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战略工具有哪些

中国战略工具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30 04:25:22

A. 我国的哪些武器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开发量子武器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量子武器实际上是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武器,如果把它安装在车辆上,任何目标都会被它一扫而亡;如果把它安装在舰艇上,任何目标都会被它一扫而亡;如果把它安装在飞机上,任何目标都会被它一扫而亡;如果把它安装在地球卫星上,就等于每个人的头上都悬着一把无形的杀人刀。如果把它做成炸弹,它还可以引发核电站、核武器、油化工厂、油库、加油站和地下石油、煤炭的剧烈爆炸,人类的恶梦就开始了!如果说量子武器是矛的话,反量子武器就是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有人一直讲中国的量子武器,其实,在这一领域起步最早的是德国,二战末,德国中央科学院就开始了量子武器和反量子武器计划的研究和发展,并取得了非常的进展。二战结束后,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夺取了部分德国遗留的量子武器和反量子武器资料并深为这种比核武器更具威力的武器所震撼。

反量子武器虽然不具备直接的攻击力,反量子武器对能量的湮化力可以使目前已知的常规武器及核武器的能量破坏力衰减(理论上反量子武器可以完全湮化所有动能)。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无敌状态,不承受外界能量攻击,爱因斯坦1942年在相对论中就提出了量子力与反量子力的守衡,美国莱顿国家基础物理研究中心在1964年成功的将氖156原子在次度聚变繁衍反应堆中反量子化。前苏联也一直秘密研究,但一直没有更多的资料。

中国在1966年开始涉足反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1996年中国在地下核试验中成功地湮化了10万吨战术核武器45\%的能量,由此进一步加大了对此项目的科研投入,据美国国家情报中心得到的最新消息,中国已经成功的把反量子力学武器化,其代号为SS-W2,我相信这是中国防御战略的一部分。

据俄罗斯《总结》周刊报道,俄军在谋划未来战争模式--脉冲战争。俄在研制量子武器,准备从空中保卫国家。总参谋部已作出决定,将建立无线电电子作战部队。报道如下:

最近俄空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通报说,我军终于可以装备最新式的C-400地空导弹系统了。它在技术性能上超过了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但是这一消息大概只会令2005年国际航天展的参加者们感到兴奋,而专家们认为,C-400和C-300导弹系统只能够完成局部任务。

还有另一种方案,这就是在国家周围密集部署几层这种导弹系统,但费用过于昂贵,财政无法承担。因此专家们认为,应当用非常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空中保护国家。合理程度的太空军事化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各大国都拥有不仅可以破坏能源和通讯系统,而且能够影响人们思想的电子手段。而且这种武器的运载工具也多种多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俄罗斯着名科学家亚历山大·波波夫与其说是无线电的发明者,不如说是无线电电子对抗的奠基人。他第一个认识到对敌人施加脉冲影响的真正价值。从此,对无线电电子对抗学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俄罗斯总参谋部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俄国将建立无线电电子作战部队。将从事无线电电子对抗的所有部队都集中在一个兵种中,然而,谁将用必要的设备来装备这个兵种?本刊获悉,政府准备解决这一问题,"防御系统"股份公司将成为研制无线电电子对抗武器的一体化企业。在武器市场上,该公司以生产"伯朝拉-2M"地空导弹系统而闻名,这种级别的武器在国外很好卖,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但这不是公司的强项。该公司为了与"伯朝拉"导弹系统配套,开始生产КРТЗ-125-2М电子防护设备,它可以对付各种反雷达导弹,使"伯朝拉"导弹系统几乎坚不可摧。如今电子对抗方面应当成为"防御系统"股份公司的主要优势。在这方面的科学新发现已经足够了,现在主要是技术落实问题,不需要很多时间和资金。例如,在量子无线电电子学方面我国有很大的优势。专家们认为,如果这方面的研究能够成为国家支持的项目,那么到2020年我军装备将不比那些主要大国差,而且还强于它们。专家们不想透露细节,但是明确表示,近期就能够出现被称作量子武器的设备,它属于作战行动的保障装备。外国分析家认为,俄罗斯由于具有自然科学优势,已拥有批量不大的量子武器样品,这是什么呢?这种武器的有效半径是无限的,能够将激光能送达任何地点。此外这种量子技术还可以建立通信系统,以极高的速度向战区传递信息。

中国在量子武器和反量子武器的研究,是极度机密,我相信不会比美国和俄罗斯的技术差。

如果真的不幸,一旦大国间玩命,量子武器可能会最终消灭大国的大部分人类,而反量子武器只能保护一小部分人群,而大国们都将是大废墟而已!

