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在國內一部分國際企業要搬遷到越南這是趨勢嗎
有句話叫做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資本家本來就追逐利益的,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資本往抵窪地方流其實也不奇怪,加上一些國際政治因素的原因,還有就是各方面支出的原因,這些綜合來說的確導致了資本的流動,有他們的原因也有我們的原因。
當然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習慣了無約束排放的一些企業突然受到了約束,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財力去做一些事情,利潤等於減少了,加上人工費的上漲,還有平常逢年過節的上供,這些都成為了一些企業利潤下降的原因,還有就是一些地盤租用的支出,這些的確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其實人工費上漲影響是次要的 其他剩下的方面才是主要的。
㈡ 為什麼很多公司的工廠都搬到越南去了
1、製造成本問題:與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相比,國內中西部地區在人工工資以及土地等成本上,還是偏高的。
2、中國中部地區,在銷售上不具備優勢:在中部地區建廠,那麼產品如果是面向國際市場出口,首先要先陸運,然後再轉海運,這樣運輸費用高企,會極大提高產品成本,削弱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越南等國家,可以直接在港口城市設廠,直接走海運,極大降低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
(2)越南為什麼搬遷到美日擴展閱讀:
特點:
伴隨中國製造業需要轉型升級的需求,以及環保、資源等要求越來越趨於嚴重,以及稅收等方面優惠幅度的降低,這方面的成本也是重要原因。而傳統一些低端製造業,本身利潤已經非常稀薄,需要更優惠的稅收,更常規的環保要求,這就逼著一些低端製造業,到越南等新興國家尋找機會。
但有一些製造業因為面對中國本土市場,所以他們搬遷到中西部地區,這樣就近生產更有競爭力。
通過產業轉移,可以促進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提高所在國GDP發展,提高收入,進而提高所在國國民購買力,這樣中國大量過剩產品,可以找到新的買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廠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擔憂在越南投資 眾多中企或轉移至柬埔寨
㈢ 在美日韓的扶持下,越南會發展成為發達的輕工業國家,有沒有這個可能
不會,越南大部分都是山地,交通不便,跟我國的雲貴地區一樣,而且美日也不會全力扶持。他越南也會慎重,因為他如果跟美日走的太近,他也會考慮到中國,試想,自己只是一個小國,如果讓美日這些在自己國內部署武器這些,難道不考慮中國嗎?他越南是有過教訓的。
㈣ 環球時報:被傳要加入印太戰略,越南喜歡嗎
澳大利亞—東盟峰會18日在悉尼落幕,14日至18日,來參加峰會的越南總理阮春福也對澳大利亞進行了訪問,越澳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系。雙方在聲明中提到南海,但沒有說很刺激的話。
如今越南在國際媒體上的曝光率挺高的,主要是因為它作為南海聲索國與中國,以及與美日澳印等國的微妙關系。越南與澳大利亞結為戰略夥伴關系,一些人望文生義,聯想到越南近期與美國、印度、日本活躍的外交往來,又把一個頗具刺激性的問題提了出來:越南是要加入「美日澳印四國同盟」嗎?或者說,越南是不是「四國同盟」的「影子成員」呢?
印太戰略已經提出有段時間了,它提供了一個讓不喜歡中國的人可以很過癮狂想的框架,並且已被一些力量當做向中國施壓、要價的招牌。至於印太戰略究竟是什麼形態的東西,一個國家和地區怎麼就叫「加入」了它,比如是去參加個會,或者表個態,還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既然是印太戰略,印度應該是已在其中了,尤其它是四國對話機制的參加者。但是印度官方至今不說印太戰略是針對中國的,也不承認四國對話是沖中國來的,只有印度媒體在興奮地暢想四國如何聯合對付中國。
更何況越南了。它在與美日澳印發展關系,不太在意因此而引發國際媒體的種種聯想。同時它又很積極地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並推動兩黨關系升溫,與中國一起給南海爭議降調。河內與兩年前相比不是更激進了,而是更圓滑了,更熟練地在中美之間以及中國與其他有影響力的國家之間玩弄平衡。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也留了一些私心,忍不住在經濟上「通中」。而且「吃人家的嘴軟」,堪培拉在表現一段時間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忠誠之後,往往又會強調「看不到中國的敵意」,「中國不是威脅」。
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經濟已是西太平洋最強大的磁石,一些力量宣揚的「中國威脅」沒有確鑿的佐證,相關擔心抵不過與中國合作的吸引力,而與中國對抗的壞處遠遠大於為美國效力所能得到的好處。所以區域內個別國家做出復雜的、可以進行多種解讀的外交姿態,搞得印太戰略有些朦朧。
美國推印太戰略的目的最明確,日本也明確,都是要牽制中國。澳大利亞和印度都有機會主義的成分,如果越南確實在往上湊,它的機會主義性質就更濃了。美國的目的雖明確,但當年遏制蘇聯是要遏制它的擴張,易於操作,而遏制中國的進一步成長卻無從下手。美國自己就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如何與中國切割?
