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有那些傳統節日
1、越南端午節(越南語:Tết Đoan ngọ/漢越詞:節端午)是越南的傳統節日,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越南的端午節習俗和中國基本相同,但許多人都不知道「屈原」。
他們會在當天飲雄黃酒、吃粽子,還會給孩子戴上五色絲線。這五色絲線要在夏季的第一場大雨或是第一次洗澡時,扔到河裡,以此求得平安健康。
2、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歷來越南春節不可少的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越南人過春節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餅。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國的粽子一樣,不過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中間包裹的豬肉與綠豆沙則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盛。
(1)越南的端午節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越南的語言文化
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個。依據越南統計總局(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2010)於2010年所公布,於2009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約8,584萬人。其中主體民族「京」(Kinh)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
京族人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其母語就是越南語(越南語稱為Tiếng Việt)。若就語言分類的角度來看,越南的民族數量遠多於54個民族。
根據Ethnologue(Lewis 2009:537)的紀錄,若不包含手語,越南境內共有105種語言。越南政府認定的54個民族分屬於下面5個語系:
「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壯侗語系」(Daic)、「苗瑤語系」(Hmong-Mien; Miao-Yao)、「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和「漢藏語系」(Sino-Tibetan)。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被採用為全國性官方語言,用於教育體制及大眾媒體。約90%的少數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語。
21世紀以來隨著少數民族語言意識的抬頭,民族母語的教育權與傳播權逐漸受到重視。譬如,在越南之聲廣播電台已經使用一些少數民族語如苗語、泰語、高棉語等放送。
越南語因為過去曾用漢字且有許多漢越詞,於20世紀初曾被誤會為漢藏語系的成員。後來經過深入研究,才發現越語應該分類在南亞語系底下較適當)。
越南語大約可分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數腔調及詞彙的差異外,基本上方言之間可以互相溝通理解。建國後越南是以位於北方的首都河內腔為標准。
② 哪些國家有端午節其他國家怎麼過端午節的
其他國家有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越南、德國、美國、英國過端午。
1、日本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的傳統。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歷5月5日。端午節的習俗傳到日本之後,被吸收改造成為日本的傳統文化。
日本人在這一天不劃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並在門前掛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節被日本政府正式定為法定的兒童節,成為日本五大節日之一。
端午節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節日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子和柏餅。
2、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韓國人將『端午』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
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盪鞦韆、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韓國這天會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頭、吃車輪餅、盪鞦韆、穿韓國的傳統服裝,但不劃龍舟,不吃粽子。
3、新加坡
新加坡華人每當端午節到來時,人們總不會忘記吃粽子、賽龍舟。
4、越南
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5、美國
從20世紀80年代始,端午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了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
6、德國
端午文化中的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
7、英國
在英國,全英中華端午龍舟賽影響力逐年擴大,已經成為英國乃至歐洲規模最大的龍舟賽事。
(2)越南的端午節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習俗:
1、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開元年間,唐明皇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2、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做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③ 越南的主要節日
春節:1月底或2月初,慶祝一周,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越南共產黨成立日:2月3日(1930年)