B. 制定战略规划的常用工具和理论有哪些

《战略管理必读12篇》中对这些东西介绍的比较详细,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有以下7种:

一、PEST分析: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二、五种力量模型:五种力量模型分析,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三、利益相关者分析:用于分析与客户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组织),帮助客户在战略制定时分清重大利益相关者对于战略的影响。

四、竞争者分析:对竞争对手的现状和未来动向进行分析。

五、价值链分析:是企业为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序列集合,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和关键业务流程的优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企业通过在价值链过程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使能作用、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六、雷达图:又可称为戴布拉图、蜘蛛网图(Spider Chart),是财务分析报表的一种。即将一个公司的各项财务分析所得的数字或比率,就其比较重要的项目集中划在一个圆形的图表上,来表现一个公司各项财务比率的情况,使用者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形及其好坏趋向。

七、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果分析就是在研究对象的先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原因的现象与其他非原因的现象区别开来,或者是在研究对象的后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结果的现象与其他的现象区别开来。

(2)中国战略工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战略分析工具是企业战略咨询及管理咨询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战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从复杂的信息与线索中,清理出重点影响客户战略形成的因素,以便于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和制定。

C. 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有哪些

中国战略轰炸机是指用来执行战略任务的中、远程轰炸机,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量核武器的主要运载工具和构成核三位一体的一极之一。在必要时也遂行战术轰炸任务,支援陆、

D. 简述战略管理的工具有哪些

战略管理的工具:

1. PEST分析

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用于分析客户所处的宏观环境对于战略的影响。

2. 五力模型

8. 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估矩阵(SPACE)

9. 通用矩阵(GE矩阵)

10. 大战略矩阵

11.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矩阵)

12. V矩阵简介

13. EVA管理

14. 安索夫矩阵(产品市场多元化矩阵)

15. 定向政策矩阵

16. 标杆分析法(Benchmarking)

17.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18. 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又称缺口分析、差异分析)

19. 竞争态势矩阵(CPM矩阵)

20. 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ct-Performance Model)

21. 战略实施模型(Strategy Implementation Model)

E. 中国有什么战略武器是领先世界各国的

中国目前在超高音速武器、激光武器和电磁炮等战略武器领先世界。

F. 货币政策用到的工具和策略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G. 中国古代攻城器具都有那些与现代的相类比的都有哪些应用急需知晓答案,谢谢大家了

★ 木

在中国的阴阳五行中,甲乙木克壬癸土。城防毫无疑问属于土系。有趣的是在火器成熟之前,木系的攻城具当真在攻城战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主导了数千年的战场。当然这不是古人刻意追求五行相克之理,况且鲧造城以自守,周文王伐崇破城的时候五行之学尚未成熟。木器得以大行其道,是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自人类先民执木棍石刀以御禽兽乃至钻木取火,木器相对于金石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木系战具以其作战手段大体分为抛射类(如抛石机),登高观敌类(如巢车,望楼),攀爬登城类(如云梯),临城冲撞类(如冲车),躲避箭石类(如墙车),跨越河堑类(如壕桥),毁敌器械类(如撞竿)阻敌前进类(如柜马枪)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车,古来城关或是高墙深池,或是居于险要,所以攻守战具皆为庞然大物。若想灵活应用,仅凭人力则实在是有些费力不讨好,即便是体力比人高那么一点点的牛马,面对数十吨的重物也不免有望洋兴叹之感,所以古人大多将战具装上战车(如巢车,霹雳车等)。可想而知若没有车的发明,攻城战将乏味的多。
通过考古发现基本可以判定有轮车辆来源于雪橇。在20世纪60年代,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泥沼中人们惊异的发现了几片8000年前的滑雪板残片;在挪威的勒得聿岛的岩壁上刻着一位滑稽的滑雪者形象,此人姿势相当标准只是其长着一双长耳,如果他不是一只兔子的话,那就说明他带着兔耳帽,当然考古学家普遍倾向于后者。

