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的四大名着的作者都是谁
1、《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干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干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干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2、《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3、《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4、《水浒》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
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1)新中国有哪些名着扩展阅读:
“四大名着”说法的来源
“四大名着”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着”。
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着名的文学批评家叫王世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书“这个名词,但他讲的“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而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也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
而他指的则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渔则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
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两人之论各异。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水浒》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西厢》系词曲,与小说又不类。今将从其类以配其奇,则冯说为近是。”
可以看出,李渔并不赞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贞)的说法,他认为《史记》、《南华》(即《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并不是同类着作,其中《史记》为历史散文,《庄子》是哲学散文集,《西厢记》则属戏曲剧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并称“奇书”。
而冯梦龙所评“奇书”,则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书,都是长篇通俗小说,同样反映了共同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普通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放在一起并称为“四大奇书”。经过李渔的肯定,冯梦龙所提“四大奇书”,则开始广为流传,并被人们所接受。
“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由于有性的描写,被视为诲淫小说,从清顺治年间起,便先后颁布了十余次法令,在全国各地查禁销毁各种淫词小说;而《金瓶梅》及其续书便在其中,被列为禁书。后来,《红楼梦》于清干隆年间问世,虽与之类似。
也有人认为《红楼梦》是脱胎于《金瓶梅》,但由于《红楼梦》相对问世较晚,并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红楼梦》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
而如今的“四大名着”,是“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这个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着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着”系列丛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四大名着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
四大名着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研读四大名着,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㈡ 推荐几本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名着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很多,个人简单推荐一些,你自己还要从其中选择(切记不要全揽):
近代作品水平普遍不高,只要部分性阅读“四大谴责小说”(即《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和知道它们的思想倾向,另外稍知《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小说的存在,外加知道有个作家叫苏曼殊,有个文学理论家叫王国维,他写了本《人间词话》,有个文学团体叫“湘乡派”,有本好书叫《曾国藩家书》,这就差不多了。
现代文学可分三个时段阅读:
(1)1919——1927,重点: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巨匠鲁迅。
文学研究会:
冰心《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许地山《坠网劳蛛》
庐隐《海滨故人》
王统照《湖畔儿语》、《沉船》
王鲁彦《柚子》、《黄金》
茅盾(另记,但要记住他是这个社团一员)
该社团其他作家选择性识记:苏雪林、许钦文、许杰、王任叔、蹇先艾。
创造社: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郭沫若《女神》
田汉《获虎之夜》
张资平《冲积期化石》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
该社团其他作家选择性识记:陶晶孙、成仿吾。
鲁迅的作品,不说了吧,说了都是吃饭太多。
本时期其他社团和作家:
浅草——沉钟社: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陈翔鹤《不安定的灵魂》
林语堂:《祝土匪》、《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戴望舒《雨巷》
(2)1927——1937,重点:左联,新月,东北作家群,海派,京派,巨匠茅盾、巴金、曹禺、老舍。
左联:
艾芜《人生哲学第一课》、《山峡中》
沙汀《丁跛公》、《在祠堂里》
张天翼《包氏父子》、《大林和小林》
新月社:
徐志摩(他的作品貌似不用介绍了吧)
闻一多《死水》、《红烛》
东北作家群: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军《八月的乡村》
海派:
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施蛰存《梅雨之夕》
京派:
老舍(另记)
萧乾《栗子》、《檐下》
废名《竹林》、《桃园的故事》
沈从文《边城》、《湘西》
林语堂《忆狗肉将军》(最好把《京华烟云》一并识记)
通俗文学:张恨水《啼笑姻缘》、秦瘦鸥《秋海棠》
鲁迅作品本期以杂文为主,不用多说。茅盾、巴金、曹禺、老舍的作品,要是不知道也说不过去了吧。另外臧克家的诗歌《老马》、《罪恶的黑手》也应该知道吧。
(3)1937——1949,重点:七月派、国统区、孤岛——沦陷区、解放区。
七月派:
艾青(他的作品要再介绍那就太……,不说了吧)
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
国统区:
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石青嫂子》
陈白尘《升官图》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
张恨水《八十一梦》
孤岛——沦陷区:
张爱玲(这个真不该多介绍,自己看着办吧)
有条件选择性识记下列作家:梅娘、苏青、袁犀(李克异)、关永吉、爵青。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解放区:
赵树理(这个就不废话了)
另外识记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
写完了,其实还有很多作家未上此回答,很是遗憾,如果全写,楼主估计是10年内都看不完(我文学阅读已经20多年了,上面的作品基本全读过,但我很清楚现代文学我需要阅读的作品还很多),关键是独立理解与总结分析,这样才有更大的收获。
㈢ 中国五大名着是什么
没有五大名着,约定俗成的只有四大名着,分别是:
1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4、《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