越澳結為戰略夥伴關系完全有它們的正當性,它們都是主權國家,有權對彼此的關系進行定義。再說「戰略夥伴關系」這種名稱有些貶值,中國與越南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中國與澳大利亞是「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比越澳關系的名稱叫得還響。所以單從阮春福這次訪澳擺到桌面的成果來看,中國人沒必要說什麼。
至於堪培拉與河內是否把各自的機會主義往一起擰了擰,我們不清楚。國際媒體紛紛朝著「是」的方向解讀,還是請它們對那些解讀做回應吧,中國人可以順便聽一聽。
㈤ 越南發展的唯一方向是不是發展成為一個輕工業化國家
也有可能,也沒可能,越南大部分都是山地,交通不便,跟我國的雲貴地區一樣,而且美日也不會全力扶持。他越南也會慎重,因為他如果跟美日走的太近,他也會考慮到中國,試想,自己只是一個小國,如果讓美日這些在自己國內部署武器這些,難道不考慮中國嗎?他越南是有過教訓的。越南想在輕工業超越中國,中國的產業鏈最完整,就算皮鞋,裡面的面料,配件,包裝等等全都能在一個國家搞定,但是東南亞只是其中某個環節可以生產,其它的還是得向中國進口才能組裝,所以這些國家最多隻是下游末端而已,其它國家就算生產成本再低但是加上部分配件從中國進口的運輸成本其實和全部在國內製造沒什麼兩樣,所以中國不放手製造業,其它國家永遠別想復制以前中國的成功。估計中國也不會防守低端製造業,畢竟幅員遼闊,低端的可以轉導西部,現在交通發達,不一定要通過海運,省去陸上運輸這個環節,直接從衣袋一路這里坐高鐵出口歐亞大陸。
㈥ 十年中越戰爭後,為何越南通貨膨脹嚴重
因為越南戰爭之後,越南經濟全線崩潰,紙幣貶值,所以通貨膨脹十分嚴重。
㈦ 美日政府給錢喊我都不回去! 跨國車企持續加大在華投資
4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再次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搬家費,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知識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
美國宣布100%直接報銷搬遷費後,美國小弟日本也不甘落後,首相安倍就直接下令,將拿出22億美元幫助在華企業回國!
尤其是在當下,美國本土受到疫情沖擊,大量美國汽車企業在美國工廠停產,美國車企在華工廠復工復產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日本製造業龍頭豐田汽車加大在華投資與擴產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汽車企業的龍頭與「王牌」豐田汽車4月2日剛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正在建設投資額為49.9億元的第四生產線,專為新能源車型,年產能20萬輛。一汽豐田今年以來也有消息傳出,其正在天津籌建一座年產能2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預計總投資近85億元,按照天津市的規劃,這一項目將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顯進展。
根據豐田集團計劃,其2020年全球銷售目標為1077萬輛,與2019年1072萬輛的全球銷量基本持平。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豐田部分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生產線一度暫時停工,豐田汽車在日本國內5家工廠共7條生產線在4月3日也宣布暫時停工。
自2月17日起,豐田汽車在華工廠正式復產,豐田汽車是在華日系車企中生產和銷售恢復最迅速的車企,3月銷量達到10.2萬輛,是首個重回10萬輛月銷量的日系汽車品牌。今年第一季,豐田在華銷量為27.1萬輛,同比下降22.1%,而同期中國車市整體銷量跌幅超過四成,大多數日系車企下滑逾三成。
至今,豐田尚未調整今年在華的銷量目標,並將在中國市場率先按下豐田「EV元年」的按鈕,推出C-HR、IZOAEV和LEXUSUX的EV這三款EV。與此同時,豐田加快產業鏈整合,除了在華增資新建電動車生產線,還推進零部件國產化速度,豐田變速器供應商愛信AW株式會社與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廣汽愛信自動變速器項目在正常推進中。此外,廣汽豐田還計劃2021年建成TNGA系列發動機項目,將投入37.3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摺合約6.05億美元),其中股東增資20174萬美元。
中國的三大優勢令跨國車企難舍
中國地區復工復產為跨國車企帶來了巨大的福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跨國車企在歐美等疫情比較嚴重地區的壓力,成為多家跨國車企的避風港,這些跨國車企沒有理由撤離中國。《汽車專業網》認為,相比中國市場強勁的復甦態勢和發展潛力,美日政府給的搬遷費真是微不足道。尤其是美國疫情現在是節節攀升,美國車企迴流本土能幹啥呢?
