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英国研究生是水货的说法
水货导师一词或许不太恰当,毕竟当了导师,总会有一两把刷子,但是,科研方向千千万,导师或许在某一方面很牛,毕竟术业有专攻,但在其他科研领域,或者指导学生方面,或者品行方面,确实有点水,本文纯属吐槽,如有得罪,敬请谅解。
苦
当研究生遇到了这类坑货导师时,或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天打卡签到,去厕所都得小心谨慎,害怕导师去实验室发现自己不在,在心中的小本本记上一笔;
看到什么觉的有前景的新课题,或者将要合作的新项目,时不时给你换个课题,美其名曰全面的发展自己;
每周开一次组会,总想要学生有进展,学生做不出东西时,嫌弃学生不努力,但又提不出指导意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或者提出了建议,但实际没什么卵用,学生还得恭维说有用;
想找学生时,随时联系,凌晨一两点发邮件,甚至打电话,学生第二天大早回复时,嫌回复的晚,各种训斥;
一到了用钱的地方,比如买个配置高的计算机,需要高端仪器做实验,就开始犹豫,让想想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导致课题停滞,然后又埋怨学生消极怠工;
导师指导学生改论文或者答辩PPT,改来改去说,原来的就挺好的,再改回来吧;
表面上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有事就去忙,布置任务不设定期限,看似宽容,实际没过几天就开始各种催;
当着外人说自己每个学生都很优秀,背地里却数落这个学生怎么又不在实验室,那个学生怎么连跑腿的小事都办不好,这个学生怎么科研老没有进展,那个学生怎么不努力还总是狡辩;
毕业季找工作也是偷偷摸摸,被发现几次后,总拿毕不了业相威胁,更不用提实习与兼职;
好不容易答辩完了,也要把自己的所学东西整理出来交给他,或者指导师弟师妹,甚至要再发几篇论文才能离开学校;
特别喜欢吹牛逼,炫耀过年过节总有学生来看他,然而实际并没有人去。
以上槽点来自知乎,经小编相整合,请勿对号入座,如果你还有什么吐槽的地方,欢迎补充。
吐槽只为发泄,缓解压力,明白我们研究生都很不容易,但吐槽并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不管什么导师,关键都要靠我们自己,好的导师可遇而不可求,求学期间的不幸与烦恼,可以让我们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我们走进社会后,所有的艰苦努力都会得到回报。
最后,拿一句话结尾,读研前我以为导师是万能的,读研后导师认为我是万能的······
Ⅱ 英国前20名的学校,土木工程的研究生,在国内就业前景怎么样。希望来几个亲自体会的人能解答。
我跟楼上持不同观点。什么伦敦大学是野鸡都来了,你同学肯定不是UCL,IC(这个你自己都说了),LSE这三所伦敦大学里面的,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啊。人家是仅次于牛津剑桥的top5牛校。
客观的说,英国前20这个范围太宽泛了,其实在业内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除开前十来名左右的学校,剩下的学校都是水货了,主要是一年的研究生对于学理工科的人来说,时间太短,没有实际的项目研究经验(不一定非得发paper啊,楼上一口一个paper的,要发还不容易,花钱买就行了,国内的研究生你就别吹了,什么水平大家不知道啊?你说你国内读三年研究生,实际读了多少,第一年上课读书,第二年你一边找实习一边做做实验,第三年就毕业论文毕业了,说实话跟人家一年的又好了多少),就光上了一年的课就回国了。所以造成了认可度不高。到什么程度,就是招聘的时候一视同仁,没有海龟的光环,进公司之后就拼实力了。所以想着靠学校的光环就算了,必须自己有实力,有实力的人在哪读书回国都是人才。
第二,英国不是制造业见长的国家,所以理工类英国不是强项,比美国差太远。学土木去美国更好,两年的时间也非常合适。一般只要是七八十名之前比较有知名度的学校,回国来找个工作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哈。楼上说国内企业连美国的硕士都看不上,你哪来的数据?吹牛不上税啊?美国硕士不发paper,你到底懂不懂美国留学啊?大哥
第三,本科学校也不要太差了,要想靠一个国外学校的招牌来掩盖你本科的劣势,是完全不可能的。招海龟的单位都肯定会问到本科学校的。再说回你说的认可度,其实英国学校在国内大部分公司看来,都是除了牛津剑桥几乎没听说过别的学校,所以他们相反把你的本科学校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