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
胡志明誕辰紀念日:5月19日
佛祖紀念日:5月28日
中元節:8月,陰歷7月15日,一年中第二大節日
中秋節:陰歷8月15日
八月革命節:8月19日
國慶日(獨立日):9月2日(1945年)
哈節(唱歌的節日):農歷六月初十、八月初十等(各地不一)
④ 東南亞有哪些國家過端午節嗎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
過端午節的有:新加坡、越南。
1、新加坡:新加坡華人每當端午節到來時,人們總不會忘記吃粽子、賽龍舟。
2、越南: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食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節日清晨,越南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4)越南的端午節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端午節的國外影響:
1、日本: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的傳統。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歷5月5日。
2、朝鮮半島: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韓國人將『端午』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端午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南亞
⑤ 外國人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因為現在的中國文化在國際上占越來越重的地位,中國的端午也紛紛在其他國家流行起來,下面講述一下外國人的端午,會幹些什麼。
韓國人端午忙洗頭
「小的時候,媽媽會讓我們用菖蒲水洗頭,然後再洗澡,據說這樣一年可以非常健康。韓國到現在很多人到了端午節這一天,還保持著用菖蒲水來洗澡、洗頭的風俗習慣。」一位旅居中國的韓國女士這樣回憶。
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參加過龍舟賽的美國人把這一活動帶回美國,並使它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現在,美國的龍舟賽活動已從西海岸的加州和東海岸的紐約州,向沿海其它州和內陸州發展,龍舟賽從每年6月至10月的各個周末,接連不斷地舉行。在加州南部,長灘世界盃龍舟賽堪稱美國最具運動競賽性的龍舟賽。除了賽場上的龍舟競技,現場還會有中國傳統民俗技藝表演如武術、雜技、舞蹈,以及傳統民間藝術如中國書法、水墨畫、剪紙等,全面展現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烘托出濃濃的節慶氣息。
在德國,端午賽龍舟也落地生根了近三十年,干什麼都認真的德國人已成為劃龍舟的一把好手。每年都有數百名選手參加在法蘭克福舉行的龍舟比賽。為了保證公平,比賽所用龍舟都由主辦方提供,選手可自帶劃槳。每到龍舟節,河畔就會聚集很多觀看比賽的市民,而選手們花樣翻新的打扮也透露出參加比賽的歡樂心情。
近年來,俄羅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越來越濃。早在2004年,俄羅斯就在農歷端午節前夕舉辦了端午龍舟大賽,從此各種龍舟賽就越來越多。
龍舟賽活動得到不少俄羅斯民眾的喜愛,還促成當地水上運動學校開設了龍舟訓練課程,從青少年開始推廣這一項目。
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如今,被「歪果仁」玩得花樣翻新的端午節已經「粽」橫四海,成為全球人民共同的歡樂「嘉年華」……
⑥ 越南有什麼節日節日的風俗是什麼
越南重要節慶假日 :
春節:1月底或2月初,慶祝一周,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中秋節:陰歷8月15日
八月革命節:8月19日
國慶日(獨立日):9月2日(1945年)
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等。由於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和內容,與中國基本相同。
⑦ 越南的習俗是什麼
1、插桃枝
是越南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臨近春節之際,越南家庭都會到超市中去購買大株桃枝,帶回家後插在門口或者客廳以作為春節期間的家庭裝飾。
桃枝寓意驅鬼驅邪,在中國古代即盛行以桃木劍作為驅邪的法寶,時至今日插桃枝已經不再為中國春節的習俗,被貼門神辟邪所取代,但越南依舊很好的保留了中國古代的傳統習俗。除卻插桃樹枝之外,金橘枝也是要常備的,寓意財源滾滾,吉祥如意。
2、祭祖
越南春節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即掃墓,在春節前掃墓寓意請祖先回家過年,早在成書於14世紀的《安南志略》中便有民間在元旦「杯盤祀祖」的記載,越南在年底掃墓,與中國在清明掃墓不同。在越南清明節並沒有被當做節日記載,僅僅是附錄於寒食節之後。
有學者研究,越南之所以沒有按中原王朝清明祭祀祖先的習俗辦事,和其所處氣候環境有很大關系。越南地處亞熱帶,春節乾熱風大,極易著火,而年底剛過雨季,草木旺盛,將其根部拔出後可以防止雜草侵擾墓地。
3、采祿亦
是越南春節十分重要的習俗,采祿實為采「綠」,因二字在越南發音相同,故采綠被稱為采祿。采綠葉的習俗就是要把折下的帶有綠葉的樹枝帶回家。
在中國古代,采綠是人民的一項重要活動,後傳至越南。但在今日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沒有了采綠的習俗,但越南一直保留至今。因綠與祿諧音,故采綠寓意為在新的一年官運亨通、萬事如意,所以除夕采綠葉十分重要。
(7)越南的端午節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1、越南婚俗
在越南北部蠻族的一些部落中,結婚時有一種讓舊情人先佔「初夜」的「謝恩」婚俗。一個新娘在婚前,往往有舊的情郎。如果確定與一個人訂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斷絕關系。按傳統習俗,新婚之夜新娘並不住在新郎的洞房裡,而是去找舊情人共枕最後一夜,以示「謝恩」。
2、越南端午節
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食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節日清晨,父母為子女准備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李、檸檬等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
