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什么是中国电力发电的主要成就

什么是中国电力发电的主要成就

发布时间:2022-05-30 14:55:30

Ⅰ 电力行业的社会经济贡献有哪些 ,或者说 电力行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云南电力工业在全省经济建设中的贡献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近几年来,云南省加快了培育电力支柱产业步伐,形成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全省电力工业的发展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日趋突出,以较强的实力和发展速度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一、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发以来,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云南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当前,云南省经济逆势上扬,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不断冲击云南省实体经济的情况下,但是,一些经济指标却表现出了恢复势头。
特别是工业生产明显加速,企业利润稳步回升。
(二)云南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提速
1、“工业强省战略”成绩显着
2003年,面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和把握云南省情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并推出了一系列在全国均具创新意义的政策措施,云南工业经济发展从此全面提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2、工业经济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逆境中平稳上升
2008年是云南省工业经济发展经受多方面严峻挑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国工业生产增速呈继续明显减缓趋势,企业产品价格和利润急剧下滑,用电需求下降,铁路运力富余,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等。对云南工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面临困难和挑战,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发展政策和应对措施,确保了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2009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仍然是困难重重,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知难而进,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一系列经济调控举措正在见效,多数行业和领域企稳回升,全省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前三季度,云南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呈现平稳提速的发展态势。1
目前,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正在同步提高,省内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重化工时代对基础产品的巨大需求,使云南省大企业(集团)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带动作用显着增强。
3、明确发展目标,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推进下,云南省确定的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云南将以烟草、现代能源、基础原材料、生物加工和装备制造等5大产业为主体,发展生产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三)电力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云南电力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无论是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还是电网规模、产值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了电力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发展为云南强省的支柱产业,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1、电力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云南电源装机的不断增加,以及省内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作为对资源起配置作用的电网而言,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将有力推进云南省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的发展。2009年云南电网公司的电网建设计划投资124亿元,计划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76项,计划建成、投产项目50项,变电容量542万千伏安,架设线路2297千米。云南电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上半年云南电网基建投资完成53.05亿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电网计划投资总量,计划完成率居南方五省区之首。
2、“全省一张网”格局已经形成
电力体制全面理顺,电网建设高潮迭起。电网高质建设,快速发展,全省实现“一张网,全覆盖”。形成500千伏为主干、环网融入,220千伏为主网,覆盖16个州市的强网;500千伏输电网络已经覆盖滇南片区并链接广西;部分地区220千伏输电网退为配电网;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建设;500千伏变电站13座,线路5735千米,变电容量165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77座,线路9966千米,变容量达2142万千伏安。网架结构优化,配送能力大增。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工程全面推进。
3、“西电东送”大幅度增加
在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云南电网公司加大增供扩销力度,在全力确保省内售电量增长5%的同时,加大了西电东送力度。
4、电力生产逆境而上
在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云南电网公司加大增供扩销力度,在全力确保省内售电量增长5%的同时,加大了西电东送力度。
二、电力工业对云南经济建设的贡献

(一)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电力工业发展拉动全省经济发展
云南电力工业是全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生产、传输和销售电能的公用事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云南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电力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经济的增长;电力使用广泛,生产效率高,是代替劳动力的最有吸引力的能源。
2、云电将冲刺“第一支柱”
作为全省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力工业优势逐步发挥和体现。
云南充分利用丰富资源,多年来一直致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力推进电力开发,在加快水电发展的同时,火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等开发也加快发展的步伐。尤其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欲将电力工业打造成支撑云南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实现电力强省的梦想。目前,云南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初步形成齐头并进的格局,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电力工业的建设收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增收
首先,加快了地方GDP增长速度。
其次,带动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是电力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有效解决了部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二是电力建设带动了区域第二(例如,乡镇企业、小型加工业)、三产业(运输、旅店、餐饮服务等)的发展,为发展区域经济奠定基础。
4、加快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通过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对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目前,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政策选择。云南与缅甸毗邻,较之缅甸,云南已建立了成熟的、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加快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
(二)促进社会进步
1、“上大压小”节能减排高效
快速发展的云南电力建设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火电厂单位耗煤量大幅度下降,完成量与质的蜕变。目前,云南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初步形成齐头并进的格局。
2、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电能已成为其他能源不可代替、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和替代其他能源的能源产品,电力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会基本必需商品。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后,电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保障了人民生活、生产用电,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信、电子商务活动、家庭电器以及电化教育手段等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促使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用电日益增长,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先行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丰富社会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巨大的贡献。
3、农村电网建设让全省村寨亮起来 ,缩小了城乡差别
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是国家为了继续提高农村供电质量、降低农村用电电价、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对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和农民用电问题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实行城乡用电同价。云南省推动农村电力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降低农村电价,
云南把农村电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电力发展建议

