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西貢潮汕華人有多少概況如何

越南西貢潮汕華人有多少概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2-05-21 12:16:44

㈠ 越南華人的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華人總共有50多萬。他們主要住在堤岸,胡志明市經濟發展要素之一。
歷史
胡志明市華人於明末清初陸續遷入越南南部,大多數為反清復明的人士。一開始,他們在鋪洲、同奈江成立了買賣區域。1778年-1782年,阮文惠率領西山軍隊進攻阮福映的軍隊。由於鋪洲華人幫助阮映,所以鋪洲被西山軍搶奪、殘殺。鋪洲華人則遷至離鋪洲30公里的堤岸 (胡志明市),再度成立買賣區。由於貿易蓬逢發展,堤岸成為一個熱鬧買賣城市。法國統治時期,法國政府把離堤岸15公里左右的西貢規劃成西貢市 (即今天的胡志明市的中心) ,當時該城市大約有50萬人口。此時期,華人經濟位置最高。華人商人跟法國人關系友好。
1954年,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北越的胡志明統治,南部由南越保大皇帝控制。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首都西貢市。此時,華人與政府維持特別關系。政客常靠華人商人金融協助為奪得政治權力。
1975年4月30日南越戰敗,西貢淪陷,共產軍隊戰勝,越戰結束。1976年,越南(原北越)國會決定改名西貢為胡志明市,實施國有化政策。華人經濟經歷困難階段。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很多華人逃離越南前往東南亞或美國。由於越南施行計劃化經濟政策,禁止私人買賣,華人經濟艱困。1986年,越南共產黨六屆大會,決定改革經濟,廢除閉關鎖港政策,華人商業受到新動力。現在,雖然華人人口僅占胡志明市百分之五,可是他們占該市經濟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同時,華人也使胡志明市出現具特色的傳統文化。2007年,胡志明市文化廳舉辦華人文化日。

