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跤盖步怎么练

中国跤盖步怎么练

发布时间:2022-04-25 10:02:13

㈠ 我这个人,真干起仗来还可以。但是一和同学摔跤时就完了。请告诉我几个摔跤的技巧或招式。谢谢。

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手法

中国摔跤运动是一极为注重技巧之竞技运动,在摔人的过程中,必需配合
手法来施展动作,同时亦可做为化解对方攻势,俗话云:“手是两扇门,配合
腿赢人。”由此可知手法之重要。若能将手法勤加研究练习,将可在于对方交
手时,化险为夷克敌致胜。
手法的种类繁多,兹将重要且常用的三十六种介绍如下:

一、撕:对方捉住我左上把时,我左手捉其右袖口,右手捉其右偏门,双手用
力向前猛推,便可挣脱对方右手。

二、崩:对方以右手捉住我右偏门时,我以右手捉住其手腕,左手从对方手臂
下抓住其左偏们,身体向右转体同时以肩顶住其右手臂关节,即可挣脱

三、捅:对方右手捉住我左上把时,我以右手抓对方的偏门,用力捅对方的右肩
窝,同时左肩猛向后方用力,即可挣脱!

四、打:对方用右手抓我侧中心带或底襟时,我以左掌打其手腕,即可挣脱。

五、托:对方欲以左手抓住我右上把时,我立即以右手向上托其小臂。化解其
来势,使其未能施展进攻。

六、分:对方欲以双手抓我上把或推头时,我以双手由内向外将其两手分开化
解来势,便于进身做“上把”动作攻击。

七、罗:对方出右手欲抓我上把或胸把时,我以右手正握抓住其腕关节,左手
反握控制其肘关节并向右下方拉,配合身体向右体转。以便于做“钓
罗”动作。

八、扣: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上把时,我以左手腕扣住对方之肘关节,同时向
下拉并紧贴于胸,便于撤步做“拉”、“手蹩”等动作。

九、挂:对方以右手欲抓我左上把时,我以左手迅速向耳侧挂起,手指朝上,
阻止对方抓我上把攻击。

十、盖:对方欲以右手向我抓上把、下把等把位时,我以左手抓住对方右手腕
,右手盖住其右肘关节,并向左方拉,同时右肘尖顶住其胸前,控制
整只手臂,即可顺势做“捡腿”、“抹脖”等动作。

十一、引:对方欲以右手向我左方抓把时,我以左手抓住其右肘关节,拇指朝
外,其余四指朝内向右侧拉动。对方右足向前迈一步,以便于自己
做“踢”及撤步转身作“蹩”之动作。

十二、架:对方欲以右手向我左方抓把时,我即以左手抓住其左关节,右手由
下往腋部上架,迫使对方重心提高,以便于自己作“踢”、“揣”
等动作。
十三、捧:对方欲以右手抓我前中心带反把时,我以左手抓住其右手腕,右手
由下往上捧住右手关节,拇指朝内,四指朝外,迫使对方右臂伸直
,同时将两腿重心上提,以便于顺势做“踢”、“揣”等动作。

十四、掳:对方以右手向我方进把时,我以左手抓住其左腕部,手心向内,右
手抓住其右肘关节处,手心向外,同时迅速向自己左侧方拉,此时
对方将右足前迈一步,以便于自己做“捡腿”、“抹脖”等动作。

十五、按:对方以左手控制我右上把,右手抓住我左胸把时,我以右手按住其
右肘关节,左手按住对方右肘关节,右手向左推,左手向右推,迫
使对方松开把位。

十六、抖:对方以双手欲向我胸前进把时,我双手由内向外抓住对方之前手臂
,并往后方拉,同时配合坐胯,此时对方将会身体前顷,便于我做
“上把”等动作。

十七、抹:对方上体前顷,欲以右手抓我左上把时,我以左手抵住其右手腕处
,同时用右手按住对方右颈部,并迅速向右下方旋转。以便于自己
做“踢”、“得合”等动作。

十八、举: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中心带,欲以左手向我进把时,我用右手抓住
其左手腕处往上推送,俟其反应而配合动作反攻击。

