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男足怎么才能获得世界杯冠军
根据现有世界杯赛制,中国男足要想获得世界杯冠军需要通过以下三关:
第一关:通过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选拔,获得参加世界杯决赛圈比赛的资格。如果中国是世界杯举办国,就不用通过第一关了,将直接获得世界杯决赛圈的参赛资格。
第二关:获得世界杯决赛圈小组赛前两名,才有资格晋级世界杯决赛圈淘汰赛阶段的比赛。
第三关:在世界杯决赛圈淘汰赛阶段,连续战胜4个对手,这样就能获得世界杯的冠军了。
要想通过以上三关获得最终的冠军,中国男足首先要具有世界一流的实力,同时还要有好运气才能最终成行。但是,现在中国男足连第一关都不能通过,可想而知中国队的实力了,所以中国男足要想世界杯夺冠还需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
㈡ 在新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如何取得优势赢得主动
现在全球化正萎缩,区域一体化更可能。经济上和其他国加紧自贸区域谈判,行程区域一体化经济,同时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外交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美国霸权,倡导多级世界。政治上,形成政治互信,用毛主席的话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怎么赢的
一战和中国基本没啥关系,就是中国站队加入了协约国,出了几十万劳工帮忙干活而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是帝国主义列强狗咬狗的战争,因为地球有限,殖民地分赃不均,所以德国挑起一战。
战争开始后,欧洲需要劳工干活,英法美等国家就忽悠中国参战,并允诺战后给予中国xxx好处。
所以中国出了几十万劳工远赴大洋彼岸,但大多客死异乡。
结果战争打完了,经过凡尔赛条约和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被轻蔑的拒绝了(因为弱国没有话语权),结果战前中国被允诺的东西最后基本都没有实现,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德国是被按倒了,但是德国在中国的地皮就被日本侵占了,直接导致了后面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就爆发了54爱国运动。
㈣ 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要怎么做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始终赢得人心呢
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要多为百姓办事,心里要有百姓,要为百姓谋幸福,处处为百姓着想,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这样老百姓就是拥护和支持,只有赢得人民百姓的心,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㈤ 从侧面谈中国如何获得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摘要 这边给您查询分析到
㈥ 中国人怎样才能赢得尊重
每每讨论到我们的疆域有多辽阔的时候,通常很多人脸上都能闪出自豪之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这还不是包括我们的领海等。有了这样辽阔的疆土,教科书上的内容都很好玩了。统一的宣传都是地大物博,我们的国土面积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在俄罗斯、加拿大之后,比美国还大。口气很像邻家的笨小二老是炫耀他的脚丫有大。更要命的是,我们被这些‘狼奶’式的宣传失去了原有的判断力,失去了与时代保持进步的能力。但是,问题是,我们这样落后、传统的思维能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接轨吗?
有几个很明显的例子。
1、区区小日本,换了个方式赢了全世界。
在历史上,日本的国土面积几乎没有怎么变化过。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极大的发展。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依附很高(相对于今天来说,是非常高的),所以日本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就开始了急速的向外扩张过程,与德国、意大利形成轴心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二战僵持中,占领了朝韩,中国东北三省,中国台湾等大片地区。战后,日本又回归原来的狭小岛国。
不可否认的是,沦为殖民地的东三省、朝韩和台湾,在资源提供方面确实给日本带来很打的便利,为日本持续进行侵略战争解决了资源的瓶颈。但是随着日本战败二战结束,日本在经济上几乎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真的是百废待兴。从1945年到日本经济崛起的八九十年代,不过区区的半个世纪时间,日本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日本经济起飞直到傲世全球,它的国土面积起了多大的作用?难道是她那排名60位,区区3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吗?不管是我们国内的教科书还是国际的普遍看法,日本本土都是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就是这样地小物少的国家,国民的富有程度是中国人不敢想象的。
2、小小德意志,赢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按照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的逻辑,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的,也就意味着战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德国在一战中战败,1320亿英镑即49.9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必须以黄金支付,这让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且不说这笔贷款在后来的岁月里被逐渐减少并最终取消,但一战的战败对德国的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并且导致德国的领土大幅减少。战争中被德国占领的土地基本都归还给原来的国家所有,失去了超过1/10的领土面积,同时人口也大幅减少。
但是就在领土面积减少,劳力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德国在1927年,即花了10年时间又恢复了战前的水平,甚至比原来更高。如果是一战对德国说是一场无关痛痒的小感冒,那二战意味着事关生死存亡的大型手术。在二战中,德国占领的疆域从英吉利海峡一直到莫科斯附近,从北非到挪威,几乎囊括了整个欧洲大陆。但是二战德国战败后,领土面积就立刻缩小为只有35.7万平方公里,而且还被瓜分成东西德两个德国。战争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德国国内的经济完全崩溃,2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不过是象征性的惩罚。可以这么说,二战后的德国,在经济上是完全的从零开始。
但是过了5年,即1950年,德国的经济就基本恢复了。当时西德的经济已经名列世界第五位。从1945年到上世纪末,德国没有浪费一天的时间发展经济,在1967年的时候,西德的经济就名列世界的第四位。如今,德国是欧盟的创始国之一,是当今世界强国之一,世界上的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2006年的数据)。德国是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是欧洲最为富有的国家,英国、法国与之的差距非常大。
德国与日本的国土面积相当,但是他们的经济实力都非常强大,这就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土面积并不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关键因素。
20世纪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证明了一个国家的疆域大小并不能决定他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不能决定他的经济能发展到什么水平。
步入21世纪后,世界的发展更加证明了这一道理。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科技经济已经逐渐弱化了疆域的概念。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赢得尊重,赢得信任,赢得财富,必须依靠智慧,而不是你的围墙长度。正如两个人的决斗中取胜只能依靠智慧,而谁的腹肌多。中国要赢得世界的尊重,要赢得世界的信任,赢得财富,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土地多少决定一切的思维,改变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陈旧观点,与世界的发展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