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为什么英国总喜欢侵占殖民地

为什么英国总喜欢侵占殖民地

发布时间:2024-04-10 22:57:12

Ⅰ 英国为什么要到处殖民有了殖民就能发财吗

兄弟,你问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不明白殖民的这个原理。

你的意思是说殖民地也算是英国领土,英国是在赚自己的钱。

其实不是这样的,殖民者是不把殖民地的人民当作自己的国民的,就像小鬼子占领中国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对待一样,实行三光政策。
殖民地的任务就是:为殖民者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因为殖民地的政权在殖民者手里,你必须亏本、甚至白送殖民者工业原料和各种资源,你不送人家拿枪突突你。这样英国的工业品几乎是在0成本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
这就是刺刀下、亡国奴的生活,人家侵略这让你干啥你就要干啥。英国开发殖民地就是为了榨取财富、控制海上要道、榨取廉价的工业原料还有掠夺廉价劳动力。因为英国不可能拿自己本国公民做奴隶,所以就用殖民地的人做奴隶。
倾销商品只是为了将殖民地土着民众,也即是被征服的民族手里最后一点钱、最后一点隐藏的财富榨取出来。
呵呵,全是手写的

Ⅱ 为什么西方国家喜欢搞殖民统治呢

这句话属于歪理邪说,殖民是为了扩大领土和势力范围,其根本目的还是掠夺和占有。

殖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简洁的传播了先进的技术给殖民地。历史上的侵略者为了掩盖自己在侵略别国时对别国造成的灾难和对别国人民所犯的罪行,反而把自己的侵略说成是一种历史进步的说法。



殖是繁殖,孳生之意。殖民则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现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即殖民主义)。

殖民是一个大国在国外寻求并获得对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发达地区的占有权的过程。从15世纪开始,在重商主义原则的刺激下,以英国葡萄牙西班牙为首欧洲国家在南、北美洲、亚洲以及各大洋的岛屿上获得了大片殖民地。

1870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的帝国主义扩张又使得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尚未沦为殖民地的地区取得了大片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以后,美国广泛地参加了殖民活动。

殖民的最基本的意思是通过各种手段,把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像养牲畜一样养起来,然后获得他们的劳动财富。

Ⅲ 英国🇬🇧那么小的一个国家,为何在近代的时候能侵占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

英国面积那么小,在近代的时候能侵占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

Ⅳ 英国为什么老是殖民扩张

英国是出了名的殖民帝国,世界许多国家都被英国侵犯过。下面是我分享的英国为什么老是殖民扩张,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殖民扩张的原因简介
在亚欧大陆的西部终端,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家名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合众国”。一般简称为“英国”。因为海的隔绝,这个国家长期以来徘徊在“文明世界”的边缘,同时一望无际的大海也给予这个国家以开阔的视野,使她的人民不断向外眺望,从海上走出孤立、封闭和停滞。这个小小岛国,在十七世纪抓住了 历史 的机遇,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之后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称霸世界。但我们不禁会产生好奇:这个偏僻岛国,为何不安于现状而走向扩张的道路,本文谨以探讨英国殖民扩张的原因为论题,揭示有哪些因素促使英国走向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一、 资本主义 发展需要资金的原始积累(英国殖民扩张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不管哪个时代,这条定律都是成立的。15世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并因此此掀起多大的波澜,反倒是在海外贸易频繁的英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英国由于先天的 地理 环境,多从事海外贸易,而资本主义正好契合了英国的发展需求,发展资本主义成为英国走向强大的捷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出现了大批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他们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英国从14世纪起,伴随着毛纺织业的发展,地主就开始强行用篱笆、濠沟圈占农民的公有地。对此不公平的行为,政府不但没有出手制止,反而表示支持。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使这一暴行彻底的合法化, 导致大量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成为没有劳动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由于圈地运动,英国已经满足了资本发展的第一点,拥有了大量的没有资本的自有劳动力;②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在封建社会内部,通过 自然 经济的瓦解和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已经逐渐形成了这两个条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如果单靠这样来发展资本主义,那将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不能适应15世纪以来地理大发现所造成的市场需求。因此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始的资金积累,英国需要快速获得大量财富,

