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军事工业怎么样
总的来说是不完整的,差不多都是拿来主义.他的国防工业比他的死对头还要差.
B. 印度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军事采购策略呢
近期印度政府在军购上不断的实行大手笔,采购了很多最新的军事装备,这些军事装备很多都已经开始装配到印度军队了。根据媒体最新消息,印度政府打算改变自己以往的军事采购政策,开始实行新的军事采购政策,印度的新军购政策就是租借,印度现在开始考虑向外租赁军事设备了,其实在很早以前印度政府就向美国政府租借了无人机和海军舰炮。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印度政府目前对于海陆空三军都打算采取租借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近期印度的空军的战斗力就严重缺乏,虽然印度政府购买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但是也很难说印度政府不会为了对抗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压力而进行租借战机。不过这也是印度政府的聪明之举,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尽可能地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过印度日后万国造可能就会更加响亮了。
C. 印军二十万防寒服是怎么被烧的
印度在边境的压力很大,这是因为印度在边境领土主权方面和其他国家存在分歧,现在印度在边境地带是部署大批量部队,可是从现状来看,印度在边境部署兵力,结果后勤保障却跟不上来,严寒的边境地区物资补给遇到严重难题,在进入十月份后,印度部队驻扎的边境地区就已经进入冬季,整个生活物资的运输都十分困难。
印度边防部队出现上下两难的局面
因为这些边境地区冬季十分寒冷,最高气温可以在负40度左右,所以在防寒服紧缺的情况下,印度边防部队就存在上下两难的局面。
D. 印度有哪些坦克
Kestrel 8x8轮式战车。
Abhay IFV履带式装甲车。
Carrier Mortar Tracked轻型步兵车。
还有丹奴什榴弹炮,其他的就没了。
不过实际列装就比较惨了。
但怎么说呢,以上这些以色列,法国什么的都参与过设计。
可以说印度连设计能力都不足。
但印度一般印度也不承认。
像丹奴什榴弹炮在试验阶段就出过很多次问题,人家直接甩锅给中国零件了。
说是中国零件不合格引起的。
丫也不想想不合格的东西你还买?居然还能通过质检装上去?
最后才知道不是零件不合格,而是图便宜买的咱们国内民企的货。
这……?
你买民用的零件往军用上装?
实在没法吐槽你了都!
E. 印度在高原作战中有哪些优势武器
印度在高原作战中有哪些优势武器?至少两样超过中国
AH-64阿帕奇直升机是美军现役的主力武装直升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直升机之一。其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一举击溃了伊拉克的装甲部队,伊拉克、阿富汗等全球冲突地区,阿帕奇也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因此也为阿帕奇赢来了“装甲杀手”的美誉。阿帕奇不仅火力强大,而且技术先进,具备对空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战斗力惊人。印度引进阿帕奇直升机也是为了增强山地师的进攻支援火力,也可以与米-17运输直升机组成搭配。阿帕奇提供护航和火力支援,米-17运载步兵分队快速投送部队。
F. 什么是防具
防具是指衣服盔甲之类,起保护身体的:多数为头盔(帽子),衣服,裤子,鞋子4部位组成;有些就更细分一些,多了护肘,护肩,护膝之类的。
武器,又称为兵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这个多了去了,主要讲下主流的ARPG网游:一般都有刀剑斧锤弓之类的,然后根据游戏的内容可能会有更多的武器--杖,匕首,棍,枪,琴,扇,环,轮,拳套,爪,驽,鞭,飞镖等等,反正多到你想不到。顺便说下,盾具有防具的特性,但是因为手持,而且游戏里不是所有职业能用,所以很多游戏把它归到武器一项上。
除开防具,武器,游戏里一般还有首饰这一项:包括手镯,项链,戒指,玉佩。
另外有些游戏还有符咒之类的其它不同作用的东西
G. 印度的红色革命是指什么
【军武次位面】:杨树
印度,其实已经打了多年内战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夸下豪言:“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
为了实现这个“大国梦”,印度成了世界军火市场的大买家,世界各大军火商(除了中国)在印度身上真是躺赚。印度几十年如一日的买买买,一要用来对付宿敌巴基斯坦,二要防备北边的中国。
