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结束后,印度的发展是怎么慢慢落后于中国的
其实印度和我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我国和印度都是属于亚洲国家,其次就是我国和印度都是属于人口大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印度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是比我国要好很多的,但是到了现在,印度相比我国那是相差太多了,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本人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第三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印度所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印度的女性地位一直都是很低的,她们的命运就是结婚生子,对于大部分的女性来说是没有发展之路的,只有那些等级比较高的女性才有很好的发展。
㈡ 的发展速度,印度需要多少年才能赶上中国
理论上说25年左右能赶上中国,主要是印度的人口红利刚开始,而中国70\80后的人口已经开始中年化,多年计划生育导致大量中青年人口生育率低下。未来年青人少就意味着国内消费市场减小。而印度无计划生育大量青年廉价劳动力容易带来廉价的产品和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但是印度人口的增长过快,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4,而且大部分地区干燥炎热,民族宗教成份复杂,政府的民族友好政策不利,也是极大制约印度国内稳定的隐患。
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改革,拥有了现代化的交通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平均受教育率高,开始改善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重要的是中国有一个政策稳定高效率的政府,国内各民族和宗教政策团结友好。
而印度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化比例较低,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很差,近半人口为文盲,官方的印地语未在全国普及。大部地区自然环境干燥,环境污染严重,政府执政党派效率低下。国内民族宗教派别繁多,有严重的种姓制度和种族宗教隔离政策,甚至多次发生过政府背景的针对少数民族和非印度教的迫害事件,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大。
所以说,印度25年赶上中国的可能性有,但中国也在发展。但印度国内不安因素太多,追赶中国的可以实现,但超越中国的概率很小
㈢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印度一开始也是学苏联,但学的不彻底,外面是计划,里面还是自治,这样一来,中国建国初很多工程顺利实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烂尾了,因为没有集中优势办大事。这样一来,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就变慢了,而且它的改革开放比中国还晚。本来起步就晚,社会根本问题又没有得到解决,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国了。
中国和印度都是邻国,都是人口大国。人口规模本身就是实力,但中国人口规模和印度不一样。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与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邻缅甸,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达5560公里。也是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印度斯坦族为主体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46.3%。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河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500年(主要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大约1500年前,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的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国家,建立了种姓制度。吠陀宗教开始发展成婆罗门教。
总结:印度一开始也是学苏联,但学的不彻底,外面是计划,里面还是自治,这样一来,中国建国初很多工程顺利实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烂尾了,因为没有集中优势办大事。这样一来,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就变慢了,而且它的改革开放比中国还晚。本来起步就晚,社会根本问题又没有得到解决,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国了。
㈣ 为什么印度人可以那么早的就来到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㈤ 印度在二战结束之后是怎样一步步落后中国的
印度是在1947年8月独立,而新中国是在1949年独立,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独立的。但印度家底和国际环境远远要比中国好得多,印度独立以后,有着比中国完善的铁路,公路,航空,电力和农田水利设施。而且得到了世界上所有大国的承认,以至于印度普通民众现在都认为,当初是印度把常任理事国让给中国的,印度自建国就没有雨大国发生冲突。而中国自建国后就被欧美国家制裁和拒绝承认。先后与美国和前苏联发生武装冲突。即便如此,两个国家经过七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国力远远高于印度。那印度落后的内在原因在哪。
印度的底蕴不错,但发展的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地理纬度和地理资源也限制了印度的发展。民族问题复杂,缺乏强有力的领导阶层。使得印度很难发达起来。
㈥ 印度和我国条件接近,怎么发展赶不上我国
印度和中国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接近。比如印度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印度人口13亿,中国人口14亿;印度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平原面积只有约115万平方公里。因此,要说这个世界上外在条件与中国最接近的国家,恐怕非印度莫属。然而从古至今,印度的发展上却始终比不上中国,哪怕印度曾有过更理想的发展条件(比如二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也很快就被中国反超,而且距离越甩越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说到底还是两国的历史底蕴不一样。
种姓制度导致印度社会四分五裂,缺乏团结。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印度在4大种姓之内还衍生出了多达上万的亚种姓,绝大多数印度人往往只在意本种姓的利益,对其他种姓的事务漠不关心。民族内部缺乏凝聚力导致印度在面对外来入侵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因此印度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占领这块土地的统治者却换了一拨又一拨。此外,固化的种姓等级也导致许多印度人甘愿承受命运的压迫,逆来顺受,得过且过,缺乏奋斗精神,这自然会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