这点客观上促使了英国人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同时也是英国走向殖民扩张的根本原因。

二、新君主制的推动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新君主制是英国人跨出欧洲,走向海外,从事殖民扩张的 政治 保障。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已经成为专制君主推行其政治的指导性原则,这个原则奠定了英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基础。新君主制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方面“主权在王”,用神权君主代替神化上帝,将民族愿望和君主权欲结合在一起,是专治国王超然于国家之上,君主权利增大,有利于推行经济政策,实施政策的阻力也大大削减。1558年,25岁的伊丽莎白登上了王位,史称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自己就是是英国海外贸易以及殖民扩张的支持者和直接参与者,她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伊丽莎白不仅授权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还亲自出资入股,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授予这些商人和冒险家种种在海外伤天害理的特权,以从中获取红利,着名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这是的产物。”1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随着贸易的深入,以及政策的不断支持,贸易变得更加贪婪,奴隶贸易成为了普遍现象。1560—1570年代,约翰﹒霍金斯不顾西班牙政府的禁令,先后三次从事英国、非洲和西印度间的贩奴“三角贸易”。霍金斯的海盗活动由于受到伊丽莎白的支持,已经超出纯粹的私人冒险的范围,具有官方认可的性质。正是因为官方认可,海外贸易才会进行的如此顺利,殖民扩张的顺利进行才拥有可能性。

三、 科技 进步以及对东方财富的贪欲

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经非洲西海岸南下,后到达印度洋,首先发现了现在的好望角,当时命名为“风暴角”,后葡萄牙国王命名为“好望角”,希望带给葡萄牙好运.1497-1498年,葡萄牙 航海 家达伽马沿此航道,到达印度等地 ,1519年,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麦哲伦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这也标志着新航路 成功 开辟。天文学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航线的开拓给英国人走 出国 门带来技术支持,使得对外殖民扩张不再仅仅是空想,而是真正可以实行的一项计划。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奔向海外冒险的最初动机 ,几乎完全是为了探寻新航路 ,试图从海路到达遥远的中国 ,继而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关系 ,获取欧洲人迫切需要的香料、宝石和贵金属 ;或者兼有寻找 传说 中“ 长老普雷斯特· 约翰王国”、“ 极乐群岛”、“ 幸福群岛”、 “ 七座城岛”和“黄金国”的目的。”2然而16世纪70年代,马丁·弗罗比歇爵士从北美巴芬岛带回一种黑色而又闪闪发光的石头,立刻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谬论。当时伦敦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 ,准备开发弗罗比歇发现的“金矿”。伊丽莎白女王赐予他 “国家和地区的总司令”的头衔。虽然没有一个人能从弗罗比歇爵士带回的矿石中发现一粒金子,弗罗比歇也没有真的再次发现,特别是在中国发现的一切海洋、湖泊、陆地、海岛,他并未发现通往中国的新航路。但是,许多冒险家们依然像着了魔似的,在疯狂黄金欲的驱使下,毅然决然踏上了殖民 探险 之路。科技进步既是英国殖民扩张的原因也是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由于对于传说的盲目相信,也使得东方成为英国日后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对象。