㈡ 越南統一前的華人

越南是一個位於東南亞地區的東洋半島的國家。也是一個具有四千年文獻的國家。首都河內是其國家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時曾是漢、唐等朝代的附庸國的文化、政治中心。 越南也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據調查,目前在本國領土境內共有54個民族共同生活。其中以京族佔大多數,京族在越南境內佔了83%人口以上。而越南華族的居於本國人口的第四位。人口達140萬以上。越南華人分布於全國各地,人口較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舊稱西貢堤岸)和西南部地區為最。 (一)旅越的廣府民系: 旅越華人據准確考證應該是在明末清初和民國時期就有大量來自兩廣、福建和海南的華人遷居至此。他們多數是以漢族為多,分別是中國南方的漢族的各個民系以廣府(來自廣東、廣西)、客家(來自廣東東部)和福佬(來自福建、海南和廣東東部)三個民系為主。 初時來越的華人主要是以經商方式而來往,與越南本地人交易、交換農業產品。後來又因抗拒滿洲人入主,所以有很多南方的華人到越南避難和在這里定居下來。第三次向越南遷居的華人主要是在民國時期逃避日本佬的侵略和中國當地的貧苦農民受到飢荒大鬧。 越南華人以廣府民系的華族佔大多數,他們的先祖都是來自中國兩廣。與客家、福佬兩個民系相比,廣府民系很早之前就在越南這塊土地生活。由於廣府人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族群認同意識和團結精神高的民系,故此不但在其他國家,乃至在越南各地的華僑聚居地似乎均有廣府人的『同鄉會』。廣府人的同鄉會是一個供於廣府同族人聚集議事的場所,也就是一個維護和幫助同族人的辦事處。越南廣府華人的同鄉會幾乎在各處都可見如:穗城會館、廣肇會館、廣東相濟會、廣西同鄉聯誼會等等。這些同鄉會、聯誼會更明顯地證明著廣府人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個最團結的族群。 廣府華僑所*的漢語稱為粵語或稱廣府話、廣東話和白話。習慣上越南的廣府人則喜歡把粵語稱為『唐話』,這是標志著廣府人肯定自己是漢族人的強烈認同之精神。廣府人的粵語和客家人的客家方言、福佬人的閩方言相比,其內部的分歧並沒有後兩者那麼復雜,大概只有若干分支方言而已如:粵海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四邑片以台山話為代表、高陽片以陽江話為代表、欽廉片以欽州話為代表、邕潯片以南寧話為代表、勾漏片以玉林話為代表。當初來越的廣府華僑所說的廣府話口音不一致,有的是廣州粵語口音、有的是四邑粵語口音、有的是欽州、南寧粵語口音,但後來因來自珠江三角洲的廣府僑民在越南人口激增廣州粵語自然地普及於越南的廣府社會,也使到粵語其他分支方言向廣州話靠攏。20世紀80年代中葉越南政府實行開放政策,吸引了很多國家紛紛到來投資,其中外國的各樣產品也大量地進入越南市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港產的粵語連續劇,這些連續劇就是一個促使、維系越南的廣府話各分支方言靠攏廣州話的動力和紐帶,因港產的粵語連續劇的對白以廣州話為主。再說廣府話素來是中國漢語中的一種向心型的方言,廣州話在廣府方言中一向是最有『權威』的代表方言,故此無論來自廣東或廣西、香港、澳門的廣府人大部份都可以說廣州話。現今在越南大部份的廣府人所*的粵語似乎是以廣州話為主,其他粵語分支方言如:四邑話、欽州話越來越少人說了。至於保留母語這一方面而言,不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廣府人是一個保留自己的母語最成功的族群,大部份廣府人認為說自己的母語更舒暢,容易表達自己的意思。反而說普通話或其他語言廣府人卻認為沒有哪一種語言比廣府話更豐富。調查證明有84,23%廣府人認為自己的粵語比普通話(北京話)更好聽更豐富。這足證廣府人對廣府話具有強烈愛護和認同的心態。在越南雖然有些廣府家庭已經是第四、五代粵裔,但他們都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廣府話。廣府人不但熱愛自己的母語,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他們也是十分珍惜和愛護。對於戲劇這方面來說有63、45%廣府人認為粵劇比京劇、潮劇好聽,有85、23%廣府人認為廣東菜比川菜、潮州菜好吃,有75、57%廣府人認為廣東音樂是中華音樂的代表。所以縱使身不由己的漂泊於海外,在異國他鄉生活廣府人也不會忘記的傳統文化。越南的粵劇團比潮劇、瓊劇團有更多觀眾,廣東音樂的唱盤比潮州音樂、閩南音樂更暢銷。以婚姻方面而言,廣府人向來十分『驕傲』,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最文明的純漢民系,似乎只與同族人互相嫁娶。20世紀20年代那時還有懷著封建思想的廣府人決不準自己的兒女與客家人、福佬人通婚。當時的客家人、福佬人在廣府人的眼裡都被視為不開化的群體。廣府人寧願與北方人通婚也不願意與客家人、福佬人結為親家。廣府人歧視客家人、福佬人,當時在海外只有廣府人與廣府人通婚。至今50、60年代才有廣府人與客家人、福佬人通婚。現今雖然廣府、客家、福佬三個民系經仔細考究證明他們都同是漢族,但至今還有一些廣府家庭不願意與客家和福佬人通婚,尤其是客家人。