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壯族有外國血統嗎
壯族是跨境民族,越南境內的岱依族、儂族與中國境內的壯族是同一民族。
岱依族是越南第二大民族,所以應該有點外國血統的
『貳』 越南民族的中國相關
越南有12個民族屬於與中國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即華族、艾族、山由族、岱依族、儂族、泰族、苗(赫蒙)族、 瑤族、倮倮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依族。其中其基本情況如下
(1)華族、艾族、山由族
華族、艾族和山由族均是漢族,屬於同一民族在越南的不同劃分。目前華族人口約80萬人,艾族4811人,山由族126237人。其中華族分布在越南全國各地,從事著越南社會的各項經濟建設。其主要為近代中國南下勞工後人、也有部分先秦至明清時期南遷漢人後代(血統、文化未被同化),越南漢族保留了原汁原味南方漢族的習俗、較為純真的漢族血統。
(2)岱依族和儂族
越南的岱依族和儂族與中國的壯族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雖然現在已逐漸分化並有了不同的族稱,但他們在語言、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仍保持著共同的特徵,總 的來說共同性多於差異性,可以視為一個跨境民族。岱依族和儂族約有200萬人,主要居住 在與中國交界的高平、諒山、廣寧、河江、宣光、老街等省的平壩丘陵地帶,主要種植稻穀 和玉米,家庭手工業和飼養業較發達。岱依族遷入越南的時間較早,受越族的影響較深;儂族遷入越南的時間較晚,有的至今不過八九代人,約二三百年的歷史,與中國壯族的共同性更多一些。
(3)泰族
越南泰族有110萬人,是越南第二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萊州、山羅、河山平等省 ,內部又分為黑泰、白泰、紅泰三大支系。越南泰族系從中國雲南遷來,與中國傣族同源並有著相近的民族特徵。其中白泰人遷入越南的歷史最早,黑泰人則是在10世紀後從雲南 西雙版納遷入紅河三角洲,紅泰人是後來黑泰人和白泰人中的一部分融合而成的。泰族多居住在 肥沃的河谷平壩,以種植水稻為生。
(4)苗族
越南苗族有56萬人,又稱赫蒙族,分布在河江、宣光、高平、老街、萊州、山羅、北 太等省的山區。越南苗族系從中國的雲南、廣西遷來,時間距今僅二三百年。內部分為白苗 、黑苗、紅苗、花苗和漢苗等支系。主要以耕種山地為生,其中刀耕火種的輪荒地佔大部分 。其語言和風俗習慣與中國苗族基本相同,系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
(5)瑤族
越南瑤族有48萬人,分布地域較廣,沿越中、越老邊界一直延伸到北部沿海的一些省份。他們系明代以來從中國兩廣和貴州、雲南遷入,至今還流傳著許多關於這一遷徙過程的 傳說和民間文獻記載。內部根據服飾特點又分為紅瑤、白褲瑤、藍靛瑤等支系,其語言、風俗習慣與中國瑤族大體相同。以山地農業為生,大部分仍處於游耕游居狀態。
(6)倮倮族
越南倮倮族有3100人,居住在河江省的同文縣和高平省的保樂縣。他們系16世紀後從中國雲南遷來,與中國彝族有親緣關系。倮倮族從事山地農業,但已定耕定居,其語言和習俗與中國彝族大體相同。
(7)哈尼族
越南哈尼族有12500人主要聚居於萊州省孟碟縣和老街省的巴沙縣,萊州省的封土縣也有少量分布。他們系300多年前從中國雲南省金平、綠春兩縣遷來,語言和風俗習慣 與中國哈尼族相同。其耕地分為山地和梯田兩種。以善築梯田而著稱。
(8)拉祜族
越南拉祜族有5300人,聚居於萊州省的孟碟縣的巴維蘇、巴烏、哥朗、布得等鄉。 其祖先系從中國雲南省的金平、綠春兩縣遷來,距今不過二三百年。內部分為黃拉祜、黑 拉祜、白拉祜三個支系,主要從事山地農業,並輔以採集和狩獵。
(9)布依族
越南布依族有1400人,分為布依、都依兩個支系,居住在河江省官壩縣和老街省的 孟康縣。其祖先系19世紀從中國貴州經雲南遷來,由於人數較少和居住分散,越南布依族已逐漸融合於其他民族,並成為新的民族。如越南熱依族就是從布依族中分化出來,融合其他民族而形成的。
中越兩國的跨界民族是在歷史上經過長期的遷徙和融合而形成的。雖然他們居住在不同 的國 家,但分布地域基本上連成一片,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大體相似,相互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探親訪友、通婚互市、節日聚會等從未間斷。直至今天,其內部的共同性仍多於差異性。
『叄』 壯族的前生是什麼族
壯族與貴州的布依族和越南的岱依族、儂族、熱依族是親屬關系。2011年1月24日至29日,中央電視台第七頻道播出12集壯族文化系列記錄片《麗哉勐僚》,從各個領域較全面解讀壯族。
壯族是跨境民族,除中國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與中國相鄰的地區。根據在越南居住時間的不同,識別為岱依族和儂族,統稱為岱儂族(Tày-Nùng),語言為岱儂語,文化、習俗、語言與中國境內壯族基本相同。越南共有54個民族,其中岱儂族人口總共270萬(2013年),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隨著中越壯族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和深入,諸如天琴(壯文:den,越南文:then)等民族藝術形式逐漸在兩國發揚光大
壯族主要居於嶺南,嶺南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有柳江縣的「柳江人」和「甘前人」,來賓市的「麒麟山人」,荔浦縣的「荔浦人」。都安縣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蓮洞人」和「都樂人」桂林市的「寶積岩人」,田東縣的「定模洞人」,等等。
『肆』 越南和我國的壯族是一個民族嗎,越南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越南和我國的壯族不是一個民族,京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越南語在公元一世紀世紀出現。
京族(也稱為越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占越南總人口的86%,京族主體在東南亞,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
越南語與緬甸語、日語和琉球語一樣自古受到漢字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自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的統治下,越南語引入龐大的漢字詞彙,其發音(漢越音)類似古漢語中古音。
