟太阳神的大儿子阎摩统治南方的冥府,其兄长海神婆楼那统治西方的大海,财神俱毗罗统治北方的夜叉国。
因陀罗虽然身为天帝但却不是至高无上的,他曾经因为得罪仙人而离开天国,后来在众神的努力下才洗脱罪恶,重登地位。这也是古印度婆罗门地位高于刹帝利的表现。
因陀罗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他经常要弟弟毗湿奴的帮助。并曾经大败给罗刹王,变成孔雀逃难。因而在人间,毗湿奴的香火比因陀罗更旺,成了三大主神之一。
而湿婆呢,在印度神话中被称为湿婆大神。又叫鲁德罗。鲁德罗是原名是红色的意思,湿婆是仁慈的意思,表现人们对破坏神的期望。他也是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另外一个是十二天神中最小的毗湿奴。
湿婆是梵天最有威力的儿子,是愤怒和破坏的化身,他的地位和能力远在天神之上,直逼梵天。他的第三只眼睛能喷出愤怒之火,可以烧毁一切,这种火烧毁了阿修罗的三连城,烧死了爱神,烧掉了梵天的第五个脸,因为爱神诱惑梵天追求自己的女儿。(好像三只眼都特别牛)湿婆取了达萨和罗希尼的女儿乌玛为妻,但与岳父之间的关系并不好,经常闹矛盾。
湿婆与大地女神生下了二十一个暴风雨神摩鲁,加入了天神的行列,成为天帝因陀罗的随从。湿婆长期在喜马拉雅山修行。是苦行者,娶了雪山女神为妻,生下了战神。湿婆与梵天一样,具有赐予其他苦行者力量的能力。
湿婆一般站在天神一边,他和他的儿子的参战是天神战胜阿修罗的关键。但也不是绝对,他有时候也帮助其他种族,他视阿修罗的导师乌纱纳斯和罗刹王为亲生儿子。这也是后来罗刹王猖狂原因。
所以说,在印度神话中湿婆和因陀罗是一伙的,而因陀罗又是湿婆大神的领导,那当然是因陀罗比湿婆更厉害一些。
在《天空战记》中, 我个人认为,也是因陀罗比湿婆更厉害一些。以下是《天空战记》的相关资料:
《天空战记》不知何人何时所作。其正名不显,湮没久已,今廿岁以下之人莫能知之。然与知者复提当年种种,无不双目生光,赞叹连声。
《天》共38集,主线沿用印度神话中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慧明)、湿婆(石华),分别代表创造、维持、破坏,三种状态轮回往复,为宇宙运行的基本秩序。
故事从神军统领雷帝因陀罗石化天界调和之神慧明开始,天界失去“维持”之力量,面临崩溃。因陀罗却把罪责推在刚从人间转生至天界的一平身上,并且控制了与之一同转生的好友阿凯。少数明白真相的战士和一平一同返回天空殿,扶正祛邪,挽救慧明,一路上和因陀罗派出的敌人厮杀,付出重大牺牲终于如愿。而此时,破坏神湿婆带领阿拉神族来袭,形势更加恶劣。只有主宰“创造”力量的梵天能够打败湿婆,但能够穿上梵天战甲的不单有属于正义的一平,还有已经性格大变,成为湿婆部下的阿凯……
《天》动画细腻精致,尤在当年《圣》之上。其中人物多取自印度神话、佛教传说,与众不同。背景大量运用佛像雕塑,各种手印、花纹图饰、极具宗教色彩。战士们绝技如曼陀罗阵等风韵独特,结尾并ova版中体现的胜败之争,正邪概念,更回味无穷,可圈可点。
《天空战记》中称为“八部众”,为守护天界、地位甚高的八位战士,他们分别是:
天——天王乔迦(表征:虎)
龙——龙王良马(表征:龙)
修罗——修罗王日高一平(表征:狮子)
夜叉——夜叉王黑木凯(表征:狼)
迦楼罗——迦楼罗王利迦(表征:金翅鸟)
紧那罗——那罗王莲迦(表征:独角兽)
乾闼婆——闼婆王高野(表征:水牛)
摩侯罗迦——比婆王阿达(表征:犀牛)
人物简介:
日高一平(修罗王)