中国的传说中,发明车辆的桂冠属于夏朝的奚仲。夏商之时,就有大规模战车决战的描写。但是面临着缺乏实物证据的难题。如果传说属实的话,中国使用车辆就不应迟于公元前23世纪。1972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座商代车马坑。里面车厢,车轴,车辕皆制作精良,证明当时车辆技术已经发展的极为完善了。
相信坐过记程车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去一个较远又不知多远的地方的时候,就会看着记价表上的数字心惊肉跳。虽然记程车行业兴起不久,但中国早在公元前80年就有了记里程的车子——记道车(又名记里鼓车)。在汉代的《西京杂记》中就提到了记道车和指南车。记道车根据轮子转动的圈数计算里程。每走一里,机关就启动一次,下层的木人击鼓一次,关于记道车的构造,《宋史》有详细的记载。(12)。
另一种颇具玩味的怪车是“风力车”(13)书中称一个叫高苍梧叔的人造过一辆风力驱动的大车,可载30人,日行数百里。相传,隋炀帝督造了一辆风力车可乘几千人。想来若非这位帝王请来了九天风神,就是口头传说的刻意夸张。16世纪末中国的“风力车”传到了欧洲。着名诗人约翰?弥尔顿在不朽的《失乐园》中感叹:“在丝绸之国啊,依靠帆的翅膀和风的力量,那儿的人驾着藤草缠绕的大车。”甚至有人在19世纪提出风力列车的设想,但只要想一想风停后司机就得被迫推着火车走的悲惨下场,就足以使人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另外一个疯狂的设想是朱元璋的“吕公车”相传此车长几十丈,外披重甲,由上千军士推动,车上装有火铳,强弩威力无匹,只是推着这样的“城堡”满街跑,绝对是一件苦差使。
既然是与木有关,当然就少不了鲁班,据说鲁班做了一辆木头车子,以木人驾两匹木马,日行数百里,结果当其母坐上去的时候,木人一扬鞭,车子如风逝去,其母就此无影无踪。此后,鲁父又因鲁班的发明而失踪,故而,人言:“鲁班巧,亡其母;鲁班巧,亡其父”。

抛石机(又称炮),相传炮发明于周代,叫“抛车”。《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抛射出去。由抛杆,抛架和机索三部分构成。抛杆设一横轴,顶端连有一副皮兜绳;机索由数十上百根绳索组成。每根绳索需要1——2人拉拽。(如图)

东汉时期,炮已成为备受重视的攻城战具。公元200年,曹操袁绍战于管渡,曹军使用一种自行炮——霹雳车攻破袁军壁楼,大获全胜。关于霹雳车的形制可参见《纪效新书?卷四》:“炮车 以大木为床,下安四轮,上建双陛。陛间横括,中立独杆,首如桔槔状其杆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其旋风四脚亦随事用之。”

唐宋以后,炮的使用更为普遍。据《武经总要》记载,炮的种类达十几种。大体分为轻,中,重三类。轻者由两人操作;中者几十人;至于重者,高达数丈,发百斤石弹,动辄上百人前呼后拥,排场极其壮观。气势直逼当红的“大脘儿”,当然,炮也确是攻防战的明星,宋代的陈规在《城守录》中感慨的写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炮之术,则城无不拔;守者得炮之术,则可以制敌。”(14)如此可见一斑。但是诚如刘欢的一曲《好汉歌》中所唱的“你有我有全都有”,金国在炮的使用上也没有让宋国专美于前,在进攻东京汴梁的时候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据史书记载:“金人广列垒石炮座,……所列炮座百余,飞石如雨,击守城之卒,死伤日不下一二十人。”(15)又云:“城下列炮座二百余所,七梢炮,撒星炮,座石炮并发,又以强弩千余助之,城上矢石如雨,使守卒不能存立,……”(16)

