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19年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
1919年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大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民主革命的兴起
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一些成员,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迅速占领武昌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三、国民革命的发展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国共双方开始第一次合作,拉开了国民革命的序幕。
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先后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旧军阀,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共之间、国民党内左派和右派之间矛盾日益激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同年7月15日,汪精卫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史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五、国共十年对峙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领导了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六、抗日战争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七、解放战争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⑵ 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社会性质有哪三次变化
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总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是谁发动的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1919到1949中国是什么社会扩展阅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的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进步。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除中国外,近代伊朗、缅甸、暹罗(泰国)、奥斯曼土耳其等国也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40年1月,毛泽东在其着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但对后来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发。
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他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
后来,他又明确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
⑶ 中国从1919年到1949年的具体历史
中国1919年-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7)
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其中1926~1927年为北伐战争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 时期。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祖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3)1919到1949中国是什么社会扩展阅读
1919-1949年这三十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的三十年。在这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⑷ 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
1840-1949年,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1949年,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人民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1956年,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全部完成;从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确立。
1953-1956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整个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起点是1956年,至少持续一百年。
2002年,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2017年十九大报告调整确认“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49年,本世纪中叶,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权威文献】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
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报告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
⑸ 从1919年到1949年之间我国是处于什么样的社会体制
从总体上说应该是你所说的那么几个社会阶段!
然而,从1919年到1949年我国的社会体制确实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国特殊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社会体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很快就被袁世凯窜夺了革命果实,随后各个北洋军阀的上台,直到蒋介石,他们都是在为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谋利益,人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民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没有实现。同时他们又都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并且依靠帝国主义统治中国。所以说此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⑹ 1919年到1949年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准确的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年到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⑺ 1919-1949是什么时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则是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现代史时期也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⑻ 1919到1949年这段历史史称中国革命怎样阶段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8)1919到1949中国是什么社会扩展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有:
1、实质是如何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须分两步走。其中,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即在新民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3、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⑼ 1919-1949 中国革命性质
1919年到1949年中国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⑽ 中国1919-1949年革命到底属于什么性质
中国1919-1949年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
(10)1919到1949中国是什么社会扩展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之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此时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尚有未解放地区,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没有完全废除。
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当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完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