十九、圈:对方用左手抓住我右上把时,我迅速抬起右臂,以右肘由外向内压
迫其关节,小臂绕过对方腋下继续往上抬,大臂同时夹紧对方小臂
,此时对方左臂被我控制,可配合“揾”来摔倒对方。

二十、端:对方以左手抓我前中心带时,我即用右肘夹住其左手腕处,同时右
手掌撑住其左关节,迫使对方无法进招攻击。

二十一、摇:对方欲以右手向我右方抓把时,我双手迅速抓住其右腕关节处,
右手拳心向左,左手拳心向右。双手向左上方摇,迫使对方左转
体,而无法向我进把攻击。

二十二、摆:继“摇”之动作,若对方此时欲向右方挣脱时,我迅速将其左手
臂往我右方摆,迫使对方失去平衡,可配合动作攻击对方。

二十三、搂:对方以左手抓我右上把时,我即以右臂抱住对方之腰部,左手屈
肘按住对方之左肩,右臂用力搂向前,左臂推向后,迫使对方失
去重心而无法施术。

二十四、拑:对方以左手抓住我后中心带时,我以右手由外向内锁住对方左肘
关节,同时大臂用力夹紧对方之前臂,迫使对方右肘关节受制,
而松把放弃攻击。

二十五、推:对方以左手抓我右上把时,我迅速以右手抬起屈肘按住其左关节
,同时上体向左方转体,右手用力推向左侧方,对方即松把或失
去抵抗力。
二十六、压:对方欲以左手向我右方抓把时,我即以右手由上往下抓住其右手腕
,左手抓住对方右肘关节,右手用力压推,左手往左方推,迫使对
方失去平衡而无法向我失术。

二十七、切: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后中心带时,我即以左手控制其右臂,同时将
右臂屈肘向上抬,以手臂外缘抵住对方胸前部位,目地为破坏对方
上身之平衡。

二十八、掖: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上把,同时欲以左手控制我右肘关节时,我迅
速以右手抓住对方左手腕,同时向对方右腋下推,使左手失去攻击
能力,以便于我作“揣”等动作。

二十九、拨:对方右手抓住我左上把,同时欲以左手控制我之右手臂,我以左手
抓住对方左袖口,右手迅速由上往下拨其左手腕部,以便我做“上
把”、“揣”、“架梁踢”等动作。

三十、磕:对方欲以右手抓我左上把时,我迅速以右手握拳屈肘,由右向左以小
臂外侧将对方右小臂弹开,使对方右手无法向我攻击。

三十一、抄:对方以左手抓我后中心带时,我以右臂由外穿过其腋下抓取对方之
右偏门,身体猛向左转体手臂称直,控制并刺激对方之左肘关节,
即可挣脱其把位。并可配合撤步以“蹩”动作反击之。

三十二、摘:对方欲以右手抓我右偏门时,我以右手抓住其右手腕,同时绕至对
方身体后侧,以左手虎口张开,按住其额前向后摘,迫使对方后仰
失去重心,而无法向我失术。

㈡ 摔跤有什么技巧吗

摔跤技巧:
1)叉臂入
【技术特点】叉臂入,是以上手叉臂,耘手进招的绊子。此绊适合在双方形成顺架的情况下使用。先用底腿向侧前方上步,并配合耘手使对方底腿移步,然后底腿卧步进招对方。 实战动作:以双方都是右架为例。双方出架后,迅速以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或直门、偏带),右手及时叉在对方左腋下,并用头部的右侧面挤住对方头部的右侧面挤住对方头部的右侧面(目的是不叫对方摘头),两手猛然向右一耘横(叉臂之手用力拨对方左上臂),同时左脚向左上步一走跤架对方因左臂被叉拨受耘横之力,身体重心有所移动,趁势立即背卧左步,上身随之左转、塞腰、进胯,臀部紧挨对方小腹(因卧步能使背步与转身同时进行,比背步来的快,所以选用卧步)紧跟着低头背对方(拱臀、崩腿、拉擦),目视左后下方,同时左手向左下方拉,右手猛皗对方左上臂(或右手后按对方的头部)在底手拉拽、上手皗臂(或按头)和下肢拱臀的共同作用下,便将对方斜身背起而翻倒。
【动作要点】叉臂严,转身背摔快,皗臂猛(或按头狠)。