四、宗教的传播

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为英国人反对旧世界秩序和普世主义教会权威的旗帜,宗教改革导致不服从国教的新教徒纷纷移居国外,客观上推动了海外殖民冒险活动的展开。历史上重大的转折通常来说都伴随着宗教的变迁。 宗教因素也对于本质是掠夺的殖民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的早期殖民探险者不免带着几分虔诚 ,试图把上帝福音和宗教理想传播到新的土地上。 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 ,当世俗精神终于把商业扩张和宗教热情结合在一起时 ,欧洲人的殖民冒险活动被罩上了神圣的光环 ,英国殖民扩张活动也不例外。 虽然不能认为宗教是促使他们踏上殖民冒险之路的最主要动力 ,但他们仍然给追求物质利益的殖民扩张行动涂上了一层宗教色彩,使其在宗教的幌子下,增加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着名殖民扩张鼓动家哈克卢伊特在其 《 向西殖民论》一文中详尽列举了殖民扩张的种种好处 ,例如有利于英国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和扩大商品销售市场,进一步促进国内 工商 业发展 ;有利于扩张他们的宗教和传播上帝福音 ;有利于反对西班牙殖民垄断权提高英国的 国际 地位 ,增强英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转移国内的过剩人口可以转移部分人口到殖民地区,为“大量无所事事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英国国内社会和平安定;殖民扩张也有利于推动发现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以便于英国寻求新的贸易机会。

英国走向殖民扩张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由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经济原因一向都是根本原因,这也是英国殖民扩张的根本原因;二、新君主制的推动,主权在王,便于实施对外扩张的各项方针,有力的统治大大减少了殖民扩张过程中的阻力;三、科技进步以及对东方财富的向往,这一点与其说是原因也可以说成是条件,正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为英国殖民扩张带来了曙光;四、宗教的传播,即是原因也是英国殖民扩张的幌子,借以宗教之名实施殖民扩张。四个原因促使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英国也因为殖民扩张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并且率先进入现代化,在殖民扩张之后长达两个世纪的世界,都稳坐世界强国的位置。

猜你感 兴趣 :

1. 为什么英国能殖民印度却没能殖民中国

2. 印度被英国殖民近100年为什么还感激英国

3. 印度人不吃牛的原因是什么

4. 英国的崛起和衰落原因

5. 印度殖民从什么时候开始

6.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有哪些暴行

Ⅳ 英国那么小的国家,为什么在近代的时候能侵占和殖民统治那么多的国家

基本上就是掌握了当时最新进的科技和武器,所以武力值爆表基本就是降维打击,所以能殖民这么多地方。

Ⅵ 英国为什么能成为殖民地最多的国家

作为老牌帝国主义,英国和西班牙在世界上都曾有过大量殖民地。不过,他们的结局却不太一样。就英国而言,英国的殖民地最多时曾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数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战前夕,英国控制的势力范围达到全世界面积的1/4。二战以后,这些殖民地纷纷独立,目前,英国的“原殖民地”主要有三大类:王室领土、海外领地和英联邦国家。虽然独立者众多,但留在英联邦内的国家,许多都还赫赫有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英国的三大孝子,养育了大量的英国后裔。是英国最成功的殖民地。这三个国家与英国相对最具有类似性,人口组成类似,(加拿大有大量法国后裔,以英国后裔为主。)文化类似,社会制度类似,等等还有其它的众多类似。比如,都是沿海或岛屿国家,拥有便利的海运。英国,面积24 .42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5850万。人口密度为240人每平方公里。 2004年人均GDP 2835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9。加拿大,面积997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2973万。人口密度为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393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8。澳大利亚,面积768 .2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1810万。人口密度为2 .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165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9。新西兰,面积27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364万。人口密度为1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1587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25。可以说,英国殖民地相当成功——即使它放弃殖民地也是因为投入和产出的利益计算而主动采取的措施,而不是逼迫放弃。