廣府有俗話:『客家佔地主』,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廣府人對客家人的評價是非常低貶。廣府人認為客家男子偷懶不好顧家庭,認為客家女子善於欺負丈夫、不守婦道。這樣的思想則使到廣府人更加遠離客家人。 (二)旅越的福佬民系: 越南的福佬民系主要集中生活於越南西南部地區。他們的先祖是來自中國的福建省、海南省和廣東省的東部(潮汕地區)。與廣府人、客家人相比較福佬人的族群認同遠遠不如前兩者。越南的福佬民系一般只有地方居住的認同,即來自福建泉州、漳州一帶的福佬人就自認為『福建人』、『閩南人』,來自廣東潮汕地區的福佬人就認自己為『潮州人』、而來自雷州、海南的福佬人同樣也只有地方性的認同即雷州人、海南人。一般而言*閩方言的群體至今早已不存在族群意識與認同了。 越南的福佬民(簡稱閩人)如要和南洋一帶的福佬民系相比,越南的福佬人以來自廣東潮汕(舊稱潮州府)為多,而南洋的福佬人多數是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和福州。故此越南的福佬民系所*的閩方言肯定是屬潮州地方口音的閩語俗稱『潮州話』、『潮汕話』、『潮語』,但習慣上旅越南的潮州福佬人(潮州人)都將自己所說的家鄉語言稱為『潮州話』,說潮州話者則稱『潮州人』。潮州福佬人雖然已不存在族群意識與族群認同,但他們對『潮州』這個地名的認同是十分強烈。潮州人之間的團結精神與廣府民系比起也是勢均力敵,在越南的各個潮人社團也很多『潮州會館』、『義安會館』、『潮州相濟會』等等都是潮州福佬人的一個自己人互相聯系的場所。與潮州福佬人相比,旅越的福建的福佬華僑的同鄉會、會館或聯誼會有更多如:福建二府會館、霞漳會館、金門會館、同安會館、三山會館、福安會館等會館,但由於越南的福建福佬民系的人口少,所以至今的那些同鄉會或會館有部份被越南當地政府管理,也有部份當地的廣府華人管理。因越南當地的華人以廣府人為眾。在音樂、文化這些方面似乎以潮州福佬音樂為主,潮劇團在華樂社中也是一個較有名氣的音樂團體。在越南,潮劇也很受潮州人的歡迎,尤其是越南西南部地區的潮州華人。相對的福建南音、薌劇是閩南人的傳統音樂,在越南這些福佬音樂並不受到歡迎,閩南音樂似乎只在一些神誕或廟會才能聽見的。 海南福佬民系雖然仍存在,但至今似乎很少人能說海南話了。大部份的海南人跟廣府人說廣府話,閩南人中亦有一些被廣府化也改口說廣府話了。瓊府會館是海南福佬人的同鄉聯絡的場所。現在已經改稱為『海南會館』,在該會館里的理事會還有組織一個瓊劇團來服務於每逢神誕和廟會。 (三)、旅越的客家民系: 越南的客家民系主要集中於越南南方的胡志明市和西南部地區。他們的祖先主要是來自廣東的東莞、惠陽、大埔、梅縣、興寧、紫金、五華、豐順、龍川和和平等縣市。越南的客家人以東莞、惠陽的客家口音為多,雖然現今有很多語言專家認為廣東梅縣一帶的客家話是其方言的標准語,但在越南由於來自東莞、惠陽的客家僑民佔大多數,故此其方言自然變成此地的客家方言之代表。在越南的華人社會中客家人被分為兩個支系的客家即:廣府客與福佬客。廣府客的意思即來自東莞、惠陽、河源、紫金、五華、和平、龍川這一帶的客家民系,這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客話口音受到粵語的影響,客話口音聽起來有點象廣府話,故稱廣府客。而福佬客的民系主要是指:梅縣、興寧、豐順、大埔這一帶的客家人,來自這些地方的客家人所以被叫做『福佬客』或『鶴佬客』是因為他們所說的客方言口音受到潮州和閩南福佬方言的口音的影響。這些福佬客所說的客方言接近於福建閩西地區那邊的客家話。 旅越的客家人主要以葯業為生,越南大部份的中葯鋪戶似乎是由客家人開的。他們從事這個行業是由祖或父傳的,有的沒有學問、不懂文字也能當上醫師,但隨著現今的科技發展,人智得到提高,那些客家葯材鋪似乎生意滯銷,有的鋪戶倒閉轉業。這是因為人們早已對客家的一些不董文字、沒有知識的醫師有了很深的了解;一個沒有學問、沒有醫學的知識的庸醫怎能給人看病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引起很多客家人改行轉業到別的領域謀生。 現今據新資料的統計客家華人越來越少約有29萬人左右,再說,他們之中已有很多人不會說客家話了,有的改口說廣府話或潮州話,基本上只有客家的認同而已,而實質客家話早已不會說了。 崇正會館或客幫會館、客屬公會是客家人之間的一個聯系友誼、同鄉之情的場所。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客家人都可以在此請求同鄉人的幫助。關於客家音樂這一方面來說,客家音樂在越南並不發展,具有客家特徵的音樂是客家山歌,可是很多綠越南的客家華人已經沒有人會唱和喜歡聽了,乃至是一些老前輩的客家人。反而有97%客家人認為廣東歌和廣東音樂好聽,所以無論是粵劇或廣東音樂都很受到越南的客家人的青睞。 在中國大陸廣東客家菜被列入廣東菜系的一種,在海外雖然至今仍有一些客家家庭還能烹飪客家菜,但基本上也很強烈地受到廣東菜的影響。由於客家人的祖先向來所居住的地方似乎屬於山嶺地區,故此對飲食這個方面他們並不講究。客家菜既樸素又簡單,和中國其他菜系如:廣東菜、潮州菜、四川菜或北方北京菜、天津菜相比客家菜並沒有什麼顯著的特色。所以無論在越南或是在海外各國的華僑社會中,人家幾乎只能看見廣東菜館、潮州菜館、北京菜館和四川菜館罷了,但客家菜館可說是難以找到,恐怕只能找到的客家菜館是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㈢ 潮州人在越南