2)抠后带入
【技术特点】抠后带入,是下把入的典型使法,适合小个子摔大个子时使用。此绊是以上手抠抓后带,耘手进招的绊子。此绊适合在双方形成顺架的情况下使用。底腿背步进招对方。

【实战动作】以双方都是右架为例。双方出架后,迅速以左手揪抓对方右偏带,随即又用右手经对方左腋下抠抓对方后带,随即又用右手经对方左腋下抠抓对方后带(此种双手抓把俗称鸳鸯带)两手猛然向右一耘(带有一定的摇晃劲),周时左脚背步(致使双方相互贴近)趁对方身体重心不稳之机,迅速向左转身、塞腰,随即低头背对方,同时左手向左下方拉,右手用力向上提掀的共同作用下,致使对方斜身翻倒 【动作要点】耘横有力,转身背摔快,并与两手的拉、提协调一致。

(3)夹脖入
【技术特点】夹脖入是上把入的典型使法,适合大个子摔小个子时使用。夹脖入是以底手揪袖、上手夹脖,进招对方的绊子。它有多种使法。这里介绍的夹脖入,是运用捅手进招对方的绊子。此绊在双方形成顺架或顶架的情况下都能使用。顺架时底腿背步或盖步,都可以进招对方;顶架时,先用底腿上步,再用前腿盖步进招对方,或先用前腿上步,再用底腿背步进招对方。
【实战动作】以双方都是右架,运用背步为例。双方出架后,迅速以左手揪抓对方,同时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右手及时闭住对方左臂,不等对方抓把,用左手向前用力一捅,同时 左脚背步,由于揪袖塞捅引出了对方往后的戗力,对方为了维持身体的前后平衡,不得不向前扑身,趁势迅速向左转身背对方,同时左手向左下方拉,右肘夹住对方脖颈往下按,在底手拉拽和上手夹脖卷裹以及拱臀背摔的共同作用下,便将对方斜背番倒在地。

【动作要点】捅、拉有力,背摔迅猛。

(4)倒臂入
【技术特点】倒臂入,是使用倒臂的方法,散手进招的绊子。此绊适合在双方形成顺架的情况下使用。如两手倒对方底腿一侧的上肢,底腿背步进招对方;或两手倒对方前腿一侧的
上肢,底腿盖步进招对方。
【实战动作】以双方都是右架,运用背步为例。双方出架一交手,迅速以两手倒拿对方右臂,左手掐拿对方的左肘向上提掀(给转身后的塞腰、进胯提供方便),趁势右手抠扒对方右腰侧(或抠抓对方后带),同时左脚背步,迅速向左转身、塞腰,随即低头背对方,同时左手向左下方拉,右手扒紧对方右腰侧向上扳,在底手带拉与上手扳掀的配合之下,便将对方斜背翻身倒下。
【动作要点】倒臂、转身快,在背对方时上手用力扳掀。

㈢ 中国式摔跤!高手来!