但这只是印度明面上的敌人,除了中巴,印度还有一个真正的心腹大患——反政府的“纳萨尔派”(Naxalite)武装。
▲纳萨尔派武装士兵
为什么说他们是印度的“心腹大患”呢?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无论是中国还是巴基斯坦,也许能把印度打成猪头,却不可能让印度“灭国”,但“纳萨尔派”可真的是要让印度“江山变色”哦!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纳萨尔派”的主力,是印度共产党!准确地讲,是印共各派别中一直坚持武装斗争的印共(毛)派。
▲印共(毛)的旗帜
印共(毛)的党纲指出:“我们是印度无产阶级的联合先锋队……以坚持持久人民战争和夺取政权为中心任务,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最低纲领是推翻新殖民主义间接统治和剥削下的印度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印度的“红色区域”(2007年)
据公开资料显示,印共(毛)武装的活动区域包括北起尼泊尔边境,南至安得拉邦的广大地区,涉及20个邦,170多个县,有2亿人生活在这一区域,被外界称之为“红色走廊”,俨然是一大片“革命根据地”。
无论印度当政者是谁,看着地图上这红彤彤的一大片,要说不是心腹大患,恐怕是自欺欺人。
▲印共创始人之一马纳本德·纳特·罗易
这种局面从何而来?这就得从印度共产党的历史说起了。其实,印度共产党比“印度共和国”老多了,历程也非常复杂。
1921-1922年间,当时印度还属于英国殖民地,在加尔各答、孟买、拉合尔等地的知识分子群体中逐渐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小组。1925年12月26日,各小组代表在康浦尔召开了建党会议,印度共产党诞生了。
1933年12月,印共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全国性”的政党。不过因为印度特有的民族和文化传统,再加上一直受到殖民当局的打压,使印共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持续不断的分裂。
▲印共的党旗,CPI是其英文名称的缩写
这种状况在1947年印度独立后尤为明显,殖民时期还有争取独立的共同目标,如今真独立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加上印共在二战期间快速发展壮大,于是内部就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要学十月革命的,有要农村包围城市的,有要与国大党搞统一战线的……
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交恶,接着中印发生边界战争,部分印共党员认为印共已是“修正主义”,于是退党另立了一支印共(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
▲加尔各答支持纳萨尔起义的集会
1967年,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西里古里区纳萨尔巴里爆发了持续4个多月的农民起义,即“纳萨尔巴里起义”。
印共(马)的部分成员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而且非常明确的提出“不是为了夺取土地,而是为了夺取政权”的口号,从此他们就被印度政府叫作“纳萨尔分子”了。
▲马宗达因为搞“歼灭战”(暗杀)
而遭到同志反对,后来被捕死于狱中
此事件又直接导致印共(马)的分裂——因为对武装斗争的看法迥异,印共(马)开除了许多支持起义的成员。于是,这部分人干脆自立门户,成立了印共(马列),参加了起义的查鲁·马宗达被推举为书记。
从此印共和印共(马)坚持和平的议会路线,而印共(马列)则走上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
但印共(马列)还在继续分裂——1971年,因为对是否应该“杀害被称为阶级敌人的个人”有不同看法以及宗派冲突,该组织再次分裂为多个组织,其中实力最强的两大组织是比哈尔邦的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和安德拉邦的“印度共产主义中心”。
▲贾纳帕蒂的真名叫马帕拉·拉克什曼·拉奥
印度政府为他开出的悬赏为3600万卢比(50万美元)
这两大组织虽然理念相近,但却各自为战。到了90年代,二者开始商量联合,最后于2004年实现合并,建立了全国性政党——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简称印共(毛),贾纳帕蒂(化名)任书记。
