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趙匡胤為什麼不滅越南

趙匡胤為什麼不滅越南

發布時間:2022-05-15 04:08:04

① 趙匡胤佔領四川後,為何不敢征討雲南呢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王朝。在鞏固自己的統治後,趙匡胤開始不斷對外用兵,後來派遣大將征討割據四川的後蜀政權,很快就將其滅亡。此時前線將領提出一鼓作氣,進軍雲南地區,但被趙匡胤斷然拒絕!那麼趙匡胤為何不敢征討雲南呢?

事情還得從965年說起,這年十一月,趙匡胤下詔討伐後蜀,命大將王全斌率領3萬軍隊,從陝西向四川進軍,又命劉光義率領2萬軍隊,由湖北沿著長江進軍。後蜀政權至少有14萬軍隊,但與宋軍一交鋒就潰不成軍。從出兵到後蜀投降,北宋軍隊僅用了66天的時間。

原來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當時占據雲南地區的是南詔政權,好大喜功的唐玄宗發動「天寶戰爭」,先後兩次派遣十幾萬大軍征討,結果唐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正是因為這次「天寶戰爭」,導致唐朝內地兵力空虛,給了安祿山造反的機會,釀成「安史之亂」。趙匡胤是在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

② 宋仁宗為什麼不滅了遼國和西夏

首先來說遼國:從五代後期以來契丹騎兵就是中原王朝的噩夢,趙匡胤開國立宋後,以他的英明神武也謹慎的選擇了先南後北、也就是先易後難的統一步驟,可惜他英年早逝,其弟趙光義嘗試北伐遼國卻大敗而歸,真宗時要不是寇準果決,汴梁都差點不保,讓仁宗去滅遼國給他三個膽子也不敢,宋人應該擔心的是契丹趁宋困於西夏時南下。
再看西夏,黨項人就是在仁宗統治時期才正式立國甚至稱帝的,宋人幾次征討都沒有成功,反而損兵折將,只能用消耗戰與其對峙。西夏非常堅韌,極盛時期的蒙古人拿它也頭疼,成吉思汗就死於討伐西夏之役。仁宗朝那些嘴炮不可能解決西夏問題。

③ 趙匡胤為何不先滅遼

1、趙匡胤剛剛建國,政權不穩,採取的是幾近「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2、宋朝兵制的原因,宋把大量精兵組成禁軍用來戍衛京師,邊境兵員戰鬥力不堪一擊,幾次戰役下來,形成了恐遼心理;
3,地理因素,宋失去了幽雲十六州,邊境無險可守,戰術上處於被動。
4、國家形式上,遼是游牧民族,宋是傳統的農業國。
遼處攻勢,宋居守勢。遼的戰略縱深太大,不好主動出擊,與之決戰;宋的人口密度大,不便防守,且地理毫無優勢,便於遼長途奔襲(如靖康之恥)。