俗话说穿上褡裢八把半手,指的是大领、小袖、直门、偏门、软门、中心带、小叉、后契、囊算半把手。
也有的分类为九把手,指的是大领、小袖、偏门(直门)、软门、中心带、偏带、后带、小叉、后契。
另外在使用跤绊当中头也算一把手.这些是燕青八把手.
1:虚实变换,如切别,离腰别等。此种别子是利用自身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的虚实变换,把对方的重心点扥出来。
2:拌套拌(也叫真假结合),如揣别,搓窝别,,钩子续别,麻花别子。此种别子的主要特点是先以使用其他拌子为假象,诱敌入套,为岁后别子的使用制造机会,所以又叫“假去变别”。其要点是,假使的拌子一定要真的奔着揣,搓,钩,踢等动作去做。待对方有了反映,随即变别。不能让人看出是假使,若被识破再变别,就不好使了。
3:利用手法,把对方“拿背”(叫整,叫僵,叫紧或扥出重心来),如夹胳膊别子,勉手别子,撑手别子,双抱胳膊别子等。以双抱胳膊别子为例(左对右,顶架)对方偏门小袖抓握好把位。我搭扶对方,用底手从侧扣在对方抓偏门之手,斜身压管,把对方抓偏门和抓小袖之手一并锁住。再用上手从对方两肘臂下串过,抄拢扳住对方底手及大臂,控制住对方两手臂。此时我伸腿使别,但不宜高挂,侧身利用肩定胸压来代替紧底手,摁上手,横腿一扛,甩脸,把对方别倒在地。此招是把对方拿背以后使用别子的典型范例。
4:利用步法使用别子,如盖步别子,背步别子,上步别子,撤步别子,上撤步别子和蹦步别子等。比如上撤步别子就是当直接上步使用别子距离不合适时,要撤步,调整好距离再继续使别。这种别子就是提醒摔跤者,使用动作不要楞要硬来,条件不具备时可以变换招法,一锤子的买卖是不易行得通的。
5:防守反击的别子,有过腿别子,抽腿背步别子,抽腿背步手别等,这是在对方给我使用拌子,我防守反击时使用的别子。如:对方攥握好把位,使用搓窝的动作,我利用抽腿的方法逃出腿来,不落地,背步续腿使别。或者抽腿续手别,要领与抽腿续别相同(在实战当中,抽腿续手别更为便当一些)过腿别子也是这个道理。此种防守反击的别子,应注意一个要点,就是要在听出对方真出劲时再逃腿使拌(别),使对方真出劲后,不容易再变化。这种别子,要求使用者腿功一定要娴熟,听劲一定要好,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早了人家不来,晚了人家使上动作了。
6:现纫手别子,包括现超底手的别子,现纫上手的别子等。现纫手的别子,就是在战较量中没有揪上底手或上手的情况下,现纫手(找手)使别子。这种别子隐蔽性强,可出奇不意,但难度很大。如现超底手别(左对右)双方的底手在同侧,我先抢到上手,不让对方抢底手。如对方急于抢底手,行成“亲手”时,我用底手手臂(呈螳螂爪)抄拢对方底手的手臂(其中有裹肘卷臂之意),顺势转体,扔腿使别。而现纫上手的别子,则是先抢上底手,用上手封住对方另一只手,再现纫上手。
7:见手别子和反方向别子,即蹦步别子和尖别,这是熊先生最拿手的别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蹦步别子。熊先生的蹦步别子是见手拌儿,碰面就有,哪都不揪,所以也叫“散着花”的别子,这是高难度的动作,要求几个技术要领合一,在手,眼,身,法,步,五法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此招别子迅捷,突然性,隐蔽性极强,往往使人促不及防。
蹦别的具体使法:对方相持,我丁八步,占据对方中线。对方出架,抱门,我用双手,,从对方两手的里环由上向下拍摁对方小臂,把对方叫紧,叫整。几乎同时蹦步(蹦步是后脚催前脚,后脚抢占前脚的位置),前腿拌人,同时抄拢对方小臂(拉底手),卷对方脖颈(摁上手),撩腿,变脸,长腰(炸腰)绷脚面,转脚尖,七个劲合一,产生巨大的杠杆力,把对方高高弹起,美不胜收。这种别子,能够小个摔大个。熊先生48岁时,,曾摔过当时北京跤坛几乎没人能赢得了的徐茂用的就是这手“蹦别”,连赢两下。
熊先生在说这手玩艺时反复强调,两手的这一拍摁特别重要,既要有冷脆劲儿(冷脆劲有惊吓之作用),又有沉粘劲(沉粘劲能问动重心)。光有冷脆劲容易滑脱;单有沉粘劲,比较慢,只有两劲合一,才能将对方叫紧,叫整(瞬时失控)。在使蹦别之前,眼神要含蓄,在两手拍摁的刹那,两眼一亮,心里好象要把对方吃了一样(发狠)。熊先生的蹦别,可以说是手到,步到,身到,心到,神到,拌子到,达到了心神合一的境界。被使上这下别子的人,脑子往往“嗡”地一下,一片空白,倒地都不知是怎么倒的。
熊先生的别子还有借手别,绕手别,引手别和尖别,都有精妙之处。别自的方法很多,不管有多少种,只是使法不同,但有一总的原则,也就是别子的要诀---“横”,就是把对方拿横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为调整平衡,极易产生负重腿,刹那间处于僵滞状态,我则顺势借劲使拌,摔倒对方。这个原则非常重要,用熊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摔跤就是摔的一个“横”字。
使好别子,必须要练好基本功,最住要的是把底腿练磁实,一条腿起码能把一百多斤的人驮起来,自己还能站得住。此外还要练别子空(徒手动作),别抽棉花球,约(YAO)地称等。熊先生说功夫时有一句顺口溜:“轻(空)找劲,慢约重,最好的练法拿人碰”。通过空(轻)功夫练法劲,用腿别重地称(一种器械)练支撑劲(腿部力量)。熊先生有一种练别子的好方法,----“别抽小砖头”。这种方法是在墙上画一个园,面向墙,离墙五六尺远,地上放好几块小砖头,一背步成背向墙,同时用脚掌靠脚尖部位别弹小砖头,把砖头弹打在圈内,左右都练。此种方法既练了腿上及身上的冷脆劲,有练了脚上的准确性,轻巧,易练,安全,又练了感觉。“拿人碰”,就是两个人对练。开始时一个人先不怎么使劲,给另一个人喂着使别子,逐步加上点劲,随着别子越练月熟,双方就越来越加劲,一方千方百计“堵”使别子的人,使别子的人就千方百计“破堵”使别子,这样一来循序渐进,找火侯,最后练到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熊德山先生不但别子使得好,其他拌子也同样出色,尤其他的“燕青八把手”精妙之极。这八把手又叫“惯跤八法”,即抢手法,封手法,登手法,撕手法,挒手法,借手法,绕手法,引手法,形成了一整套跤法体系。熊先生的别子是好玩艺儿,他的跤法是好东西,是给我们后学者的一笔珍贵的遗产。