这个新政党认为,印度国情与过去的中国相似,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农村人口居绝对多数,而且大多贫困,所以要走“通过持久的武装斗争夺取国家政权”的道路,这也是他们要给自己的党取一个“毛主义”名称的原因——效仿中国。
▲印共(毛)的营地
印共(毛)的决策机构为政治局,由13或14人组成,政治局下有中央委员会,由32名委员组成,中央委员会又产生军事委员会和邦委员会,还有“出版部”(相当于宣传部)、“医疗单位”和“掩护组织”(青年团、学生会、工人联合会、妇女组织等),非常严密。
至此,一直分裂的印共,终于有了一次“合”,而且效果显着。
二者合并后实力大增,迅速从比哈尔邦和安德拉邦向邻近各邦扩张,仅在合并后的一年内,印共(毛)的活动范围从4个邦扩展到16个邦,“从印度与尼泊尔的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印度的西海岸,受到印共(毛)活动影响的人数达到约1.8亿”,几乎相当于印度三分之一的土地。
▲印共(毛)武装中的女战士
2004年2月6日,奥利萨邦戈拉布德(Koraput)的武器库被袭击,528件武器被缴获。
2005年11月13日,一支近千人的印共(毛)武装袭击了贾纳巴德监狱,夺得数百枪支和大量弹药,关押于此的印共(毛)成员被解救,“惊醒了一些邦政府和中央政府”。
2006年3月26日,奥里萨邦警察局的17辆汽车被缴获。
2008年2月15日,奥利萨邦那讷亚格尔军械库100件武器以及价值20万卢比的弹药被劫掠。
更有甚者,印度恰蒂斯加尔邦的国大党主席帕特尔和他的儿子,以及该邦前内务部长、“反纳萨尔运动”领导人马亨德拉·卡尔玛等政要,都在印共(毛)的打击下死亡,攻势可谓凌厉。
▲辛格对反政府武装态度强硬
印度政府当然要设法应对这个新情况,但由于执政党的轮换,印度中央政府的策略摇摆不定,人民党要求武力镇压,国大党要求搞谈判,再加上对外还要对付中巴,对内还有宗教冲突等各种烂事,印度政府无暇处理,实际上给印共(毛)提供了不少生存空间。
印度第13任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上台后,印度政府开始认真起来。
辛格反复强调,印共(毛)是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隐患”。内政部长帕提尔在向议会作证时说:“他们最初使用的是斧头和弓箭,后来使用手枪,然后开始使用AK-47,现在是手榴弹和地雷,当然还有火箭弹……我们决不能妥协,也不能与之进行谈判,除非他们放下武器。”
2006年4月,辛格提出了“两条腿走路”,即用胡萝卜加大棒,武力加“招安”、收卖、策反的方法,企图对印共(毛)派武装进行打击和分化瓦解,这成了印度政府对付印共(毛)的基本策略。
▲由于不能直接动用军队
用来围剿的武装实为印度二三流水平
2009年5月,印度投入大量警察、准军事部队,发动了“绿色狩猎行动”,在“红色走廊”的5个邦展开了对“纳萨尔分子”的全面围剿。印度出动的各种武装力量加起来超过30万,还有印度空军的10架直升机和从以色列进口的12架无人机提供支援——印度政府把围剿行动称为“2.5线战争”。
情报方面,印度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特种情报局”,利用收买和卧底的方式打探情报。除了中央政府,印度各邦也组织突击队,甚至是民团,展开对“纳萨尔分子”的攻势。
▲按照印度政府立场拍摄的电影
《红色警戒·内心之战》
舆论方面,印度官方大力宣传“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不需要革命,印度政府十分强大,反政府力量没有机会取胜。并且把“纳萨尔分子”称为“恐怖分子”,通过影视节目,大力进行宣传。
相比之下,印共(毛)较正规的武装力量不到2万,外围的辅助力量也不超过4万,武器装备更是无法相提并论。悬殊的对比之下,印共(毛)损失惨重,政治局成员有6人被杀,中央委员损失一半,地盘也大为缩水,印度官方甚至宣称要在2022年前“彻底消灭游击队”。
面对围剿,印共(毛)一方面收缩力量,一方面针锋相对地发动了一系列反击。
▲被地雷炸毁的印度警察车辆
2010年4月6日,在恰蒂斯加尔邦的丹特瓦达地区,号称世界上最大准军事安全部队的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和该邦的警察被打了埋伏,80多名官兵死亡。
2013年2月22日,比哈尔邦警察部队的汽车中了“地雷战”,至少3名警察死亡。
2014年12月1日,包括副指挥官B.S Verma和助理指挥官Rajesh Kauria在内的14名中央后备警察,在南恰蒂斯加尔邦的苏格马县遭伏击身亡。
2017年4月24日,印度恰蒂斯加尔邦苏格马县,300名印共(毛)武装人员发动袭击,25名警察身亡。
“纳萨尔分子”的斗争也引来了印度内外的关注,瑞士左翼作家简·米尔达(Jan Myrdal)曾于2010年前往“游击区”采访16天,写出了《红星照耀印度》一书,对印共(毛)非常赞赏。一位领导人拉奥(C.R.Rao)甚至还很乐观的表示,“要在2025年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为什么印共(毛)如此顽强?
