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邮票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是
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发行于1980年2月15日,那就是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第一套"猴票"。到1991年1月5日发行"羊票"后,第一轮生肖邮票共计12枚便出齐了。1992年起,我国开始发行第2轮生肖邮票。
B. 关于中国邮票的起源和历史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后来在民国,初期邮票发行的邮票主要是反映军阀统治,大元帅上任纪念等。民国中期邮票是(1927~1937年),发行的邮票。基本以孙中山像邮票为主。抗战邮票(1937~1945年),发行的邮票基本以孙中山像邮票和孙中山像加盖改值邮票。民国晚期邮票是(1945~1949年),发行的邮票,基本是改值邮票,发行邮票1300余种。
第二次国内战争邮票(1927~1937年)从1930年开始,先后发行了赤色邮政邮票又称(苏维埃邮政邮票)1945年后又称解放区邮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邮票(1937~1949年)邮票发行区域华北区邮票从1937~1949年共发行77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华东区邮票从1942~1949年共发行124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西北区邮票从1946~1949年共发行32套、邮票以延安宝塔图为主东北区邮票从1946~1950年共发行86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中南区邮票从1948~1949年共发行40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西南区邮票从1949~1950年共发行43套、邮票以地区解放纪念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已知在解放区发行邮票2300余种。
新中国以来发行的邮票更是数不胜数。从这片土地上出现的这些邮票展示的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增加,价格也会稳步上涨。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藏能力来定夺收藏哪个时代的邮票。
C. 新中国邮票的发行历史
新中国邮票的发行已经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邮票代表了不同的纪念意义。在平时越来越多的用户收藏邮,认为邮票在未来可以获得不错的升值,在出售后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过在买卖股票时要注意很多事项。
邮票的面值非常的多,常见的有1元、1.2元、1.3元、1.6元、2元、2.3元、3元、5元、6元、8元、10元、20元、50元、1分、2分、3分、4分、5分、8分、10分、20分、25分、30分、40分、50分、60分、70分、80分、90分等。
用户在收藏某件藏品时,一定要预判它的升值潜力,然后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决定是否投资。而且在投资后要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最好能够抓住较高的价格卖出,这样就可以获得不错的盈利。
用户在收藏邮票时要注意保存的环境,一般保存在密闭通风的地方,一定要避免潮湿的环境。在收藏邮票时要收藏品相好的,只有品相好的邮票才有投资的价值,如果品相比较差,可能会出现没有人要的局面。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新中国邮票的发行历史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建筑界分享更多干货
D.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1949年10月8日,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 正式发行。在新中国邮票史上,该套邮票堪称数个“第一”: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也是中国百余年来邮票上第一次印有邮票志号“纪1”,而且,作为新中国邮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门城楼图案。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在1878年发行的,叫作大龙邮票,是晚清政府海关部分发行的,一共三枚,发行量在大约100万枚。邮票的设计者现在已经不知道具体是谁,一般认为是一名中国手工艺人。
邮票的面值分为三种:1分银、3分银和5分银,颜色为绿色、红色和橘黄色。绿色的邮票一般用来寄印刷品,红色的用于寄普通书函,橘黄色的用于寄挂号。
邮票的正中间画的图案是象征着皇权的蟠龙图案,左边有“分值”,右边写上“邮政局”,上面的两个角是“大清”二字,下面的两个角写上阿拉伯数字的分值,上下两头的中间位置写上中国邮票的英文字母。当时中国的海关税务局的负责人是一个英国人,想要染指中国的邮政,于是劝说清政府让海关部分来试办邮政,并在1878年创办了天津海关书信馆,用来收送邮件,然后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
E.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是在哪一年
我国发行的一枚邮票是清代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的大龙邮票,不过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发行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吗?据了解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也是首枚以“人民邮政”为标志的新机构所发行的邮票,被称为“开国第一票”,见证了新中国的诞辰历史,因而也有着重大的纪念意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8日,新生的共和国就发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是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而专门发行的,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首枚邮票,这套被铭记为“纪1”的新中国纪念邮票第一套,共四枚,同一邮图,面值与刷色不同。
当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近代邮刊》上,有一篇文章以半文半白的文字详尽描述了这套邮票的特点:“图案中尚有北京式建筑物及凌空飞机之背景,及群众擎旗游行情状,风格特殊,甚为壮丽美观。按此票乃人民邮政首次发行之第一套全国性邮票,又为象征新中国诞生之第一套纪念邮票,意义极为重大。届时发行,畅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群中之盛况必属空前无疑”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此套邮票的设计图稿与发行图稿所标注的发行单位不尽相同。其设计图稿标注的发行单位为“华北人民邮政”,这也就是说此套邮票是由代行邮电部职能的原华北邮政总局设计的,而后来当此邮票发行时,则标注为“中华人民邮政”,正式印制在邮票上。据记载,当时的“华北人民邮政”曾向“华北人民政府”提出:“为了便于邮票的全国统一使用,拟将现在华北地区邮票上刊印的‘华北人民邮政’改为‘中华人民邮政’或‘中国人民邮政’。”因此,这套邮票的设计稿虽标注的是“华北人民邮政”,但在邮票发行时,则是将“中华人民邮政”,正式印制在邮票上。
从设计角度而言,这套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主题的新中国第一套邮票,是由华北邮政总局邀请美术家张仃和钟灵设计的画稿。据悉,当时的北平,邮票承印厂家均采用雕刻版方法印刷,印刷周期长。为使邮票尽快问世,遂定采用胶版印刷,并在1949年9月19日,距会议正式召开还有两天之时,赴上海商务印书馆签订了印刷合同。由于原稿是铅笔画,着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按原稿又整理加工绘成制版图,终于这套纪念邮票得以在1949年10月8日面世。
从面值而言,这套纪念邮票的4枚邮票面值分别为旧币30元、50元、100元和200元,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三省货币与其他地区人民币尚未通用,另行加印了“东北贴用”字样邮票,而由于这套第一版邮票发行量少,邮政消耗大,遂在1955年1月15日发行再版票。
可以说,“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在新中国邮政史和邮票史上堪称数个“第一”: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其是以新中国全国性会议为题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也是中国百余年来邮票上第一次印有邮票志号“纪1”,而且作为新中国邮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门城楼图案。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作为新中国邮票的“第一枚”,其记录了新中国诞生历程,是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和深厚历史价值的珍贵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