㈣ 中国跤基本功的五趟腿是哪五个

1.起势:左腿向外侧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左掌右拳抱于胸前行抱拳礼(图2)
2.两腿微曲呈半蹲状,同时两拳划弧下行至两肋旁(图3)
3.抢手:左腿弯曲,右腿侧直左掌向左侧前推,外旋握拳拉至左肋下-同时右掌向咗前方击出(图4)。
4.扭腰转胯脚跟外蹬,右腿弯曲左腿侧直,成大崴桩右掌向右侧前推,外旋握拳拉于右肋下同时左掌向右前方击出(图5)。
要点:两手抓握回拉与出击要有节奏感上下肢动作协调,推崴一致
5.卧步:两臂向左向前摇,左腿向前上步两手摇至胯侧,右腿背步下蹲呈左卧步(图6)
6.站起后转身1 8 0度,顺势左腿向后背步下蹲呈右卧步(图7)
要点:上身与胯部呈平行状,抬头竖项切忌低头猫腰。
7.跤架(左架):原地站起转体呈跤架,左手半握拳与肩相平右手向前伸出,定式呈左架面向原位,目视前方(图8)
要点:含胸、收腹、敛臀。
8.抽腿:右腿由左膝上抽出转体1 80度呈马步(图9)
9.左腿由右膝上抽出转体1 80度呈马步(图1 0)。
要点:抽腿时脚尖需绷直用异侧手捞其脚面,含胸收腹
10.抢抓中带:左腿向前上步,左手向下方、右手向前方同时出掌抓握(图1 1)
11.右腿向前上步,右手向前下方、左手向前方同时出掌抓握(图12)
要点:双手配合身法同时抓握,协调一致
7.登中带:右脚向后退步,左腿在前两手于腹前向前推摁,胯向后坐此为左式,右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图1 3)。
8.跤架(右架):右腿在前右臂半握拳与肩平,左腿在后咗手前平伸(图1 4)。
9.收式:左腿回步与右腿平行两腿微曲。两手由胸前自然下垂左脚向右脚靠拢呈立正姿势