④ 如何評價宋太祖趙匡胤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評價政治人物,要同時從兩個維度來看:1.個人功績,2.個人品德。兩個維度不能偏廢,而不能只看一點,不及其餘。一.從個人功績上,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殘暴戰亂,開創了一個穩定繁榮的盛世。尤其是經濟的發達程度,民眾的生活水平和自由度來講,宋代是古中國最高的。宋代繁榮和自由的重要原因是,對於商業貿易最為開明和認同,這在重農抑商傳統濃厚的古代中國,尤其是難能可貴。而中國重農抑商的農本主義觀念、是抑制中國發展,導致中國落後貧窮的重要原因。所以,元明清雖然看似強大,但老百姓生活卻其實並不幸福,也無多少權利和自由。對於宋代批評最多的是對外居於軟弱地位,但這是一種國家主義的歷史觀。有宋四百年以來,老百姓的生活總體還是很不錯的,在中國古代史上是最自由和富庶的。如果讓我選擇一個朝代生活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是宋朝。還有一點,他拯救中華文明於水火,甚至可謂是再造中華文明。所謂大唐,自安史之亂之後,太監搞死皇帝跟玩似的,藩鎮節度事的肆意妄為也不遑多讓。五代十國則完全使號稱禮儀之邦的中華 完全變成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野獸狀態。而趙匡胤不僅是簡單地結束了這種狀態,而是遠遠更進一步,懲惡揚善,寬厚仁慈,重視文教教化,硬是將一個血雨腥風兩百多年、已經野獸化嚴重的故國,變得鬱郁乎文哉。歷史實在是太多的血腥、殘暴。而趙宋可謂是最亮眼的一個歷史時刻。2.個人品行。趙匡胤的雄才大略自不必說,而且他的寬容、仁厚更是在歷朝統治者中所沒有的。宋朝是唯一一個值得懷戀的朝代,唯一一個值得為其滅亡深感惋惜的朝代。從趙匡胤與其他歷代皇帝的對比可以發現,似乎出身貴族的皇帝,更容易胸襟開闊,仁厚寬和,李世民也算一個。反之,朱元璋、劉邦、洪秀全等人,則都太殘暴、粗野、狹隘。更不用說出身草原蠻族的金、元、清的統治者了。康熙對朱元璋評價甚高,贊曰治隆唐宋。這正說明兩個人境界都不高。正是明清嚴厲地限制打擊商業和貿易,打壓言論,才將一個經濟與人文繁盛的中國,變成了一個死氣沉沉的大農奴庄園,進而導致了中國的嚴重落後。總起來說,朱元璋其實是中國的千古罪人。而假如宋朝不滅,或者宋朝重視商業貿易的政策能得以延續,宋朝遲早會發達起來,工業革命也更早地發生在中國,北方的蒙古、女真等游牧蠻族,早晚都會被碾壓的。最後補充一點:趙匡胤唯一可能被詬病的是,文治雖好,武功有限,未能完全統一中國,在大統一王朝里地盤太小,外戰不力。這就必須說,趙的歷史階段實在是太難了,簡直是地獄級別的。為何?首先幽雲十六州被割給了契丹——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已有太多人論述。而他所面對的契丹 正是如日正中天的,且文明與漢化程度很高的北方政權。朱元璋看似打敗蒙元很厲害,但當時元朝已是氣數已盡腐朽不堪,與當初橫掃歐亞的蒙古早已是兩碼事,就如同當初掃平中國的滿洲八旗部隊,和清末的八旗的戰鬥力不是一回事是一個道理。換個人恐怕歷史就要改寫為契丹統一中國。再一個講,五代十國以來,是典型的中原漢文明的低潮衰落期,與此同時北方的契丹卻朝氣蓬勃。由此看來,趙可謂硬是逆轉了歷史。最後,契丹、大金、蒙古的最巔峰期,都讓宋趕上了,尤其是蒙古更是橫掃歐亞,偏安的南宋硬是硬抗了百年才被滅,不丟人。歸根到底:一個人命運,既要靠個人奮斗,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再強調一點:有人說趙匡胤不過是比一般割據軍閥地盤大一點的軍閥而已,連司馬炎都比不上。這還是以地盤大小論英雄,還是典型的國家主義思維。話說,元朝地盤夠大,但生活於其中的老百姓真的比宋朝好嗎?或者,前蘇聯地盤世界第一,但你是願意作為一個蘇聯人 還是願意作為一個像瑞士、盧森堡這樣的撮爾小國人?

⑤ 趙匡胤計劃「先南後北」,最後為何沒有統一南方的大理國

北宋趙匡胤稱帝後,他的遠大理想,就是統一全國,並且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其中某項計劃就是「先南後北」。北宋建立以後,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遠遠沒有結束,在北面有強大的遼國和遼國扶持下的北漢,南面和西面分別分布著,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等較大的割據勢力。


976年,北宋趙匡胤第3次進攻北漢,但是兩個月以後,突然得病死亡,遼國再次出兵支持北漢,新登基的北宋皇帝趙光義只好撤兵。可以想見,當時遼國實力非常雄厚,是很難啃得動的,看到大理國示好,也是他求之不得的,他可以集中精力,把軍隊投入北方戰場,與北漢和遼國周旋,大理國所以就沒有完成統一。