越南華人在越南稱為華(Hoa),或華族(Ng??i Hoa),其他稱呼還有Hán(漢)、Khách(客)或 Tàu (艚) 等,是指居住於越南,或是出身於越南的華裔人士,有時也稱作越南華僑,但是在法律定義上,有些華人沒有華僑身分。這些人的祖先大多來自中國的福建與廣東。有些後來又移居到越南以外地區,因而同時有了越僑與華僑的身分[2]。

越南有華人100萬,以廣東人、潮州人和福建人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胡志明市有50萬華人生活,23125家華人企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118名華人幹部在各政權機關工作;235名是各級人民協會代表以及439華人是祖國陳線的成員。

而在胡志明市則主要分布在第五郡和十一郡,第五郡人數最多,應該有二三十萬,十一郡比例最高,超過50%,有十萬多人,以前華人生活的很可憐的,越南不承認他們是越南人,而他們又不是中國人,確實有很多華人長期生活在越南但沒有加入越南籍(因為我看到最近越南政府有允許未加入越南籍的華人申請加入越南籍,可能這部分人是越南解放區跑去中國或國外,現在又回到越南的),華人不能進入政府機構,不能進入新聞媒體文化等領域,不能參軍,上大學也被許多不平等條件排擠在外,比如軍人子弟可以加分,公務人員子弟可以加分,烈士家屬可以加分...也就是說只要不是華人就可以加分,華人怎麼可以競爭過他們。華人只是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圈子裡,中國傳統文化在越南華人中保持的比中國還好,華人圈中有很多宗祠和會館,如穗城會館有上百年歷史,這些民間組織等很有錢,也經常做一些慈善。越南的經濟開放給了華人用武之地,華人經商頭腦比越南人好,以前越南人不會做生意的,都是跟華人學的,所以華人又變得有錢了,經濟地位的提高使得華人的社會地位也在逐漸提高,今年春節有一台全部由華人搞的文藝晚會在越南的中央電視台上播出,今年華人也有開始競選基層國會代表了(就是我們的人大代表),說明越南政府在對待華人的政策上慢慢在松動。

大多數越南華人的母語不是越語,而是廣東話、潮州話、閩南話,以廣東話為主,越南語只是成長中的環境語言,絕大多數人不會普通話,因為開放,來了很多台資企業及越南和跟中國重新建立友好關系,懂華語可以拿到高薪,他們才開始去學校補習,我看到很多華人的華語難得很,還不懂裝懂,不管你說什麼,他們不懂絕不會問,只是根據他們從語氣和手勢猜測的意思胡亂翻譯,經常和說者要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很多都是會幾句華語混進進入台資中資企業之後邊干邊學的。他們對就業機會不是很珍惜,因為台資和中資企業發展迅猛,使得他們很容易找到工作,而隨意跳槽。而且他們對待中國人絕對不會有我們是「自己人」的感覺,很多剛到越南人生地不熟,見到華人好像找到組織的感覺,但華人不會真心幫你,而有時越南人還會真心幫你,華人很實在,有利就干,無利莫談,而且要立馬兌現,如果他幫了你的忙,而沒有馬上得到回報,下次你就免開尊口了。

除了早期移民之外,也有近年移居越南或到越南工作的華人,例如台商。與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越南華人長期掌握國家經濟大權,不過此情形在1975年越南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後有了明顯之轉變。一則是因為當時許多具有經濟實力的華人已遠走海外,另外則是因為留在越南的華人受到若干不公平之待遇,財產被沒收,從事行業受到限制,所以華人經濟地位大不如前。特別是在1978~1979年越南政府推動的所謂社會改革(socialist transformation)政策下,使得越南工商業活動幾乎完全停擺,華人亦受到波及;再加上中國大陸與越南在當時交戰,亦使在越南的華人受到不利之影響,華人企業幾乎可說是已不存在。