㈤ 中国跤如和训练

从锻炼方式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三种:健美爱好者,力量爱好者和格斗爱好者,当然也有交叉,但最终还是有侧重。由于三种训练方式的不尽相同,所以论坛风格也呈多元化,每个人从中都可以吸取良好的营养。我在论坛也待了不少时间,一步一步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印象最深的,当属草色近却无无偿提供的各类文章:震撼、开阔视野、受益匪浅,让人深刻感受到了西方体育训练的先进、发达及科学性。然而,在接触西方先进体系的同时,我们却很难看到传统训练方法的影子,讨论的少、锻炼的少、生活中也看不到什么人在练,传统训练基本上被西方现代体育完全代替了。莫非真的是现代体育太强大、传统训练太落后的原因?我看未必,种种原因,中国有不少好的传统瑰宝都面临失传危险,一些特殊的传统武术也同样如此,比如中国跤和太极拳里面的功力训练,研究一下,会觉得有很多好东西,有些至今还不为西方人所知。我对摔跤是外行,在力量训练上也是初学者,但很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传统功力训练上面的一些认识,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吧。

我对中国跤功力训练的认识,来源于李宝如老先生的在《中国式摔跤精粹》,本文的所提到的所有方法,均出自该书。中国跤的功力训练包括徒手和器械两种。

在徒手训练中,看不到俯卧撑、仰卧起坐、徒手深蹲之类的现代方法,为啥不练,不得而知,但看完整个功力训练后,会晓得不练这些也罢。中国跤的徒手训练侧重身体的柔韧、协调和上、下肢灵活性以及腿部力量的练习,但基本上没有上肢力量的练习。

1、柔韧练习有伸筋、涮腰、踢腿,这些基本练习法也都很常见,但健身房里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在练,可能是大家都不太重视,觉得用处不大吧。
2、上肢灵活性和协调性的练习,我没怎么看明白,此处省略。
3、下肢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其中有些练法很有智慧,也很有趣,比方说小钻子: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呈半蹲式,双手掐腰,向左转体180°下蹲,双腿交叉,稳定后站起,再向右转体下蹲,反复练习。这个动作可以当成转体徒手深蹲来看,锻炼腿部力量及灵活性、稳定性。专门练腿部力量的动作有几种矮子步,如矮子步鸭行、矮子步踢腿。我没练过这个,因为感觉太痛苦了。
4、云手,本来这是太极拳的动作,但在中国跤里面被看做基本功的基本功,单看动作,没啥了不起,也看不出锻炼什么。但如果有站桩的基础并深入练习,这个动作的价值就可以体现出来。
5、站桩,中国跤对桩功也很有讲究,跟内家拳有得一比,这个不再展开讨论。

显然,中国跤的徒手训练既不是锻炼单一的肌肉,也不是单一的有氧,而是综合训练,由于站桩因素的存在,也就形成了完全有别于西方综合训练的特殊功力训练。下面来看器械练习。

