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人长期超量碳水饮食,为什么感觉没有普遍很胖呢
中国人是农耕民族,饮食主要是靠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同时搭配大量蔬菜下饭,而蛋白质补充依靠豆类食品的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虽然比西方发达国家多,但是我们动物蛋白和动物脂肪摄入比他们少很多,综合来看,热量比他们还要少。
⑵ 中国人长期偏重碳水饮食,为什么没有普遍发胖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有:
糖类、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
水果(如甘蔗、甜瓜、香蕉、葡萄等)
干果类、干豆类、根茎蔬菜类(如胡萝卜、薯类等)
首先,碳水化合物到了我们的体内后会被分解转化成糖原分别储存到我们的肌肉和肝脏里。
因此肝糖原和肌糖原,它们等待被我们的活动所消耗掉。
因为我们在进行日常的活动,或是运动训练,甚至的抖腿的时候,都会分解我们体内储存的糖原作为燃料来提供能量。
因此我们平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有很大一部分会被转化为糖原来进行填补已经消耗掉的糖原。
一般情况下,但我们身体摄入过多的糖原,糖原的"仓管"就会告知大脑:“我这里存满了,你把碳水化合物存到别的地方去吧”,然后才会将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但是,要想把碳水转化成脂肪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因为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是优先作为我们糖原的补充来源,比如当我们消耗了100g的糖原,那么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会优先分解转化成100g糖填补我们消耗的100g糖原,所以不用担心吃进去的碳水会立马变成脂肪,让我们变胖。
划重点:食物是不会直接转变为脂肪的
我们摄入的食物提取的营养会优先补充我们身体的需求,多余的养分只有我们身体没有了需求才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举个例子,我们把脂肪当做煤炭,把碳水化合物当做木柴,所以我们只有把木柴烧完了才可以烧煤炭,那如果木柴一直没有烧完呢,才会把多余的木柴变成煤炭。
即使我们确实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很多了,从补充能量再到大量氧化成糖原储存,这个转化的过程也会浪费掉一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转化代价。
糖原很喜欢碳水化合物,所以会氧化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储存一段时间让他们不会轻易变成脂肪。
所以,一般情况下,偶尔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也不会轻易长胖的,体重只是因为糖原的储存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不会变成肥肉,算不上变胖,只会给减肥和健康带来好处。
三、为什么以前的人也会吃大量的碳水却不会胖呢
这个就要从上一辈吃的食物说起了,在90年代的时候,咱们老一辈买东西基本上都需要票定量的去买,他们所吃的碳水基本上是以粗粮搭配的吃的,虽然也会有白面,但是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也不是精细加工的粮食。
而就我们现在来说,碳水的摄入量并不是我们发胖的主要原因,但是搭配碳水吃的菜都是以高油高盐的为主的。
举个例子,米饭100g的热量是116卡,热量并不高,但是一份250g腊肉饭热量基本就在900卡左右,热量简直爆表了。
包括我们吃的一些炒饭,炒面,都是高油高盐的碳水,所以摄入的热量才会很高,但是我们长胖了以后都会觉得是因为碳水吃多了才会长胖。
⑶ 中国人长期超量碳水饮食,但为什么感觉没有普遍很胖
中国人长期超量碳水饮食,但为什么感觉没有普遍很胖?