进入二十世纪后,印度获得了独立地位,种姓制度也在法律上被正式废除,但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疾”却难以消除。再加上低种姓普遍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高种姓,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成了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因此种姓制度也成为了印度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㈦ 印度进入中国领土中国采取什么措施
1、加派了新型坦克(30吨一般的主战坦克50吨没法在高原上机动)
2、试射了新型火箭弹(能打400公里 就边境到印度首都新德里也不过300多公里)
3、在边境西藏军区搞了个实弹昼夜演习
4、加派了火箭军部队
5、外交方面主要是和印度此次找的借口说为了保护不丹的利益(不丹明确表明印度的此次越境和对峙自己毫不知情)
问:据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的印度边防人员及装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印军越界事件已得到解决。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阐明中方严正立场和明确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同时,中国军队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希望印方切实遵守历史界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知道的不太详细见谅 望采纳
㈧ 佛教在其故乡印度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如何传入我国的
如果要讲清楚就要涉及到婆罗门和沙门,列国时期释迦国的历史背景,太麻烦,简而言之,释迦牟尼见生老病死,感慨人总有一死,荣华富贵不能恒常,健壮的身躯终将腐朽,为了解决生死的疑惑与29岁离开妻儿父母出家,追随当时宗教界几位知名大师学习,但达到了世间所有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还是没有解决他的问题,遂尝试极端苦行,最后把自己弄得奄奄一息而感觉到这对于解脱没有帮助,放弃苦行后,释迦牟尼决定以自己为师,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株菩提树下打坐,立誓不证菩提不起此坐,经过七天七夜的禅修,最终得漏尽智,证悟四圣谛,开创佛教。
传入中国是汉明帝那会,明帝晚上做了个梦,夜梦金人,后来就跑去印度把梵僧竺法兰带回来了,但最早对于佛教来中国的记载是秦始皇时期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打算来传教,结果被秦始皇给关了,那会的佛教还是目前所谓的小乘佛教,后来被竺法兰带过来的就是所谓的大乘,或者说大乘思想的先驱。
㈨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如何发展,这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印度今天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国家之一.由于出生率高,这一趋势至少还能持续20年.到2025年,印度人的平均年龄还将只有30出头一点;70%的印度人将处于工作年龄,到2050年时,印度将比中国多2亿工作人口!
当然,问题是必须给那么多的印度工作者以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印度并没有很充裕的时间.印度流行一个词,叫“机会之窗”.机会之窗打开了,就的你会不会利用了.印度财政部说:“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一旦国家发达了,人们就会拒绝生孩子,人口就会进入老化阶段.
印度的未来有个关键前提:全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印度至今在这方面是失败的.因此,印度主管部提出一个设 :把学校私有化.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印度社会对学校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而目前的政府体制官僚主义之严重是众所周知的.
美国高盛投资银行估计,如果印度用好它的“机会之窗”,那么它的有利的人口发展曲线完全可能使它在今后50年里保持5%的经济年增长率.这样,印度将在30年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如何发展,这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从经济方面来看:
中国最需要学习的是印度走出去的精神,依赖于长期的英语教育和海外关系,印度人总是能在欧美建立许多许多商业关系,印度发达的软件业和制药业都得益于此,而很多到了海外的中国人只会写论文,也是由于英语和高等教育方面的底气,使得印度人开拓海外市场的自信比中国人要强,中国人有世界工厂,但还未有成功的世界贸易,其实中印这方面可以互补,这样说并不是掩盖中国华侨的贡献,东南沿海的例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只不过由于高等教育体制等问题,中国的英语应用教育并不是开口讲的英语!
印度最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是基础教育,印度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市场,发展的问题在于基础劳动力素质!这造成了社会贫富的严重不均和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印度的中产阶层的实际消费能力远落后于中国大中城市的工薪阶层.至于房地产,这是东亚国家的通病,印度可以通过发展基本建设而不是房地产来拉动经济,房地产业只会加剧富裕阶层对中下阶层索取的欲望,如果印度能探索出自己的路就好了!其实中国在这方面并不是什么很好的榜样,只不过传统上人民比较重视基础教育而已,而印度传统上只重视精英教育,其实只有大多数人的利益被认可了,印度社会才会有均衡发展的可能.
㈩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怎样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印度在二战之后并没有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其实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印度的一些封建制度并没有完全废除,这些陈旧的封建制度,也会对印度百姓造成一定的约束,当印度人民的思想被束缚住的时候,自然而然没有办法提高进步的速度。
第3个原因就是印度重男轻女的风气非常严重。要知道在印度生活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可以说简直就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在印度百姓心中女人仅仅就是男人的一种附属品。当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但是随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正在不断进步,重男轻女的这种现象也在逐渐减少,但是硬度不一样硬度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会为国家带来的非常多的问题,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下进行生存,很难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