由於越南口語與漢語不同,文言文無法准確紀錄越南本民族語言(與古代朝鮮、越南一樣,書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間的口語是本民族語言),漢字在越南逐漸傳播開後,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以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南本民族語言。
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此間最著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阮攸(Nguyễn Du)19世紀寫成的《金雲翹傳》(Truyện Kiều)。
越南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范的工作。
『伍』 越南人是壯族人的祖先,還是壯族人是越南人的祖先
京族祖先是越南人。他們現在是中國人!
就跟外籍華人祖先是中國人。而現在不是中國人一樣/
京族的祖先大約在十六世紀初由越南塗山等地漂流而來。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氵+萬)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其餘分布在譚吉、紅坎、恆望及欽縣。
『陸』 中國壯族人的語言文字和越南的京族有關系嗎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以廣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壯族人口數為16178811。現在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大多居住在廣西。其中雲南有100萬,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紅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廣東的連山、貴州的從江和湖南江華也分布有壯族。在1965年統一稱壯族以前,壯族的自稱和他稱較多,廣西最常見的自稱和他稱主要有「布壯」「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儂」等20多種,雲南主要有「儂人」、「沙人」、「土僚」等。
壯族有自己的語言,中國學者將之歸類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部分外國學者根據壯語同源詞的情況,將壯語劃入澳泰語系。壯語與同語支的泰國語、寮國語、傣語相似程度相當高。壯語有自己的文字,從中國的唐代(7世紀)就開始在民間使用,漢人稱為古壯字,壯族人自稱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為這種字是用漢字部首組合而成的。但是這種壯字由於使用面不廣,沒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於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政府專家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並於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訂,但這種文字沒有能在壯族地區推廣,但是壯族地區的官員卻昧著良心說這種文字得到了推廣,嚴重違背了黨的實事求是精神,損害了黨的民族政策。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現代民族學、歷史界一般公認壯族是由中國古代嶺南的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它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烏滸,宋以後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壯族與百越中的西甌、駱越是一脈相承的,從漢至唐初,壯族地區不斷的主動或被動的接受漢語言文化,在今壯族地區出現了一些「雄於鄉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呂氏,高涼、合浦的冼氏,欽州的寧氏等,稱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嶺南道分置嶺南東、西兩道,設五府經略使於廣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壯族先民的聚居區。兩宋、元、明時期,中央王朝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統治,建州縣、派官史、征貢賦,中央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的羈縻州縣制度,任用壯族有名望之人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視及土司的橫征暴斂給壯族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使壯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黃洞蠻」起事,宋朝儂志高起義,明朝的俯江農民起義,清朝數百年不間斷的起義直到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起事於這片地區。但歷次起義都遭到了鎮壓而告失敗。壯族人民在抗擊法國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爭和抗日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壯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壯族地區石灰岩分布很廣,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區,石山拔地而起,石山裡有岩洞和地下河。這種地形構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名勝景色。沿海盛產各種名貴海產,尤以南珠聞名。壯族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足,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薯類等。果品也很豐富,森林面積廣,盛產柳州杉、銀杉、樟木等名貴木材。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久負盛名的特產。
『柒』 既然廣西邊境壯族跟越南北部的人說話都一樣,應該是同一個民族吧。越南好幾十個民族呢!
