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业如何应对汇率风险
从长期视角来看,中国的汇率制度变革趋势将更加灵活。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货币升值阶段,人民币未来也可能进入升值周期。灵活的汇率制度和适度的升值对整体经济福利是有益的,但汇率风险会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升值对出口企业尤其缺乏定价能力的企业不利,但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仅为2%,汇率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大于升值本身。一次性的汇率调整对企业来说只是一次外部冲击,企业可以在冲击后迅速调整策略,因此不会造成太大损害。真正让企业头疼的是对未来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由于汇率不确定,进出口价格也随之不确定,直接影响到利润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难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投资。
面对汇率风险的提升,企业需要考虑采取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对策。财务性对策包括:提前或推迟结算。对进口付汇企业而言,时间较长的合约较为有利;而对出口收汇企业而言,时间较短的合约相对有利。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同时,应尽可能将收汇时间提前,并确定收汇金额和日期,并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
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在金融产品种类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银行提供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来实现大额资金的保值增值。结构性存款通常由银行自行或委托国际专业机构运作,收益相对较高。
央行要求银行借人民币汇改之机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金融产品,因此企业应密切关注近期推出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现有产品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非财务性对策主要包括战略调整。人民币升值和资本项目管制逐渐放开,国内企业可考虑更多地到海外投资。投资目的可以是建立海外原材料供应基地、直接接近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购买国外的品牌和研发力量,或通过投资进行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