在中国炮的使用史上,蒙古人处于突出重要地位,对中国炮的使用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公元13——14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建立了空前而且很可能绝后的庞大帝国。虽然蒙古无敌的铁骑是这个神话的根本,但蒙古强大的炮兵却赋予了蒙古军队摧毁一切防御的巨大破坏力,是蒙古从草原之王走向世界霸主的重要标志。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蒙古炮兵的变革首先来源于炮的形制的改变,中国传统炮的最大缺点是其发射方法(如图)。炮的动力源自于一群壮汉的瞬间爆发力(一句话:累!),人的力量很难统一,严重影响射击精度,况且人每次用力的大小也不可能一致,所以炮的试射成为了白浪费力气的无用工。如果哪位幸运的炮手实现首发命中,那真应建议他快去买“六合彩”(记得这主意可是我出的,要劳务的呦!)。蒙古的炮称为“回回炮”,它是一件“驳来品”进口货,是当年蒙古西征时从波斯人手中学来的,也算中国早期知识引进的成功范例。“回回炮”的“长相”有两点变化,(当然不是指白皮肤蓝眼睛。)其一是:它的短的一端挂上重物而非人力牵引,其二是:在炮上装有一个挂钩,当将炮弹装好,打开挂钩,重物压下,将炮弹射出。这两个装置就实现了发射力量的的恒定且节省了人力,辛苦了上千年的炮手终于可以歇歇了。不仅如此,当重物放在不同的位置就可将炮弹射出不同的距离,而且“回回炮”上出现了类似射击计算表的刻度,极大的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古籍上曾经记载“回回炮”在攻襄阳时发挥的巨大作用:“中人立毙,中地下陷三四尺”,也正是“回回炮”一阵齐射将襄阳的城墙击毁,历时三年的襄阳大战终于在“回回炮”的怒吼声中尘埃落定。

炮形制的进步,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炮兵的技术要求。炮的使用不再是有把力气就能干的活了。元太宗年间专立了炮手附籍,看来炮的使用在此时已成了“家传绝活”。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又成立了“回回炮手总管府”。中国炮兵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至元十八年,改称“回回炮手都元帅府”。二十二年又成立了“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

蒙古炮最具传奇色彩的进步莫过于“亲自实践”了战争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化学战和生物武器攻击。蒙古大军西征时的华沙之战中,蒙古军队用炮射出大量的毒烟球,弄的全城都弥漫着砒霜和狼毒的烟雾,守军无以为抗,只得投降。后蒙古大军在进攻君士坦丁堡时,久攻不下,军中鼠疫流行,这本是蒙古军队的一个坏消息,不想尝到甜头的蒙古军用炮将病死的军士的尸体抛入城中,使城中鼠疫大起,城遂下。但少数城中的商人乘船逃出,将亚洲鼠疫病菌带到了欧洲,引发了让欧洲人思之色变的“黑死病”,夺去了当时欧洲三分之一的人的生命。当然这是一个医学和社会学问题,不属于本文的研究方向。

“淡出”是个电影艺术术语,意思不难理解,用在炮的身上也很贴切。因为炮不是哪一天早晨一下子退出战争舞台的。直到明朝中叶,戚继光的《纪校新书》中依然有关于炮的记载。在新兴的火炮已经十分活跃的时代,炮还这么上镜,也算是“老来俏”。但炮在中国装备序列中逐渐淡出却是不争的事实。

巢车,望楼古人说:“登高以望远”;兵圣孙子云:“能临敌变化者,谓之神”;当代军事家认为:对信息权的掌握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试想在攻城时,若能在高处一览敌军的部署,对取胜自然是事半功倍。没问题,有巢车,望楼解决你的烦恼。巢车取意于《左传》的“高悬望楼,如鸟之巢”。是在四轮车底座上竖高杆,称“望杆”。杆上设一楼,蒙牛皮以为固,周设望孔以为观敌之用。有史可稽的巢车最早的使用是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其时楚共王由太宰伯州犁陪伴共登巢车观阵。(17)正如那则广告所说的“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巢车,望楼虽然其貌不扬,其名不着,但其威力却丝毫不弱于那些“名门望族”。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军广设望楼以逼曹营,弓弩齐下,飞矢如蝗,使曹军不敢现身,苦不堪言。幸而曹操以“霹雳车”之计破之,不然,曹操能否撑到火烧乌巢就不得而知了。