亂講!我就是說壯語的,是聽不懂北部越南語的。經濟交流需要,邊境居民互相學會彼此的語言太普通不過了。我還可以說流利的桂林話呢,那我跟桂北漢族是同一民族?
『捌』 壯族是廣西的土著民族,壯族和越南人有什麼關系
中國與越南都是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尤其是廣西與越南接壤,兩國邊境居住的居民大多數廣西的壯族,以及越南的岱族和儂族。根據越南人口普查統計,岱族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位居越南第二,主要分布在靠近中越邊境的越南「廣寧、高平、諒山、北太、黃連山、宣光、河江、老街等省」一帶。儂族大約有96.8萬人口,主要居住在「諒山 、高平 、北太、河北、河江、老街、宣化 、安沛等省」[1]。廣西的的壯族與越南的岱族、儂族都是屬於壯泰族群,是屬於不同國家的同根生民族,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在歷史上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在風俗文化方面,有著彼此的信仰與習俗。本文就介紹廣西壯族與越南岱族、儂族春節風俗文化風俗。
『玖』 壯族的唄儂們,你們了解自己的民族嗎
一·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壯族
1.壯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根據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1693萬人,排名第一;回族人口1059萬人,排名第二;滿族1039萬人,排名第三。
2·壯族及壯族人,有「布壯」、「布越」、「布衣」、「布儂」、「布傣」等自稱。壯族平時使用的語言是壯語,也叫壯話,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據說今天的廣西壯話,跟泰國話很相似,壯話與泰國話有60%能夠溝通。
六·壯族著名人物:
自古以來壯族的著名人物就有很多,除了文中提到的西甌古國國君譯吁宋外,還有西甌國軍事首領桀駿、曾建立南天國的儂智高、抗倭英雄瓦氏夫人、舊桂系軍閥陸榮廷、紅軍將領韋拔群、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韋國清等。
『拾』 越南有哪些民族
越南政府公布的民族數為54個,分別是:
醯氐族,Ê;Đ;ê(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巴那族,BaNa(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巴騰族,PàThẻ;n(苗瑤語族)
布勞族,Brâ;u(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布魯-雲喬族,Bru-Vâ;nKiề;u(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布依族,Bố;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朱歟族,Chu-ru(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斜喂族,Tà-Ô;i(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傣族,Thái(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齊族,Tà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於都族,Ơ;-đ;u(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爾曼族,Rơ;-mă;m(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芙蘿族,PhùLá(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高棉族,Khmer(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孤族,C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貢族,Cố;ng(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哈尼族,HàNh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賀雷族,Hrê(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華族,Hoa(漢藏語系漢語族)
加淶族,Gia-rai(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京族,Kinh(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抗族,Khá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唧呼族,Cơ;-h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庫族,Khơ;-m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唧啾族,Cơ;-tu(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啰格萊族,Ra-glai(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啰呵族,Laha(壯侗語系加岱語族)
拉祜族,LaHủ;(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羅志族,La-chí(壯侗語系加岱語族)
佬族,Lào(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臚族,Lự;(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彝族,Lô;Lô;(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麻族,Ma(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芒族,Mư;ờ;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莽族,Mả;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苗族,H'Mô;ng(苗瑤語族)
穆農族,M'Nô;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儂族,Nùng(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普驃族,Pupéo(壯侗語系加岱語族)
蕤族,Giá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汕齋族,SánCha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汕潮族,Sándìu(漢藏語系漢語族)
初登族,Xơ;-đ;ă;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斯丁族,Xtiê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土族,Thổ;(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蚩羅族,SiLa(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生椚族,Xinh-mun(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艾族,Ngái(漢藏語系漢語族)
瑤族,Dao(苗瑤語族)
仡佬族,Cờ;lao(壯侗語系加岱語族)
幣族,Giẻ;-triê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占族,Chă;m(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織族,Chứ;t(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諸由族,Chơ;-r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