首先,印共(毛)的群众基础牢固。
印共(毛)的支持者多为贫苦农民,而印度的贫农又实在太多了。
印共(毛)影响比较大的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是印度最贫穷的地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40%,表列部落的人口占印度表列部落总人口的49%,占贫困表列部落总人口的63%。
其次,是土地问题。
穷人为什么这么多?根源在于没有土地。
印度也搞土地改革,但是很不彻底,至今仍有近2亿人没有土地,导致农民陷入贫穷。例如,比哈尔邦是印度人均占有土地最少的邦,67%的小土地持有者仅占16%耕地,而4.1%的地主却占有25%,还有400万以上的贫民地寸土地也没有。
▲2004年,温铁军教授在印度农村调研
农民要获得土地,如果走合法途径,非常不容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专家温铁军曾亲赴印度考察,他在比哈尔邦看到大片土地撂荒,因为土地诉讼案件数以万计,在判决之前不能开垦,只能荒着……多长时间才能判决呢?10年!
农民们为了保住土地经常抗议,却又招来警察的棒打,再加上严重的种姓歧视,贫苦农民苦上加苦,纷纷投向反政府武装。
▲印度警察的武器——弹弓!
第三,政府力量不足。
印度法律规定,军队只能对外,对内只能用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印共(毛)的根据地,多在偏远的深山密林,人烟稀少,政府鞭长莫及。2007年12月,印共(毛)偷袭了查蒂斯加邦的一座监狱,放走300多名囚犯,而狱警仅有3人!
▲印度警察的防具——藤牌!
印度警察的缺员率最高可达35%,装备低劣,人手不足。人员素质更加很糟糕,许多警察酗酒成瘾,业务能力差。据2005年的一份调查,在贾坎德邦的一个警察训练中心,395个警察中竟有235个不会用枪……
其实,这些现象都指向同一个根源——印度政府和司法体系的腐败和低效,这大抵符合“官逼民反”的普遍规律。
印度行政体系分为6级,中央、邦、地区、分区、乡镇、村。邦相对自治,邦政府和议会都由选举产生。这套体系在印度特有的国情下导致两个缺陷:
一是中央与邦的垂直关系复杂。某个党在中央是执政党,在邦却可能是在野党,或者反过来,治理效率大受影响;
二是邦及以下的党争严重。比如在克拉拉邦,即使是由信仰接近的印共和印共(马)轮流执政,双方还时常互相攻击对方是“替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其它政党就更不说了。
所以,无论中央和地方,还是在邦各党,嘴炮互黑者多,为民请命者少,低效的司法体系又指望不上,陷入恶性循环。
▲“人民法庭”的执法
相反,印共(毛)相对集中统一,执行力强,治理倒是颇有成效。
他们以武力迫使地主减租一半,迫使贪官污吏交出赃款用来救济贫民,部分用于自身。到他们地盘上施工和经营的企业,会被收取10%的“税费”,实质上等同于接管了这个地区。农民得了实惠,自然会倒向反政府的一方。
印共(毛)的司法体系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人民法庭”。法庭的依据并非成文的法律,而是类似于“约法三章”那样的“规矩”——强奸?游街!杀人?砍头!叛变?枪毙!