首先我们的肥胖人数不少。 提问者感到肥胖人数低的理由,可能是几年前印象深刻,或者生活环境齐全的人很多。其次,胖不胖其实不仅仅是摄取营养结构的差异来影响荷尔蒙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其实更根本的是卡路里。 现在流行的低碳饮食为什么会得到容易控制体重的效果,是因为没有摄取过多细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对胰岛素的血清素等激素反应开始变得敏感。 而且,摄取足够的卡路里后,身体会因为生理反应而告诉我们可以停止吃饭,也就是饱腹感很强。
⑷ 中国人长期偏重碳水饮食,吃肉不会胖
中国人长期偏重碳水,吃肉不会胖 。
第一个原因叫做“幸存者偏见”。从基因上讲,东亚人的天然脂肪细胞不容易增加。脂肪组织有两种生长方式,一种是细胞增殖,即数量增加,另一种是细胞增大,即单个细胞吸收更多脂肪并增加。东亚人似乎更喜欢后一种增长模式。你基本上看不到体重指数达到40的亚洲人还能出去玩。他们不是躺在家里就是在医院里。因此,中国人似乎不是很胖,但是我看到的关于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肥胖率远低于美国。
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很容易增重,而不用担心吃东西。
⑸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嗯造碳水
人类对肉和碳水化合物的向往是刻在DNA里的饮食冲动。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通式Cx(H2O)y来表示。
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可以为人体提供热能。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
主要用途: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机体中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葡萄糖、糖原和含糖的复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其摄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种类和在机体内存在的形式有关。
1、膳食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能够提供和储存热能。
2、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并参与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此外还有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抗生酮、解毒和增强肠道功能的作用。
⑹ 中国人长期偏重碳水饮食,和肥胖无因果关系
和肥胖肯定有一定的关系,但中国人的肥胖不仅仅是因为重碳水饮食造成的,近些年来人们的运动越来越少了,活动量也越来越少了,所以,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饮食。
⑺ 中国人长期偏重碳水饮食,这是长不胖的重要原因吗
1、简单摄入碳水化合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但只会导致血糖增加。建议均衡饮食更好。
2、用碳水化合物和油加工地食物更容易导致肥胖。
3、中国饮食多样性和加工地简化是保持肥胖重要原因。
4、中餐富含膳食纤维,增加饱腹感。摄入太多是不容易,摄入比消耗多,这会导致肥胖。
5、吃最简单糖会上瘾,容易导致肥胖。
穷人买不起高质量的肉,只能吃一些合成食品,如汉堡包和香肠。此外,炸薯条、甜甜圈也是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因为它们更便宜,吃起来更好。吃这些食物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而不是更高的质量。
糖可以被视为美国的精髓。
⑻ 中国人饮食能量为什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每餐的主食是一定的,这种不仅仅是习惯,还是一种必须的食物。而且基本上都是吃精白米面类的主食。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七大的营养素之一,碳水化合物每天需要提供给机体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5%,所以在中国人的饮食中,每餐都需要有主食,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如果缺乏碳水化合物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的主食量在250~400g。
⑼ 中国人长期超量碳水饮食,为什么感觉没有普遍很胖
中国人长期超量碳水不假,但这不代表别的国家就不是超量碳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肥胖是一个门槛挺高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即使你的饮食习惯比较不健康,只要不是极其不健康,你都不太容易变得肥胖。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确实谈不上健康,但是除了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尚未达到极其不健康的程度。那啥样算是极其不健康呢?
美国人。或者叫昂撒人吧,因为五眼各国谁也没比谁好多少。
如果你有幸见过美国人是如何摄入甜食和饮料的,你应该就不觉得中国人的饮食陋习算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了。他们不是摄入碳水,他们是在一桶一桶地喝糖浆。最终的结果就是,昂撒人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体型普遍极为恐怖。这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习惯恶劣到了“极其不健康”的程度。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问题虽然直接表现在碳水上,但根源却并不出在碳水上,而是出在对于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的畸形信赖上。并不是说绿叶菜不好,绿叶菜当然有其必要性,但大量食用用植物油炒熟的绿叶菜,直接占用餐桌上本该属于肉类的份额。吃肉少了,能量供应不上,“吃菜吃不饱”,那这部分能量顺理成章地别无选择地只能被碳水和植物油占据。如果你一顿饭下来全都是肉,你还吃得下大米饭吗?你当然吃不下,你顺理成章地吃不下,因为吃肉已经吃饱了。
因此,与其说中国人碳水摄入太多,不如说是中国人吃菜吃的太多,来自动物的能量过于缺乏,导致这部分能量缺口不得不用碳水来填补。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主要恶果并不是肥胖,而是营养不良,尤其是青少年营养不良。青少年营养不良的直接后果,一是身高不足,二是性特征弱。事实上现在的新一代中国青少年饮食习惯已经大有改观,虽然与科学合理仍然相去甚远,但是比之上几代人已经好的太多,这已经非常清楚地反映在了新世代的身高上。换句话说就是,你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健康的饮食才能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只要不是特别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