(一)积极开拓电力市场空间
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促进电力生产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千方百计增供扩销,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为促进增长、保证全省经济复苏作出贡献。一是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关注和分析市场,全力做好增供扩销;二是促进云南省中小水电的有序开发、以及中小水电的合理调度。三是建立经济、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体系,协调好高额上网电价新能源项目的市场问题,充分发挥南方电网在资源优化方面的配置作用,统筹国外、省外、省内三种资源的开发,统筹国外、省外、省内三个市场的用电,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把握时机,适度超前发展
结合中国国情和云南发展实际,未来很长时间内电力将仍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电力工业必须要适度超前和协调发展(包括电源、电网建设等),保证整个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一是抓住国家加大能源投资的机遇,进一步突出云南在国家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和西部边疆省份的特点,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投入和广开渠道吸引多方面资金投入到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二是抓住国家投资向西部倾斜这一利好政策,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云南电力在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上的统一。三是抓住国家投资增内需、保增长这一重大机遇,认真分析、狠下功夫,在城农网改造、省内电力建设、提高供电可靠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开发云南优势水电资源,优化水火电结构,增强水火电匹配能力,积极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一是加快大型水电开发步伐,建设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基地,协调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主力火电,有序开发中小水电。加大省内电力供应、电力外送和境内外供应力度,大力推进电网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电力行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法制化管理和建设。三是推进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鼓励合理开发省内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电资源,为云南能源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四)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创新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改革和发展,助推云南电力工业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市场剧变、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困境重围。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云南水电、火电、电网和新能源开发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水电技术,探索研究火电新技术,打造安全高效电网,跟踪新能源发展趋势,加强能源产业标准体系的研究。
(五)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补偿因水电建设造成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通过生态建设和保护恢复、维持和增加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自然资本能世世代代的保持甚至增加。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充分注重水能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把水电工程与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现水电有序开发。

Ⅱ 中国目前主要靠什么发电

中国发电主要靠火力发电。为中国煤炭储量世界第一,有足够的发展火电的条件。其次是水力发电,主要在南方和西南,再次是核电了,最后是风力。

火力发电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由于地球上化石燃料的短缺,人类正尽力开发核能发电、核聚变发电以及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等。

简介

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按其作用分单纯供电的和既发电又供热的。

火力发电(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产煤10.9亿吨,其中发电用煤仅占12%。火力发电仍有巨大潜力。

Ⅲ 中国发电的发展史

中国电力系统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KW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630MW,年发电量为17亿 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拱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48.6,年发电量约43 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采用220kV和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采用了110kV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④ 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和发电厂。
⑶ 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部分的发电装机容量达2.5 亿 千 瓦,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 以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Ⅳ 国家电网取得哪些主要成果

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开展了多项特高压、超高压输电关键技术研 究和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加强跨区域直流联网,在坚强 主网架建设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 在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 破,先后完成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1000kV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于2009年1月投运,起于山西晋东南(长治)变电站,经河南南阳开关站,止于湖北 荆门变电站。全线单回路架设,全长640km。±800kV向家规一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于2010年7月8 曰实现双极全压送电投运。起点为四川宜宾复龙换流站,落点为上海奉贤 换流站。线路全长1907km,额定输送功率6400MW。土800kV锦屏一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该工程西起四川锦屏西昌换流站,东至江苏省吴江苏南换流站,输电距离约 2090.5km,额定输送功率7200MW。 加速西北电网主网建设,已建成750kV青海官亭一甘肃兰州东输 变电示范工程、750kV兰州东一平凉一乾县输变电工程、750kV永登一白 银输变电工程;750kV哈密一永登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时间建设。区域直流联网方面,已建成灵宝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660kV 宁夏一山东直流输电示范工程、±500kV宝鸡一德阳直流输电工程; ±500kV呼伦贝尔一辽宁直流输电工程、±400kV青藏直流联网工程(青 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已建设完成举世瞩目的三峡输变电工程,包括4项直流工程(线 路总长度2965km,换流站总容量1836万kW)和88项交流工程(线路总 长度6519km、变电总容量2275万kVA)。

Ⅳ 百年电力发展史

百年电力发展史:

19世纪百年电力发展史1800年,伏打发明第一个化学电池1831年,人们开始获得连续的电流法拉第制造了最早的发电机——法拉第盘1866年,西门子制成第一台使用电磁铁的自激式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制成了环形电枢自激发电机供工厂电弧灯用电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火电厂。