⑥ 北宋、遼國、金國都很強大,為什麼不滅了弱小的西夏呢

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在擊敗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之後,在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稱帝,國號“契丹",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遼,這就是遼國的開始。公元1125年,在強大的女真軍隊的打擊下,遼國最後一位皇帝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兵敗被俘。強大的遼國至此滅亡。

北宋、遼國、金國之所以沒有滅亡西夏雖然都是各有各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各家的戰鬥力都一般,而西夏小國戰鬥力又略強,誰也沒有完全戰勝誰的能力,最終全都被崛起的蒙古帝國消滅掉了。也應了那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⑦ 為什麼趙匡胤的北宋能夠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呢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這個大割據時代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

三、正確的統一戰略。趙匡胤的統一是有計劃和有步驟的。其基本戰略是"先南後北,"北防南征"--即以少數兵力抵禦北方,於攻守兼備中偏重防守,而以優勢兵力和較集中的力量對付南方,逐一征伐。原由是:南方幾個割據王國都是經濟相對發展地區,這些國家總體實力尤其是武力較弱。吞並南方,可得到豐富的物資以充軍備,南方穩定了,回頭再收拾遼國支持的北漢不遲。公元963年,北宋連續出兵兩湖,滅掉了荊南和湖南;965年又滅掉後蜀;971年滅掉南漢,據有嶺南和廣州地區。

最後一個大的心腹之患就是李煜的南唐了。北宋准備向南唐動手的時候,已經佔有了中國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尤其是,四川一帶久無戰亂,天府之國,有著較好的經濟基礎,很快成為宋的經濟和軍事基地。長江天塹的上游已為宋朝所有,這是趙匡胤明顯的地位優勢。

北宋並沒有完全統一古代中國,但也基本統一古代中國。二次討伐遼國失敗,幽雲十六州和遼西、遼東還在契丹手中。黨項李繼遷及其後代後來控制了夏州、靈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交州建立的交趾國,也只是成為宋朝的藩屬國,即越南的獨立。

四、藩鎮割據形勢的變化。五代時期藩鎮割據的局面本身已經弱化了,藩鎮的轄區都大大縮小,基本都只有三兩個州,唐時期那種大鎮越來越少,到後周時期,擁有支郡最多的河東、盧龍兩鎮,一個獨立,一個被契丹侵佔,開封周邊的節度使都被禁軍將領兼領(例如趙匡胤兼任的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朝廷的軍力資源遠遠壓倒藩鎮,加上朝廷不斷讓大部分節度使在一個地方待幾年就移鎮,所以地方割據很難成功。對皇權的威脅已經由大鎮轉換為禁軍出身或者皇帝親信出身的將領發動的政變上。中央集權已經初步恢復了,就剩下對禁軍將領的杯酒釋兵權和征服南方了。

五、久亂思治。久亂必治,逢亂思治。戰爭和頻繁的政權更迭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人民渴望結束這混亂的局面,過上安定的生活。

⑧ 趙匡胤橫掃天下,為何不敢征討大理呢

960年,後周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趙匡胤在穩定內部後,就開始對外用兵,他的夢想就是統一天下。趙匡胤在位期間,北宋先後滅掉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可以說是橫掃天下。不過當有人提出向雲南進軍時,趙匡胤卻沒有答應,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時占據雲南地區的大理政權!話說937年,當時中原正處於五代十國時期,白族人段思平在推翻大義寧國後,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理」。大理政權的統治范圍很廣,包括我國的雲南、貴州以及四川西南部,此外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也是它的統治范圍,可以說當時的大理國國力強盛、稱霸西南。

這場戰爭就是「天寶戰爭」,其詳細情況昨天已經做過介紹,唐朝先後動用二十多萬軍隊,妄圖消滅南詔政權,結果全軍覆沒。當時的唐朝正處於強盛時期,用二十萬軍隊都無法消滅南詔。而此時的北宋剛剛建立5年,全國的禁軍只有19.3萬人,況且天下還沒有統一,根本沒有必要對西南用兵。

