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意大利要不战而降,英国人自以为是拒绝了,结果为什么成了笑话
二战时期意大利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有网友戏称他们是猪队友,就是因为他们出来捣乱,德国最终才失败,虽然他们确实帮了不少倒忙,但是意大利人的战斗力,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弱。
意大利人很看重金钱,他们的爱国情操,都能被他们定一个价格,当初在阿富汗战争的时候,意大利也出兵帮忙了,人们都好奇意大利军队是如何在当地安然无恙,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给当地武装分子交了几千万保护费。
其实意大利人,很早就开始法西斯教育了,但这么多年以来,人民的性格还是如何,墨索里尼这样的极权主义狂人,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仍然没啥用,意大利人根本不想打仗,他们阅军的目的,也是穿上军服耍帅。
师长马里奥也不投降了,下令让部队准备战斗,要说这英国人也是自找麻烦,好好地接受投降就算了,结果一开战他们却打不过意大利军队,自己反倒被揍的鼻青脸肿,这也成了一个笑话。
由此可见意大利的战斗力是不差的, 只不过他们认为,战争属于是赔本买卖,花费大量金钱划不来,他们想要快点结束战斗,就开始到处投降。
2. 二战时,英国人为什么把帮助他们的中国远征军出卖了
为了利益。英国的利益就是要保证缅甸是由英国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其他国家不要插手。由于在1941年初,日军对缅甸虎视眈眈,英国不得不向中国求援,于是中国派出远征军准备前往英国支援。但是英国人同样也不想在战后将一部分缅甸的利益让给中国,于是给中国远征军很多小鞋穿,英国信奉的是18世纪殖民者思维,我的殖民地就是要不能有别人的势力。当然,对于他国盟友,一般的国家也是将其重要性安排在自己军队之下,不过英国出卖队友是由传统的,敦刻尔克撤退的时候拒绝让法军上船,法军是自己筹措船只才得以撤回英国的。英国在二战时期有一句口号——即使是死掉最后一个印度人,也要守卫英国的土地,也就是说,让印度人给我们当炮灰……当然现在英国佬也得到报应了,跟着美国打遍天下的英国人在战场上常常遭到美军的“友好射击”而伤亡惨重……
3.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何找“最爱投降”的意大利做盟友呢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句话强调了作为兄弟,作为队友的重要性。而这句话放在国家层面,更是如此,一个国家的成败,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有选择队友的能力,如果遇到猪队友,那么怎么打也不会赢的。最典型德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找了猪队友意大利,最终惨败告终,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德国每次都要去找意大利呢?主要是三点原因。
尤其是意大利跟德国,两国的产业几乎融合,意大利需要德国的资源,而意大利的轻工业产品也需要德国的市场,所以从平时关系来看,意大利一向跟德国保持一致。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联系和融合,也决定了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合作,这也是绕不开的。
4. 二战时期英军为什么那么渣简直就是中国远征军的猪队友
英国让德国打的找不到北,没办法就把殖民地的好兵都派往本土作战了,留给当地的都是不入流的兵,以前有个纪录片说的是3流指挥官指挥4流兵。。。。。。。
但是烂不烂得看跟谁比,跟日本比肯定烂,但是跟中国比不能算猪队友。以为远征军在兰姆伽训练营和英国兵发生了争执,中国人怪英国人不行,英国人怪中国人不行,结果没办法美国人给活个稀泥,别嘴炮了,行不行你们比比吧,结果演习了一场,中国人输了。。。。。。。
因为你看的节目都是电视台选的,所以有些资料他们就选择性忽略了,其实这是有记录的。
就像当年山本五十六反对和德国结盟,手下军官问山本,为什么不同意,山本反问,你们这么崇拜希特勒,你们读过我的奋斗么?军官们都说读过好几遍,山本说,那你们怎么没看到希特勒说日本是低劣的民族?军官们说不可能啊,我泛滥了,怎么没看到这句。山本说,你们可以看看德文原版的我的奋斗,你们没看到是因为日版的把这句话删掉了。
5. 二战中。意大利的搞笑事件有哪些详细
“猪队友”中的战斗机
如今我们把总拖队伍后腿、习惯于坑队友、卖队友的人称为“猪队友”,而在二战时期,这个词汇大约可以同等代换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早在德国跟意大利签订《钢铁条约》时,德国国防军中就存在反对与意大利结盟的声音。德国国防军对于意军战斗力到底是何水准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当希特勒询问该条约利弊时,他们曾经如此警告自己的元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对方,我们用20个师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