云梯和攻城塔,云梯是攻城战的攻臣宿将,生卒年代不详,史家有夏,商和西周三种观点。但有一点史实是确定的:公元前11世纪处的周伐崇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次攻坚战,当时商纣无道,崇为其臂助,周伯伐之。崇依城据守,周军囤于城下30余日一筹莫展,后文王得“钩援”(一种原始的云梯)“临冲”(一种原始的攻城塔)之法一举破城而灭崇。应该说,云梯与攻城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城池,没有攻坚战,即便存在云梯之法也不过是一种“屠龙之术”,云梯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梯了,所以伐崇之战可以说是云梯的第一声“婴啼”。如果说这段传奇过于血腥,那另一段传奇则更具高古君子之风,战国时,鲁班为楚造云梯以攻宋。墨子率弟子晋见楚王以阻之。乃“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自守圉有余。”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免除了一场战火。(18)如果说鲁班师爷的云梯和我们日常爬上爬下的木梯是一个形制的话,那可就是对天下木匠的侮辱了。然鲁班的云梯终是无史可考,我们大体可从《武经总要》,《纪效新书》和《墨子?备梯》(如图)的记载中来想象当年古人的智慧。

云梯和攻城塔毕竟是相对原始简单的攻城战具,有其致命弱点:《墨子?备梯》中就指出“云梯者重器也,其移动甚难”所以云梯的使用就毫无隐蔽性和突然性可言。无数士兵疯狂地沿着云梯向城上猛冲,直到杀死对方或被对方杀死。流血漂橹,死尸盈城的例子并不鲜见。中国的古人形象的称之为“蚁附”。确实,在这种人性的疯狂中生命的价值早已荡然无存。

轒輼车,尖头轳及木牛车

轒輼车是一种有坚固防护的攻城作业车,春秋时轒輼就得到较普遍的使用。古代攻城作战,经常需要抵近破坏城墙,城门,或者挖掘地道等。如果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这些作业就容易遭到来自城上的箭,石等武器的攻击,十分危险。使用轒輼车就比较安全,轒輼车有一个多轮的车底座;两侧和顶部用木板做防护,外蒙坚硬的皮革;车内可容十多人。作业时,人在车内将车推到城下,然后人在城下作业。可避城上的箭,石。以外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轒輼车,平定的叫“木牛车”,两壁内倾成夹角的称“尖头轳”(也叫“尖头木驴”)。

壕桥,撞杆,塞门刀车等

中国古代的大城多设有护城河,所以如何使“天堑变通途。”就成为攻城的一方必须考虑的方面,因此中国的军队编制中出现了最早的“舟桥部队”——壕桥(如图)。
一旦敌方突破护城河,以云梯之法蚁附时,就是撞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只要数人合力用撞杆一冲,对方云梯必然坍塌。

如若敌军使用木牛车撞塌城门或城墙时,塞门刀车就会“挺身而出”将敌军“拒之门外”。
★ 火
听——“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远远地传来更夫的的敲梆声,火神祝融一直是城市挥之不去的噩梦。所谓“水火无情”,人们在用火点亮文明历史的同时也领教了火的暴虐性情。从燧人氏擦亮的第一点星火到印度传说中的布拉莫斯(19)所以无论是喜欢月黑风高的山大王还是惯于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都对火的毁灭性力量情有独衷。(插播广告:一但拥有,别无所求。)火首次应用于战争的时间已无从考证,因为人们无从知晓是哪个灵感突发的原始人或是有心或是无意地用手中的火把点燃对手的茅屋。一个比较可靠的传说是,在一次波斯远征军进攻希腊的战争中,因波斯军队势大,雅典岌岌可危,着名学者阿基米德献计,组织全城妇女用镜子照射波斯战舰的船帆,一举解了雅典之围。(另一个版本是说阿基米德造了一个大的凹面镜,应该说后者更有技术可行性,前者则富有演义色彩。)中国用火于军事的历史早于西方,《孙子兵法》中就将火计列为重要的战争手段。而墨子更是将防火攻作为一个城防的重要课题。(20)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火的使用就已经十分普遍了。但是这些只不过是拉开了火器使用的序幕,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火器,直到唐朝末年火器发出了第一声婴啼。(21)