的确简单粗暴,但在那些贫穷落后的地区,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印度很多地区,妇女遭遇的暴力和犯罪非常严重,在印共(毛)控制区却由于这种近乎于不讲理的执法而大幅度下降,这又吸引了很多原本地位低下的妇女积极参加地下武装。由于其群众基础牢固,政府和警察很难搞到情报,即使占领某地也难以巩固军事打击的成果。
而且,印度的打击力量中,还有反过来帮倒忙的——各邦政府雇佣的民团多由死于“纳萨尔分子”之手的警察或卧底家属组成,并非正规武装,复仇情绪强烈,不择手段。
▲印版强拆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切蒂斯格尔邦(Chhattisgarh)的“特别警务队”,这支民团采用放火、杀人、强奸的手段来对付印共(毛),在扫荡中烧毁了644个村庄,把几十万老百姓驱赶到“战略村”圈起来,企图孤立对手——太像当年的鬼子了。
这些恶行遭到印度社会和国际人权组织的强烈谴责,印度最高法院于2011年判定“特别警务队”违宪,要求邦政府收回装备并调查其罪行,邦政府马上划清界限,宣称这些都是“部落民”干的,跟我没关系……
像这样的清剿,不仅没效果,反而还给印共(毛)巩固了基础,制造了大批潜在对手。
▲2013年,印共(毛)的活动区域小了很多
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印共(毛)已经渐渐扭转颓势,虽然地盘少了,但基本盘未损,形成了僵持局面。
但印共(毛)也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他们能够自保却难以壮大。
一是基础不够广泛。
贫农虽然数量多,但文化水平和能力有限,思想觉悟低,只能在“农村根据地”活动,在城市就不灵了,“夺取全国政权”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包括印共在内的许多左翼政党也认为印共(毛)走极端,纷纷与之划清界限,在国际上也得不到任何支持。
▲印度政府也会争取人心
二是印度政府的非军事手段在渐渐挤压印共(毛)的空间。
2004年上台的辛格政府更加重视公平和社会底层的利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印度的民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绿色狩猎行动”进行的同时,印度政府也实施了诸如修公路、建设通讯设施、救济贫农等配套措施,以图争取人心,产生了一定效果。
▲辛格交班,莫迪上台
三是莫迪政府的态度更加强硬。
相比之前的历届总理,莫迪雄心更甚,务实且强硬,并因此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优势。
莫迪要实现印度的“大国梦”,铁定要“攘外必先安内”,在之前的基础上,以超过前任的强硬态度,在军事、经济、民生领域发动更加切实有效的攻势——鉴于印度政府总体上强大许多,印共(毛)或许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印度低烈度内战的根源:土地兼并严重
贫富差距太大,穷人太多
这场较量已经持续几十年,谁能笑到最后?还是要看谁能争取到民心了
如果印度政府越来越烂,难保“纳萨尔分子”不会发展壮大,甚至把红旗插到新德里;如果印度政府能够不断改善民生,确保老百姓大多能过上好日子,再施之军事高压,则印共(毛)也将失去存在的土壤,难保不被拔除。
其实,这可能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权利只能通过斗争得来。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以“印度内战”为题材的印度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豆瓣评分8.4,质量还是不错的。相信大家看惯了宝莱坞的莺歌漫舞,唱唱跳跳,一定会对这部角度独特,也有思想性的电影留下深刻印象,前面的几幅动图,即出自这部影片。
关于印度的“心腹大患”,你有什么评论?请在留言中写下你的感想
H. 为什么印度一辆军用摩托车可以坐一个营的士兵
印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他们也曾拥有过非常悠久的文明,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度开始渐渐衰败下去,后来他们更是成为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这对印度来说是非常屈辱的事情,这段历史,也大大影响了印度的发展,他们这些年倒是起步较快,可印度国内复杂的环境,让大量的人才都选择到了国外去发展,像很多印度的人都去美国这些地方深造工作,很少有人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印度至今仍保留着种姓这类的传统制度。
他们军队的人数比较多,因此还没有办法把成本压缩下来,其实中国也曾面临过这种情况。早先摩托车也是军队里面常见的工具,甚至早先我们的解放军还保留着骑兵的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这些工具自然就被淘汰了,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一样的,但凡能有更好的条件,没有人愿意继续用这些东西,要是他们后面的经济实力跟上来了,可能摩托大军就会在他们的军队里面消失,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他们喜欢摩托车这样的工具,毕竟不同的国家,自身的癖好也是不一样的。
I. 中国与印度的战争时印度用的武器