越南潮人群,歡迎在越南的潮人加入我們的越南潮人群,大家一起交流,並且互相團結,發揚我們潮人的優良傳統。
越南潮人群,越南潮州群,是潮人在越南的交流大平台,把越南潮人集聚起來,形成「潮流」。潮汕群,越南潮汕群,越南潮州群。也是胡志明潮汕群,胡志明潮州群,西貢潮汕群,西貢潮州群。QQ越南潮人群號:29685527,歡迎大家加入。

㈣ 第一次去越南胡志明市旅遊,想了解下胡志明市的情況

胡志明市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城市,美麗的西貢河繞城而過,景色迷人,乘遊船泛舟西貢河,欣賞兩岸景色,別有一番情趣。市內的國光寺、舍利寺、永嚴寺、天後廟、聖母大教堂、草禽園、查匈植物園、騷壇公園等都是游覽勝地。查匈植物園是最美的園林。聖母大教堂位於第一郡,為法國人所建,其造型獨特,風格類似於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是胡志明市最大天主教堂,有唱詩班,可容納數百人做禮拜。
踏上胡志明市,還有機會參觀那些具有法式風格和美式風格或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築物。如今,許多美國人紛紛到越南旅遊,一個重要的緣由是當年他們在越戰時留下了難解的情結。位於第三郡阮偵路上的統一會場,建於1869年,是法屬時期的印度支那總督府,越戰時成為南越政權的總統府,又稱為"獨立宮",南越偽總統吳庭艷、阮文紹、阮高其等都先後在這里辦公,現辟為展覽館

越式春卷

越式春卷皮是用米粉做的極薄的乾燥皮,依次卷上蔬菜,雞肉,蝦仁,木耳、冬粉、九層塔和香菜。卷法如同中式春卷,再配上越式甜辣醬加上少許檸檬汁當沾料,咬一口,幸福滋味在心頭。大街小巷中有很多街邊攤售賣,一個約2000盾。
越南河粉
是越南出了名的庶民料理,牛肉河粉還可選擇生與熟,生牛肉為絞肉狀,在與熱湯攪拌後呈半熟狀,相當鮮美。早中晚都可以吃,與我們國內廣東的河粉長的很像,但是口感不一樣,一碗約12000盾。
炸象魚
是相當值得推薦的一道名菜,一條約比一個手掌略大的魚,徹頭徹尾的炸它一番,炸到那條魚是全身酥麻、香脆可口,即使你是個吃魚嫌挑魚刺麻煩的人也可以輕松的吃,因為連骨頭也可以吃。一條約70000盾。
越式螃蟹
越南廚師是用一種濃香的本地辣醬把分解的螃蟹燒出來的,絲毫不會破壞螃蟹的鮮味。一碟調料,用椒鹽、薑末和香葉加檸檬汁拌成,初試時不習慣,堅持一下會上癮。

㈤ 胡志明市潮汕人同鄉會在哪裡

鏈接 http://wapke..com/view/286467.htm?ref=wise&ref=wise&ssid=0&from=1012704v&uid=0&pu=usm@0,sz@1320_1003,ta@iphone_2_4.4_1_10.7&bd_page_type=1&id=&tj=www_normal_2_0_10_title

㈥ 越南華裔聚集城市你們知道哪裡比較聚集

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數據,華族為823,071 人(占越南總人口0.96%)。根據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數據,按照越南各民族人口數量排名,華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華族祖籍地多以國內廣東福建為主,方言也為多為閩粵一帶。
大多數華人集中生活在南部各省城和北部與中國接壤的各省份。1945年8月革命以前,這里的人約占越南華人群體的90%。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華人居住在越南的各大城市、省城和海港,特別是在以前西貢——堤岸區,即現今的胡志明市。此外,有一定數量的中國血統的居民集中生活在後江、同奈、河北和廣寧等省。
按傳統習慣,大多數華人喜歡聚居,在越南的各都市中形成他們各自的社區、街道。在法屬時期,堤岸區的華人佔西貢——堤岸華人總數的近70%。1978年以前,第一郡(舊堤岸區)集中了當時胡志明市華人總數的80%。現在,華人也主要生活在第五郡、第六郡(新堤岸)、第10郡和第11郡。在其他城市,如河內市,以前華人主要集中在屬於還劍郡的行帆街、馬尾街等街區。在海防市,他們主要居住在通向打鐵街市的道路兩旁(以前叫客街,現在叫光忠街)。在廣寧省,華人聚居在錦普、先安等縣的市鎮和芒街鎮。