火药

火和药,本是不相干的两个字,二者的结合纯属意外。《太平广记》记载了一段有趣的故事:隋朝初年,有个叫杜子春的青年,为寻炼丹之术,去寻访一位道士。道士正在炼一种丹药,其配料主要是硝石和硫磺。是夜道士告诫杜子春不可乱说乱动。他一觉醒来,炼丹炉突然冒起大火。他牢记道士的告诫,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房子被点燃。自此,以硫磺,硝石为主的混合物便被称为能着火的“火药”。炼丹家们固然没有达成长生不老的愿望,却对火药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火药何时由何人发明,至今尚难定论,但可以肯定是在秦汉至隋唐盛行炼丹术的时代。

有趣的是火药虽然“性情暴戾”更不可食用(也许发明火药的炼丹天才就是服食自己的发明而“升仙”去了)。但火药的主要成分却都见于医术,汉代的古书《淮南子》中就有了硫磺的记载,西汉末年编成的医学圣典《神农本草经》将硫磺列为120位“中等药”的第二种。而硝更挤身120位“上等药”的前八强(位列第六)。可以说是出身不俗,血统高贵。更具演义效果的是,现存最早的火药配方也是出于一部道家医书《太上圣主金丹秘诀》(22)。公元9世纪末真正意义的黑火药诞生。

晚唐时,火药“应征入伍”至迟是在公元10世纪初,火药被制成最初的火器——发机飞火。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宗天保佑初年(公元904年)郑燔攻豫章,用“发机火”烧了豫章城的龙沙门。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成书的《武经总要》中正式使用了火药一词,并记载了三种火器的火药配方。火药由官方正式推广标志着火药的应用大大加强了。

北宋神宗年间,(公元1068——1085年)政府在都城汴梁设立军器监,地方设立都作院。军器监中有“万全军匠3700人,东西作坊工匠5000人。”军器监又下设十一作。可以看出我国当时的军事工业就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

13世纪20年代,火药随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传入了中东,14世纪又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到了欧洲,从此世界战争舞台上,硝烟代替了狼烟,炮声盖住了金鼓……。

火球

是装有火药的燃烧性球型火器,有时也称“火炮”“霹雳炮”等。其结构一般一火药为球心,用布或纸裱糊为壳体,外涂油脂等防潮材料。大者如斗,小者如蛋。使用时点燃火绳,抛向敌方。火球主要有霹雳火球,毒火烟球,铁西瓜炮等。仅《武经总要》中记载的火球类火器就有8种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汴梁,宋将李纲命令军士施放霹雳炮重创金军。根据明代出版的《武备志》(23)记载:霹雳炮,以径寸之毛竹,取干者二,三节,外附铁片,火药,裹竹为球,两端各留寸许,一端为柄,一端装引药。其响若霹雳,故曰霹雳火球。受此启发,金人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炸弹——震天雷,在日后对蒙古作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北宋年间,火药,火球的炼制已经有相当的发展。成书于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的《东京记》中记载了关于当时政府火药工厂——“火药青窑”的情况。这时的火球根据不同的需要已经使用不同的配方,有文字可考的就达十四种之多。而当时的火球也是分工明确,放烟、施毒、爆炸、燃烧各司其职。显然火球的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复杂的阶段。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金人攻蕲州(今湖北蕲春县),宋军一日就制造火箭一万七千支,蒺藜炮三千只,皮炮二万只。公元1257年宋朝大臣李曾伯去镇江调查军备:时,荆淮有十数万只铁火炮,荆州(今湖北江陵)一月就能制造铁火炮一、二千只。生产数量十分惊人。(就十三世纪而言,其规模可与当今超级大国的核武库相提并论。)

所谓:龙生九种,种种不同。传统的火球渐次发展出很多“个性化设计”。“国姓瓶”是一种陶质炸弹,外为陶瓶,内装火药,因是明代郑成功所创,因之而得名;火砖是火球的亲兄弟,是一种砖形手投火器,多以纸和薄木版为外壳,材料易得,成品便于储运,可重叠摆放,投向敌阵后不发生滚动,这一点,对山地攻坚战有突出意义。所以火砖成为明清时期“走俏货”。
但是,火球以人力为动力射程有限,一般只能用于城市防御战。当随着新型火器的不断应用,十四世纪火球开始衰落,火箭、火铳开始大放异彩。但是在一些偏远没有火炮守城的小城,火球依然是“守城第一器”(如图)