(3)新中国有哪些名着扩展阅读:
1、“四大名着”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着”。
2、“四大名着”,是“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这个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着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着”系列丛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四大名着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
3、四大名着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㈣ 我国原有6大名着,为何现在变成了4大名着
我国有许多经典的名着,诸如三言二拍,西厢记牡丹亭这些,都是跨时代的优秀作品,不过最为熟悉的还是要数我们的四大名着,其中红楼梦还是多亏了和珅自掏腰包,坚持出版,我们才能有幸阅读到这本书,如今这四本书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然而其实我国一开始是有六大名着的,另外两本是大家也十分熟悉的《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不过就算被剔除出了六大名着,聊斋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依旧十分受广大读者的喜欢,1978年实行开放,这两本书重新被推广出来,被不少的学者大力推荐,譬如胡适沈从文等人,就曾表示两本书的作者文风十分犀利,如今这两本书已经成了其单独领域的经典着作,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㈤ 新中国成立后,六大名着为何变成了四大名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四大名着的存在,而并没有六大名着这种说法。而且每每提及前者的时候,大家都会立即想到《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可实际上,在很久以前,我国是存在后者这种说法的,而且能进排行榜前四名的名着也并非是这四本书。
结语
当然了,之后剩下的两部名着也得到了相应的刊印出版和推广。因为它们各自的内容也颇得人心,所以即便它们后来未能入选四大名着,或者未被当成是六大名着之一来被对待,它们也照样收获了世人的喜爱。但是这两部未曾刊印白话文的书籍,在人们心中的辨识度依然很高。
由此可见,好书就跟好人一样,总能应了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话。若是你还未拜读过《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那就不妨好好拜读一下。相信它们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哦!
㈥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老舍,他有哪些知名着作
引言:有一些作家的成就是非常高的,而且今天作家所书写的作品是能够反映出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的,这些作家就会获得很高的称誉。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者是老舍,那么都有哪些知名着作呢?
不同时代的发展特色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时代都可以出现优秀的写作家,只要自己愿意努力。而且在不同时代的时候,人们的追求和精神面貌也是不一样的,通过自己优美的笔触就可以描写出这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㈦ 中国的十大名着是什么
中国现代十大名着如下:
1、《鲁迅小说全集》
2、《巴金小说全集》
3、《茅盾小说全集》
4、《老舍小说全集》
5、《朱自清小说全集》
6、《徐志摩小品文全集》
7、《林语堂作品全集》
8、《周作人小品文全集》
9、《冰心作品全集》
10、《郭沫若作品全集》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着作丰富,是中国现代小说、杂文的开山祖。成就也极可观,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周作人,中国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主要着作有散文集《雨天的书》、《谈龙集》、《看云集》、《风雨谈》、《瓜豆集》、《若有所思》、《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等,另有多种译作。
㈧ 新中国史着作有哪些
第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经中央审定、批准出版的新中国历史着作。该书分为序卷和第一至第四卷,共152万余字,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人员历时20年潜心研究、认真编写、反复修改而成,经过中央和国家机关30个部委三度审阅,忠实记述了新中国从1949年10月创立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深刻总结了新中国创立、发展、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传之于世,是史学着述追求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本来面目,深刻辩证地揭示历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为党和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该书历经20年的编写和修改工作,坚持从研究第一手档案资料入手,以第一手档案资料为基本依据,力求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科学的总结对这一时期的国史作出描述。这是一部在历史线索勾勒、重要事件记述、重大问题把握、历史经验总结等方面具有权威性的国史着作,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也得到专家们的赞誉。
第二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该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程中原、东北师范大学吴敏先、中共中央党校陈述和柳建辉担任首席专家并主持编写工作。该书共48万余字,写作过程中吸收了国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并广泛听取了高等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师和部分大学生的意见、建议,是一部代表了新中国历史研究学科发展、学术前沿和研究水平的高校教材。
第三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简明读本》。该书既是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简编本,也是适应普通读者阅读的通俗读本。在坚持经中央审定的重大观点、重要评价、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记述的通俗性、可读性,并配以部分历史照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各咨询委员审阅书稿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于2016年出版了英文版,对海外发行。该书是权威性的国史普及读本,也是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国史教材。
第四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十讲》。该书以香港、澳门同胞为主要读者对象,是一部注重政治性与通俗性、理论性与可读性相结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材。教材编写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全书10万余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配以百余幅历史照片,具有生动的历史感。
第五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一般来说,专题史以其编排史事的灵活性、叙事的完整性自成一体,
历来受到史家的青睐。但也有其弱点,即各自独立的专题之间因果联系和互动关系不易体现,往往使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历史总体感。为解决类似问题,该书在这一方面做出很大努力。该书借鉴中国史学纪事本末体编写方法,分为5卷,书列130多个专题,涵盖新中国历史各阶段和各领域。各专题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通过不同侧面力求揭示新中国历史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