⑨ 大理國實力那麼弱,為何趙匡胤沒有選擇吞並他

陳橋兵變後,宋太祖代替後周,逼迫柴宗勛善建立北宋。這時,在中土國內,朱世宗柴英經歷了10多年的鼓勵程度,經歷了數十年戰亂的中原王朝有了略微統一的希望,但柴英卻英年早逝,留下了孤兒寡婦。宋朝大州以後,又經過一系列戰爭,終於統一了長城以北的中國。


當時,落後兒童皇帝石景根借約兵,將煙雲16周割讓給契丹人。由於燕郊地區一直是漢族中原王朝的堅固壁壘,北宋從建國初期就努力重新奪取這里,保護華北平原下的京都邊陲。但是北宋軍隊的戰鬥力低,內部戰略指揮也有很大的失誤,因此北宋在與遼朝的戰爭中處於劣勢。

第二,合並代理的費用太大,但獲得的利潤卻少得可憐。

自古以來,西南地區受到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但沒有像其他地區一樣設置郡縣,這仍然是少數民族部落的形式。原因是雲貴地區民族多,地勢險峻,中原王朝不能有效集中管理這些地區,蜀漢丞相諸葛亮也能像猛獸一樣征服江部落領導人後代為管理。此外,雲貴地區非中原傳統農耕民族,少說稅金,要想真正統一,中央政府必須提供財政支援。北宋雖然富裕,但北方戰爭緊張,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加上大理不僅不能提供物資,反而是沉重的負擔。

第三,達利北頌信已經是屬國

中原王朝對西南邊遠地區的管理模式一直是名義上的本國領土,但內部仍然放任其發展。元代的李清源、明清的束縛制度、土司制度都是很好的例子。


宋徽宗時期,雲南大理國人選祭壇和名譽(天龍八部榮譽人物原型)派遣了北宋朝貢、宋徽宗夏陵奉團、雲南節度使、金紫光祿醫生、尚州、代理王等。所以,從北宋的角度來看,大理皇室畢竟只是王府,不是皇帝,這在當時的法理上,大理國本來就是宋朝的土地,所以北宋沒有並吞。

⑩ 宋高祖趙匡胤橫掃天下,為何不敢征討大理

大理根基深厚。我們從小就看過《天龍八部》,我們都知道大理一直都是段氏所掌控的他的第一個首領是段思平,我們在天龍八部中看到的是段譽和他的爹爹,在電視劇中我們就知道段氏武功高強一直統治著大理,據史記記載大理統治時期長達三百多年,這三百年來他們兵力強壯,民心聚集,所以趙匡胤想要征討大理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趙匡胤在大理人沒有一點點的民心,所以這也導致趙匡胤不敢征討大理。

古時的大理也是不可小覷的,他們國家也是統治了長達三百多年,民心所向,所以大理很難統一,總之只要百姓過得好就好了。

閱讀全文

與趙匡胤為什麼不滅越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防疫裝備有哪些 瀏覽:634
伊朗在沙特的哪個方向 瀏覽:912
廣西哪裡能看到越南黃花梨 瀏覽:126
哪些中國聲音 瀏覽:41
中國里最厲害的拳法是哪個拳 瀏覽:354
中國什麼時間能趕上美國gdp 瀏覽:449
什麼時候可以嫁給義大利男人 瀏覽:247
越南幣回收價格多少 瀏覽:213
中國移動有什麼套餐 瀏覽:436
義大利維骨力吃了過敏怎麼辦 瀏覽:131
中國美協有多少會員 瀏覽:485
伊朗疫苗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411
印度科技領先中國多少 瀏覽:543
義大利的傢具一線品牌有哪些牌子 瀏覽:41
伊朗體育項目都有什麼 瀏覽:506
越南一天的消費多少錢 瀏覽:569
義烏到印度貨物需要多少錢 瀏覽:623
去過三次伊朗怎麼辦理美國簽證 瀏覽:159
伊朗石油儲量夠開采多少年 瀏覽:92
伊朗哪個國家沙漠最多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