火箭

是一种依靠自身向后喷射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飞向目标杀伤敌人的兵器,在中国,“火箭”一词始见于陈寿的《三国志》。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攻打陈仓,魏将郝昭“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燃,梯上人皆烧”。但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处绑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发射,用以纵火。真正意义的火箭是在公元969年,由宋朝的岳义方所创,其主要靠火药的后坐力为动力,虽然仍沿用这一名称,但含义已根本不同。

火箭在发明不久即应用于军事,到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1063年)火箭正式“参军”成为军队的标准装备。到明朝初年,火箭技术迅速提高,用途广泛,百花齐放,时称“军中利器”。名将戚继光在《纪校新书》中赞曰:“夫火箭亦水陆利器,其功不在鸟铳之下”。并且在“戚家军”中大量装备了制式的“三飞箭”,射程达300——500步(每步约合1.55米)。而火箭的第一部“族谱”也出现于明朝——即焦玉的《火龙经》。火箭不仅在抗倭战场上杀贼为国,过关斩将,而且在抗日烽火中建立功勋,1938年日寇为打通平大公路,分割我冀中根据地,纠集日伪军3000余人进占河间城,我人民军队在自身攻坚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利用大量火箭一举攻克河间城,据说当时赤炎张天,威震百里,日军竟以为是从苏联运来的“高级武器”。以原始的火箭战胜现代化的日寇,即体现我国人民高超的战争智慧,更反映我根据地军民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当然今天再来回顾这段“传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警醒。说了这许多,也应该让火箭的兄弟姐妹和大家见个面:

“一窝蜂”,见于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以大柜分32格分装32只连捻火箭,一经发射,则32箭齐发,其势莫可当。其时,一次发箭10只的名为“火弩流星箭”;发箭20只,人称“火龙箭”;一次发40只,则称为“群豹横奔箭”;发箭100只,即为“百虎齐奔箭”。(24)

“架火战车”,出现于明朝初年,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多管火箭炮。其形制为人力独轮车,上配6箱,160支火箭,三人共用,另置火铳、长矛各二,威力巨大,远近皆宜。(中国历史博物馆存有复原实物)。
“神火飞鸦”,是一种装有翅膀的火箭改善了飞行的稳定性,增加了高度与射程。“神火飞鸦”以棉纸、细芦制成飞鸟状,内装火药,下火箭四只。点火后“飞远百余丈,将坠地,方着鸦身,火光遍野。对敌用之,在陆烧营,在水烧船,战无不胜已”。(25)

“火龙出水”,椐明朝焦玉《火龙经》记载“火龙出水以5尺长的大毛竹为载体,龙身上绑1.5斤重的大火箭4只,龙腹内装小火箭4只。其中大火箭为运载火箭,小火箭为战斗火箭,二者引信相连,射程千余米。凭心而论,“火龙出水”的威力依然有限,但是,若对方士兵猛然间看到传说中的神物兴云吐雾而来,必然惊慌失措,肝胆具裂。所以说“火龙出水”是早期专用的心理战装备并不为过。(26)

火枪 突火枪 飞火枪

是一种身管火器,是现代枪、炮的鼻祖。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其形制为径寸之大毛竹,内装火药配发射手2人,交战时喷火杀敌。(27)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又发明了突火枪,其以弹丸为主要杀伤手段,已具备现代枪炮的主要特征。但无论火枪还是突火枪,都只可及远,不可击近,故而人们将长矛与火枪相结合,形成近处能刺杀,远处可喷火的两用火枪,梨花枪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种。南宋一个叫李全的人,凭借梨花枪称雄山东,有所谓“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之誉。金军当时也使用了一种喷火、刺杀合一的兵器,称飞火枪,是金军大量装备的制式火器,是第一种装备集群士兵的两用火枪。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金哀宗退守归德,金军主将蒲察观奴组织了一只450人的火枪队使用飞火枪450只重创追击的蒙古军队。(28)