㈦ 越南西貢通行粵語嗎

本人正在胡志明。在西貢玩一定要用越南語的,其次才是英語,但是也不是越南人都會英語的,你去些高檔的商場,飯店等沒問題了,英語可以通用,但是像路邊問路什麼的,用英語也很難。粵語就更不行了,完全沒用,你如果碰到華人,那就說普通話就好了啊

㈧ 越南的華人多嗎

相當的多,尤其在南方。 越南有人口8000多萬,其中90%是京族。中國55個少數民族裡也有一個京族,和越南人同根同祖同文化,居住在中越邊境城市東興的偏遠海邊。目前在越南有華人或者說華裔100多萬,大多數生活在西貢。華人在越南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民族,身份證上被註明華族。在越南統一之前,越南華人更多,但是70年代末越南實行反華政策,北方的華人大部分被驅趕回了中國。和北方的以邊民為主的華人不同,南方的華人多是清末民國時期從廣東下南洋而來,經過幾十年的打拚,這些華人在西貢漸成氣候,許多人成了當地有影響的資本家。 但是75年越南統一後,越共對南方強行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私人資本被強行沒收,許多人被投入監獄,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華人。於是許多南方華人為了逃避越共的改造,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搭上漁船,投奔怒海,流落到了印尼,澳洲,香港和台灣,有些人又輾轉去了美國。它對相鄰國家的影響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前幾年,越南船民的遣返仍然是香港政府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根據這段歷史創作了電影《投奔怒海》,榮獲了1982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影片里,劉德華那年輕的臉龐,讓人一陣陣心碎。這段歷史,成為西貢人心中永遠的痛。 西貢有人口600多萬,其中華人就有100萬,大多數居住在第五郡,郡就是我們說的區,少部分住在第六郡。第五郡的居民絕大部分是華人,走在第五郡的街頭,隨處可見中越兩國文字寫成的招牌,耳邊響起的都是漢話,雖然是廣東話,但仍讓我們感覺無比的親切。我們都聽不懂廣東話,只能用普通話和當地華人交流。沒想到他們居然大都會說普通話,尤其是年輕人,於是我們真的感覺回到了祖國。 普通話在港台被叫做國語,在東南亞則被叫做華語。這里的中國人大多是從廣東而來,平時生活中都是說廣東話,但是小孩們從小就被送到華語學校學習華語,因此年輕人都能說一口較流利的華語。老人們雖然大多不能說華語,但是聽也沒有問題。可以這么說,在第五郡,即使你不會說除了中國普通話之外的任何一門語言,你的衣食住行也不會受到影響。

閱讀全文

與越南西貢潮汕華人有多少概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英國貴族當校友是什麼體驗 瀏覽:96
印尼有多少強國 瀏覽:18
英國人吃中餐一頓多少錢 瀏覽:999
哪個國家與義大利接壤 瀏覽:15
義大利咖啡機在哪裡買 瀏覽:647
為什麼英國現在搶購食品 瀏覽:172
沙特跟伊朗哪個隊厲害 瀏覽:701
伊朗進步英語怎麼說 瀏覽:772
印尼虎魚怎麼區分明虎暗虎 瀏覽:813
陸士諤的小說新中國有哪些幻想 瀏覽:437
印尼赤道一號在哪裡 瀏覽:403
越南軟柿子多少錢一盒 瀏覽:944
越南戰爭哪些名將兒子犧牲了 瀏覽:728
如何接待印度朋友 瀏覽:664
佐羅電影為什麼用義大利語 瀏覽:165
伊朗真實油價多少 瀏覽:558
伊朗石油預計多少錢 瀏覽:906
印度都感染過什麼病毒 瀏覽:226
越南國國旗怎麼畫 瀏覽:456
越南老街到河內哪個快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