看看当年中国缴获印军的装备就知道了,中国后来把这些东西都归还印度了,一者中国看不上,二者也是表达中国和平的诚意。当时印度本国不能生产武器,它的武器品种很杂,有部分是二战的,还有相当部分是一战的,甚至还有更早的英制武器。而当时中国刚刚换装56式枪族,五六半、五六冲及五六式班用机枪,在武器上比印度在很大的优势。下面是当时归还印度装备的清单:
苏制米—4直升机1架(堪用)、英制水獭式运输机1架(严重损坏) 美制M—3A3坦克2辆(缺少零件)、汽车117台(50台完好、67台缺少零件)、英制88mm加农炮3门(2门缺少零件、1门严重损坏)、英制88mm榴弹炮18门(14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制75mm山炮6门(2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制106.7mm迫击炮7门(缺少零件)、英制81mm迫击炮54门(15门完好、36门缺少零件、3门严重损坏)、英制51mm迫击炮75门(58门完好、17门缺少零件)
重机枪22挺(7挺完好、13挺缺少零件、2挺严重损坏)、美制7.62mm坦克机枪6挺(缺少零件)、英制7.7mm轻机枪261挺(223挺完好、26挺缺少零件、12挺严重损坏)、英制7.7mm轻机枪预备枪管208支(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冲锋枪552支(488支完好、41支缺少零件、23支严重损坏)、美制7.62mm半自动步枪30支(全部完好)、英制7.7mm步枪2,105支(1,750支完好、306支缺少零件、49支严重损坏)、手枪57支(40支完好、12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信号枪79支(71支完好、4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
美制90mm火箭筒37具(26具完好、8具缺少零件、3具严重损坏)、掷弹筒、枪榴弹发射器12具(11具完好、1具缺少零件)
炮弹22,400余发(全部完好)、、枪弹2,139,000余发(全部完好)、英制7.7mm轻机枪弹匣2,181个(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冲锋枪弹匣950个(全部完好)、90mm火箭筒弹137发(全部完好)、手榴弹19,357枚(全部完好)、信号弹500发(全部完好)、地雷1,895枚(全部完好)
美制空压机4台(3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推土机7台(6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英制压路机1台(缺少零件)、发电机4部(1部缺少零件、3部严重损坏)、油机2部(全部完好)
电台6部(1部完好、5部严重损坏)、步话机10部(8部完好、2部严重损坏)、电话机7部(1部完好、6部严重损坏)、电池10箱(全部完好)、望远镜30具(全部完好)、降落伞400顶(全部完好)、铁丝网280余捆(全部完好)、园锹、十字镐350把(全部完好)、油桶757个(497个完好、260个破损)、电线5,600m(部分完好)、其他军用器材(包括钢盔、降落伞绳、观察、通信、工兵器材等各一部)、军用大衣、毛毯1,973件(全部完好)、军服2,760余件(2,410余件完好、350余件破旧)、蚊帐、被子、床单等720余件(全部完好)。
J. 印度已进入战备状态,现部署装备的情况如何
目前,印度空军装备有大批苏30MKI,米格29以及幻影2000等先进战斗机,并且已经开始将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向前线机场部署,其中,苏30MKI是印度空军的绝对主力,航程远且具备非常全面的作战能力,并且火力强大,可以兼容俄罗斯现有几乎所有型号的机载武器,甚至能够在机腹进气道中间的重挂点携带威力巨大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
但是,将苏30MKI战机靠前沿部署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高原地区恶劣的气候加上崎岖的地形非常不利于苏30MKI战斗机的运行保障,因为这款战机需要良好的后勤条件,而很显然高原机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苏30MKI战斗机即使短时间内前沿部署,用不了多久还是需要撤回后方的平原机场休整,而如今印度在高原地区能够依靠的就只有米格29与幻影2000战斗机了。
(10)印度军用防具是什么扩展阅读:
印度前线已进入战备状态
近期,印度前线的机场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边境局势,印度已经开始向边境部署大量军用飞机。
另外,印度军队还将大批C17运输机派遣到了前线机场,这些C17运输机主要负责向前线运输部队士兵,武器装备以及物资补给,不断地将军队需要的物品和人员送往前线,在这么多军用飞机中,C17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大批印度战机挂弹升空巡逻,就连该国空军司令也已经发出了战争信号,显然印度高层的态度是决不能够让士兵白白牺牲,并且为此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打响第一枪,对于印度如此疯狂的行为,其他国家必须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印度到时候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