后来战事的发展证明了德国将军们的先见之明,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意大利人拖后腿的能力,意大利在二战中对于德国的牵制,怎么看都不止50个师。
1940年,在对法国的战争中,意大利先是以“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由,拒绝参战,在德国已经快攻占巴黎时,想趁机捞一把的墨索里尼又急忙发动了对法国的进攻,结果是他精心拼凑的攻击部队反而被本已放弃希望的法军打得溃不成军,把战火烧到了意大利境内。幸亏不到半个月后,法国就向德国投降了,否则法军最终会在哪儿停下脚步还得看心情。
这次失败的趁火打劫让墨索里尼感到很跌份儿,一心要捞回面子的他决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战争奇迹”,于是不顾德国警告,对巴尔干小国希腊宣战。当时意大利投入的总兵力有8万人之多,飞机坦克俱全,而希腊则只有3万守军,自大的墨索里尼宣称,这并非战争而只是一场“军事散步”。
意大利人在希腊历时半年的散步结果很悲催,连续两次进攻都以惨败告终,希腊军队甚至一度占领了意军用以作为攻击跳板的阿尔巴尼亚。没法收场的意大利人不得不去找德国,于是本已做好对苏攻击准备的德军不得不掉转枪口南下,用不到四个月吞并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巴尔干半岛,此举直接导致了德国对苏作战计划的推迟,原本计划在秋季之前结束的对苏攻击,因此被拖入了俄罗斯漫长而严酷的寒冬。
意大利给盟友添的最大一个麻烦在北非。由于海军不行,德国地中海地区的计划本来只是防御。一心想建立自己“新罗马帝国”的墨索里尼却偏要染指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此战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于是德国不得不在西拒英国、东攻苏联的背景下,开辟了北非战场,陷入了比一战中更为噩梦的“三线作战”状态,北非也因此成了轴心国最早战败的战场。
被俘官兵“数百亩”
二战中意大利在战略上的“添乱”,其实是无数具体战例累加起来的结果。类似的段子流传甚广,这里仅举几例。
意大利人对于战争的不专业,从一开打就暴露无遗。1940年6月,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家的高射炮击落,倒霉的巴尔博当场身亡。
在阿拉曼战役中,意军曾经创造过人类战争史上少见的、成军团建制向对方投降的纪录。当时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丘吉尔问:“我们俘虏多少意大利人?”奥金莱克得意洋洋地回答说:“数不清,大概5亩(英亩)的军官,200亩的士兵。”由于战俘太多,急于追击撤退德军的英国人来不及建战俘营了,只好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北非如此,意军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同样糟糕。在德国发动侵略苏联的进攻后,作为德军盟友,意军被派去攻打斯大林格勒。结果意军第8兵团的防区成了苏军的突破口,不到一天就被打开了一条27公里宽的缺口,3天后扩大到90公里。
22万意大利官兵仓皇溃逃,将德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在苏军面前,导致一百多万德军被围歼。当时,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正好在柏林访问,得知此消息后,询问意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一位在场的德国军官没好气地回答说:“基本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全都拔腿溜走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不无讽刺地说:“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看来,意大利在二战中坑队友真是坑出一定境界来了。如果不是意大利如此“坑爹”,纳粹德国能折腾多久还真是不敢想象。
6. 二战时期,13万英军在新加坡,为何会被3万日军俘虏
真不是我吐槽英国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士兵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可以说是最怂的了,尤其是在亚洲战场,被打的…..不对,不应该说被打的怎么样,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打呢,只要日本人先进行火力投送这一轮轰炸,英国人就举白旗了,然后进行交涉,要求日本人遵守日内瓦公约,善待俘虏。
因此在缅甸战场,这些英国士兵可是坑苦了中国远征军了,经常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然后中国远征军赶来支援,等把这些英国人救出来之后,马上就撤到了殖民地印度,留下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拼杀,因此中国军队才会在缅甸战场上如此艰难!
反正英国人坑队友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在二战中也做出了贡献,但是吧,相对来说,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