用直流发电供附近照明1879年,旧金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业发电厂,两台发电机共22盏电弧灯。同年先后在法国和美国装设了试验性电弧路灯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1881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电站1882年;

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规发电厂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表演了电压为1500~2000V的直流发电机组经57km线路驱动电动泵1884年英国人制造了第一台汽轮机1885年制成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1886年3月在马萨诸塞州的大巴林顿建立了第一个交流送电系统,电源侧升压至3000V,经1.2km到受端降压至500V。

,显示了交流输电的优越性1891年德国在劳芬电厂安装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发电机,通过第一条三相输电线路送电至法兰克福1894年建成利亚加拉大瀑布水电站。1896年采用三相交流输电送至35km外的布法罗。结束了1880年来交、直流电优越性的争论。

20世纪百年电力发展史1903年,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装设了第一台5000kW汽轮发电机组,标志着通用汽轮机组的开始。1916年,美国建成第一条90km的132kV线路1922年,美国在加州建成第一条220kV线路。

二战后,美国于1955、1960、1963、1970和1973等年份分别制成并投运30、50、100、115和1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954年,瑞典首先建成了380kV线路,采用2分裂导线,距离960km,将北极圈内的Harspranget水电站电力送至瑞典南部。

1954年,前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73年法国制成120万kW核反应堆1964年,美国建成第一条500kV交流输电线路1965年,加拿大建成第一条765kV交流输电线路1965年,苏联建成第一条±400kV的470km直流输电线路,送电75万千瓦1970年,美国建成±400kV的1330km直流输电线路,送电144万千瓦1989年,苏联建成第一条最高电压1150kV的1900km交流输电线路。

(5)什么是中国电力发电的主要成就扩展阅读:

百年电力的意义:

溶思想性、权威性、文献性、可视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一部反映中国百年电力发展历史的文献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电视教材,同时又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主旋律作品。同时该片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解中国电业及其发展历史的一扇窗口,是对电力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理想教材;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职工凝聚力、鼓舞士气和激发职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Ⅵ 我国电力工业主要包括哪几种形式北方和南方的电力各以什么形式为主为什么

电力工业主要包括核电,水电,火电,风电,南方以核电,水电,风电为主,北方以水电,火电,风电为主,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

Ⅶ 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把能源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摆在重要地位,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很低,1949年仅为0.237亿吨标准煤。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开放初的3.29倍,约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3.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21.9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68倍、改革开放初的3.5倍。石油和天然气,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开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产量达500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开放初的3.64倍。电力,2005年底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分别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小水电的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8000万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电从无到有,发电装机近700万千瓦;年产沼气约80亿立方米,已拥有户用沼气池1700多万口。
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迅速增长,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2.2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方面,煤炭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气消费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电及核电由5.1%提高到7.3%。
第三,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解放初期,我国能源工业技术装备基础极其薄弱。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例,当时全国只有8台浅井钻机、40多名技术人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从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到生产加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复杂段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1990年为65%,目前已超过80%。电力工业,火电单机容量从1978年的5万和10万千瓦级,发展到目前主力为30万和60万千瓦级机组,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及核电机组正在成为新一代主力机组。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国产化水平达到85%。从电网看,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了国产化,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运,电网发展进入了大规模跨省跨区送电和全国互联的新阶段。
第四,节能环保取得进展。在党中央、国务院"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节能提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单位GDP能耗总体下降,按不变价格计算,目前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逐步降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乙烯综合能耗下降65%,粗钢综合能耗下降37%,火电供电煤耗下降16%。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有所提高,目前达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同时,能源领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新建火电厂配套建设了脱硫装置,已有火电厂加大了脱硫改造力度,电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提高,东北等地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加快建设。
第五,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台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改革的总体目标,目前已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煤炭生产和销售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煤炭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推广完善了峰谷电价、丰枯电价、差别电价办法,引导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制定了节电改造、优化用电方案,这对近两年顺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能源立法明显加强。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电力监管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能源法制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能源开发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轨道。

Ⅷ 中国发电发展史

自中国有商品电以来,已有120年。120年来的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了旧中国67年的艰难曲折、蹈珊缓慢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中国电力工业的新生。建国后的53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大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历史时期。在这53年中,中国电力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将失落的半个世纪追了回来,使中国的电力无论从装机容量到发电量都稳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世界瞩目的光辉成就,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广大电力职工的光荣。

中国电力装机从1882年的16马力(11.76kW )经过67年发展,到1949年达到185万kW;而从1949年到2002年的3.53亿kW。 50多年持续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在世界电力发展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更是举世无双。从1979年的全国装机6300万kW,发展到2002年的35300万kW, 23年中新增装机29000万kW,平均每年新增1260万kW,特别是近10年,即1992——2002年,装机由16653万kW增至35300万kW,连续10年平均每年新增发电容址1860万kW,其中1999年达年新增2150万kW的高峰。