火铳 用竹木制造的射击火器,易燃烧,射程近,采用“皮糙肉厚”的金属材料势在必行。

火铳是元明时期对金属身管射击火器的通称,又称“火筒”。现存最早的火铳是1980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铜火炮,炮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专家判定是13世纪初的产品。相对于这门出身不明没有“户口”的“黑户”。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门中型火铳就要“清白”的多。其身上有铭文三行,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籍贯”“履历”:本铳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装备于元边防军,——绥远讨寇军,制造者名为马山,编号第三百。全长353毫米,口径105毫米,重6.94公斤。

元末明初是火铳“飞黄腾达”的时期,不仅装备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开始左右战争的胜负。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部将胡大海与吕珍战于绍兴,据明人的《保越录》所载:“甲辰……马俊等率壮士……以火筒数十,应时并放,敌军不能支。”“敌军以陈城外……又以火筒……铁弹入城中,其锋疾不可当。”朱元璋得天下,善用火器是一个重要因素。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率舟师20万与号称60万的陈友亮部决战于鄱阳湖。朱军在远距离上用火铳一举摧毁敌船20余艘,先声夺人,终获全胜,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火铳的水战。明政府于洪武十三年规定,全国卫所驻军按编制数的10%装备火铳,其规模是无可匹敌的。到了永乐年间,火铳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设立“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个火器部队。(29)

H. 作为公司战略管理有效工具,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为什么在中国使用不多

平衡计分卡 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战略层面的绩效评价工具。

只有体量比较大,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管理基础的企业,才适用这种管理工具。

这种工具,需要一个企业有明确的战略愿景规划,需要各级管理协调配合,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多方面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管理团队较高的管理思维与能力,需要一定的实施成本作保障,这些都不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具备的的。

在咱国家,能用得上的无外乎大型国企;绝大多数的中小私企根本用不上,或者说,不适用。

I. 目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有哪些

战略分析工具是企业战略咨询及管理咨询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

(一)SWOT分析法: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因素评价法:又称做为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是一种对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工具。其做法是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找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权数,再按企业对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三)外部要素评价法:又称做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是一种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工具,其做法是从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找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权数,再按企业对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四)竞争态势评价法:又称做竞争态势矩阵(CPM矩阵)用于确认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相对于该企业的战略地位,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特定优势与弱点。CPM矩阵与IFE矩阵的权重和总加权分数的涵义相同。编制矩阵的方法也一样。但是,CPM矩阵中的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问题,评分则表示优势和弱点。

(五)波士顿矩阵法: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BCG)等。

(9)中国战略工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战略分析工具是企业战略咨询及管理咨询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战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从复杂的信息与线索中,清理出重点影响客户战略形成的因素,以便于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和制定。

J. 战略物资有哪些

战略物资是对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资料。包括主要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按加工深度,可分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



从总体上看,确定战略物资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①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资要列为战略物资。

②本国资源和生产能力情况。蕴藏量少、产量低、依赖国外供应、可靠性差的物资列为战略物资。

③本国科技水平和工业生产水平。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一般把稀有金属等确定为战略物资。苏联把对国计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矿产原料、燃料、化工产品和农产品统统列为战略物资,而不论其来源状况如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级大国为争夺和控制战略物资,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中国战略物资比较丰富。以有色金属为例,已探明储量的有50余种,其中钨、锡、铅、锌、锑等均居世界前列。为了保障战略物资供应,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并不断在实践中予以完善和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战略物资

阅读全文

与中国战略工具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缅甸与越南的民工工资哪个低 浏览:731
越南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635
为什么要限制伊朗核 浏览:311
印度伊布替尼仿制药多少钱 浏览:220
越南有哪些苏制武器 浏览:18
意大利fax怎么读 浏览:768
越南人喜欢中国什么青菜 浏览:303
想做燕窝生意印尼哪里有 浏览:383
煮熟的意大利面什么颜色 浏览:990
螺旋意大利面怎么炒好吃窍门 浏览:922
汽车为什么出口不到越南 浏览:975
甘肃人在伊朗干什么工作 浏览:333
去伊朗女人准备什么 浏览:188
伊朗有多少国家支持 浏览:958
中国四大名面是什么 浏览:930
英国陆地怎么画 浏览:401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生论文什么时间交 浏览:993
伊斯兰自由大学在伊朗怎么样 浏览:392
中俄为什么不向伊朗卖武器 浏览:886
北斗导航和伊朗导弹哪个好用 浏览: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