再看看西班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是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转化而成的新国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并成为了现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还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属地区)。可以说,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一个大获全胜,一个溃不成军,那么,都是殖民统治,为什么会有这天悬地隔的差距呢?这原因首先当然是英国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国、克什米尔国,非洲的布干达王国、巴苏陀王国、桑给巴尔苏丹国,中东及东南亚的一些酋长国和苏丹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英国征服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之后,保留了两国原来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以作为对两国原来的布尔人统治集团的让步),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与西班牙的统治方式相比,英国的统治方法无疑更加有利于长久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使其在独立之后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而西班采取的则是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受教育阶层(通常是当地的上等富有阶层)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着生活方式。这种做法导致殖民地人民出现分化,独立后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当然,二者殖民地所以有这样的不同结果,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政策是决策的自主性和交易的自愿性的完全市场经济政策;而西班牙对其统治的殖民地则是采取政府指导下的所谓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换言之:英国殖民政策是完全市场经济,而西班牙则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一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强力干预和全面控制,二是把尽量多地积累货币财富作为国家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是放手让商人去操作,政府极少插手,经营方式也是公司制——譬如东印度公司。这里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早在1215年的《大宪章》中,英国已经开始对国王的征税权作出限制。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的垄断特权被国会立法所终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可以说是对重商主义最后的致命一击。《国富论》弘扬“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作用,同时指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和宽松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有可能对经济造成破坏。” 由斯密《国富论》开创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正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18世纪产业革命的先声。因此,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叔父、老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就已指出,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气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反观西班牙,16世纪初,它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并且在查理第五的统治下建立了横跨欧洲大陆的哈布斯堡王朝。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这是因为:第一,虽然西班牙政府在殖民活动中攫取了大量财富(据历史记载,1503~166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取得的财富多达白银18600吨和黄金200吨)。然而这些财富并没有被投入生产活动,相反,为了维持欧洲最庞大的军事力量,财政却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从1575年到1647年,西班牙皇室六次宣布破产(诺斯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第二,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而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第三,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造成了普遍的寻租条件。由于“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重商主义时代乃是一种腐败的寻租社会”(布坎南等编:《关于寻租社会的理论》)。这样,西班牙经济在16世纪后期“马尔萨斯灾祸”再次袭来和经济衰退重现时一蹶不振。1588年“无敌舰队”大败于英国海军,更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1596年菲利普二世去世以后,西班牙沦落为二流国家。它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已是1975年独裁者弗朗哥去世以后的事情。14~18世纪的法国历史,也向我们讲述了相同的故事。

英国和西班牙殖民地不同结果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一些所谓“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以及它们所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是无法长久的,这种体制和政策安排在发展初期是有效的,但是到了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就必须及时进行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减少政府干预,实行进一步市场化,否则会引来种种恶果。

Ⅶ 英国为什么敢侵略印度

因为当时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日不落帝国)需要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为本国带来跟多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顺利闯入印度。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便充分利用了印度国内的各种矛盾,让“印度人打印度人”,从而坐收渔利。如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唆使印度教封建王公攻打伊斯兰教的迈索尔,后又唆使海德拉巴王公进攻马拉特,并挑拨马拉特王公之间的关系,造成极度混乱局面后,东印度公司才出面收拾残局,进而确立自己的殖民统治权。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英国总喜欢侵占殖民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有多少口罩制造商 浏览:580
印度大师出场费多少 浏览:445
中国北方哪个省份森林覆盖率最多 浏览:384
英国会议是什么 浏览:461
新冠疫情中国哪些又出现 浏览:373
如何制作印度国旗 浏览:672
中国向伊朗捐款多少 浏览:568
中国水疗在哪里 浏览:719
发财中国年的五千万的红包怎么抢 浏览:628
为什么说印度是这么穷的 浏览:762
去越南开个内衣店需要多少钱 浏览:378
阿里路亚意大利歌曲怎么练 浏览:152
太阳光照在中国哪里 浏览:456
意大利哪些专业容易就业 浏览:943
伊朗都有什么牌子手表 浏览:276
八几年的越南是什么样 浏览:565
多少人民币可以在中国上学 浏览:10
印度的糊糊汤怎么做 浏览:145
印尼1兆盾是多少 浏览:164
印度的自然条件和中国比哪个更好 浏览: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