近20多年来,特别是在近10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力工业得到全面的快速发展。我国连续跃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国、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稳居世界第二,基本上扭转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电力行业以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略有裕量的成就,欢别20世纪,喜迎21世纪;而且在电力工业发展的水平上也有了全面的提高。特别在电力结构上,不断调整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中国电力工业进人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电网建设极大加强,电力调度水平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电力环境保护得以加强,使中国电力工业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日渐接近。环境排放控制、生态保护日益加强,使电力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渐趋统一。电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以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优质服务水平等普遍得到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还不断提高了电力职工队伍素质,积极扩大了多种经营,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重组改造,加强了法制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以及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总之这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上成就巨大的10年,是电力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走向世界前沿的10年。可以预见并坚信,中国电力工业再用20年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的电力工业必将有更大规模的发展,技术管理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Ⅸ 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成就

1.“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国家电网提高输送能力的研究与实施”、“PCS-9500高压直流控制和保护系统及其工程应用”和“基于标准化平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OPEN-3000”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
4.中国十大绿色公司
5.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排名第1名
6.中国绿色公司—2007年度标杆企业
7.2007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排名第1名
8.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9.第15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名 1.“用友杯”第3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团体二等奖和特别组织奖
2.中央国家机关会计知识大赛团体三等奖和特别组织奖
3.在《财政部关于2006年企业财务决算情况的通报》(财企[2007]182号)中公司获得通报表扬
4.纳税信用A级企业
5.全国电力行业统计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6.全国电力行业职工羽毛球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亚军
7.第2届中央企业乒乓球团体赛优秀组织奖、男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团体冠军。
8.第2届中国职工艺术节特别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
9.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10.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11.中央国家机关交通安全先进单位
12.中央国家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3.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
14.2006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排名第5名
15.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价中位列A类
16.《能源法》公开征集意见活动优秀组织奖
17.业绩优秀企业
18.“75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基于标准化平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OPEN-3000”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PCS-9500高压直流控制和保护系统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1.“国家电网提高输送能力的研究与实施”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2.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23.中国专利优秀奖
24.北京500千伏城北变电站工程获得2007年鲁班奖
25.西北750示范工程等6项工程获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26.三峡—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获得2007年度亚洲输变电工程年度奖
27.2007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
28.《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纪念建军80周年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29.中华慈善奖
30.2006年最具责任感企业
31.人民社会责任奖
32.中华社会责任奖
33.第2届“中国管理学院奖”
34.“十一五”期间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35.全国“四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36.2006年度信息报送先进单位 1.“国家电网杯”首届中央企业(部分)乒乓球比赛优秀组织奖、特殊贡献奖、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冠军
2.纳税信用A级企业
3.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先进单位
4.2005年度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先进单位
5.中央企业“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6.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2005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
7.2006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8.“静止无功补偿器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9.“RCS-900电力系统高压大容量主设备保护”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0.“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成套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1.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先进单位
12.中央国家机关交通安全先进单位
13.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
14.2005年中国企业纳税200佳排名第3名
15.2006网友喜爱的十大名牌公益品牌奖
16.2006年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17.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贡献奖
18.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先进集体
19.2001年至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20.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21.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42项
22.国家电网公司(灵宝换流站)获得振兴装备制造业重要贡献奖 1.首届全国安全生产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最佳组织奖
2.2005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最佳组织奖
3.2005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最佳设计奖
4.2001年至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5.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200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
6.2005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7.“三峡输变电工程用500kV大容量输电线路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及实施”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9.“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技术”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中国电力发电的主要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被骂的回国意大利女人叫什么 浏览:725
缅甸与越南的民工工资哪个低 浏览:731
越南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635
为什么要限制伊朗核 浏览:311
印度伊布替尼仿制药多少钱 浏览:220
越南有哪些苏制武器 浏览:18
意大利fax怎么读 浏览:768
越南人喜欢中国什么青菜 浏览:303
想做燕窝生意印尼哪里有 浏览:383
煮熟的意大利面什么颜色 浏览:990
螺旋意大利面怎么炒好吃窍门 浏览:922
汽车为什么出口不到越南 浏览:975
甘肃人在伊朗干什么工作 浏览:333
去伊朗女人准备什么 浏览:188
伊朗有多少国家支持 浏览:958
中国四大名面是什么 浏览:930
英国陆地怎么画 浏览:401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生论文什么时间交 浏览:993
伊斯兰自由大学在伊朗怎么样 浏览:392
中俄为什么不向伊朗卖武器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