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伦敦被称为雾都,是因为伦敦的雾气很重吗
雾都,顾名思义就是每年的"雾日"比起其他国家要多得多,伦敦就是这样一个"雾都",在每年春秋之交的时候,生活在伦敦的人们就像生活在仙境一般,到处都是雾气,能见度极低,并且这样的大雾天,每年可以高达七八十次。
算下来,平均五天就会有一个大雾天,自然形成的雾气治理方法相对比较少,因为这毕竟是伦敦所处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但伦敦被称为雾都并不完全因为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大雾天气,而是由于在16-17世纪,也就是工业革命后的时间里,伦敦因为赶上了工业革命这趟列车,能源上自然就会以煤炭为主。
而当时的技术又不是很先进,所以大量燃烧煤炭而造成的大量煤烟,没有过滤设置,都排放到了伦敦的空气中,再加上地形地势的原因,形成的烟雾难以散去,烟患十分严重,那工业革命后伦敦的烟患到底严重到什么地步?政府又是如何治理的呢?
其次是政府开始对各种工厂的煤炭使用量进行了相对的控制,毕竟煤炭的使用为因果的海上力量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对当时想要称霸的英国是非常重要,因此政府在控制煤炭使用量的同时,也是在默认着煤炭的继续使用,虽然治理效果不是很明显,但也算是有所管理了。
伊丽莎白一世、查理一世等所有国王都对煤烟十分厌恶,尽管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皇室成员的身体健康,对煤炭的使用量,对煤烟的排放量及其源头都有所管理了,对伦敦的烟患虽然是杯水车薪,但仍然是好过没有。
‘贰’ 伦敦为什么叫“雾都”
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净化的城市。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开进首都。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气峰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5.6℃,相对湿度约为70%。对于本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一股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雾吹到了九霄云外,因而空气变得十分清新怡人。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灾难正悄悄地来临。
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气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强劲的北风围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第二天,即12月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通常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上午风速变小,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时至中午,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相对湿度上升为82%。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读数完全是静止的。据当时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伦敦处于死风状态,空气中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风太弱又无法带走林立的工厂烟囱与家庭排出的各种有害的烟尘。于是,大量的煤烟从空中纷纷飘落,美丽的泰晤士河谷被烟雾笼罩。一位在船上干活的小徒工,烟雾的入侵使他泪如泉涌;烟雾穿门入室,钻进了格林威治区的居民家中,使人们痛苦难忍……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10倍。
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
今天,烟雾的主要起因是机动车所排放的废气的污染。像洛杉矶、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内,烟雾一直悬浮在空中。使用无铅汽油和安装机车排气催化转化器,有助于减少受这种污染而损害健康的危险。但是,这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叁’ 为什么说伦敦是雾都
伦敦之所以被称为“雾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的原因,每到秋冬季节,北大西洋较暖的水流与大不列颠群岛区域较冷的水流汇合,同时从海上吹来大量暖空气与岛屿上空较冷的气团相遇,形成浓浓的海雾和陆雾;
二是人为的原因,伦敦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工厂众多,烟囱林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家都使用传统的壁炉。于是,烟与雾交集混杂在一起,形成着名的伦敦雾。所以,伦敦雾是多种因素的产物。
但是,现在伦敦成功地治理了污染,现在的“雾都”早已名不副实了,估计已经转移到中国来了。
请采纳,谢谢支持!
‘肆’ 为什么称伦敦为雾都
“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1952年12月,伦敦的交通几乎瘫痪,在烟雾弥漫的第4天,一辆双层巴士只能借助于雾灯缓慢地在市区行驶。 1952年,伦敦的警察使用燃烧着的火炬,以便在烟雾中能看清别人,并能被人看到。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也很重视个问题。此后,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4年的“伦敦市法(City of London (Various Powers) Act 1954)”,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等。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伍’ 伦敦被人们称为雾都,这个多雾到底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