南方一些地區讓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雞蛋和飲椰汁,大人飲雄黃酒,並將雄黃塗在小孩頭、額、胸、臍各處以逐蟲。端午采葯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人們認為「端午草葯」最為靈驗,許多集市上有此葯專賣攤。
⑧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各國端午節習俗
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
韓國端午節習俗:除了舉辦多種祭祀儀式外,韓國當地還會組織比如摔跤、盪鞦韆、拔河、射箭等比賽,還有假面舞、煙火表演、端午放燈等活動。
日本端午節習俗:在日本,端午節主要是男孩子的節日,有男孩的家庭要掛出鯉魚形狀的旗子。江戶時代,崇尚武士精神,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
越南端午節習俗:在越南大人們會給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新加坡端午節習俗:新加坡的端午節,會在東海岸公園舉行精彩的龍舟邀請賽,世界各地的龍舟隊伍聚集在此,一較高低。
德國端午節習俗:端午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20多年,龍舟賽在德國流傳很廣,比賽時,每支龍舟可容納20人,選手允許使用自帶劃槳。
⑨ 越南有哪些傳統節日
,越南農歷和中國農歷的日期一致,民間傳統節日的日期和風俗也基本和中國一樣,同時又有很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節日。
春節:送灶王、備年貨、祭祖先、放煙花、帖春聯……中國遊客在越南過春節會有回到故鄉的錯覺。但是越南人不吃餃子和湯圓,而是吃一種圓形的米糕和方形的粽子,各家各戶都會擺三樣東西:一束鮮花、一盆金橘和一個盛著五種水果的果盤,以求新年大吉大利。春節期間還有種種禁忌:不能吵架、不能說粗話、不能幹農活、不能弄壞東西等等。另外還有許多的風俗講究和傳統民間活動,既能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又非常有當地特色,是不可不參與的大熱鬧。
端午節:端午節越南人也吃粽子,並且采草葯驅蟲,據說端午的草葯非常靈驗。此外父母在這天一早要為孩子准備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哈節:是京族人的傳統節日。「哈」在越語中是「唱歌」的意思,所以「哈節」就是唱歌的節日。過節的日期各地有的在農歷六月初十過,有的在八月初十過。京人的村莊都建有一所「哈亭」,平時供人們乘涼、唱歌及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遇上「哈節」時,這里會舉行迎祖、祭祖、飲宴、唱歌、跳舞、唱戲等活動。
七月節:是拉志族的節日。七月節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歷時13天。初一每戶派一名男子攜帶酒肉到「波米如」(老父母)家,由波米如主持「迎祖」儀式。以後按波米如指定的日期,每戶輪流舉行「迎祖嘗新」儀式,即向祖先祭獻供品。節日期間嚴禁用非本民族的語言交談。7月13日,人們在波米如家舉行隆重的「送祖」儀式,節日在這時達到高潮。
中秋節:越南的中秋節實際上是個兒童節,孩子們提著各種造型的紙燈在月光下玩耍。
盤古節:盤古節是京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臘月下旬,家家殺雞宰主,祭祀開天闢地的盤古,以求始祖保佑。
華人的節日:在越南的華人保持著祭祀中國神的習俗,各路神仙的生日都算是小小的節日,有一定的儀式和活動。而天後(即媽祖)誕辰紀念日農歷2月23日則是最重要的大祭祀,因為當地華人把天後視為保護神。 公眾假期
1月下旬至2月上旬:Tet Nguyen Dan, 農歷新年(3天)
4月5日至20日:Thanh Minh,清明節(紀念及打掃先人之墓穴)
2月3日:越南共產黨成立日
4月30日:越南解放日
5月1日:勞動節
5月19日:胡志明誕辰
9月2日:越南國慶日
⑩ 越南端午節與中國端午節的區別
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節日清晨,父母為子女准備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李、檸檬等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區讓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雞蛋和飲椰汁,大人飲雄黃酒,並將雄黃塗在小孩頭、額、胸、臍各處以逐蟲。許多地區的孩子用指甲草塗染手指和腳趾,佩戴由巫師用五色線繩編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體弱多病幼兒的家庭,節前清晨給幼兒穿上這樣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葯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人們認為「端午草葯」最為靈驗,許多集市上有此葯專賣攤.。
「吃粽子求五穀豐登」,越南也是在陰歷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他們的主要內容是吃粽子、端午驅蟲。父母會給孩子們准備很多水果、身上戴五綵線編織的吉祥符,大人們會飲雄黃酒,並在小孩身上塗雄黃酒驅蟲。而且,越南人認為,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拴五色絲線」,節日清晨,越南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節日,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節日里的活動多種多樣,節日的內容包羅萬象,它在極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人們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不同方面。節日是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加深我們對這個民族的認識。像其他民族一樣,越南的節日也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有著它自身的特點。了解越南的節日風俗,有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個民族與其內在文化。