除了中國市場潛力外,中國勞動力比歐美日便宜,比東南亞和非洲素質高,這些跨國車企到哪去綜合性價比如此高的勞動力呢?近年來,一些跨國企業考慮到勞動力成本的原因,將製造業部分搬遷到印度越南之後才發現後悔莫及,整天擔心著銷量問題,輾轉反側之後,最近又希望從東南亞國家轉回到中國,比如日本松下集團和鈴木集團將自己的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地。
前不久,日本媒體對1000多家日本企業,做了市場調查,問他們,在未來一兩年內,他們在投資意向上,更想往哪個區域投資,結果排名第一的是中國大陸。
與此同時,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在中國開一家工廠,幾乎在國內就能找到所有的零件供應,其他國家絕對做不到這一點,這也是中國手中最大的底牌!
與此同時,中國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物流優勢,現在的中國無論是航運還是海運、陸運都非常發達,甚至國內大部分的港口吞吐量,都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最大的港口還要多!
人力、供應鏈、物流這三大優勢相互結合,即使美日政府給了全部的搬遷費,也不會有企業想要搬離中國,在他們看來,搬遷費都是小問題,最重要的是,他們搬到本土還能不能保持正常生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越南的經濟正在騰飛,越南會成為下一個韓國嗎
這個可能性不大,越南和這些發達國家的體制都完全不同,尚且處在發展中國家的路上,並且像日韓也好,歐美也好,這些地方很早就已經抓住了經濟和貿易的發展黃金期,所以自然就崛起了,越南錯過了這個機會,並且越南和歐美關系也不太好,所以說越南哪怕經濟發展再快,在高端產業和科技方面依然不存在優勢。
並且周邊的東亞國家也是對越南非常警惕的,如果越南發展的非常迅速,別的國家也會提防這個地方,特別是日韓以及美國的勢力,不可能讓越南發展成超級大國的,除非越南跟著美國走,不過越南雖然沒有什麼機會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它可以往旅遊業繼續發展,就如同泰國一樣,越南的文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將旅遊業打造成功,將來也會成為一個熱門的旅遊度假國。
㈨ 越南的發展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表示,在新的亞太政治戰略格局下,中越關系將會顯得更為重要。他說,美國目前對中國實施的是一種接觸與遏制相結合的防範戰略,一方面尋求擴大與中國的共識與合作,另一方面又認為中國的發展具有很大不確定性,而在中國周邊編織以美國為中心的防範網路,其中越南在美國的整個亞太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
王勇認為,越南未來朝哪個方向發展對中美兩國而言都至為重要。他說,美國對越南政策的最終結果將取決於越南的對外政策和中越關系的發展,具有一定局限性。越南目前正在積極為本國改革發展創造條件,願與所有重要國家保持良好關系,會在中越之間採取一種平衡政策,不會出現對美一邊倒。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昆指出,中越關系正處於最好時期,兩國領導人往來頻繁,雙方經貿合作發展迅速,邊界領土問題陸續獲得解決。他認為,中越關系的良好發展並不阻礙越南與美日等其它大國關系的發展。雖然中越間仍然存在領土爭端,越南也對中國的發展心存疑慮,但從總體來講,中越關系要強於越美之間的關系,且中越關系與越美關系都處在同時上升過程中。中國不是要在東南亞地區與美日競爭,中國在東南亞影響仍然有限,中越關系發展實際上有利於促進美日進一步向越南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05e7010006fk.html
http://bbs.tiexue.net/post_1852518_1.html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0416/14044998_2.html
㈩ 越南排華背後是不是有美日支持
主要是嫉妒我國人民比他富,。咱這娶不起老婆的都到越南去買新娘就是證明。還有因為在越南投資的台灣商人,中層幹部管理層大多都是中國人。而且同工不同酬。羨慕嫉妒恨來了。其次是美日在後面扇風點火才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