器械练习中也有很多我没看明白的地方,所以我只捡看得懂的说。

1、小棒子,有很多练法,其中一个就是卷千斤棒,锻炼前臂和腕力;还可以用来伸筋,可见拉筋的重要性。
2、揉大缸,老水缸一口,双手抓住缸沿旋转,这个现在已经不太实用,主要是不方便了。
3、推子,可以用砖,也可以用小石锁来推,推子练法较多,书中列出了20多种推法,主要锻炼指力、腕力、臂力、腰腿爆发力耐力,非常有价值,这里介绍一种练法:云推。实际练习中,可以双手各持一个哑铃,做云手,我每天都练这个动作,感觉很好。
4、大杆,这也是太极拳功力训练的一个器械,选用4米以上长的白蜡杆,锻炼整体的爆发力,绝对好的一个东西,我收藏了一根4米2的杆子。
5、石锁,练法很多,很想收藏,但没找到哪里有卖。
6、太极球,看来中国跤和太极拳还真的有渊源。大太极球可以放在地上旋转,锻炼腰腿力量,小太极球可以靠在墙上揉动。
其他还有天秤、地秤、石担子、掷子、滑车、大拧子、霸王砖等等,都很有趣,但未必合适现代人练习。

上面列举了一些中国跤的功力训练,有些是可以用现代体育替代的,有些则是现代体育还没有意识到的,属于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传统瑰宝。我目前对石锁很感兴趣,希望在合适的时候收藏几个,老祖宗的东西,西方人并没有完全学去,国人当自强。

㈥ 中国式摔跤

中国摔跤跟沾衣十八跌还是有点关系的,它在古代也是一项比赛项目。在宫廷也有跤手。
中国式摔跤有好多把式:分大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似牛毛

身材高大的人与身材矮小的人对摔时,身材高大的人应发挥臂长、身长、腿长的特点,争取先抓住对方而不要让对方先靠近自己。反之,身材矮小的人要争取接近和抱住身材高大的人,尽量限制对方的长处。如对方身体较胖、体力较差时,可设法扯着对方转动,消耗他的体力,然后再借机进攻。

跤 桩

是基本功,贯穿实战中每个动作,主练下肢力量和稳定性,培养专项能力,在静中求动,要求松中有意,自然呼吸,可根据个人情况定时、定式、跤桩功法讲究含胸收腹,松尾骨,桩功练法繁多,下面为大家一一简介:

(1) 大架:两腿开立前虚后实,前承三成力,为三七开,呈大架,左手置肩前平举,掌心向内,五指靠拢,自然弯曲右手于肩前内和,左手称前手,要高;右手称底手,要低于前手。为前高后低,此桩功舒展大方。

(2) 虎坐:又叫骑马裆,两腿开立大于肩宽,双腿半蹲,膝不过足。脚尖向内和,双手于胸前向内合抱,掌心向内,肘微曲承抱物状,讲究内抱、外靠、沉肩坠肘,气贯丹田,含胸收腹,内收尾骨,提裆竖顶,目视前方。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出其不意,在实战中,利用步伐上的变化,手上耘;横;捅;撕;推;按;拿。脚上配以耙;蹚。变化多端,出其不意,随着双方步伐跤架的变化而变化,得机会使用时及时出手,不得机会时再伺机行事。成功得手赢得轻松,得手不了也不会给对方造成致命的进攻机会。在一次实战训练中,我就看见孟雄小师兄在和对方交手时,使用一个踹的动作没有奏效,顺势一个小耙拿就把对方掀倒在地,动作连贯,潇洒自如,看着轻松漂亮!充分显现出中国跤术的顺势而为,以巧制胜的特点。

㈦ 柔道的盖步抽腿怎么做

前滑步鲜花不是用来配合各种拳法前进击打用的步法或作为寻找与对手之间合适距离,而使在台上处于有利地位的步法动作,由基本姿势开始,先将左脚向前滑进一步,右脚随即跟进,两脚仍保持原来的部位以距离。滑步后滑步式退步,防守和退后还击的步伐,动作由基本姿势开始,右脚先向后滑,退一步,左脚随即跟进,两脚保持原来的基本姿势和距离

㈧ 哪位高手给讲解一下摔跤的技巧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都有一套与其项目特点相适应的基本功与练习方法,摔跤运动也不例外。