中学生,与好友黑木凯一起跟随爷爷习武。修罗王的转生。被召唤到天空界后,面对巨大变故,无法接受昔日好友变成死敌的事实,为了唤回黑木凯的本性毅然前往天空殿。重友情的黑发少年,个性活泼而不拘小节,也常常犯没头脑的小毛病。
神甲胄:狮子
绝技:修罗魔破拳 兽王曼陀罗阵修罗金刚魔破拳
黑木凯(夜叉王)
在人间界是一平最好的朋友,极为温柔善良的少年。夜叉王转生。到天空界后被黑暗力量所控制,完全变成另一个人。阴暗、邪恶,一门心思追杀秋亚人。极端双重人格的角色。
神甲胄:狼
绝技:疾风魔狼剑 夜叉金钢阵
力加(伽楼罗王)
天空界八部众之一,表面上吊儿浪当,是个轻佻的家伙,实则异常敏锐,在紧要关头,有当机立断的勇气。拥有与众不同的灵力羽毛,可以探知异地的事情。身材修长的美人,喜欢打扮,并常以此为荣。
神甲胄:凤凰
绝技:迦楼罗翼吹雪 迦楼罗灵视羽·超传播 迦楼罗灵视羽 迦楼罗翼紫岚 迦楼罗火翼阵 迦楼罗金钢缚
乔加(天王)
天空界八部众之一,第一个发现因陀罗的邪恶阴谋并与之对抗,在与一平一同逃离因陀罗魔掌后,提出重返天空殿、拯救调和之神。个性内向,不擅言辞,是个忠诚厚道、正邪分明的人。
神甲胄:虎(好像是剑齿虎)
绝技:天王降魔钢 天王水晶结
良马(龙王)
天空界八部众之一,天王乔加的好友。正义感很强的人。为人极重信义。不太说话,偶尔会开开玩笑。身材魁梧,行事果断,在众人之中尤为可靠。
神甲胄:龙
绝技:龙王火炎戟(在八部众中唯一只会一种绝技的人,还好在“创世への暗斗”中学会了龙王爆炎戟)
莲加(那罗王)
天空界八部众中唯一的女孩子。有点急躁,认真的女孩。暗恋着因陀罗。泼辣的外表之下,有一颗憧憬着爱情的心,也因此甘愿受到蒙骗。
神甲胄:独角兽
绝技:那罗无双华 那罗朱灵华
阿达(匹兹王)
天空界八部众之一,性如烈火,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幼年起就很尊敬慧明大师,可是由于其粗豪而缺乏思考,仍被因陀罗的谎言蒙蔽。
神甲胄:犀牛
绝技:比婆流砂洸 比婆激震破
高也(达婆王)
天空界八部众之一,认真、内向、勤奋,在实力方面不断鞭策自己修炼,达到“无我”境界而被认为是天空界武神将中最强的人。痴迷于武学之中,忽略了事情的真相。
神甲胄:水牛
绝技:闼婆水浒轮 闼婆水雷染
罗久修(吉祥天)
简介:一平来到天空界后最先遇见的人,带着宠物“小咪”的活泼小女孩。并不知道自己拥有调和神的灵力,在觉醒之后,代替在战斗中牺牲的慧明大师成为调和神。
慧明大师
天空界美丽的调和之神,负责维持天空界、人间界的协调。被因陀罗石化后,蒙秋亚人一行搭救得以回复,并使得在战斗中一度死去的乔加、龙马、莲加、阿达、高也等人复活。后在与黑暗尤加的战斗中牺牲。
好了,ghostmen朋友,印度神话中和《天空战记》中的湿婆和因陀罗我都已经介绍完了,我已经尽力而为了。不知道这样的回答你是否满意。
F. 因陀罗在印度是什么形象 比如阿修罗是好战的 因陀罗是怎样的
因陀罗其实就是帝释天。阿修罗是一个部族,有四大修罗王。有个故事是说,阿修罗族男子丑陋且好战,女子美貌,且缺乏食物,而帝释天率领的天人食物丰足却没有美貌女子。于是两族相互嫉妒,时常开战。但阿修罗王所率领的阿修罗部族却打不过帝释天率领的天人。帝释天全名 释提桓因陀罗,是释迦摩尼二十诸天护法主神之一。住在须弥山中心上的仞利天。在佛教没出现之前,帝释天被称为能天帝或释天帝,为三十三天之主,是印度教里的大神。后来释迦摩尼出世,为释迦摩尼佛引路,成为其护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