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民人均收入 是指什么怎么计算出来的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占有量,反映国民收入总量与人口数量的对比关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 人均收入怎么算的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收入,实际上,单位补交的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年金等都属于收入的范畴。再加上工资卡上的工资就是个人的全部收入,如果该人供养两个子女,再除以三,就是人均收入了。所以就算是你是学生,没有收入,中国的人均收入统计也会把你算进去。(个人觉得中国人均收入数据水分大的可怕)
如果只算工资卡里的钱,其结果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③ 中国的国民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啊
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折合人民币66762元。
1、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占有量。
2、人均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变动成反比,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的生活水平。
3、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决定于下列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消耗的节约、总人口的变化、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高低。
4、人均国民收入是综合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与人口增长成反比,与国民收入增长成正比。
(3)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1、制约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每一就业人口平均提供的国民收入额,其次则是就业人口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及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后两者的比例增大,有利于加速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但这种增加与提高每一在业人口的人均国民收入额相比,作用则是有限的。
2、世界银行是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
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3、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5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人均GNI低于1025的是低收入经济体,1026-4035是中低收入经济体,4036-12475是中高收入经济体,高于12476的是高收入经济体。
④ 中国目前人均收入是多少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4)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增长9.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244元,增长7.8%,是平均数的9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增长10.1%,是平均数的89.8%。
按收入来源分,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186元,增长8.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9%;人均经营净收入5247元,增长8.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1%;
人均财产净收入2619元,增长10.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5%;人均转移净收入5680元,增长9.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5%。
⑤ 中国的人均收入是怎么算的谁知道
我国人均收入=全国国民收入总量/人口总数。
我国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各个基层单位(例如村、工厂、矿山、商店等基层)都要定期向国家提供报表。报表有月报表,季报表,半年报表,全年报表。报表中有多项指标,其中有收入这项指标。各个基层单位向乡提供报表,乡把各村的报表数字汇总后,向县提供报表,县把各乡的数字汇总后,向市提供报表,一级一级向上提供报表,一直上报到国家统计局,形成全国汇总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汇总计算后,向全国发布统计公报。
⑥ 国民收入怎样计算
国民收入NI(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国民收入NI指的是净产值,是一定时期新增加的社会财富,要得出国民收入NI(也就是新增加的社会财富),我们要将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值GDP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也就是折旧),就是新产生的国民收入NI
1.社会总产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社会产品(实物形式,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产值(价值形式)。
2. 已消耗生产资料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生产资料(如劳动,资源等),也就是折旧
国民收入(NI)的定义:国民收入(NI)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主要有:工业、农业、建筑业和为生产服务的运输业、邮电业等。商业部门中的分类 、包装、保管等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也创造一部分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NI)的意义与作用:国民收入NI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国民收入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个国家新增加的物质财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⑦ 国民收入计算公式是什么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是:
1、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
2、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国民收入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
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产品)法。
需知: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
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一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额,是反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
⑧ 人均国民收入如何计算
人均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出)]/人口基数。
世界银行是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8)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5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人均GNI低于1025的是低收入经济体,1026-4035是中低收入经济体。
4036-12475是中高收入经济体,高于12476的是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小于1185的经济体可以享受IDA贷款。
⑨ 中国人均收入占GDP比例到底为多少
中国人均收入占GDP比例是41%。这个数值很难准确计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关系,其实反应了劳动者是否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果实。如果人均收入比人均GDP越高,那么劳动者分享的果实越多。
他们的比例不能说多少才是合理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不一样。像我们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国家,这个比例就很低,而像一些福利国家,北欧,即便是美国,这个比例也是很搞的。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也会低一些。
工资占GDP比例,说明的是投资分配比,就是建设,发展资金与国民分配资金的比例,高速发展的国家这个比例就低,因为发展项目多,发展投资多,占整个GDP的比例就高,跟国民收入无关联。跟国民负担更无关。因为正确的经济公式是,投资拉动需求,带动收入提高。而不是投资占用需求,降低收入提高。
随着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某些人”口中的这个收入比例从8%、11%、一直上升到了最近的22%,增速不可谓不迅猛。而(8%、11%、22%)这三个数字,这些年也无数次的出现在经济领域的话题之中,被各路豪杰引用,成为了批判当局只会做蛋糕、不会分蛋糕的铁证,也引得无数国人心中郁闷,甚至怒发冲冠。
两者比例关系说明了两个反应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准之间的差距。 以上述的深圳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为1:6.33.说明人均实际收入反应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人均GDP反应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资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们没有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红利。
拓展资料: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⑩ 怎样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计算公式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家庭人口。
其中家庭总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
个人所得税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
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
(10)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2021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
国新办2021年4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好于城镇居民收入。
国新办就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_网上直播_中国网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