摔跤基本功既有单式练习又有联合练习,既有徒手练习又有器械练习。

摔跤的基本功不仅是熟练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地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全面地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才能为掌握摔跤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 倒地功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目的是要摔倒对方而自己保持平衡。常言道:“要想摔人,必须先会倒地。” 这就是说,练习摔跤,要先学会倒地的功夫,才能避免受伤,做到自我保护,同肘锻炼身体能经受震动,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在练习倒地功时,必须注意: 1.倒地时,身体接触地面的面积要大。 2.倒地时,要憋气、团身、全身紧张,以免内脏受到 震动。 3.手撑地时,手指稍向里扣,屈肘。 4.被摔倒时,要及时松手,以防砸伤.

倒地功的内容有: 1.前倒:同“前滚翻”的动作。 2.左前倒:由左架开始,上体前倾,两膝交屈,左手 在前,右手在后。左手指向里撑地,接着迅速屈肘、低头、 团身左前滚。左肩先着地,然后右肩着地。 3.右前倒:方法与左前例相同,只是向右前方倒地。 4.左后倒:由左架开始,低头、团身、屈膝,身体向 左后方倒。左手指向里,并在身体左侧撑地,然后迅速屈 臂,使身体向左后方着地。 5.右后倒:方法与左后倒相同,只是向右后方倒地。 6.后倒:同“后滚翻”,但手臂和后背要同时着地, 低头、含胸、憋气。 7.直立前倒:身体直立前倒,两臂微屈,两手手指稍向里指,两手撑地后,以迅速屈肘的动作来缓冲落地的冲击力。在整个动作的过程中,要抬头、憋气,全身紧张用力。 f练习倒地的功夫,最好从原地开始,根据掌握的情况,可改变姿势或在活动中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以适应比赛时的情况

中国式摔跤是通过摔跤衣发挥手法的作用。术语讲:“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形象地道出手法技术在摔跤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实战中有了有利的把位才能组织进攻,从而战胜对方。

中国式摔跤优于其它跤种,手脚分工明确就是中国跤鲜明的特点。它说明了中国式摔跤的先进性和文明性。中国式摔跤技法博大精深,功法和技术繁多。就手法而言,有抢手(抓握),防手(防抓握),蹬手(蹬把),引手(主动给对方抓握,借以反攻),借手(借对方紧握我时我借其手进攻)。拿法就是借用跤衣或肘腕拿摔。

一般情况左侧进攻者左手为上手,也叫前手。右手为底手,也叫后手。术语讲:“跤摔一把手。”就是讲一把底手,也叫准手。抢手也就是抢底手,也叫争手。抢底手争上手是手法技术的基本技术。
中国跤在实战中运动员均要穿布制开胸、半袖的短上衣,叫跤衣。也叫褡裢。腰系中心带也叫腰带。跤衣跤带各部位均有名称。(把位示意图)

一、 跤衣把位名称,把位和抓法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阅读全文

与中国跤盖步怎么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南沙群岛是中国的 浏览:418
为什么现在去不了伊朗 浏览:623
美国物理学家怎么看印度神童 浏览:785
中国飞世界最远的航班飞多久 浏览:590
点赞中国游十三关怎么过 浏览:649
意大利炮怎么做成的 浏览:620
中国人在哪里移民最多 浏览:172
中国绿卡是什么意思 浏览:731
印度锂电池进口在哪里 浏览:107
印度代购胆管癌药有哪些 浏览:290
为什么中国在疫情 浏览:171
在中国用什么邮箱好 浏览:471
越南seal多少钱一盒 浏览:26
印尼雅加达网上购物用什么 浏览:581
美国疫情为什么起诉中国 浏览:110
中央哪个频道直播伊朗 浏览:700
越南自然景观有哪些 浏览:911
伊朗十月分是什么节日 浏览:158
和平精英国际服有权限是什么意思 浏览:225
中国的美国人是怎么过冬天的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